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中的巅峰之作?你怎么看?

林之诗意


金庸先生一生共有15部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短篇小说《越女剑》,经典作品都拍摄了电影电视剧,而且不止一次翻拍,几乎是拍一部火一部,这在中国影视剧史上是非常少见的大IP。

《书剑恩仇录》金庸老先生的试笔之作

《白马啸西风》《鸳鸯刀》限于篇幅,几乎没拍过影视剧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碧血剑》《侠客行》这5部在伯仲之间,只是在传统的江湖世界叙事中加入不同的作料,包括:开放式结局(雪山飞狐),最为鲜明的两山对峙(飞狐 袁紫衣程灵素),极强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性的贪婪(连城诀),从未真正登场的线索式主角(碧血剑 金蛇郎君),双胞胎(侠客行 略显俗套,所以仍然采用了开放式结尾来引起悬念)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和《笑傲江湖》在技法上可谓是难分轩轾

在较长篇幅情况下保持了相当的情节张力,如倚天中两代人恩怨、笑傲中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在语词上,金庸展现了其浩海如烟的词汇量,可细细品味这几本书中每次较量时所用的动词。

金庸先生度中国传统文化造诣极高,而且毫不掩饰,射雕中黄蓉连解难题、倚天中的正反两仪刀剑之术、笑傲中的独孤九剑干脆把天下的刀、鞭等武器全说了一遍。

可以认为,《笑傲江湖》在这三部小说之上,因为他刻画了“令狐冲”这一经典的圆形人物。

射雕三部小说的人物很“扁平”,即人物并没有得到成长。郭靖由始至终都是侠之大者,小龙女永远是那个小龙女,张无忌也是那个优柔寡断的张无忌。可是令狐冲不一样,向往自由的他在善与恶、正与邪的较量中内心也在不断地斗争,最终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心有正邪,潇洒自由,笑傲江湖,方为武侠。

在主题上,在正邪的理解上,无疑笑傲更加深刻,所以它被封为最武侠的金庸小说。

但是在写作技巧上,写的最好的、最完整的是《天龙八部》,所谓“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而《天龙八部》也配得上这句话。

我们知道金老先生是信佛的,而《天龙八部》所依托地都是佛家文化和佛学思想,“天龙八部”四个字本来指的就是八个神道怪物,它们身处六道轮回,分别是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在小说里,这八个神道怪物也通过金庸先生的妙笔,分别转嫁到了八个小说人物身上,若非有足够的佛学知识,这一点恐怕是很难被揣摩到的。而综合来看,整本书也阐述了佛家文化中“求而不得”的思想。一切事物都在发生变化,就像每个人在生活中,并非事事都能如愿一样。

阿朱之善良纯洁比之阿紫的残忍扭曲不啻云泥,乔峰看到阿紫总是念及阿朱,真可谓一击两鸣。在武功设定上,乔峰、段誉、虚竹三人也皆不同,最后少林寺一站可谓绝妙,三者因各自武功的差异和对比而让彼此给读者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段誉内力书中不做第二人选,六脉神剑舞将起来可谓绝代高手,但近战能力约等于零;虚竹内外兼修,但宅心仁厚;乔峰则不像两位弟弟各有奇遇,但实战从未败过,豪迈之气跃然于纸上。

其次,《天龙八部》熔铸了着西方小说理论中的多种叙述等技法。

倒装叙述,中国古已有之,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只是偶然为之。金庸无疑系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天龙八部》中的神仙姐姐以及带头大哥都是经典的倒桩叙事法。

交错叙述,金庸亦是有意为之。《天龙八部》乔峰、段誉、虚竹三条线的时交时错,正应了金庸自己说的,想每一本书尝试点不同的东西,不写重复的。

中国古代小说大多是连贯叙事、基本采用全知视角。但金庸小说大多是限制叙事甚至是纯客观叙事,绝少刻画人物心理或用大篇幅去描绘环境,这就让小说更具可读性。

《天龙八部》便是如此。兼顾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写法,打破了基本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传统写法。《天龙八部》中,乔峰到萧峰的转变,有时让人忘却了情节,只记得永远的丐帮帮主。

人物上,萧峰是永恒的经典

主题上,“众生皆苦,有情皆孽”无人不冤,谁也躲不过,这都是宿命。现在这个社会皆如此。

综上,《天龙八部》是一个完美的圆,是一部让人叹为观止的用武侠的笔法写就的古希腊式庄严悲剧。《天龙八部》之于武侠小说,正如《秋兴八首》之于律诗。再多的武侠小说也是多余。

