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周铁古镇竺西十二景之一一横塘桃汛

横塘河自南向北,河上有横塘桥、下邾桥、周铁桥等纵贯周铁全境,沿途与30余条东西向的渎港交织成河网,与星罗棋布般散落在河网中的一个个村庄,演绎着迷人的水乡风光。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人文史迹、动人传说,沿河两岸美不胜收。

宜兴周铁古镇竺西十二景之一一横塘桃汛


横塘河与北街河交汇处,有永安桥又称营桥原为单孔石拱桥,现改建为水泥石梁桥。营桥两岸曾是清康熙年间“太湖右营守备”驻兵处,桥名应由此而来。营桥西堍当年曾被叫做“柴仓里”,应是当时驻军的粮草场。上世纪30年代这里成为老街第一个民营工业企业“杨德茂米厂”,后成为周铁米厂和周铁粮库所在地。

宜兴周铁古镇竺西十二景之一一横塘桃汛


桃花春水时节,站在桥上,看两水相激,在桥南形成湍急的漩涡,恰似双龙聚会,煞是壮观。河边柳绿桃红、燕舞鹂鸣,亭台隐隐、长廊曲曲,水乡风韵、醉煞游人。

宜兴周铁古镇竺西十二景之一一横塘桃汛


横塘河上周铁桥东堍,有老电影院,居小街之中,是古镇居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始建于1956年,是在原“娘娘庙”、“火神庙”、“耶稣堂”基址上修建起来的,原称“周铁人民大会堂”。1967年扩建为“周铁影剧院”,占地1598平方米,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座位966个。现在的影剧院是1985年再次翻建的。

宜兴周铁古镇竺西十二景之一一横塘桃汛


重德尚孝是周铁古镇千年传承的民风。杨氏节孝坊位于横塘河东岸。花岗石与青石混砌的二柱三楼结构,坊上刻有形象生动的狮子一对。坊上所刻之字斑驳脱落已难辨全貌,仅“杨”、“妻”几字依稀可辩。因年代久远,文字模糊,“杨妻”事迹已不可考。

宜兴周铁古镇竺西十二景之一一横塘桃汛


周铁儒风浓郁,熏及闺阁,行孝守节的孝妇淑女代不乏人,蒙受旌表者也屡有所见。如今保存完好,流风远布,敦睦家庭,和谐社会。

宜兴周铁古镇竺西十二景之一一横塘桃汛


而后面电影院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的各类演出可说是盛况空前,据资料记载,1978年周铁影剧院全年单是电影就放映了356场。这里不仅是人们接受艺术熏陶、提高文明素养的重要平台,还是周边青年情感交流、爱苗培育的主要基地。一瓶汽水、一包瓜子,一对有情人伴着银屏故事,在这里共度微妙时光,共话理想,互诉衷肠,享受青春的甜蜜,收获真爱的硕果。多么浪漫,多么迷人。值得一提的是,影剧院的墙里,砌筑着一块1811年雕刻的“惜字会碑记”,讲述着古镇百姓崇文尚德的传统。

宜兴周铁古镇竺西十二景之一一横塘桃汛


周铁横塘河两岸,整齐的石驳岸,散落的石码头,肃穆的迎客长廊,别致的照水凉亭,摇曳的滩头芦苇,幽静的休闲公园,随处惬人心怀。特别是阳春三月,杨柳吐翠,夭桃争艳,沿河步道上游人如织:帅哥靓妹携手赏景、临水照影;少男幼女追逐穿梭、折枝扑蝶;白发翁媪漫步徜徉,呼邻唤友。即使绵绵春雨,也能倍添诗情。以往桃花汛期太湖中的鱼儿溯流上水产卵,往往形成壮观的“鱼阵”,此时,人们随便拿一只竹篮向河中一捞,也能捞上几条活蹦乱跳的鲜鱼:这便是“横塘桃汛”。

宜兴周铁古镇竺西十二景之一一横塘桃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