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等於非決定論嗎?

憑窗凝月


答:這個話題有點大!個人覺得,量子力學更像是打了折的決定論。


決定論和非決定論在歷史上爭執了幾個世紀,經典力學是絕對論的,尤其是在牛頓力學建立後的18世紀,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更是把決定論推向了頂峰。

拉普拉斯認為,一切事物有果必有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必定遵循著某些客觀的規律,哪怕這些規律是人類永遠也觸及不到的。


並假設了一種超自然的“惡魔”,惡魔知道宇宙中任何一個原子的精確狀態,然後就能通過牛頓力學展現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包括過去和未來。

這一惡魔又稱作“拉普拉斯獸”,這樣的觀點被人們叫做拉普拉斯信條,在經典力學中,拉普拉斯信條變得堅不可破,就這樣拉普拉斯把決定論推向了頂峰。

直到19世紀量子力學的誕生,才徹底摧毀了決定論,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指出,微觀粒子的位置和動量具有不確定度;而宏觀物質均由微觀粒子組成,我們連單個粒子的狀態都不知道,何來精確預言宏觀物體事物的發展。


所以量子力學肯定是反決定論的,那麼量子力學就等於非決定論嗎?

不完全是!量子力學原理雖然指出微觀粒子具有不確定性,但是這種不確定性可以用概率來描述,薛定諤方程以概率的形式,精確描述了每個量子的行為。

所以量子力學更像是打了折的決定論,在決定論和非決定論之間取了一個折中解釋,畢竟無論是決定論還是非決定論,都會讓一部分人感到不適,或許量子力學的結果,真就是我們宇宙的真相!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實際上,宇宙如何起源?物質無限可分嗎?等這類大的、對宇宙最根本性的追問已經明確告訴我們,宇宙中一切物質形式的存在,包括生命的起源、每個物種的誕生,其實都是一種“悖論式的自洽存在”。

其實牛頓理論已給我們做了很好的詮釋。它是用哈密頓量(形式),或拉格朗日作用量,用微分或積分方程描述自然宇宙的運動、變化和物質間的相互作用。這個微分或積分方程就是一種自洽形式,給出了宇宙中各種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聯繫的因果關係。

宇宙中正是因為物質間,既存在長時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繫,也存在瞬間的,以自洽的、多嵌套反饋形式的相互作用。也正因為如此,宇宙中物質間的因果聯繫,都不會完全確定的,都是不可逆過程,都是“歷史因果聯繫”,或“當下因果聯繫”。至所以宏觀體系表現出確定論形式,那是因為牛頓理論的微分方程(積分方程),拋棄了微小的、次要相互作用因素,使其自洽“閉環”形式“開環”化。

量子力學理論仍然是建立在牛頓哈密形式下的微分方程,只不過將微小粒子的能量、動量形式改造為量子形式,且量子化了,而且引入了波粒二象性形式---算符和波函數。量子力學描述的宇宙中物質的運動、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繫的對象是更為深層次的物質微粒,具有典型的量子特性。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形式,只能“閉環”、自洽描述。所謂其測不準性、量子干涉性、量子隧穿性,以及非決定論的概率因果聯繫,皆是由於其微分自洽、不可“開環”緣故,其本質就是物質相互作用、相互聯繫的自洽、閉環形式。

宇宙中的物質都是聯繫在一起的,都是信息互達可知的,也就是因果聯繫的,但不是完全決定的。宇宙運動、變化、發展是不可逆的隨機過程。


譚宏21


權釋

該公式是解釋“沙漠治理”的,屬專利屬,如有需要,付錢解題!samy


小莉ok8888


沒有系統地學習過並且精通量子力學,就不要談論這個學科了。


Maxwell181


不是。但量子力學的玻爾詮釋最終會導致唯心論,即實驗者決定結果,但問題是誰來實驗驗證一下?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而最後只有上帝說了算,或者不可知,完全脫離了科學範疇。


用戶24162306282


不,它只是實驗科學,沒有理論


愛因斯坦也是民科二


不等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