當你家的小神獸情緒不佳

本文轉自:李松蔚


好幾個家長找我諮詢小孩子的情緒問題。

都是從最近這一段開始的。煩躁,鬧脾氣。大一點的孩子跟父母對著幹,學習不專心,不好好吃飯睡覺,有的還有軀體的症狀。前一段疫情比較緊張的時候,反而察覺不到這些問題。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生理本能。現在疫情進入消退階段,不如前一陣緊迫了,各種「症狀」就慢慢冒出來了。

籠統地說,這都是應激反應,以焦慮情緒為主。小孩子焦慮不一定知道怎麼表達,但身體是靈敏的,能感覺到不安。關在家裡一個月,就算沒什麼明顯的危機,也能從大人的反應和生活秩序的停頓裡,產生一種「生活在失控」的惶恐。要應對這些長期慢性的壓力,會帶來三方面的代價,一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二是消沉,以前喜歡的事現在不做了(或是沒條件做了);三是始終處在警覺的狀態裡,遇到事情就容易啟動戰鬥反應。

其實,老父親老母親何嘗不是如此。跟孩子動輒爭吵,固然是因為孩子的情緒變壞,同時,大人的容忍度也降低了。這段時間本來壓力就大,如果在家復工,忙裡忙外還要監督神獸上網課,打印作業,拍照打卡……這時候稍微再出一點狀況,就是火上澆油。很難說現在誰的情緒更需要撫慰。

解決方案有好幾個點,我們分開來說。

第一點,父母的狀態不好,這一點要優先承認。找我諮詢的人,吐槽完家裡的小神獸,都說自己也快到極限了,想到要再撐倆月,不知道怎麼撐得住。我也找不到辦法安慰他們。但我發現,很多人一邊煩躁,一邊看不到自己正在情緒裡。好像自己抱怨的一切煩惱只來自於身邊的人。這是把自身的壓力轉嫁給了外界,產生惡性循環。覺察自己,承認自己現在也不好,就比不覺察好得多。

有一個找我諮詢的人,聊過這一點之後,對孩子說:「你要當心,我最近很容易煩躁。」孩子說:「我知道,你是一做飯就煩,我爸是開會的時候煩,所以這些時候我都不說話。」她很吃驚,因為孩子能看到的狀態,她自己都看不到。她跟孩子解釋了大人現在的壓力,大家都舒服了一些。

當然,孩子的年齡不同,接受能力不一樣,有情緒也不見得非要把孩子當成傾訴對象。有些壓力需要大人自己扛。但你知道這不是孩子的問題。他和你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不是給你搗亂的神獸。

第二點,記住一個大背景,現在是特殊時期。這好像是一句廢話,但很多人常常遺漏了這個背景。大部分的焦慮點,我覺得,要在「一切正常」的前提下才需要擔心。除非現在已經恢復了正常,疫情結束幾個月,小神獸的情緒還是不正常,上課還不專心,那才要考慮要麼辦。知道現在特殊,就不必拿「正常」的標準要求孩子,或是要求自己。

擔心是一種防禦。彷彿最可怕的事已經結束了,唯一值得擔心的只剩下孩子的學習效率,以及上網課有沒有在偷偷玩iPad。——藉此可以迴避現在的「特殊性」。但這是沒辦法迴避的,現在就是特殊。疫情不用說了,網課也是一大挑戰。正常情況下,上網課都要適應兩個月,何況現在?

嘗試調整你的句式,隨時把背景加進去,在大的背景下認識小的問題,就會感覺輕鬆一些。我們原本擔心:「孩子上課不專心,作業還要盯著寫,這樣下去還得了!」現在把這句話改成:「最近在特殊時期,孩子上課不專心,作業也要盯著寫。」它就可以提醒你,不一定是孩子的「本性」問題,只是特殊情況下的特殊應變而已。你試試看。

最後一點,既然是特殊時期,我們最底層的目標是要活下去,保護自己,照顧家人。在此基礎上,才有更高更遠的各種追求。而我們的習慣,常常看不到自己在前一個目標上取得的成就,更談不上表彰這些成就。可能只是謙虛,覺得這有什麼說的?——但現在不是謙虛的時候,我們需要看到自己的價值。提醒自己,我這個月並非一事無成,我達成了最重要的任務:讓一家人平安活下來。

所以說小神獸情緒不佳,不妨改成:「小神獸平安,健康,被好好保護著,同時情緒不佳。」前面這半句的欣慰是不容忽視的。在欣慰的基礎上討論情緒問題,才會更完整。我們首先是遭逢大難,在這個背景下,現在一家人關在家裡,為了吃飯寫作業這些平凡瑣事吵鬧不休,既是萬幸,也有賴於每一天每個人的隱忍付出。——我們忍受的每一點都有最底層的意義。不要忘掉這個意義。

不容易,大家又活過了這一劫。

我們都習慣向上看。看最優秀的父母什麼樣,最淡定的孩子什麼樣。哪怕疫情期間,還有那麼多人做得那麼好,「我怎麼沒法像他們一樣?」這是大多數人

平時取得進步的源泉。但要向上看,需要強大的自我力量。現在這個力量從哪裡來?我想,要多看一看自己已經擁有的成就,比如活著

雖然並不算可以慶祝的時候,但一家人在一起,可以有些簡單的儀式。像是一起吃個蛋糕之類,體會活著的喜悅。這樣也讓每個人多一點力量。

我的解決方案就是這些。

你可能會發現,這篇文章說的是孩子情緒不佳怎麼辦,可是討論來討論去,都是大人有哪些辦法調節自己。並沒有提到孩子出問題的時候,如何幹預孩子。我是故意這樣寫的。總的來說,不干預比干預更好。現在大家都不容易,能把自己調節得好一點已經很難了,更何況改變別人?自己好一點,別人多少能跟著好一點。有時,自己好一點也做不到,那麼就承認自己做不到,也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