是以金庸先生以《鹿鼎记》来封笔。

致敬缅怀金庸老先生。




宣玉风


天龙八部最巅峰的作品。先从几方面来分析一下。

  • 首先从人物数量来看。《天龙八部》这部小说写的人物众多每一个人物的角色,可谓是非常鲜明的爱、恨,情、仇。能将几百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的,确实少见了。在金庸的十几部小说中可以算的上,写的人物最多也是最鲜活的一部。
  • 然后从格局上。包含的国家也是挺多,宋、辽、金、吐蕃、西夏与大理,还有一个欲要恢复大燕的慕容家族,数个国家之间相互交织着,各自为自己而战,相互勾心斗角,简直就是一个史诗级的著作。如此众多的国家交织在一起又显示了荡气回肠、磅礴的气势。
  • 从人物主角上看。这次是三个主角啊!比较以前金庸所写的小说的主角,这个驾驭的程度可谓是不知道难了多少倍呀。而且这三个主角是如此的个性鲜明。不管是段誉的痴情也好,还是乔峰的豪气干云也罢还是虚竹的愚笨也好,可谓是栩栩如生。
  • 从个人到家国来看。这不单单是一着眼于个人的爱恨情仇,最终的决战大家都放弃了仇恨,为了整个国家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 从书名来看。天龙八部,就代表了佛。所以呢,出现了扫地僧,使得慕容博与萧远山放下屠刀,放下往日的一切,就代表了两个国家无意间放下了仇恨。

路漫漫且远兮


我觉得《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是金庸写的最好的两部作品,而前者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纵观整个江湖及武林,无书能出其右,真正的做到了笑傲江湖!为什么说《天龙八部》是金庸的巅峰之作,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篇幅:《天龙八部》几乎是金庸十三部武侠小说里篇幅最长的一部了,全书共五十回,从一九六三年在《明报》以及新加坡的《南洋商报》同时连载,前后历时四年多才完成。如此长的创作时间说明金庸对其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心血及情感。


二、书名:“天龙八部”是指天众、龙众、阿修罗、乾达婆、摩呼罗迦、紧那罗、迦楼罗、夜叉,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各指一个,或是一类人,是一种象征。 也有说“天龙八部”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天龙八部”又称为“龙神八部”、“八部众”,这些名词出于佛经。“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天众的代表,是萧峰。龙众的代表,是段誉。夜叉,经常以集体名义出现,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名词,是四大恶人。乾达婆就是阿朱。与“帝释天”萧峰关系最亲密的两个女性就是阿朱和阿紫。阿修罗,是慕容复。紧罗那,善于歌舞,也是帝释的乐神之一,联系到前面的乾达婆,很容易判断紧罗那是阿紫。摩呼迦罗就是虚竹,因为虚竹本是普通的少林和尚,是“腹行类”,但由于“聋呆无知”,反而得福,脱胎换骨,修慈修慧,最终挽回前因,成为身兼灵鹫宫主与西夏驸马的蟒神——亦即与“天龙”段誉相对应的“地龙”。

这种取名既超脱于一般武侠小说的取名方式,又饱含深意!让读者反复咀嚼,感叹世事无常而又因果循环!


三、情节:《天龙八部》的情节结构之所以如此庞大复杂而又曲折多变,那是因为它叙述的不只是一个人心以及一代人的故事,而是叙述了许多人及许多代的故事。父辈的狠延续到了当代,父辈的孽由儿子来还。在这样一个几代人争锋的大局面终于出现之前必定有着无数错综复杂的铺垫与伏笔。因此,《天龙八部》是有大格局的。除了萧峰、段誉及虚竹外,还着意刻画了其他一些次要角色,比如失去儿子的叶二娘、善解人意的阿朱、皇位被夺的段延庆、刁蛮任性的阿资、不守清规、掩人耳目的少林高僧,意志坚定的慕容复,还有神仙姐姐王语嫣。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精彩故事,形成了缤纷繁杂的人性众生相。如此复杂的局面通过金庸的妙笔让情节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并最终形成因果循环,不得不感叹金庸老爷子的功力!


四、悲剧:萧峰是一个古希腊式的悲剧英雄,在命运的冥冥之力下无所逃于天地。他品格高贵却又无端蒙冤,性格坚强却屡陷绝境。他的冤孽并不是因为他的过错,但被抛到生存漩涡里的萧峰仍然没有逃避,萧峰一辈子都在为这本不需要他负责的冤孽负责,为了证成自己的清白而死磕不止,直至最后终结了生命。他让命运证成了自己的英雄。

段正淳的悲剧则是自由意志的悲剧。可以说,《天龙八部》里的一切冤孽,都可以算在段正淳的头上。段正淳犯下的恶,绝不亚于马夫人对萧峰的陷害。天下第一恶人不是段延庆,而是段正淳。

阿朱和马夫人则代表了女性身上的两个极端:牺牲与复仇。这两个极端分别连接着爱和恨。

游但之的悲剧在于简单而脆弱的内心无法理解这个过于复杂世界,进而无力承担。

慕容复是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所以注定要疯掉!

