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編制,事業單位編制,企業編制的區別及優勢


公務員編制,事業單位編制,企業編制的區別及優勢

公務員編制,事業單位編制,企業編制的區別及優勢!

在機關工作的人想必都知道,機關工作人員從身份上說可以分為公務員、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編、全額撥款事業編、差額撥款事業編、自收自支事業編、工勤編,還有少數臨時工和政府僱員。那麼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小編就帶你認識一下。


從金碗到鐵碗,公務員似乎已經成為了時下年輕人最優的職業選擇,進了機關就如同嫁入豪門一樣,不管大家懷著怎樣的就業心態。然而大家只知道龐大的考公人員中學生是主體,因為他們有著迫切的就業要求;還有一些是在職但工作不穩定的企業人員,主要想獲得一份安逸穩定的工作;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群體就是機關事業編人員,他們在以公務員為主體的機關中,幹著與公務員一樣甚至更多更累的工作,拿著比公務員少的工資,承受著幾乎沒有晉升空間的職業壓抑感,忍受著從低級到高級公務員們暗地裡的歧視,對外還要強顏歡笑的接受外界對機關幹部群體的羨慕,整日為職稱考試、外語考試、計算機考試辛苦備戰,還要被逼加入到千軍萬馬中勇闖“考公”獨木橋。

什麼是事業編制?

事業編制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


適用單位主要有:科研單位、教育單位、文化單位,新聞、廣播、出版單位,衛生單位,體育單位,勘察設計單位,農業、林業、水利和氣象單位,社會福利單位,環境保護單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列入事業編制的單位,其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活動經費的開支渠道除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的經費,採取自收自支,差額補貼等辦法。

事業編制分類

事業編制可分為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和自籌自支事業編制三種。


全額編制又叫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參照公務員管理,基本待遇與公務員一致,多為一些公益性事業單位和部分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如城管、學校、農技站等。


差額事業編制,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如醫院和部分景點等。


自籌自支事業編制,實際上與企業差不多,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賓館、培訓中心、設計室等。

事業編制與公務員編制的區別

人為的鴻溝:身份標籤


在機關工作的人想必都知道,機關工作人員從身份上說可以分為公務員、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編、全額撥款事業編、差額撥款事業編、自收自支事業編、工勤編,還有少數臨時工和政府僱員。這幾大群體,不僅僅是名稱不同,而且待遇差別也很大,是人為貼上的以區別身份的標籤。


其中公務員和參公事業編處於金字塔的最高端,待遇好、晉升空間大、科以下幹部只要不犯錯三年一小提已成了不成文的慣例。所有優勢政府資源都向這個群體靠攏,所有提拔條件也必然傾斜於這個群體;


其二就來說說全額撥款事業編,在機關中這個群體承擔著和公務員沒有任何差別的工作,而且由於近年來公務員進口太緊,凡是需要用人的單位就想方設法成立事業單位,招考事業編人員,這也是考公失敗大學生們的次優選擇。所以這一群體年齡結構相對較輕、知識水平相對較高,大多數人還擁有技術職稱,部分能力強的事業編年輕人往往被借調到政府最需要用人的部門,承擔著高於一般勞動強度和難度的工作。比如:拆遷部門、應急機構、建設一線以及文案工作複雜的辦公室等。


其三就是差額撥款事業編和自收自支事業編人員,這部分人在機關中不多,多數集中在醫療衛生、新聞出版等公益事業單位,有一套自成體系的收入報酬機制;


其四就是工勤編、臨時工和政府僱員。工勤編主要是技術工人,有手藝,沒學歷,工資待遇比照事業編略低,但比社會上技術工人收入高。臨時工和政府僱員在政府機關中沒有正式編制,只是臨時性的在政府工作,他們的工資待遇往往比較低,基本享受不到各項福利補貼。


不公正的待遇:同工不同酬,低薪乾重活

這裡主要想談談公務員(包括參公)和全額撥款事業編在機關中的差別。在政府中,這兩大群體承擔著別無二致的工作,甚至在基層政府中事業編多於公務員,但他們卻享受著不同待遇。公務員工資改革早就結束了,以前的陽光補貼、考核獎和年終一次性獎金都平分到了各月,科員最低每月可拿3500元,逐級遞增。事業編還在執行老的工資辦法,而且以前公務員每月500的考核獎被拿掉了,事業編科員最低每月2400多元,再加上節假日5000元的獎金。這樣算下來事業編平均每月比公務員少拿600多元,這還不算公務員的電話補貼。這僅僅是經濟待遇不同等。


提拔標準的傾斜:看身份、看資歷,就是不看能力

提拔看身份。眾所周知,在機關中工作,提拔就是最主要甚至唯一的激勵措施,但在幹部使用和提拔上,事業編卻沒有多少空間。以黨委辦公室為例,這在各級政府機構中都是最重要的部門之一,但就是這樣整天在書記、常委身邊工作的人員也有行政編和事業編之分。行政編二三年基本可以動一動,流動性比較強。事業編卻是十幾年如一日,都是老面孔。工作任務繁重,行政編制一定,領導就擴充事業編,充實新鮮血液和生力軍,但提拔是事業編就得靠邊站。因為行政和事業就是無法逾越的鴻溝,低級別的事業編永遠也不可能被提拔到高一級的行政崗位上去,因為提拔看的是身份,不是能力,提拔條件裡尤其是破格提拔的條件裡往往都會加上一條:具有公務員身份。


