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當今時代,人的心理焦慮已經夠嚴重了,這次疫情氾濫,主要創傷還是人的心理。於是,心理困惑成為今天、乃至今後很長時間,最嚴峻、最普遍的社會問題。

2月2 日,國務院下發了《各地在原有心理援助熱線的基礎上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的緊急通知,全國心理專家、心理醫生、心理諮詢師厲兵秣馬,披掛上陣。他們像浴血奮戰在武漢前線的白衣天使一樣,用自己的知識與愛心,與疫情中的心理疾病進行著頑強而堅韌的搏鬥。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中國公益人物、陝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會長宋馨

中國公益大使、陝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會長宋馨,愈加忙碌。她首創的大眾實用心理模式,恰好適應目前心理問題的需要;她所帶領的心理公益愛心團隊以打硬仗而聞名全國,自然奮戰在國難當頭的前沿陣地。

自他們接受陝西省民政廳下達的“心理援助”的戰令後,已組織近百名心理工作者參戰,已建立近百條“心理援助”電話熱線,通過電話、微信、網上心理課堂等形式,已接受上千名心理求助的者諮詢和傾訴,已解答了上萬個心理疑難問題,範圍遍及全國各地,涉及一線與後方,涵蓋老人與孩子。

其中的案例錯綜複雜,令人擔憂;心理援助的效果又十分顯著,使人欣慰。

這裡摘引幾個典型案例,讓我們從中瞭解心理援助的作用與價值,理解心理工作者的艱辛與付出。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第一個發現並上報新冠病毒感染的醫生張繼先

一.形形色色的心理求助

案例1: 一線戰士付出最多,心理壓力最大

抗疫一線的醫生也是凡體肉身,不僅僅只有我們從視頻和照片看到的“高大上”形象。他們有常人的苦惱與困惑,面對超負荷的工作和病毒的猖獗,心理壓力更大,欲哭無淚的痛苦更多。

第一個發現並上報新冠病毒的張繼先醫生多次說:“這次我把一輩子的眼淚都流盡了。”

可想這位堅強、堅韌的醫生,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狀態。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馳援武漢抗疫的全國各大醫院的醫護人員

全國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有著比本地醫生更多的困難。新環境、新崗位需要他們儘快適應;比原先想象的更多、更大、更復雜的工作量, 需要他們馬上擔負;吃飯、喝水、上廁所等生活上的不方便,需要他們自己克服。若是帶隊領導,還要負責與當地對接與協調,需要調整自己的情緒,需要安撫和激勵隊員們的心情等等。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確診病房

山東淄博藍天救援隊副隊長王敏紅就是其中之一。

他曾參與過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許多災難性的救援工作,這次疫情爆發後,他主動請纓,帶隊急赴武漢。

投入戰鬥後,完全可以用緊張和激烈來概括,每人每天接診10多位病人;治療、護理繁瑣而艱辛;病人痛苦、暴躁的情緒時時圍繞著他們,死亡隨時發生在身邊。

王敏紅隊長不僅要慰藉病人的心情,還得安撫隊員們的情緒。為此,白天他要強打精神,到了夜裡,他的身心幾近癱軟,心理幾乎崩潰,眼前浮動著一具具不敢目睹的屍體,強悍的他已經無法自我調整了。

此時,他急需心理諮詢,急需能理解他、撫慰他的心理專家。於是,他在網上搜索到陝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心理援助”的熱線電話,就給其中的康鐵城專家打過去。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家屬送支援武漢抗疫的醫生出徵

一個前線的醫生就牽動了一個家庭,連接許多親人的心。為他們的安全而擔憂的妻子或丈夫,為他們的安危而焦慮的父母,也紛紛打來心理求助電話,渴望他們的緊張情緒能夠在心理專家的撫慰下,得到緩解和釋放......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案例2:清理醫院垃圾的農民工,心理糾結如麻

陝西省商洛市是貧困山區,這裡的中青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多從事勞累的工作。陳平在武漢一家醫院做清潔工已經5年了,儘管辛苦,還是維持了一家人的生活。

抗疫開始後,他自然要清理廢棄的醫療用品和病人丟棄的垃圾。這簡直就是一個彙集病毒的傳染源,即使陳平把自己全副武裝,還是提心吊膽。白天他強打著精神給自己壯膽,夜裡惡夢聯翩,折磨著他死去活來。

他想回家,但又擔心丟了這份養家餬口的工作,而且回家後還要被隔離14天,依然無法照顧家裡。幾天來,他始終在走、還是留的選擇上糾結著、痛苦著。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陳平本想給和他一起出來打工的老鄉商量商量,但他們的處境與自己一樣,也身處危險,也和他一樣地糾結,每次通話反而增添了他的煩惱。