金庸先生通过对有价值之事物的毁灭,在江湖中、在家国情仇中、在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矛盾和超越中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五、灵魂升华:“天下第一大恶人”段延庆一生都在杀戮,一生都在报仇,一生都在为大理皇位而处心积虑。在得知自己是段誉的亲生父亲后,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了,实现愿望的段延庆灵魂得以升华。

鸠摩智一生作恶多端,为了武学,不断偷盗,不断交换,不断交易,可谓是“贪嗔痴”一项没少,可最终在枯井里大彻大悟,终于真正成为“高僧”。从此普渡众生,灵魂升华。

慕容博为了复辟大燕国,到处激化矛盾,四处制造混乱。后被扫地神僧点化以后明白了这终究是一场空。进而灵魂得以升华!


综上五点,《天龙八部》虽是一部武侠小说,但它展现出的却不仅仅是江湖跟武侠,从佛家的悲天悯人,到现代人文主义的人性关怀,从众生皆有其欲、贪、念、嗔、痴、恨,到各族皆有其平等生存、热爱生活的人权,《天龙八部》无不诠释至尽,实属金庸先生的巅峰之作!


竹下贤客


佳作我无言,优劣谁人判?

想是多情人,独喜王语嫣。




诗以当歌


高深、浩瀚、大气磅礴!

《天龙八部》是千百个掀天巨浪,而读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上。一个巨浪打过来,可以令读者沉下数十百丈,再一个巨浪掀起,又可以将读者抬高数十百丈在看《天龙八部》的时候,全然身不由主,随着书中的人物、情节而起伏。金庸的作品,到了《天龙八部》,又是一个新的巅峰。

一个接着一个的巅峰,这是金庸创作力无穷无尽的证明,每一部小说,都有不同的风格,都带给读者新的感受。到了《天龙八部》,以为以后,总不能再有了,但是还有更新的巅峰。

《天龙八部》的想象力,比《倚天屠龙记》又进了一步。更不受拘束,更放得开,浪漫激情更甚,堪称是世界小说的杰作。

《天龙八部》一开始就释名: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罗迦。接着又解释了“八部”每一个的含义。照这样的篇名看来,金庸是想写八个人,来表现这八种道神怪物。

可是,《天龙八部》中,哪八个人,是代表这八种道神怪物的!哪一个人代表哪一种,曾经详细下过功夫去研究,都没有结论。

谁是夜叉?是“香药叉”木婉清?木婉清在书中的地位一点也不高,当然不能代表八部之一。段誉是什么呢?乔峰又是什么呢?我的结论是,金庸在一开始之际,的确有着写八个人,来表现八种道神怪物的意愿但是写作前的计划,意愿是一回事,写出来的小说是怎样的,又是一回事。

听起来好象很玄,但事实上,每一个从事过小说创作的人,几乎都有过同一经验:计划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无法实践,会中途突然改变,会有新的意念突然产生,会无法控制自己。

金庸写《天龙八部》之际,一定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形。所以结果,才有了这样一部浩淼如海的小说,已不能在小说中找到某一个人去代表一种什么意念,而是所有的人交杂在一起,代表了一个总的意念。

这样的情形,比原来创作计划来得好,也使《天龙八部》更高深、更浩瀚、大气磅礴,至于极点。

《天龙八部》在结构上采取了写完某一个人之后,再写另一个人,而又前后交错,将不同的人联结起来的一种独特结构。这种结构,《水浒传》用过。比《水浒传》每一段更有可观之处,整体结构新鲜。若还有人怀疑“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八字解语,不必再与之辩论了。

《天龙八部》在一个一个写主要人物出场的前后衔接上,已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小说之中,可以比拟的,也只有宋江忽然一下子踢翻了一个烤火大汉的炭火,而这个大汉就是武松而已。

《天龙八部》中每一个人物都及其出色,其中写了一个悲剧人物,尤其是惊天动地这个悲剧人物是大英雄,大豪杰,有力量可以做一切事,但是却无法改变他自己的悲剧命运。

意外的遭遇,不是悲剧。明知会朝这条路去走,结果是悲剧,但仍然非朝这条路去走不可,这才是悲剧

。《天龙八部》中乔峰的故事,是典型的悲剧。那样的悲剧,古今中外的小说中并不多见。

《天龙八部》中,金庸将正面人物的另一面,写得更透彻。普天下敬仰的少林寺方丈,会有私生子。这种写法,在以后两部极重要的作品之中,更反复得到了发挥,而终于在《鹿鼎记》中,建立了“反英雄”的观念。

“英雄”必需是人,人一定有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不会受任何桎梏而改变。

虚竹和尚对神的崇仰,无人会加以怀疑,但是他终于还是做不成和尚,那无关于环境,而是虚竹根本上是一个人!

