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照护 这些关键点家长要知道


婴幼儿照护 这些关键点家长要知道

  央广网北京8月20日消息 儿童早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对儿童要进行早期的科学的干预,可以使儿童在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力达到最佳状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对此,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宝秀兰儿童早期发展优化中心首席专家鲍秀兰表示,国家对婴幼儿的重视,就是对国家未来的重视,国家就有希望,家庭也会更幸福。儿童康复救助,让本来可能残疾的孩子,经过康复,恢复正常,不仅能节省国家大量经费,也能挽救更多处于痛苦中的家庭,帮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

  对于早产儿,建议家长如何做?

  早产儿发生率在8%左右。早产儿是指孕周37周以前出生的宝宝。早产儿大脑和各个器官发育都不太好,有些早产宝宝在医院要住一段日子进行观察护理,甚至有些早产宝宝要用呼吸机。早产儿的发育风险,主要是生长发育的问题,家长最担心的是智力发育不太好,文献报道,胎龄27~32周早产儿认知的损害率为23%~30%,这些孩子到高年级后,学习有困难。如果有脑损伤,比如有软化灶、颅内出血很重等,更容易出现智力和运动的障碍。

  鲍秀兰建议早产儿家庭,首先要注意的是营养,需和医生沟通,了解要不要吃早产儿奶粉?要不要加母乳强化剂?早产儿还需要增加一些营养素。宝宝提早出生,体内储存的铁不够,孩子长得又快,要常规的补铁剂,持续到1岁。此外还要多吃一点维生素D,早产儿前三个月要吃800单位每天,3个月后每天400单位,因为这个阶段宝宝的骨头长得特别快。

  很多早产儿家长也会担心宝宝智力是否受影响?会不会有脑瘫?鲍秀兰介绍说,来宝秀兰中心咨询的家长经常会有这方面的焦虑与疑问,“其实如果没有脑损伤,脑瘫的几率是不高的。如果有脑损伤,比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特别大,或者有脑空洞,这种孩子患脑瘫的几率很大,也会出现智力的问题、运动的障碍。早产儿如果不干预,总体智力水平会低于正常儿。不过,让人欣慰的是,通过早期干预,可以预防智力低下。”

  对于脑瘫患儿,给家长什么建议?

  鲍秀兰提示说,如果看到核磁片上有明显的脑损伤了,比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这样的孩子必须要加强早期干预,减少脑瘫的发生。“我们建议家长从宝宝生下来开始,做一些被动操,运动的训练,比如两三个月多趴趴练抬头,大一点练习拉坐,给他玩玩具,8个月多爬爬。最好找专业做早期干预的大夫,定期监测运动发育、智力发育的情况,轻的脑瘫通过干预可以恢复正常,特别重的也可以走起来,但尽可能让孩子姿势正常。我所讲的干预是指物理康复,我和我的团队一起写了《婴幼儿养育和早期干预实用手册》、录了光盘,都在教家长怎样做。”

  早产儿或高危儿,更需要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促进运动、语言、手的灵巧、情感等全面发展。“世界上没有任何药物可以让孩子聪明或是预防脑瘫,我们做的研究都是通过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通过运动发育规律、智力发育规律,促进他们发展,使孩子发展得正常。我们这儿曾经有个患儿28周出生,2岁时来宝秀兰中心复诊时,他不仅会跑会跳,还会唱儿歌,所以早期干预效果特别明显。”鲍秀兰表示。

  有些地方给孩子打针,这种方法有效吗?

  对于打针用药的方法,鲍秀兰表示很多药通过不了血脑屏障,药在血液中根本进入不到脑中,所以打到身上没有用,“据我所知,国外没有医院用,协和医院等一些国内大型医院也是不用的,但还是有些省份普遍用药。2019年7月1日国家医政医管局正式进行监管了,比如神经节甘脂,我认为监管非常好。如果大夫给孩子用药,家长可以判断,有权利选择。到我这里看病的孩子,有些用药后特别痛苦。这种打针一般持续好几个月,打针后的孩子得不到快乐的生活,他们还会出现容易生病,发育不良,个子长不好,智力也落后的状况。”

  对于孤独症患儿,如何及早发现?您建议家长如何做?

  孤独症倾向的孩子有“四不”,不看、不听、不指、不语。另外还有刻板动作,不会模仿。专业医生很容易看出来有问题,可能对视一下,对对话,用量表一测,就能发现孩子的问题。

  对于有孤独症倾向的孩子,鲍秀兰建议家长早期发现,抓紧康复,效果也非常好。早期干预能让孩子回归社会,能够上学。

  正常的孩子会出现智力或发育问题吗?

  对于正常的孩子,家长也不要大意,要给孩子丰富的语言环境、运动环境,多陪孩子玩。“我经常见到1岁多的孩子,不会说话、走的晚,认知晚,视觉听觉都没毛病,家长说出生时都是正常的,但做智力测查落后几个月。我们就会问问带养方法,家长说‘我们很忙,没时间和他交流,让孩子吃好穿暖,然后交给老人看着。’这样的养育环境,孩子怎么发育好呢?比如语言,语言就是学来的,如果父母不常和孩子说话,不教他,他怎能知道?养育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做什么都和孩子说话,孩子语言发育就越好。还有运动发育,老人带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抱着,怕磕碰摔了。但是如果总是抱着,孩子学会翻坐爬的时间就会很晚。运动发育是要给孩子机会,趴、抬头、拉坐、翻身、爬。家长要给孩子丰富的语言环境、运动环境,多陪孩子玩。”鲍秀兰介绍说。

  鲍秀兰告诉记者,早期干预是有脑科学依据的。大脑头两年发育特别快,大脑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平均有370克重,6个月增加一倍,2岁时又增重一倍,是出生时的3倍。早期干预也是有神经学依据的,小的时候突触连接特别丰富,正常的孩子,如果不给相应的环境刺激,潜能就得不到发挥。到五六岁以后,就来不及了。所以除了营养,不生病以外,还要让孩子多看、多听、多玩、多运动,让他的潜能发挥出来。

  早产儿约有8%左右,还有一些其他问题的,比如生后窒息、颅内出血,还有生下来有一些遗传障碍的,加起来数量也很大。“如果这些孩子不进行早期干预,就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所以我们要广泛的宣传,我录了课程,写了书,也给医务人员办培训班,我们办了30多年,70多期,全国很多医院的医务人员都来参加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培训班。但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十几年前,我和孙淑英(首都儿科研究所)、王丹华(北京协和医院)、周丛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及我的学生刘维民组成团队,后来我们成立了宝秀兰儿童早期发展优化中心,一起致力于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工作,宝秀兰中心有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我希望通过多种渠道为更多的家庭服务。”鲍秀兰表示。

  鲍秀兰提示说,要科学的进行早期干预,没有研究证明有效的方法,不要用在孩子身上,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预防脑瘫和智力低下,不要接受无用的治疗,另外也希望同道们要根据循证医学的理念,从事医疗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