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打骂和从不打骂孩子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差距竟会这么大

现在这个时代,老人们往往秉承旧年代的教育方法,往往认为孩子是打出来的,一些年轻一代的父母在孩子犯下大错的时候也忍不住大打出手。

而有些父母则是选择尊重孩子,在孩子犯下错误的时候,能够对他积极地引导,并且对于孩子的错误能更好的包容

两类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大不相同,教出的孩子差距也很大。

经常打孩子骂孩子的家长教出的孩子和不怎么打孩子骂孩子的家长教出的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经常打骂和从不打骂孩子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差距竟会这么大

一名心理医生Juliette Virzi指出,经常打骂孩子的父母教出的孩子往往更加玻璃心,永远都在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

孩子长期处于被父母责骂殴打的情况下,往往显得内心那么脆弱和无助。有的孩子还没有真正长大成人,身体上和心理上却已经深受其害了。

不怎么被打骂的孩子,往往心理素质表现得更为强大。

两种父母也有很大的不同。

经常打骂孩子的父母,总是习惯把自身的负面状况强加给孩子,这样的父母一般都是易怒的,然后就会对孩子造成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让孩子深受其害。

经常打骂和从不打骂孩子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差距竟会这么大

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往往更没有安全感,做事也容易瞻前顾后。

而不怎么打骂孩子的家长,往往性格也比较和善一些,对待孩子也多以温柔的方式进行对待,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得更加自信一些。

容易打孩子的家长,往往给了孩子一个不太幸福的童年,这样的孩子也会更加的懦弱,并且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更加的不知所措,容易犯下错误。

而不受家长打骂的孩子,因为身处于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之下,即使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也会耐心的引导孩子,改正孩子,之后孩子也会尽可能的减少犯错,从而变得更加的优秀。

经常打骂和从不打骂孩子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差距竟会这么大

经常挨打的孩子,因为长期从父母那里得不到更多的关怀,所以也会变得更加的孤独,往往会比同龄的孩子更加的压抑和沉默,时间久了就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了,也不容易与人敞开心扉。

有的孩子因为一犯错就会被家长打骂,慢慢的为了逃避家长的打骂,会选择隐藏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孩子在面对错误的发生时,较多情况下会使用说谎的方式进行逃避,而一旦孩子形成了这种习惯,很有可能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恶习的孩子。

经常打骂和从不打骂孩子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差距竟会这么大

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母亲是一个习惯打孩子的人。里面的母亲是个高学历的人,所以对待孩子的成绩也要求的相当严格。

每当姐姐没有考好,她就会打姐姐的手。而姐姐就在这种容易被打的阴影下度日。时间久后,姐姐不堪重负,选择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生活中的小玲是一个很平凡的孩子,无论是成绩还是长相。不过,小玲从小就有父母的鼓励和陪伴,因此,小玲获得了一个美好的童年。

在高考的时候,也因为成绩的突飞猛进,考上了一所有名的大学,自己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律师。

拥有了不错的收入,还获得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可见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的深远啊。

经常打骂和从不打骂孩子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差距竟会这么大

一定程度上,这3种孩子千万不能打。

1.与父母本来就关系不好的孩子,打孩子不但不会让孩子更好,反而会使孩子和自己关系越来越差。

2.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处于叛逆期的时候情绪波动都会异常的大,如果家长还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会变得越发的叛逆。

3.过于内向的孩子。这种孩子的内心往往更加敏感,打后所受的心理创伤往往更加严重。

很多时候,打孩子不仅让孩子失去了一个幸福的童年。之后还会对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只是孩子犯错又不能不管,家长们朋友们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

例如对于年龄不同的,可以用这几种方法来代替打骂。

经常打骂和从不打骂孩子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差距竟会这么大

对于12岁以下的孩子,这时候的孩子往往还没有太大的理解能力。家长可以让他面壁思过。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做的事情对还是不对。

而对于一些容易变本加厉的孩子,家长最好不要理睬他。也可以事先警告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到底对还是不对,以免孩子犯错后惩罚孩子。

而对于12岁以上的孩子,这时候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是非观了。

这时候可以跟他讲清其中的道理,也要学会夸奖孩子,增加孩子的信心,从而不容易犯下一些容易犯的错误。

也可以适当地奖励孩子,从而激励孩子更努力地向前。

家长朋友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惩罚,但不能打骂孩子,因为往往越打孩子的逆反心越重,反而适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