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存款為什麼沒受到追捧?

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是近幾年出現的新事物,它的存款利率比普通存款明顯高出了一大截,但奇怪的是,大家似乎並不是特別熱衷把自己的錢存進去。


我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民營銀行自身的品牌不被大家認可。民營銀行也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如富民、眾邦等,線下幾乎都沒有網點,大家普遍對它們缺乏信任,不敢把自己的錢存進去,擔心自己的錢打了水漂。銀行存款本來就是最後的一道保險,大家對這筆錢的收益率要求不高,更看重安全性。相比之下,由於大家普遍默認國有大行最後有國家兜底,且線下網點遍佈全國,生活中經常看得到,所以更敢於也樂於把錢存到國有大行,哪怕存款利率稍微低一些也無所謂。


二是因為大家對智能存款缺乏瞭解。存款大家都熟悉,但智能存款這個新事物,是需要自己再學習瞭解的,這是有學習門檻的。所謂智能存款,本質上還是存款,受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即單一銀行50萬元以內保本,它之所以利率偏高,是因為它對應的是一筆中長期(如5年期)存款。對銀行來說,這個總存款金額是固定的,當你提前支取時,由第三方機構(通常是合作售賣的互聯網平臺,如某東金融)先行墊付你的本息,而當總存款到期後,再由銀行向第三方機構支付全部本息。


智能存款為什麼沒受到追捧?


此外,有一部分人自己不願意去了解,又看到智能存款利率偏高,便一口咬定是騙錢的,也容易使得其他人加深對智能存款的誤解。


三是因為智能存款頻繁被監管,額度需要搶。監管主要是擔心智能存款可能會加劇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同時也是希望藉此壓低銀行的貸款利率,刺激消費。


智能存款為什麼沒受到追捧?


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智能存款一般是通過智能手機App進行售賣,這也天然屏蔽了一部分中老年儲戶,因為他們沒辦法自行完成註冊、綁卡等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