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使武則天轉變立嗣想法的營州之亂

武則天稱帝后,一度想過將武氏子侄立為皇嗣的想法,但是由於朝臣們擁護李唐,所以武則天一直猶豫不決。直到一場叛亂的出現這才讓武則天下定決心立李家的子孫。這場戰役就是營州之亂。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初,契丹地區發生饑荒,契丹首領向營州都督請求救濟,但是營州都督趙文翽非但不予救濟反而肆意凌辱契丹首領,引起契丹人不滿,契丹民眾起兵反唐。五月十二日(6月16日),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和妻兄歸城州刺史孫萬榮在營州叛亂殺死了趙文翽,幾天時間叛亂隊伍就發展到數萬人,七月十一日,武則天“以春官尚書梁王武三思為榆關道安撫大使,姚副之,以備契丹。”八月二十八日雙方在西硤石黃獐谷交鋒,周軍大敗。

迫使武則天轉變立嗣想法的營州之亂

九月武則天下令“天下繫囚及庶士家奴驍勇者,官償其直,發以擊契丹。”右拾遺陳子昂任武攸宜軍府參謀,他上書說:“恩制免天下罪人及募諸色奴充兵討擊契丹,此乃捷急之計,非天子之兵。且比來刑獄久清,罪人全少,奴多怯弱,不慣徵行,縱其募集,未足可用。況今天下忠臣義士,萬分未用其一,契丹小孽,假命待誅,何勞免罪贖奴,損國大體!臣恐此策不可威示天下。”

神功元年(697年)武則天派蘇宏暉、王孝傑率十七萬軍隊征討契丹。三月十二日,蘇宏暉、王孝傑在東硤石谷碰上孫萬榮,蘇宏暉畏敵逃走,王孝傑寡不敵眾,墜崖身亡,“兵士為賊所殺及奔踐而死殆盡。”武則天瞭解情況後便派人前去斬殺蘇宏暉以儆效尤,可是“使未至幽州,而宏暉已立功贖罪,竟免誅。”四月十八日,朝廷任命右金吾衛大將軍武懿宗為神兵道行軍大總管,與右豹韜衛將軍何迦密領兵進攻契丹。五月初八,“又以婁師德為清邊道副大總管,右武威衛將軍沙吒忠義為前軍總管,將兵二十萬擊契丹。”結果武懿宗到了趙州,聽說有幾千契丹騎兵前來竟然怕得要逃走。有人勸他也勸不住,“退據相州,委棄軍資器仗甚眾。契丹遂屠趙州。”

迫使武則天轉變立嗣想法的營州之亂

武則天

這時候孫萬榮圍幽州,移檄責朝廷曰:“何不歸我廬陵王?”武則天​重振旗鼓後與突厥可汗約好,南北夾擊契丹叛軍,契丹打敗,殘部逃走後繼續戰鬥。不久,契丹人攻佔了冀州,殺死了刺史,整個河北為之震動。之後契丹人曾一度佔領幽州和趙州,最終叛亂被楊玄基平定。契丹人的反唐削弱了唐王朝在東北的統治,給靺鞨族上層建立地方政權創造了有利的時機。

但是武則天雖然平定了叛亂,卻引起了一連串的問題。首先就是平亂期間,武則天為了瓦解反唐隊伍,收買參與反抗的靺鞨貴族,封其首領乞乞仲象為震國公,另一位首領乞四比羽為許國公。但是乞四比羽拒絕封號,乞乞仲象與乞四比羽率領粟末靺鞨和部分高麗人離開營州,度過遼河,向靺鞨故地進發。後來乞乞仲象的兒子大祚榮佔據北部四州,形成了政權。另外,武則天本來想讓武三思和武懿宗帶兵,培養他們的威信。結果面對這一個影響力很小、人力和物力很難與中原抗衡的對手,兩人竟然不堪一擊,讓武則天大為失望。也從此武則天心裡的天平逐步向李家傾斜,叛亂平定後不久,武則天便將廬陵王召回洛陽,隨後立為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