好在陳平是個善於接觸新事物的青年,他知道心理諮詢這個業務,於是就與宋馨團隊開通的心理援助熱線結緣了。

類似電話又有多少呢?自抗疫以來,宋馨團隊接到在武漢打工者的心理求助電話就達50多個。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疫情期間宅家的人

案例3:宅家看似平靜,心理問題更為嚴重

宅家看似沒有一線的危險,但每個人的內心則是炮火硝煙般的心理激盪。

人們先是恐懼,看到有關病毒的報道,就敏感地覺得自身也不舒服了,出現心慌、頭昏、胸悶、出汗、顫抖等生理反應。

反射到心理上,就是“草木皆兵”似的恐慌和擔憂,情緒悲觀,夜不能寐,食不甘味。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宅家的人

隨著宅家的日子愈來愈長,無所事事帶來更大的焦慮,寂寞造成痛苦的心理壓抑。

性格內向者,或昏睡長時,或長時間地臥在沙發上看電視、玩手機。

性格外向者,宛若困獸猶鬥的老虎,不停地在家裡轉悠,實在憋不住了,就打開窗戶吶喊,或唱幾句跑調的歌。更有甚者,不顧規定和風險,到戶外宣洩積壓的沉悶,遇到干涉者,剛好有了瀉火的渠道,痛快淋漓地對干涉者動起拳腳。曾經網傳的一名腳踹治安人員的女子,就是其中一例。

最焦慮的是老闆與打工者。宅家不但毫無收入,還要支付昂貴的房租,支付規定的工人工資。不打工家裡就斷了收入,甚至還有丟掉飯碗的危險,往後的生活不堪設想呀!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疫情期間的社區

父母與孩子,丈夫與妻子,往日各自忙碌,見面稀罕。現在形影不離,整日對坐,兩代人的代溝,夫妻之間的摩擦,時有發生。輕則幾句口角,重則吵架,乃至鬧到要離婚的地步。

宋馨心理專家團隊接的熱線電話,大部分都是來自宅家人的痛苦傾訴和心理求助,其中劉女士的電話最為典型。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家庭窗戶

劉女士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那時候見面很稀罕,夫妻倆十分珍惜,再加上全家靠丈夫按時寄回的錢養活,劉女士對丈夫心懷感激,恩愛有加。

沒料到疫情襲來,難以復工的丈夫蝸居在家,往日掩蓋的毛病統統暴露出來了。

劉女士整天忙前忙後,一刻不停,丈夫一天到晚就躺上玩手機,即使小兒子哇哇大哭,他都無動於衷。

劉女士忍不住說了幾句,丈夫竟然不顧風險地下樓散心去了。丈夫回來後,劉女士認真地給他消毒,他竟然厭煩地推了妻子一把。這是結婚後從未有過的事呀。劉女士委屈地放聲大哭。丈夫也許是良心發現,趕緊勸慰,也開始做點家務。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小區內

沒過幾天,丈夫的老毛病又犯了,甚至還叫來幾位狐朋狗友到家打麻將。儘管戴著口罩,但人多畢竟不安全,特別容易給孩子傳染上病毒。為了兒子,張女士在人走後與丈夫大吵了一仗。

丈夫不但沒有歉意,還振振有詞:“我願意這樣嗎?整天待到家裡煩死了!”

丈夫繼續叫人來家打麻將。劉女士忍無可忍了,打電話舉報。不一會保安來了,立即驅散了他們,還狠狠地批評了劉女士的丈夫一頓。

保安走後,劉女士的丈夫幾乎成了一隻惡狼,摔東西,罵人。劉女士反倒很平靜地說:你不用這麼生氣了,咱們離婚,疫情過去第一件事就辦手續......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在家做作業的小學生

案例4:停課成為學生及其家長的極大焦慮

這次疫情影響最大的是教育。

因為疫情,學校不能按時開學。自律的孩子損失不大,他們自學或在網上聽課;自律性差的孩子光顧玩了,學習早拋在腦後。家長焦慮的不得了,但一說孩子,就遭到也處在焦慮之中的孩子的強烈頂撞,父子之間,幾乎天天唇槍舌劍。

痛苦的家長,用顫抖的聲音在宋馨團隊的“心理援助”熱線裡告急。

宋馨及其團隊專家接到的類似電話多達200個,熱線上傳來多少家長的憂慮和求助。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心理專家宋馨給留守兒童上課

由此,宋馨操心研究會下屬的留守兒童心理基地,這裡有近30個洛南縣的留守兒童,以往有老師的管教,有心理健康教育,孩子們一個個都擺脫了因父母常年外出而帶給他們的心理陰影。疫情中,孩子都回了家,他們的爺爺奶奶能管住他們嗎?學習正常嗎?

