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三年:为什么你干的活越来越多,老板却越来越不满意?

早晨你一脸无奈的对着打卡机按指纹、扫脸,此时坐在工位上的你还没有从昨天熬夜改方案的疲惫中休息过来,就又要面对今天新的工作,心里真的是说不出的烦;更要命的是你尽心尽力、熬夜做出的方案老板总是不满意,让你前前后后改了好几版,最后老板只能很无奈的跟你说;哎….别改了,就先这样吧。你也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了,做的方案怎么还是没有长进呢?

上面这个情景是不是真的很让人不爽?先别急着判断,闭上眼睛好好想想,你有没有这样的苦恼:认真工作一整天,却还是没有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你煞费苦心制作的方案、计划得不到领导和客户的认可;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了多年却没有感到明显的进步。

工作三年:为什么你干的活越来越多,老板却越来越不满意?

你想改变现状,但是却无从下手,于是你变得苦恼,时间长了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真的是不嫩胜任这份工作。这粒消极的种子慢慢的影响了你的工作甚至是生活。如何在职场中能提升效率、又让老板满意、还让自己进步呢?三个方法提升三个“度”,让你工作从此有“温度”!

一、 时间四象限法则——提升工作规划度

每天面对成堆的工作让你苦不堪言,明明是很努力的工作,但是却收效甚微,总结一句话:每天都在穷忙!不妨试试这样:每天早晨把今天要做的工作罗列出一个清单,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两个维度把工作划分成四类: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这就是著名的时间四象限法则。

工作三年:为什么你干的活越来越多,老板却越来越不满意?

按照时间四象限法则的原理,每天把手头的工作分门别类的规划好,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增加我们工作的规划度。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过分重视“重要且紧急”的工作,而忽略了“重要不紧急”的工作。诚然,紧急且重要的事情是不可推脱的,这个必须坚持“今日事今日毕”,但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也同样重要。千万别等到“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变成了“重要且紧急”的时候再处理!那样一切就都晚了。

仿佛就像我们学生时期玩了一个暑假,等到开学前两天才开始补作业。虽然应付了老师的检查,但是却没有真正的学会。职场自然比校园更残酷,赶时间做出的方案一定是漏洞百出、逻辑欠缺的。所以对于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要让校园的“悲剧”在职场重演,毕竟现在的后果可不是让老师批评那么简单。

紧急不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筛选,因为它们有时候存在着“欺诈性”,虽然披着“紧急”的外衣,但是却毫无用途。比如无用的聚餐、迎合他人的事情等等均属此类,进行合理的筛选,然后进行舍弃。至于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大多数都是无意义的,合理舍弃就可以了。

工作三年:为什么你干的活越来越多,老板却越来越不满意?

二、 黄金圈法则——提升工作满意度

为什么你的想法领导不认同、为什么你的方式老板不喜欢?为什么你的结果老板很失望?面对如此的直击灵魂的“素质三连”你有什么想法?是啊!很多时候明明我们足够努力为什么领导还是在否定我们呢?“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因为很可能你的第一步就做错了!

当上级交代给我们工作的时候,第一件事并不是想把工作完成的具体方法,而是想上级为什么要把这个工作交给我们?他基于什么样的目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先了解了领导的想法和目的,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是著名的“黄金圈”法则

工作三年:为什么你干的活越来越多,老板却越来越不满意?

史蒂芬柯维博士在他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有一个习惯就是“以终为始”:先设定最终的目标再想具体如何执行,把具体的阶段性目标量化。“以终为始”和“黄金圈法则”之间相辅相成,掌握这两个思维模式,能够大大的提成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

就像经典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和珅,剧中他虽然是个反面角色却深得皇帝的喜欢,就是因为他会“揣测圣意”,知道皇上想的是什么,办事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想办法做,最后把最好的结果呈现给皇帝,和珅的目的就是让皇上高兴。甚至皇帝明知道他贪污受贿却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纪晓岚是正面角色,但他不想“揣测圣意”,把百姓的温饱作为目的,虽然皇帝知道他是正确的但是皇帝却并没有像喜欢和珅那样喜欢他。很大原因是纪晓岚考虑的是苍生而不是皇帝的个人目的。

和珅把皇上的心里想要什么看得明明白白。甚至当纪晓岚把和珅贪赃枉法的证据摆在皇上面前的时候,皇上亲自替和珅求情。并且跟纪晓岚说:你是朕最衷心的臣子,朕也知道你是对的,和珅贪污要杀头,但和珅是朕唯一的朋友,朕不想失去他。

我们当然不能学习和珅的贪赃枉法,但是了解了领导的目的再工作,真的大大的提升了工作的满意度。

三、ORID复盘法——提升进步“加速度”

也许你在一个岗位工作了三年,三年之后你无奈的发现自己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步:三年来做着同样的工作,只是速度比以前更快了,但是接踵而来的是更多的工作;工资没涨多少,职位没上升多少,甚至是原地踏步。撇开外部原因不谈,就自身原因来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总是重复做一件工作而且没有及时的总结和复盘。

“复盘”原来是围棋用语,是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后来用在了职场当中,联想公司更是把复盘当做自己的企业文化,在公司中不断推行。今天来介绍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复盘方式:ORID!

工作三年:为什么你干的活越来越多,老板却越来越不满意?


ORID焦点呈现法(Focused Conversation Method),是一种通过催化师(主持人、引导讲师)引导来开展的结构化汇谈(会议、交谈)形式。该方法常被用作对事实进行分析和感觉某一工具和方法(O实践-客观事实、R感受-客观反射、I意义-事实分析,D行动-基于事实的下一步行动)。当然,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可以作为自己的“催化师”,自己对自己进行ORID的复盘,进行深度的思考。

O: Objective这个部分我们着眼于客观事实,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客观事实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把工作理性的分析一遍。

R: Reflective 对于今天的工作或者是这次任务,你的感受是什么?有没有高兴或者不高兴的时候?有没有和同事发生冲突?在一定的程度上站在感性的角度上把问题分析一下,自己在哪几个节点情绪发生了变化。

I: Interpretive认真的想一下本次工作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思考,有什么具体的意义或者启发呢?

D: Decisional给我们带了的行动是什么?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得更好。

复盘是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重新梳理一遍,进行回顾、反思和探究,最终实现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单纯的把事情重复一遍,自己在什么时间节点做了什么,复盘更重要的是进行可能性的推演和经验的总结以及实践。复盘是深思熟虑后的行为修正,而不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工作三年:为什么你干的活越来越多,老板却越来越不满意?

复盘模型应用熟练之后,还可以分类复盘:在一次工作中,对工作本身复盘,对一起工作的人复盘。了解工作内容,知晓大家的性格、优势,实现人力资源最合理的调配。

总的来说:时间四象限法则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前更清楚哪些重要哪些次要,做好工作的规划;黄金圈法则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以终为始”,做出最符合领导期待的结果,增加工作的满意度;ORID复盘法可以让我们在重复工作后有更多新的想法,实现自我进步的“加速度”。

三个方法分别从工作前、工作中、还有工作后,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指导,就像“三围”一样,勾勒出我们的“职场身材”。赶紧用起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吧!希望你跟大家分享的是:工作三年,我如何从底层员工变成了总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