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維護統治階級,老子思想天人合一,你說哪個好?

公義律師


孔子的思想並非是維護統治階級,要把這些思想緣起放置到當時的背景下,孔子自身是沒落貴族,春秋戰國長達五百年的紛爭,使名義上歸屬東周的數百個諸侯國規整為數個,最終被秦國統一。在這段時期內,連年征戰,禮樂崩壞,社會的大變動下,人們對現世不滿,追求精神解脫,孔子的做法是慕古,渴求恢復周朝的禮樂制度。

以他為起點的儒家思想,不可謂不偉大,後世因為董仲舒的功勞,而和統治階級苟合,最終相輔相成,儒家為天子提供合法性地位,天子為儒家思想提供正統地位,影響了幾千年,一直到現在,儒家思想仍舊是我們的根。

可以看到,中國儘管有本土的道教,還有外來的佛教,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都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比不上祖宗信仰的影響力,這得益於儒家思想。也最符合我們的歷史和需求。

再來說說,老子,歷史大家許倬雲、文學家木心,都對老子及其道家思想十分推崇。我們經常提到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這之前,還要有宇宙觀,老子的《道德經》之所以偉大,乃至於開篇即說出其宇宙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多麼偉大的創建。

西方的地心說日心說抗爭那麼多年,唯有最終日心說成為常識,才說明了科學有了發展的土壤,不再受宗教壓制。老子在公元前數百年就已經洞穿了這個道理,確立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我們並非是獨特的,僅僅是宇宙的一粒塵埃,俯瞰式的洞見,讓我們能更清晰地對待我們的周遭。進而再去確立三觀,價值由此可見。

要說哪種學說好,其實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倒是覺得,以儒家追求的中庸,以及道家的無為而治,二者無需去爭什麼,萬法皆為我法,我們的成長,也需要不一樣的思想。蘇軾早年出仕,非儒學不可,後落難貶謫,接觸佛道,以寬慰己心,最終達到了文學創作的巔峰,你說孰好孰壞?


青羊YOUNG


先認真審題,首先我認為「孔子思想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觀點表示不完全認同,孔子最開始的時候是特別注重說「禮」,禮樂制度在那時來說確實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而設立,孔子出身沒落貴族,心裡或多或少都有點想再次迴歸到尊貴的統治階級身份,到現實並不能如願,維護統治階級的思想僅僅只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部分。正確來說應該是儒家思想這個大的思想體系中的某一部分思想工具被用作統治階級維護利益的手段,儒家思想是以孔子思想為核心而展開發展的。

一、關於儒家思想

孔子與老子是同一時代的人,他們都說中國歷史和文化上最偉大的聖賢。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終於在政治中確立了不可撼動的地位,這是後世利用儒家思想中的權術工具來鉗制民眾的思想,讓人們在特定的道德標準條件中做一個優秀的人,並賣身於帝王家,為帝王創造歷史。而孔子思想更多是體現於教化育人,因材施教和待人接物,特別是對於人的道德開化和教育上,用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去引導一個人走上正途,不斷完善自己,成為一個能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君子。孔子出身沒落貴族,對當時社會狀況、人文教育和歷史背景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因此思想還是是比較接地氣的,思想核心都是宣揚仁愛,以仁、恕、忠、孝為核心價值,並以此作為君子的品德修養標準。因此,儒家思想的終極目標還是教化世人,皆成君子。儒家主張「以德治國,以禮育民」,這就要求統治者「仁者愛人」,應該施仁政,善待百姓。董仲舒提取的是儒家思想中的權術之道,使得儒家思想的權術思想成為封建統治的文化正統,沒有全面貫徹儒家思想的所有核心價值,因此在兩千多年的以儒家權術思想的封建王朝統治下,中國的科學技術嚴重落後。