果然如宋馨所料,因為疫情,有些孩子的父母沒有回家,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住,大部分孩子放任自流,學習荒廢,行為又像過去那樣懶散。奶奶知道讓孩子的父母在電話上管教孩子,不起作用,她便滿懷希望地撥通了留守兒童心理基地主任、心理專家冀小霞的熱線電話......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中國公益人物宋馨和陝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金英

二.用堅韌和耐心,打贏“心理援助”的持久戰

面對一個個充滿焦慮,充滿希望和信任的心理求助電話,宋馨心理專家團隊如一線戰士一樣,應接不暇,身心交瘁。

好在他們是一支從事心理公益20年,成功救助了成千上萬個心理患者的團隊,他們就能經驗豐富,熱情耐心地接待每一位心理求助者。

他們先讓對方盡情地傾訴,因為傾訴本身就是一種釋放、一種解脫。然後迅速歸納出傾訴的要點與癥結,最後開出清晰可行,切合實際的心理良藥。

如對一線醫生的困惑,他們建議對方多在同事之間交流,交流的過程不僅使個人得到心理傾訴,也能互相激勵和溫暖。

對有心理糾結的農民工,他們幫幫對方分析利弊,理性取捨,有理而溫馨的話一下子打開了對方心裡的疙瘩。

對身陷恐懼和焦慮中的宅家者,他們啟發對方把注意力轉移到有興趣、充滿正能量的的事情上去。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宋馨心理公益愛心團隊在留守兒童村心理基地

對山區的留守兒童,他們傾注了更大的熱情和行動。

商洛留守兒童心理基地的老師們,為孩子們開設了網上心理講堂,教孩子們學會自律的方法,補習因疫情而耽誤的文化課。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留守兒童在家中參加升國旗儀式

宋馨親自設計,精心準備,為留守兒童舉行了一次隆重的升國旗儀式。

2月29日上午10時正,連接心理專家和留守兒童的網絡同時開通,隨著莊嚴的國歌聲,五星紅旗在孩子眼前冉冉升起,孩子們虔誠地敬少先隊隊禮,眼裡含著激動的淚花。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家裡沒有網絡的留守兒童在戶外參加網上升旗儀式

孫琪同學因為家裡信號不好,跑到河對岸,把手機放在一面牆上,堅持參加完升旗儀式。

在這個熱烈地氛圍中,宋馨給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和抗疫之戰的演講。留守兒童恢復了曾經在心理健康教育下形成的陽光心態,生活自律,學習自覺。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宋馨在電臺做節目,傳播心理健康知識

為了使“心理援助”溫暖和激勵更多的人,宋馨4次應邀在陝西省廣播電視臺“抗疫特別節目”中,傳播疫情下的心理健康知識。

她講積極心態是最大的免疫力,講家長如何養成孩子的自律性,如何幫助孩子不耽誤疫情下的學習。每次節目都有3千名聽眾互動,聽眾達幾萬人,他們再傳播給自己的親朋好友,使“心理援助”深入到千家萬戶。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宋馨心理公益愛心團隊在研究會商洛心理基地

40多天來,宋馨心理專家團隊,接聽了大量心理求助電話,接待了全國各地的心理求助者。僅李進軍一人接聽了140個電話,求助者多為貧困地區的打工者和普通老百姓。

面對影響人心的負能量,聽盡人間各類苦衷,他們不急躁,不陷入對方的消極情緒,而是用強大的正能量撫慰求助者的心靈,用愛心和耐心給對方以循循善誘的引導,用過硬的心理學知識給對方科學的思維方式。每一次交流,都是從求助者的悲觀開始,到他們高興、滿意結束,從而帶著陽光心態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去.....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馳援武漢抗疫

與此同時,全國的心理工作者都在用“心理援助”的武器,為抗疫之戰助力,為防疫築堤,給千百萬人送去強大的精神免疫力。

心理疾病要比生理疾病頑固,更為嚴重的心理疾病都在災難之後蔓延。疫情中,心理工作者的任務繁重,疫情之後,心理工作者面臨的是更為艱鉅的持久戰。

為此,宋馨心理專家團隊及一切心理工作者,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注:文中所用資料、人物屬實,並經被採訪對象審核同意。為保護個人隱私,有些人物用了化名。見下“證明”)

心理援助:為抗疫助力,給防疫築堤,讓千家萬戶解除心理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