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市场百年风云

申明:本文经三星经济研究院(SERI)授权翻译;译文与原文相比内容略有增减;译稿与SERI无关;原文链接见文末;本文原文成文较早,数据截至2010年,但文章涉及时间范围较大,并不影响阅读。


运动鞋产业在过去一百年间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转变成为一个700亿美金的巨大市场(截至2010年)。耐克、阿迪达斯、彪马、锐步等巨头凭借巨额的营销投入以及先进的技术,塑造了强大的进入壁垒。

然而,纵观球鞋制造史,时不时会有一些新兴品牌出现,挑战过去的权威。他们是如何在一个相对垄断的市场存活下来并且有些还日益兴旺?让我们回到一百年前看看。

自从1920年现代球鞋产业诞生以来,市场格局发生了四个阶段的变化。

球鞋市场百年风云


1.垄断(1920-1970):达斯勒兄弟占主导地位

策略

聚焦金字塔顶端运动员、国际赛事以及体育协会

阿道夫·达斯勒和鲁道夫·达斯勒,这对德国兄弟于1920年开启了现代球鞋产业。尽管1948年两人分道扬镳,分别创立阿迪达斯和彪马,但是并未影响他俩的市场地位。此后五十年,两人一直处于垄断位置,除了自己毫无对手。

达斯勒兄弟建立了一种金字塔形的营销模式——锁定运动员及体育赛事。这种策略即使在今天也被各种公司竞相模仿。在金字塔的顶端,达斯勒兄弟聚焦在明星运动员以及重大体育赛事,例如奥运会和世界杯。这种策略形成一种涟漪效应,刺激广大运动爱好者购买产品,并最终影响到大众市场。

达斯勒兄弟技术上的优势也无可比拟,他们为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研发相应的专业鞋款。例如,兄弟俩在1940年制作了全球第一双带有鞋钉的足球鞋。这种不断的创新牢牢吸引住了专业运动员以及运动爱好者。

直到20世纪60年代,阿迪达斯和彪马都是最激烈的竞争对手。不过彪马一直处于落后位置。阿迪达斯不断加强与国际足联以及奥委会的关系,而彪马在国际市场的投入相对较少。

球鞋市场百年风云


2.超车(1970-1980):耐克反超

策略

休闲热潮兴起,直接瞄准大众市场

随着耐克的崛起,阿迪达斯的统治地位在20世纪70年代结束。前运动员菲尔·奈特在60年代说服日本鬼冢株式会社,取得虎牌(tiger)运动鞋在美国的经销权。70年代初,奈特与日方决裂,后创立自己的品牌——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耐克。(这段往事请点击这里)。奈特在大学时期的教练鲍尔曼是个鞋痴,他作为耐克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在代理虎牌运动鞋时,就提出了许多技术上的改进建议(其中包括我们今天熟知的阿甘鞋,因而阿甘鞋的历史要早于耐克这个品牌)。从耐克起步之时,技术上就不可小觑。

球鞋市场百年风云


和阿迪达斯不同,耐克采取了自下而上的策略。它很快意识到了慢跑运动在美国的兴起。它的营销活动主要是针对普通人,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耐克逐步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亚洲,大幅度削减了运营成本,利润随之增加,更多的资金可以投入研发和营销。气垫技术的使用以及"Just do it"这句响彻全球的广告词都是这种战略转移的产物。

球鞋市场百年风云

与此同时,阿迪达斯仍然在坚持它的金字塔模式。阿迪达斯无视经销商对“休闲运动“风潮的警示,并将经销商的建议视作对总部的对抗。另外,它仍然坚持在欧洲生产,生产费用与耐克相比形成巨大差异。

阿迪达斯内外交困,很快又发现自己被经销商的各种诉讼所包围,蒙受巨大损失。在70年代,阿迪达斯的美国市场份额由70%跌落到5%以下。更重要的是,与运动员、体育赛事的合约面临对手激烈的竞争。到了80年代,阿迪达斯处于崩溃的边缘,眼看耐克一步步蚕食自己的市场份额而无技于施。

球鞋市场百年风云


3.反超(1980-1990):锐步的进攻和耐克的反击

策略

锐步:抓住女性受众,蚕食耐克大众市场

耐克:活用阿迪达斯的明星策略进行反击

到了80年代,耐克遇到了困境。来自英国的锐步此时进入美国市场,销售在五年之内增长了300倍,达到了9亿美元。到了1987年,销售又增长到14亿美元。此时的锐步,无论在美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完胜耐克,成为全球第一球鞋品牌。

锐步通过改进耐克的策略来吸引自己的目标受众。随着慢跑热潮的兴起,锐步将自身的重点放在女性健身及有氧运动。在服装方面它创立了一个新的品类——健身服;在鞋子方面,锐步祭出了“Freestyle”——这是第一款专门针对女性消费者的球鞋。这双鞋带动了锐步爆发式的销售增长。在1984年,这款鞋占到了锐步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耐克的市场被进一步蚕食。


球鞋市场百年风云

Reebok Freestyle


随着销售额和利润的下滑,耐克面临创立以来最大的危机。耐克通过复制阿迪达斯早期的成功史来改变目前的局面——明星运动员效应。耐克先后签约了飞人乔丹(篮球),老虎伍兹(高尔夫),莎拉波娃(网球)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运动员。同时,推出了"Just do it"这句口号,至今仍响彻全球。

球鞋市场百年风云

随着1985年第一双AJ上市,耐克的销售在五年内增长了五倍。


然而锐步并未坐以待毙,再次跟上耐克的步伐,推出黑科技"Pump",并随后签约奥尼尔作为代言人。但这样的组合无法击溃气垫+乔丹。另外,由于零售管理方面的问题,锐步的市场份额急剧下滑,于2005年被阿迪达斯收购。


4.重组(1990-2010):阿迪达斯的反击和彪马的回归

策略

品类扩张及时尚元素的加入

1992年,随着新CEO Robert Louis-Dreyfus的上任,阿迪达斯开始复苏。首先,他关闭了在法国的工厂,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亚洲以降低成本。其次,他对运动员及体育赛事的赞助进行了整顿。另外,他将品类从聚焦鞋类扩展到运动服,以寻求和耐克的差异。在品牌再造方面,阿迪达斯挖来了耐克的重量级人物以弥补短板。服装产品也引入更多潮流元素与耐克产品区别开来。由于其成功的战略调整,过去十年,阿迪达斯的增长率已超过耐克。

与此同时,在1990年,由于其粗犷的扩张方式,彪马已处在破产的边缘。1993年,Jochen Zeitz重新对彪马进行定位,将产品聚焦在时尚而不是功能,创立了一种介于运动和时尚之间的风格。这种转变使得彪马迎来复苏。

进入21世纪的第2-3个十年,市场的变化在不断加速,各种新兴品牌此起彼落。老牌阿迪达斯似乎也焕发新生。回顾历史,无论新兴品牌,还是当下巨鳄,或许都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原文 http://www.seriworld.org/01/wldContV.html?mn=B&mncd=0101&key=20130902000001§no=&cont_type=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