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书法作品对学书法有何帮助?

品玉斋刘智华


书法作品的创作对学习书法的帮助作用是非常大的。我们初学书法者,都是从一点一画,一个字学起,是有些枯燥的,时间长了,就可能会出现疲劳感,体会不到学习书法的成就感,至少在没有体验过出作品或参加书法一些活动之前,确实如此。甚至在度过新鲜感以后,兴趣大减,失去学习书法基本动力,而半途而废。这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就需要改变这种状况,无疑参加一些集体书法活动,尝试集字创作一些作品,无疑对我们的学习能够起到极大的鼓励作用 主要能够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锻炼作品意识

学习书法除了写一手好字,满足日常书写需要之外就是追求书法的艺术性了,就是往书法家靠拢。我们平时的临摹学习都是以字形和技法为目的,对于章法方面的问题注意相对不多而学习书法最终要能够出作品的,而书法作品是有许多的形质与完整性,单一的技法学习式的临摹,显然不能够满足这个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在进入单字的字形结构学习阶段,实际上就可以介入章法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了,也就是集字书法的创作,当然严格意义说,还不算是创作,只是一种对章法的学习锻炼。

在我们能够基本掌握部分背临的基础上的集字作品创作,不仅仅能够检验和巩固我们过去的学习效果,更能够锻炼我们的作品意识,让我们认识到临摹学习,不仅仅是学一个字,还要能够完成作品的创作,才是我们学习的基本目的。集字创作作品 ,可能是一个字,亦或是两个字以上的文字内容,但其完成的作品形制是和作品的章法是一致的。因此能够锻炼我们从整体看书法的良好习惯。这就像一些学生用计算器左数学题那样,结果知道1加1等于1而不知道1加1等于2,如此培养习惯显然是错误的。

二培养创作能力

学习书法不能只注意技法学习而忽略学生对书法作品的创作能力。集字创作活动的开展,能够锻炼学书者的创作能力。特别是遇到我们集字内容中有我们过去没有临摹学习过的字,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对书法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通过无中生有的办法,借其它过去我们学习过的书法技法知识、偏旁部首、点画线条等元素,去按照原帖风格集成一个新的符合要求的字形,能够做到这一点,无疑会大大增强我们的创造能力甚至对临摹学习的反思。

三增强成就感,激法深入学习兴趣。

我们通过一个时期的临摹学习,能够顺利完成一件属于自己的书法作品,无疑对我们的临摹学习是一个极大的鞭策与鼓励,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学习兴趣。能够看到自己的学习有成就见收获。恐怕这是许多后来成为书法家的最大动力。这种成就感,甚至可能影响一辈子,包括自己对自己为了的选择,其作用大矣。

四为未来的独立创作积累经验

临摹集字创作作品学习书法过程的的创作活动,还能够为我们提前为今后成为书法家以后的独立创作积累丰富经验。我们知道,有不少学习书法的朋友会出现这样的困惑,自己在对临或背临作品时,感觉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可是一旦离开字帖,如写一些作品,往往又是另外一种面貌,甚至有天壤之别,仿佛自己根本就不懂书法一般。为什么呢,问题就出在我们有完整作品的创作经验。不熟悉书法作品的存在过程。离开背临,就自己走不好路了。实际上临摹学习和完整作品的创作,其中还有许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和训练。无疑,集字创作为我们未来的创作提高有利的成熟的经验。

五,陪培养良好的日常书写习惯

临摹学习书法过程中,我们所关注的多是技法和单字字形结构问题,对章法问题考虑的确实相对较少,如此一来,我们在日常书写中往往会捉肘见禁,无所适从。写好了每个字却忽视了章法,注意了章法问题 却又忘记了单字的精到,往往会顾此失彼。集字创作书法的训练,实际上就是一个即考虑单字字形问题有考虑通篇章法问题的锻炼过程,特别是两个字以上的作品,就需要解决行气问题或字与字间的贯气和谐融洽问题了,这些问题的熟知,无疑会潜移默化与我们的日常书写活动中,提高我们的日常书写水平。


翰墨书道


题主提了一个貌似简单但仔细琢磨却又很耐人寻味的问题。

任何一个行当,但凡做一件事,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世世代代的名家用成功告诉我们,每一个你,都是独一无二的,创作才是达到成功的第一步,没有了创作,谁甘愿一生都是模仿秀啊!

