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疫情中的產業鏈企業互救指南

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中,中小企業顯而易見首當其衝,但產業鏈核心企業也無法完全置身事外。疫情的負面影響通過產業鏈迅速傳導,將經濟衝擊逐漸放大,最終影響不可忽視。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黃生認為,此時正是產業鏈核心企業與政府政策層面緊密合作,與鏈上中小企業共渡難關,控制經濟衝擊通過產業鏈蔓延,打開產業鏈企業間互利共生格局的關鍵期。同時,面向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如能通過產業鏈核心企業有效傳導,則能讓資源更精準、順暢地流向中小企業,實現政策支持的初衷並取得良好效果。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疫情中的產業鏈企業互救指南

核心企業無法置身事外

疫情之下,佔據我國重要經濟地位的中小微企業生存形勢格外嚴峻。中央和地方及時出臺了很多支持中小企業的資金政策。那麼,融資政策的“遠水”能解中小企業的“近渴”嗎?按照許小年教授的說法就是,“央行放的‘水’能否流到中小企業的‘田’裡?”

儘管西貝、海底撈等餐飲連鎖企業及時獲得了銀行信貸支持,但廣大中小微企業普遍沒有銀行能看中的“籌碼”進行抵押,也缺少大企業那樣穩定的現金流。這就決定了它們無法在一個商業環境中,僅僅依靠政策獲取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來解決自身危機。

相比中小微企業,大型企業包括上市公司具有更充裕的現金儲備,現金流也更健康;面臨疫情導致的停產停工、消費抑制等負面影響,它們的緩衝空間較大,抵禦疫情“病毒”的“免疫力”與“自愈力”無疑也較強。但是,這是否意味著大型企業便可以在這次戰“疫”中高枕無憂呢?

從產業鏈角度出發,大型企業通過上下游協作的方式與眾多中小微企業串並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它們在生產製造、提供社會服務的過程中互相支持,共同發展。在供應鏈中,上游為下游提供產品或服務,下游感知市場需求向上遊反饋信息。如果供應鏈上游的中小微企業陷入困境,週轉不靈,無法按期提交“原材料”,那麼這條鏈上所有的相關下游企業,包括“抵抗力較強”的大型核心企業勢必都會受到或大或小的影響。

產業鏈的完整性至關重要,任何一個關鍵環節的缺失對於整條鏈上的其他企業都會造成打擊。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疫情中的產業鏈企業互救指南

在宏觀層面,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2月13日發佈的報告指出,此次疫情擾亂了全球產業供應鏈,在與中國經濟聯繫密切的亞洲國家和地區中,越南、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在“預估經濟受創榜”上分列前三位。越南因其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而位居榜首(中國佔越南總進口的28%,其中包括中間產品和零部件),如果中國20%的製造業停業一個季度,越南GDP將萎縮近0.8個百分點。

在微觀層面,以美國蘋果公司為例,作為一家在全球進行廣泛合作的產業鏈核心企業,其2018年採購費用排名前200的供應商(代表了蘋果公司98%的材料、製造和產品組裝的採購費用)在28個國家和地區有808家制造工廠。其中位於中國大陸的製造工廠有380家,佔總體47.03%;而位於疫情較嚴重的廣東省的工廠就有124家。2月17日,蘋果公司宣佈下調其季度(1-3月)營收預期。除了消費需求被抑制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在疫情影響下,位於中國的工廠復工晚、生產能力恢復慢導致全球iPhone供應受到限制。

蘋果前200供應商製造工廠所在地分佈圖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疫情中的產業鏈企業互救指南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疫情中的產業鏈企業互救指南

在合作共贏的產業鏈中,沒有哪一個企業,甚至是核心企業能夠在疫情之下置身事外。雖說此次疫情讓我們更直觀地感受到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中小企業面臨的危機通過產業鏈傳導與放大,給國內核心企業乃至整個經濟帶來的乘數效應式影響,著實讓人擔憂,也值得引起各方注意。

保護供應鏈的完整性是鏈上核心企業應該、也不得不承擔的責任。事實上,

有前瞻思維的核心企業此時更應該考慮疫情結束後的作為,而供應鏈的完整是其未來經營發力的必要保障。同時,政策層面的融資支持,除了紓困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生產企業,也應考慮通過利用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更精準、快速地觸達上下游中小企業,阻止危機沿供應鏈蔓延與加劇。

產業鏈上產、融、政互利共贏

那麼,產業鏈核心企業應該如何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幫扶中小企業、維持供應鏈完整,從而保護自己免受疫情通過產業鏈傳導來的危機?面向中小企業的政府政策支持,又如何在此過程中更有作為呢?