而事業單位領導崗位極其有限,再加上近幾年事業編人員不斷擴充,領導指數卻控制得很嚴,事業編人員就只能選擇考職稱這條提高工資待遇的道路。考職稱其路漫漫啊,既要準備全國統一的專業考試,還要通過計算機和外語考試,所以年輕的事業編幹部大多都很愛學習,下班後不敢有什麼娛樂活動,只能悶在家裡鑽研專業知識,背誦英文單詞。然而就是這樣一條路也被去年進行的事業單位崗位設置控制的越來越難了,技術職稱崗位也定崗定編了,10個人按照1:3:6的比例,只能有1個高級、3箇中級和6個初級,這還是在沒有管理崗位的前提下。試想哪個事業單位能沒有一把手、二把手等管理崗位呢,又特別是在基層政府中超過10個人的部門幾乎沒有,所以技術職稱崗位現在也成了香餑餑,只要沒有崗,你考出職稱證來也無濟於事,只能等。於是就會出現畢業好幾年的大學生光幹活不提拔,只能拿著助理職稱的工資,表面上看你還佔著一個初級崗,但事實上本科畢業生的工資待遇就等同與初級職稱。不甘落後的人就只能終日沉浸在考職稱、國考、省考等一大堆考試中。


提拔不看能力。要說年輕的事業編幹部整年學這學那,考這考那,又幹著任務重難度大的一線工作,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應該很強了吧,提拔幹部不就是應該提拔這樣的人嗎?對不起,不是。組織人事部門提拔不看能力和貢獻,一是看身份,擁有了公務員身份才會考察你的能力和貢獻;二是看資歷,你前面有年紀的的人佔著崗就不能越級提拔你,你必須等大媽大叔們提拔了或者退休了,你才有出頭之日。大媽大叔也就是40多歲,55退休,那時其實你已經邁入中年,青春不在、激情不復了!

企業編制和事業編制、公務員編制的區別

首先,你要有一個概念,”編制很重要“。編制這個說法,是體制內的黑話。行政、事業、企業的編制,就其和體制內關係,依次遞減。主要體現在,其經費來源和職能職權和待遇上。


一、先解釋下三者的意思:

1、公務員編制:先說公務員,公務員以前叫幹部,後來改叫公務員了。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這句有三個重點:“依法履行公職”就不多說了,說白了公務員是國家法律的執行者,國家機器的組成者;所謂“公務員編制”的正規名字其實應該是指“行政編制”;國家財政負擔,就是大家說的,“納稅人養著的”、“吃皇糧的”。


2、事業編制:事業編制就複雜了。這是中國特色的一類東西。用老話講,事業單位本質是社會服務組織,介於行政機構和企事業單位之間;或者說,都有涉及。總之,涵蓋特廣,成分特雜。大概分以下幾類:全額撥款、參照公務員、自收自支、財政補貼。具體分類區別就是其經費來源不同。另外,就事業單位的編 制而言,很多部門都是既有行政編制,也有事業編制。


3、企業編制:既然涉及到編制,這個企業編制,不是說一般的企業員工。所謂企業編制,應該是在事業或者行政單位,但卻是體制外的人員。就是俗話說的編外人員。這個說法應該是特指的。或者說是事業編制中自收自支的那一類。也被稱作企業編制。


而現在的國有私營企業的員工,廣義上也可以算是企業編制。但一般都不這麼說。所以以下討論的都是狹義的”企業編制“。不過也聽說有的地方也有所謂的”企業編制“,說是裁員不會被先裁掉。


二、其區別為:

1、經費來源不一樣:行政編制,國家財政全額負擔;事業單位按不同的種類,由國家財政或全部或部分或一點不負擔;企業編制理論上不管國家財政什麼事。


2、待遇、地位不一樣:這點在很多地方都有體現,一般來說,在體制內的行政或事業單位中,行政編制地位最高、待遇最好,這裡所說的待遇包括工資、福利、升遷機會。而三者的稀缺程度也是依次遞減,行政編制最少、最稀缺,事業編制多。這兩種編制很佔資源。所以國家嚴格限制其數量。但事情有需要那麼 多人做,so:企業編制,這玩意兒我懷疑是為了降低用工成本搞出來的。


3、職能職責不同:這個不用多說。理論上,公務員是”依法行政“的;而事業單位是全稱是公益性事業單位,部分事業單位也有公共服務、行政的只能,部分其實是企業行政的,鑑於此事業編制也是這些職能;企業編制,我之前已經說了,算是體制外的。


三、優劣:

1、行政編制就是公務員,公務員的優勢不必多說了。收入一般是個中產階級。不算富,也不窮。還有希望奮鬥成為官員。


2、事業編制待遇不一定比公務員差。因為公務員的監管日趨嚴格,而事業單位是和本身效益有關係的,也沒有公務員那麼嚴格的約束,很多事業單位錢是很多的。事業單位最終是會改革的,部分分流為行政編制,部分變成企業編制,剩下的才是正兒八經的公益性事業單位。


3、事業單位或者行政單位的企業編制的話,我個人意見是沒什麼前途,雖然待遇或許不差,但還會受一些歧視。所以,如果是這些單位的企業編制,就想辦法走到體制內。


廣義上的國企私企的員工。我對其中的一部分表示羨慕。我恐怕一輩子也不會有那麼高的工資。錢是相當多。不過另一部分國企、私企,就一般般了。


四、總結:

離開具體個人談選擇是不完全的,離開具體崗位談好壞是不準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