书法临摹,只是创作的初级幼稚阶段,集百家之精华,采万众之灵气,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意念,需要一个聪慧好学的思想,需要一个勤学苦练的执着,更需要一个把自己磨炼成任何创作都被人认可的自信。

举个本人的例子,小时候,我很喜欢看书,那时候,得到一本书很难,所以,一本书反复看,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长大后,一直有看书的爱好,看的多了,就产生了创作的欲望,他们可以写,我也可以试试啊!

创作的初始可能来自冲动,就像马云说的那样,万一梦想实现了呢?后来,我在各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数百篇首,创作给自己带来了动力,乐趣,欣喜,更带来了一种别人体会不到的人生磨炼。

书法亦如此,世间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愚以为,临摹再临摹,无非就是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到了创作时期,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附本人创作的行草书一幅,请指教。



石河子侯军强在安阳


书法学习是为了积累,更多的积累将是书法创作的素材。我们通过一定的积累,进入到创作,我们会发现很多东西不是我们心中想像的。

一是"字"的结构没有达到古人的那种严谨,中宫不收、侧欹无法,特点不突出。总结一下就是无古人之法。

二是线条和古人比,软弱无力,中锋、侧锋不分。这才知道书法用笔之难。

三是章法布局千篇一律。回看古人,这才发现先贤们的作品这么自然、有味道。

再就是墨气、行气、连接、节奏更是初创者难以掌握的。

这就迫使我们要返过头来,再来找古人讨教了,这样也就成了有目的学习了,相信效果事半功倍。这也是辩证论,理论…实践…理论,往返不断提高。

试创作是我们学书法一个很好快捷之路,当然临帖学习一定要达到一定水平。



锦阳居解安庆书法


每一次书法创作,都是对平时临帖所学到的技法和领悟的考试。它能检验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如何作针对性的训练?

书法创作包括哪些要素?

一,构思。先要立意,主体风格是什么?用什么书体?什么章法?做到意在笔先。

二创作书写过程。这一步要靠平时临帖技法的积累,灵活应用,主题思想确立了,丰富多采的题材一一呈现出来,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做到一气呵成,挥洒自如。

三,书写视觉效果。用笔有无病笔?结构是否妥贴?采用的用墨和章法形式,是否能对风格倾向的表现有效果?情感表达是否充分?

创作的书法作品完成后,作一次自我总结,对选定风格的类似名碑名帖作准确的临摹,或放松心态作自由取舍的意临,然后再创作,把碑帖中可取的技法充分应用到创作的作品中去,既检验了对古典碑帖的掌握能力。又逐步提高创作水平,让作品有"味道″。

综上所述,创作能带动和考察临摹水平,临摹能提高创作水平。二者相辅相成。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为徐渭所书《煎茶七类》。)


神韵轩书法


书法作为中国的十大国粹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整个中国大地,甚至其它国家,而书法凭借什么,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书法又对我们有什么样好处,而值得那么多人去学习呢?下面谈谈我的浅见。

。能创作一手好的书法,能让人更自信,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十足的信心。现已把书法纳入中考考试范围,而小、中考试的试卷,也加重了试卷的卷面分。拥有一手好的字,不管是学生、从业者来说都能让你印象分大大增加。

能创作一手好的书法,更能让你倍受欢迎。因此,若把书法练好,更能够培养你的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今后不管什么事情都能静下心来思考。

