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黃痢如何治療?如何防控最重要?

豬圈兒


仔豬黃痢如何治療?如何防控最重要?仔豬黃痢屬於早髮型大腸桿菌病,多發生於1周齡以內的仔豬,其中尤以1-3日齡仔豬發病多見。

仔豬黃痢臨床症狀

仔豬出生後12小時,病豬即會排出黃色糊狀稀糞,並混有凝乳塊。若治療不及時,病豬會很快消瘦、脫水死亡。嚴重時死亡率可達100%。

仔豬黃痢病理變化

黃痢病豬解剖可發現腸粘膜有出血性卡他性炎症,腸道膨脹,腸壁變薄,腸腔內有黃色或灰白色稀糞,並且含有凝乳塊。腸繫膜淋巴結腫脹出血,腎臟上有小的出血點或壞死點。

仔豬黃痢的病原為大腸桿菌,而隨著抗生素使用年限的延長,大腸桿菌的耐藥性非常嚴重。仔豬發生黃痢後建議採取母子同治的方法進行解決:

  • 1)母豬,飼料中加入林可大觀黴素500g/噸+苦參止痢顆粒2kg/噸飼料,連用7-10天,或制止仔豬腹瀉好轉;

  • 2)仔豬,肌注頭孢噻呋混懸液,同時按0.5g/頭的劑量灌服苦參止痢顆粒和蒙脫石散,連用3天。

仔豬黃痢的預防

仔豬黃痢是由大腸桿菌感染所致,但是產房高溫高溼的環境是該病的主要誘因,所以在預防仔豬黃痢時一定要從環境著手,結合藥物和疫苗,才能達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1)環境控制。控制產房溫溼度在合適範圍,仔豬出生後要求保溫箱溫度達到30℃以上,產房溼度控制在60%左右。若溫度過低可採取地暖、暖風機、保溫燈等措施進行升溫;若溼度過大可通過在產房的走廊上鋪撒生石灰以降低產房內的溼度。此外還需要注意全進全出,加強消毒,以減少環境中大腸桿菌含量,降低發病率。

2)疫苗免疫。大腸桿菌疫苗推薦在母豬產前30天和15天,分別後海穴肌注一次。但因大腸桿菌血清型眾多,所以疫苗免疫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不能作為主要防控措施。

3)母豬中西醫結合預防。通常我們認為哺乳仔豬發生黃痢,是由於母豬體內帶毒並通過糞便排毒所致,所以預防仔豬黃痢主要還應從母豬著手。

中西醫結合方案:每噸母豬飼料中加入400g林可大觀黴素(或1kg恩諾沙星)+1kg苦參止痢顆粒(或2kg白頭翁散),從產前7天連用至產後7天。

4)仔豬三針保健。仔豬出生後3日齡、7日齡和21日齡分別肌注0.5ml、0.5ml和1ml頭孢噻呋混懸液,可有效預防仔豬黃白痢、斷尾和閹割導致的細菌感染等多種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