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兩位同名同姓之名將,竟奇蹟般的死於一人之手

中華悠悠數千年曆史長河中,譜寫出無數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史詩畫卷,尤在戰火紛飛、王朝交替之際更甚,必然會湧現出驍勇善戰的傑出名將,可謂時勢造英雄。然而,歷史上有這兩位將帥十分巧合的同名同姓,甚至還存在於同時期,輔佐同一位君王。在這兩人為其帝國的建立,皆立下汗馬功勞後,結局也是驚人的巧合,皆悲催的死於同一人之手。

"兵仙"、淮陰侯韓信

中國歷史上的兩位同名同姓之名將,竟奇蹟般的死於一人之手

韓信,淮陰人,漢朝開國功臣,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韓信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就這樣才勉強的活了下來。秦朝末年,為了能混口飯吃,韓信投奔了項羽的反秦軍隊,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多次向項羽進言,其皆未採納而未得到重用。在鬱郁而不得志時,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其的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關中。作為不世出的戰神,韓信先後率兵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取燕、伐齊,於漢五年(公元前202年),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蕭何譽其為"國士無雙",每戰皆攻必取,戰必勝,其一生無一敗績,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中國歷史上的兩位同名同姓之名將,竟奇蹟般的死於一人之手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定陶正事稱帝后,收奪了韓信的兵權,改封其為楚王,都下邳(江蘇邳縣東)。後又被誣告其謀反,於是劉邦將其貶為淮陰侯。韓信無奈地嘆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誅其三族。一代戰神韓信,就這樣被坑殺了,雖然是曾經的伯樂蕭何所設計,但真正的黑手卻是劉邦,怎不叫人扼腕長嘆!

中國歷史上的兩位同名同姓之名將,竟奇蹟般的死於一人之手

司馬光曾評價其:"世或以韓信為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僕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觀其距蒯徹之說,迎高祖於陳,豈有反心哉!良由失職怏怏,遂陷悖逆。夫以盧綰里閈舊恩,猶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請,豈非高祖亦有負於信哉!臣以為高祖用詐謀禽信於陳,言負則有之;雖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漢與楚相距滎陽,信滅齊,不還報而自王;其後漢追楚至固陵,與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當是之時,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顧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則信復何恃哉!夫乘時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報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於人,不亦難哉!"


韓王·信(本名韓信)

中國歷史上的兩位同名同姓之名將,竟奇蹟般的死於一人之手

韓信,戰國時期韓襄王的庶出孫子。為避免與同名的名將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據記載,韓王信身高八尺五寸,且有勇有謀。韓國被滅後一直在韓國故地生活,後隨張良入關任將軍之職,不久又任韓國太尉,領兵攻取韓國故地。韓國平定之後受封韓王。並隨劉邦擊敗項羽而平定天下。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春,韓王信正式被封為韓王,其封地在潁川,後遷到遷到馬邑。韓國都城馬邑被匈奴包圍,因韓信屢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懷疑他叛變,逐起兵反叛,投靠匈奴。於是,漢高祖劉邦便率軍親征,韓信逃往匈奴,並多次率軍攻打漢朝,還引誘了代相陳豨造反,在其一次帶兵攻漢時,被漢將柴武在參合斬殺。而以君子之心望於人

中國歷史上的兩位同名同姓之名將,竟奇蹟般的死於一人之手

班固曾言:“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盡矣。楚、漢之際,豪桀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舊國之後,然皆及身而絕。橫之志節,賓客慕義,猶不能自立,豈非天虖!韓氏自弓高後貴顯,蓋周烈近與!" "昔高祖定天下,功臣異姓而王者八國。張耳、吳芮、彭越、黥布、臧荼、盧綰與兩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鹹得裂土,南面稱孤。見疑強大,懷不自安,事窮勢迫,卒謀叛逆,終於滅亡。"

韓信和韓王信,兩位都是西漢開國功臣。卻皆因漢高祖劉邦的猜忌,不過一位“其而以君子之心望於人“,另一位“事窮勢迫,卒謀叛逆”,但最終結局卻驚人的相似,皆悲慘、皆奇蹟般的死於劉邦之手。

中國歷史上的兩位同名同姓之名將,竟奇蹟般的死於一人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