创作书法,能够让人从内而外的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息。更懂得礼、智、信和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创作书法,能让你感悟人生至理。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虽然艺术是抽象的,但却在一个字中包含生活的种种至理,让你理解生活的真谛。

以上仅是个人的见解。谢谢!附我的作品。



校傲临风(书画)


学习每一种知识,都需要有产出、有成果,学书法也不例外!而且书法创作是对学习书法有帮助的。

练习书法,不止是笔画、字形结构的练习,另外还有章法的练习,字里行间、留白、落款……都会影响一幅书法的好坏。而创作出来的书法,可以从整体上评价一个人的书法水平,而不是光从他平时练的字来看。有的人写单字很好看,但创作的时候,会发现其整体总差点意思,就是这样的道理!

所以,学书法,就要多练字、多创作。每临完一个碑帖,自己试着用碑帖中学到的东西写一幅作品,当做是习帖总结,久而久之,你的书法水平会不断提升!




爱写字的猿哥


文字是我国不可缺少的知识之一,书法是文字艺术的文化结晶,书法创作是文字艺术的修饰,创作书法不仅提高了书写能力,也会增添普通文字的记忆力和文化知识。

书法爱好者创作书法是在学过书法的基础上创作的,否则不叫创作书法。创作书法是一种实践,临摹是一种意识上理论与基础。每一位书法师都是离不开这个过程而来的,世界上没有生来不学就会写书法的,除非它不是怪才,就算是怪才也没有天生的书法才,这一点是铁打的规律。

创作书法毫无疑问是学习书法,更谈不上说对学习书法有帮助的事了,创作过程中所遇到各种困难是一种被压迫的进步,脑袋闷脑袋疼是在开化灵窍,只有创作才能遇上困难,其中的苦难越多越会有进步,假使没有了苦恼说明你的书法艺术性差的还很远,书法艺术只有高低却无止境,好好的去创作吧!只要孜孜不倦的去努力终究会走上书法艺术的尖峰。


用户金占石开13148899


书写技法、艺术手法是缺一不可,当把技术问题熟练掌握好之后,要注意书法美学和字外功修炼,否则,自以为对xx帖(字体)练的挺好了,实际上技法基本功并不厚实,可能有些关键性的专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于是就天天一味地写作品,这样的作法是不可取的!试想,只是抄写成语联句、唐诗宋词,字里行间没有一点艺术情趣,能练什么书法功夫?

读帖、临摹、创作是学习书法的重要课题,应该交替进行,其中,读帖是识法,临摹是悟法,创作是用法,侧重点不一样。创作是验证所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寻找与众不同的线索为的是独辟蹊径,不断的提升书写技法和艺术手法贯通能力,脱开xx帖的字体形象束缚,写出个性,不失法则。如果总是离不了帖的影子,只能说是模仿秀,不算是真正的创作者。

切记: 书法是载体……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书法是中华民族很特别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书法中包括篆隶行楷。我们可以想象那种颠张醉素,挥毫泼墨的状况中体会那种意到笔随的感觉,书法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灵动性,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飘逸,不是歌曲却有歌的悠扬。在现在的中国学习和继承书法优秀地传统文化,是我们现在每个炎黄子都必备的一项技能,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呢?我们心中要明白学习书法的好处有很多:

一、书法可以不断培养人的观察能力。我们知道学书之人,必须要经历临帖之路,因为只有不断地临帖,不断地去体会帖中的含义,这样才能很随意创作出很好的作品。在临帖中我们要照着古人的字帖模仿着写,而且还要和人家写的一样,还能让我们可以很认真细致地去研究书法字到底该怎么结体摆放?该怎么把章法可以很好的布局,从中更能体会到墨法的浓淡虚实、运笔的气息变化、观察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学书法可以不断磨练人的意志。曾有一句赞美学书法人的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因为这样的一句让很多书法家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坚持不断临帖及写字。而且还有很多洗砚墨池与退笔成冢的典故,让一些书法家可以在写字帖的时候能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同时我们要明白能坚持天天临帖的人,他必定有着顽强坚韧的意志力来支撑着他!