首先,最直接的途徑便是核心企業進行賬期調整,提前給中小企業迴流資金。有實力的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上議價強勢的一方,可以適當“放低身段”,縮短資金付款期限,甚至為上下游企業提前給付資金,變這些企業賬上的“應收”為“預收”,通過提前給中小企業兌付現金流來支持企業運轉。

三星電子有限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有約2500家供應商,其中不少供應原材料、部件,或者提供設備的中國供應商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2月9日,三星集團表示將向受疫情影響的供應商提供總金額2.6萬億韓元(約合21億美元)的援助。其中,1萬億韓元將以零利率或低於商業銀行貸款利率貸給中小供應商;另外1.6萬億韓元用作2月預付款項,將往常出貨3-6個月後結清的款項,提前預付給未出貨的供應商。

其次,核心企業可利用其在產業鏈中長期積累的業務信息優勢和樞紐地位,充當產業鏈上中小企業的融資中介,直接或間接給企業提供貸款;或者,與政策支持機構緊密合作,精準落地幫扶政策。

如前所述,依靠傳統信貸評估方式,中小企業鮮有符合金融機構貸款條件的抵押資質。但核心企業作為產業鏈中的主要成員,根植行業,在長期經營活動中,通過物流、業務流和資金流積累了關於上下游企業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等大量有效信息。這些不為金融機構與政策支持機構所掌握的信息,卻是核心企業解決產業鏈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關鍵,也是政策支持實現更有效觸達的保障。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疫情中的產業鏈企業互救指南

具體來說,核心企業利用信息優勢與樞紐地位幫扶上下游中小企業有多種途徑,我們從以下兩種途徑來分析。

第一,核心企業可以利用自有資金授信給上下游企業,幫助其恢復生產能力,確保供應鏈的完整。當然,核心企業在進行借貸審核時,也應利用其信息優勢區分融資企業資質,合理控制自身風險。

第二,核心企業可以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乃至政策支持機構合作。通過核心企業的“信息優勢”+金融機構/政策支持機構的“資金供給”/“政策傾斜”,合力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幫助。

在核心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的層面,核心企業向金融機構開放其與上下游合作往來形成的中小企業資質數據,並隨時進行動態監控,確保信息的有效溝通與交流。基於核心企業的信息與信用背書,金融機構因信息不對稱和抵押品缺失帶來的資金風險降低,從而提升其借貸意願。

2月2日,美團宣佈將攜手郵儲銀行、光大銀行等十餘家銀行合作伙伴,為本地生活商戶提供不少於100億額度規模的優惠利率貸款。很顯然,如果僅依據自身條件,這其中的很多商戶應該很難從銀行獲得成本低廉、用以“救命”的貸款。而美團作為平臺核心企業,在商戶與銀行間以信息優勢架起橋樑,為商戶獲得較低成本的貸款提供支持。

在核心企業與政府政策支持合作的層面,核心企業可以作為政策支持的通道,幫助政策支持更準、更快、更有效地觸達目標企業。近日,在國家3000億元低成本疫情專項再貸款資金的政策下,美團提出疫情專項再貸款的申請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甚至爭議,部分輿論認為財大氣粗的平臺企業不應獲得該類低成本政策資金的支持。

但筆者認為,如真像美團內部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宣稱的那樣,疫情專項再貸款可以將美團平臺作為通道,真正觸達和資助平臺生態鏈上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那麼,專項再貸款資金髮放給美團這類平臺企業就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反而有可能是專項再貸款政策落實與實現其目的的有效手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疫情中的產業鏈企業互救指南

通過傳統方式,政策支持在觸達目標中小企業群體,尤其是高效(但因疫情造成的流動性問題而受困)的企業前,產生的“交易成本”會讓政策支持效果打折,甚至出現政策的“水”到不了中小企業的“田”的情況。而通過平臺企業,這樣的交易成本將大幅降低,專項資金能夠又快又準地到達目標企業。

從平臺企業來看,作為政策的通道、順應政策為產業鏈中優質的中小企業提供支持,符合其自身利益,應具有內在積極性。平臺企業在利用信息優勢做資金分配時,經營和管理水平更高的中小企業將優先獲得資金;而那些管理水平低、效率差的中小企業則有可能在“適者生存”的環境中被淘汰。經過這樣“優勝劣汰”的過程,以平臺企業為中心的生態鏈將獲得更穩定的結構與更健康的發展。當然,通過平臺企業發放的再貸款資金實際去向與利率,應該通過事前備案和事後審計來受到監管,平臺企業顯然不能通過利率差等手段從中漁利。

簡而言之,“核心企業+政策支持機構”的合作方式是利用核心企業個體“利己”的積極性,將政策支持通過產業鏈或平臺實現傳導,使效率更高的企業獲得流動性支持,實現資源分配的市場化,從而提升政策支持效果。

最後,作為頗受核心企業重視的金融工具,資產證券化也可為中小企業提供流動資金髮揮重要作用。因核心企業往往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在與上下游中小企業合作時,它們經常延遲支付貨款,導致中小企業賬上常形成大額應收賬款。這樣的流動性佔用在疫情衝擊下對中小企業影響尤甚。核心企業可以利用自身信用作為背書,通過資產證券化,將其帳上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核心企業的應付賬款)作為基礎資產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用發行所獲資金提前給中小企業回款,解決它們的流動性問題。

作者黃生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教授,作者孟圓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研究助理,本文首發於第一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