二、關於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成為中華文化的主體基因,道家思想則成為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核心思想教義。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其實在世界範圍都是得到廣泛認可和推崇,到道家思想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力可是比儒家思想更深遠廣泛。老子本是周朝王室的守藏室史,相當於文化部部長,他總結了上古大賢的思想從而形成道家思想的理論體系,相對於儒家思想根植於民間,道家思想則出身於高貴的官宦門第。老子遺留下一部五千多字的《道德經》被後世譽為群經之首,道盡宇宙世間萬物的發展規律,它被西方傳教士帶入西方世界後,至今為止發行量甚至已超過《聖經》。道家思想宣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國最樸素的自然辯證思想,也被西方稱為古典主義的代表。道家思想主張「自然為本,天性為尊」,強調人的天性與自然結合,注重修身養性,避世修道,從而出世為神人。道家的政治主張是「無為而治」,在國家社會系統中建立好運行框架,其餘的讓老百姓在框架中自由生存發展,因此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效果。道家不斷探索世間萬物的本質規律,這就是道家的術,是很樸素的自然科學觀,更是了不起的科學方法論,因此也影響中國後世不少科學發明創造。文化方面也影響法家、兵家、陰陽家、墨家等各思想流派的發展。




由於歷史發展原因,儒家思想成為了統治階級的主要思想武器,雖然因此佔據政治和文化統治地位,為中華文化發展做出巨大工作,豐富了中華傳統道德和文化體系,但也因此導致文化發展出現失衡的情況。道家思想因此淪為非正統政治思想,發展成宗教和養生之道,中國文化因此失去的重要的自然科學觀,因此導致近代科學思想和技術的沒落。無論是儒家思想還是道家思想,沒有誰更勝一籌之說,兩者都是中華文化極其重要,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個人鄙見,感謝閱讀,不足之處,敬請指導!


基耶斯洛夫斯基


這其實就是儒家和道家的區別。

一天,孔子去見老子,老子剛洗完頭,正披著發待幹。老子凝神佇立,形直身僵,像個木偶人。

孔子見老子在靜思練功,就知趣地退到門外等候。

過了一會兒,待老子練完功,孔子進去,說:“我剛才看見先生形體直立不動,猶如枯木,又好像超然物外而遺世獨立的樣子。”

老子說:“我心迴歸到生命的最初狀態,遊於萬物的初原了。”

孔子說:“怎麼講?”

老子說:“心困而不能明理,閉嘴而不能說話,給你說個大略吧。至陰寒冷,至陽炎熱;寒冷出於天,炎熱出於地。陰陽相交,萬物化生,這是萬物產生髮展的規律,但你看不到。生死興衰,時隱時現,日遷月移,道無時不在此中起著作用,但你卻不見它的形跡。生有所始,死有所歸,生死循環,無有窮盡。這就是萬物生死之根本。”

孔子說:“請問遊心於此的情境是怎樣的?”

老子說:“這種境界,是至美至樂的境界,能夠達到的,可稱為聖人了。”

這就是老子所謂的“道可道非常道”了。

我們可以用三個簡單的概念來分辨儒家與道家的不同.

第一,儒家以人為中心,強調人的社會性;道家不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的自然性.

第二,儒家以天為至高存在,凸顯歷史背景;道家以道為至高存在,展現宇宙視野.

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和德,從向善到擇善到至善,道家則希望與道和一.

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所以儒家崇尚入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道家則注重自然規律,順應天意。

很多文人歷來就在儒道之間徘徊。在不同的時期,其作用也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並無優劣之分,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小王的後花園