人的地位在英雄、菩萨的地位之上,就算将之目为神道妖魔,都不能改变人的地位。

论故事之离奇曲折,人物之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想象力之丰富,天龙八部在金庸所有其他作品之上。所不明者是金庸何以在“释名”中保留了“这部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是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这句话。整部小说,云南大理,至多只占了五分之一的地位。由此也可以证明,创作前的意念计划,和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泉涌是两回事。

用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隐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始自《天龙八部》。“星宿派”是在隐喻什么组织,明眼人一看便知,知了之后,还一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同样性质的隐喻,在《笑傲江湖》中又出现了一次,如果将创作的年代,和当时在中国大陆上发生的事结合起来看,更加有趣。

《天龙八部》中出现的武功,有丁春秋的“化功大法”,和段誉的“朱蛤神功”,都是能吸取他人功力以为己用。在《笑傲江湖》中,这种形式的武功得到发挥,在武功的想象力方面,也是一种突破。

到这里为止,一直很少提到金庸小说中的各种武功描写,而且在以后的篇幅中,也不准备详细提及。虽然武功是武侠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是武侠小说中最容易写的一部分。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描述部分,当然精妙绝伦,但比起其他精彩部分来,似乎不必专门提出来详细讨论了。

看《天龙八部》,到乔峰率领燕云十八骑,马蹄翻金,直驱少林寺,视天下英雄为无物之际,当呼啸而狂吞烈酒。

看《天龙八部》到虚竹在冰窖之中,经不起天地间第一诱惑,而与梦姑共赴欢乐之际,宜遥思情人而饮蜜酒。

看《天龙八部》到小康将段正淳肩头上的肉咬下一块来之际,宜会心微笑而饮醇酒。

看《天龙八部》到梅、兰、竹、菊四少女大闹少林寺之际,宜开怀而呷香酒。

看《天龙八部》到段誉终于蒙王语嫣青睐之际,宜手舞足蹈而浮甜酒。

看《天龙八部》到少林寺老僧说佛,众皆拜服,慕容博和萧远山双手相握,互望而笑之际,宜心平气和而饮淡酒。

看《天龙八部》到一阵风风波恶种种行径之际,宜饮劣酒。

看《天龙八部》到天山童姥和李秋水至死搏斗,宜饮酸酒。

看《天龙八部》到乔峰大闹聚贤庄,为阿朱与群雄舍命相拼之际,可饮辣酒。

看《天龙八部》至虚竹误打误撞,解了珍珑棋局之际,可饮喜酒。

看《天龙八部》到虚竹、段誉、乔峰三人结义兄弟,联手抗敌之际,可饮陈酒。

看《天龙八部》到王夫人设计擒情郎之际,宜饮新酒。

看《天龙八部》,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废寝忘食,甚至床头人相对如同陌路,宜掩卷沉思,以书作酒,可以大醉。


一片叶子的故事


射雕英雄传:单一男主,符合传统意义上的伟、光、正的侠义英雄-人格接近圣人。

神雕侠侣:单一男主,非传统意义侠义英雄,性格偏激,没有那么多家国情怀,更多凭自己喜恶做事,但恪守大是大非,人格接近君子。

倚天屠龙记:单一男主,非传统意义英雄,无家国情怀,甚至无大是大非观(但善良),人格接近平民。

鹿鼎记:单一男主,和传统意义英雄边都不沾,连仅有道德观念都欠奉承(但有其坚守底线),人格接近市井贩卒。

天龙八部:多主角。既有悲剧的萧峰-天生的英雄;又有传奇的虚竹-凡人的逆袭;还有浪漫的段誉-游历江湖的翩翩少年。三主角交相辉映,把“江湖儿郎”的多姿多彩渲染得淋漓尽致。

江湖不能没有兄弟情,三主角之间的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惹多少看客心潮激荡。

有江湖就不能没有庙堂,江湖毕竟太小,有庙堂方显高远。家,国,情怀、爱恨交织,生离死别编织的画卷才是武侠的世界。


懦弱是恐惧的源泉


《天龙八部》是中国现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




文创一砥












经典剧中计


我认为鹿鼎记是金庸老先生最得力的作品,其他的人物一看都是虚构的,只有韦小宝才是活生生接地气的,其他人物都是英雄,大侠,但好像不是真实的人物,只有韦小宝像是我们身边的人,所以金庸老先生写完鹿鼎记就收笔了


张建辉39


因为天龙八部确实有佛家的印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