三、学书法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书法是汉字的一种书写艺术美,每幅作品都会极具美感,而且能表现出肥而能秀、瘦而能腴、形体神韵变化无穷作品效果。比如我们在临写《曹全碑》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本帖中字体所能表现的精美遒逸的感觉,点画会表现出生机活泼的美,线条更是会有圆润简洁及秀美绝伦,结体匀称含蓄及风姿绰约的结构,而且用笔效果更是有那种笔柔中带着很刚劲的笔力与那种率意舒展的用笔。当然也是这种经常这种分析字帖的方法,经常揣摩字帖的精神,让人的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在不断提高。

四、学书法可以改变人的气质。经常练习书法的人都必须要调心养气,完全静下心来去练。这种情况不论是在读帖、临帖、创作中,基本上都会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而且还会选用那种比较安静的环境中学学习书法。我们还要明白学习书法必须要有那种耐住寂寞,每天都要选择临池研墨及保持那种淡泊的心态。也要明白可能是你这种让自己的灵魂可以在浮躁的社会中安静两三个小时,还能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情,长时间下来你会发现你脸上会有必生静气。此外,我们在临帖的时候也要注意一点,要学会感悟帖中的人生哲理及美文,这样可以让你达到滋养及净化灵魂的效果;那么我们在临帖中也要明白,你在那种优美的诗句、意境中可以不断幻入妙境来尽情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正是因为这种常常学会与诗词来共融,与书法来相伴,久而久之你的容颜气质会发生很大地变化。

五、书法交流亦可扩大社交面。现在每个写字之人都会经常参加一些书法之间的交流、笔会、展览等重要的活动。在这些的活动中,你会见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军人、机关干部、退休老同志等一些人。他们和你有共同爱好,而且还会有那种酒朋诗侣及文客书友一起写书法,一起共品墨香。也正是因为和各层人士交流,让你可以能够拓展自己的眼理发,有更丰富的阅历。甚至会让你有一两个知己来相伴,这样一想是不是很开心及兴奋!

所以,在说过这些书法的好处的时候,你是不是又要提笔去写书法呢?


传基文化


书法学习,不外临摹和创作两大块。

  • 临摹是创作的基础,没有临摹的创作是“无源之流”“无本之木”。我们常说某作品没有师承,就是作者没有临摹。而创作是临摹的目的,是对临摹积累的知识进行整合、提炼。
  • 在临摹之前,必须认真地对选定的字帖进行观察、分析。即所谓的“读帖”。

姜夔《续书谱》说到“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虽不见古人现场写字,但却能通过观察体会到运动的成分。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就把“想象”的重要性提到了“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的地位:“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创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 哪个行业都要有创新精神,这是无庸置疑的。在书法中,整个书法史就是一个创新史,书体、字体的创新,工具的创新,幅式的创新,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生生不息,异彩纷呈。

于书家个体而言,“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每个书家因为他的创新精神而留在书法史上,唐释亚栖《论书》中说:“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


  • 没有创作的艺术就没有灵魂。
  • (书法创作人物大家推介分享)
  • 以下作品摘自珠海杂志2015年5月8日《朱起明 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天赋所在》等刊。
  • 第四届兰亭奖佳作奖(中国书法家协会)2012获得者。

(朱起明,珠海市书法协会主席,朱起明,当代著名书法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学院特聘书法教授, 广东珠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珠海市政协委员,民主促进会会员,第九届广东省“新世纪之星”。篆隶习石鼓,石门颂,行草宗颜鲁公,书崇高古,苍茫之境,作品曾在《珠海特区报》《珠江晚报》《澳门日报》《珠海电视台》《江西日报》《书法导报》《美术报》《南方日报》作专题报道,在珠海文化大讲堂主讲《书法欣赏》,个人书法展览在南昌、珠海、广州、中山等地引起强烈反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