孔子思想是什麼?孔子推崇周公,周禮,追求理想的國家制度,理想的社會形態。在二三千年前周朝,周公,明君,明王,社會制度,文化經濟發展等比孔子當時代惡化互相戰爭稱霸分裂心不合,民眾生活很苦。孔子周遊列國十幾載,有幾次差點丟了命,辛苦磨難一生,為了誰?為天下蒼生百姓,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價值實現。著書《春秋》,亂臣賊子懼,修編《易經》《六經》,開創私學,創立儒家學派,有教無類,民眾平等,啟民智,利天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殺豬的,賣雞的,種地農民,工商手工業者,皆可有機會學習,在當時及後世影響深遠,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成為當時社會大才,不止士大夫階層,各階層,影響巨大,才有戰國亞聖孟子,及諸子百家,墨子的老師孔子也,荀子的弟子韓非子,李斯秦國相國,法家創始子,荀子儒家集大成者也,統治者,認識到,儒生,儒家影響力巨大。歷代儒家聖人輩出,傳承發揚光大。修身,齊家,冶國,平天下。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儒家積極有為入世現,孔子多次問道問禮於老子,孔子學無常師,但老子是影響孔子最大老師之一,老子周朝國家圖書館館長。博學,自創道家,著書《道德經》上下兩編,道經,德經,主張無為出世,重天道,博大精深,何為道?何為天道?博大精深,不敢輕言知道,周文王推演八卦,著周易,源自《易經》,伏羲創立八卦陰陽圖天道之初悟,先有伏羲八卦圖,再有《易經》先祖智慧整體綜合論,在有周公推演八卦,著《周易》,文化源頭來源,根在八卦,在《易經》老子,道經之來源,孔子著春秋,修著易經及六經之根本,農小帝認為伏羲八卦,周公周易,老子道經,為一條線,中心點,儒家,法家,墨家,等諸子百家組成一幅太極八卦圖。一個整體,相互,相成,一個太極八卦圖,記住整體性。那一個好?各有所長,結合相互轉化。一個整體才更好。我們的明天才會更好。天地人物整體性合諧發展,才會更好。農小帝,請大家關注。











後生可畏農小帝


都是偉大的優秀的思想家!



四條眉毛路小鳳


我認為孔子的儒學禮教和老子的道教理念是存在於中國三千年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人融入血脈中的文化養分,缺一不可。有了儒學經典的教化才使得中華文明能夠形成三千多年的有序傳承,使民族的行為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規範,這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雖然對於統治者而言,以儒學立國利於統治,而對於漢民族來說增強了包容性和繼承性,使中華民族成為了可以傳承三千年經久不衰的大民族。而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是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華民族血脈相傳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的智慧源泉,所以說孔子的思想雖然是歷朝歷代統治階級的教化工具,但是,孔子思想中的哲學思想也離不開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兩者並不矛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兩者相互融合。在漢民族發展的道路上兩者發揮著各自不可或缺的思想指導和行為規範的作用。要我說這兩個理論體系都是中華文明的瑰寶。


美人虎666


孔子的思想很適合治國的,他主張統治階級對人民要施行仁政,要求人民對統治階級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非常有利於國家的安定。還有禮教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是金玉良言。

道家講究無為而治不是一般思想境界的統治者能掌握能做到的,生而為人,多是有為,以德治之尚可,安能以道化之?


與人為善41319


我認為老子思想更應該推崇:,孔子恩想歷來都建統治階級視為法寶,及至推祟,但是隨著民智的開啟,老子思想無為而治,天人合一,社會和諧



成龍高志強


這要從高度上去看問題,不同的角度看出不同的問題,政治家用孔子的思想去治理,而個體的人生能用老子的思想就會過得很好的,不管是用孔子,還要用老子的思想,要看自已立足於什麼樣的三觀之中。因為老子的思想,尋求的是一種無為而治,無為者有為之,但是你從另外一個治國的高度上看,跳出自我思想,自我的境界去看問題,那麼治理天下的思想就要用孔子的思想,沒有家國天下的情懷,其實不算先進文化。


記憶黔南叄才堂主


孔子思想是以入世觀積極創造來達到自己的修齊治平,而老子思想是以出世觀入世之態,以立於天地萬物之上無為而為!以達到道的境界,所以說兩種思想相輔相成,沒有好差之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