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之間:大明最有權勢女性孫太后,這兩個決定改變大明國運

引言:

近期的熱播劇《大明風華》中,講述了宣宗皇后孫若微的傳奇人生。而這位皇后,對於推動明朝歷史確有非常關鍵的作用,隨爛柯人君一起了解一下吧!

家國之間:大明最有權勢女性孫太后,這兩個決定改變大明國運

(孫若微 大明風華劇照)

一、"土木堡之變"後的決斷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輕信太監王振,御駕親征蒙古瓦剌部。由於貿然出兵,導致在土木堡遭大敗,英宗被俘。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到北京城後,"京師大震"。瓦剌部以英宗為要挾,不斷騷擾大明邊疆。不久,又以把英宗送回京城為名,趁機進攻北京城。而此時的北京"守備空虛,各營精銳,盡遣隨徵,軍資器械十不存一"。且皇帝在敵軍營中,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面對這樣的局勢,只有另立新君,才能穩定人心,粉碎瓦剌想要憑藉英宗攻滅大明的企圖。孫太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在接到皇帝被俘的戰報之後,立即命令皇帝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主持大局,同時立英宗的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

家國之間:大明最有權勢女性孫太后,這兩個決定改變大明國運

(孫若微 大明風華劇照)

隨著戰況的惡化,群臣一起向太后上書: "車駕北狩,皇太子幼衝。古云: '國有長君,社稷之福。'請速定大計以安宗社。"在大明最後的危亡時刻,孫太后沒有保留私心,果斷的同意群臣更立朱祁鈺的請求,指揮備戰。史家多指責孫太后心存私心,在皇帝被俘後部迅速立朱祁鈺,但卻立了自己的親孫子為太子。同時,她還在宮中籌措金銀財寶,試圖向瓦剌贖回自己的兒子。但是這種指責大可不必,畢竟從一個母親的角度出發,她的想法和行為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先立先帝之子為太子的行為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況且,她為了大明放棄一己之私,因為她完全可以像仁宗皇后張氏一樣,立幼子而自己操持權柄。

家國之間:大明最有權勢女性孫太后,這兩個決定改變大明國運

(朱瞻基 大明風華劇照)

在北京防衛戰中,皇太后還有一突出貢獻,就是支持以于謙為首的主戰派。在瓦剌大軍圍城之際,許多官員提出南遷舊都,如徐有貞就說: "驗之星象,稽之天數,天命已去,惟南遷可以紓難。" 時任兵部侍郎的于謙則強烈主站: "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 " 而做最終決定的,就是孫太后。她果斷選擇支持于謙的意見,提拔于謙為兵部侍郎,全權負責北京城的防禦工作。正是因為孫太后的當機立斷,于謙才有機會力挽狂瀾,沒有讓大明重蹈北宋靖康亡國的恥辱。清人毛奇齡曾稱讚孫太后:"車駕北狩,後用于謙策,斥議遷者,而命郕王入監國,社稷安。"


二、"奪門之變"的幕後推手

北京保衛戰以大明的勝利而告終,瓦剌部最終退兵。也先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朱祁鎮"在他手中已經毫無用處,於是將其完好無損的還給大明,讓這個燙手的山芋來干擾對手。而郕王朱祁鈺由監國而即帝位,受命於危難之際,拯救大明於水火之中。但是當他地位穩固之後,卻貪戀權力,對於太上皇朱祁鎮和太子朱見深有點不近人情。

當也先提出要歸還太上皇,大臣們上書迎回太上皇時,朱祁鈺就推三阻四。吏部尚書王直等商議著要派遣使者迎回皇帝,景帝不高興得說道: "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他擔心自己這位哥哥從瓦剌回來之後,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所以,在朱祁鎮接受太上皇的禮儀上,他一再簡化。群臣要求用太上皇的禮儀迎接,他欺騙群臣說"昨得太上皇書,具言迎駕之禮宜從簡損,朕豈得違之。"

家國之間:大明最有權勢女性孫太后,這兩個決定改變大明國運

(朱祁鈺 女醫明妃傳劇照)

在接回太上皇朱祁鎮後,朱祁鈺就將其軟禁在南宮,禁止其與外界接觸,命錦衣衛嚴防死守,日常食物都靠小洞遞入。據記載奇聞的書《萬曆野獲編》記載,因為怕別人偷偷聯繫太上皇,甚至將附近的樹都砍掉。太上皇過得十分清貧,甚至需要太上皇后做針線來換錢。軟禁太上皇同時,他還處心積慮的廢掉太子,即朱祁鎮之子朱見深,而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但是,他立的太子很快就夭折。他唯一的兒子死掉之後,群臣上書要求恢復朱見深的太子地位,他惱羞成怒,大開殺戒。

景泰帝可能因為兒子去世以及面對的皇位危機,很快就陷入病重。在病重期間,宦官曹吉祥和朝臣石亨、曹吉祥密謀,發動宮廷政變。在明代,君主集權已經到達一定高度,大臣和宦官發動政變並沒有那麼容易,所以這三人將目光投下了地位很高的孫太后。朱祁鎮畢竟是他的兒子,孫太后很快就答應,頒懿旨稱: "天子疾大漸 ,殆興,天位久虛。上皇居南內於今八年,聖德無虧,天意有在。以奸臣擅謀,閉而不聞, 欲迎立藩王以承大統,將不利於國家。亨等其率兵以迎"。

家國之間:大明最有權勢女性孫太后,這兩個決定改變大明國運

(朱祁鎮 大明風華劇照)

於是,在孫太后的支持下,景泰八年正月11日,石亨、徐有貞等發動政變,用兵將太上皇朱祁鎮從南宮迎到奉天殿,幫助其重登帝位。特別需要注意的,孫氏外戚也是本次奪門的重要參與力量,孫太后曾指派自己的兩個弟弟帶著家兵一起參加南宮政變。在事後論功行賞時,大臣錢溥和陳汝言在奏文中曾這樣說:"復辟時非太后有詔,誰敢提兵入禁門者!"

而英宗朱祁鎮也自己感謝自己的母親說:"朕惟母后恩深,無以為報。況朕居南宮七年,危疑之際實賴保護。今又定策禁中俾朕復位"。天順二年,明英宗朱祁鎮突破祖制,為母親孫太后上徽號 "聖烈慈壽皇太后",《明史》言:"明興, 宮闈徽號亦自此始。"

但在復辟之後的大清洗中,孫太后對於于謙被殺的確表達了很大的遺憾。據《明史·于謙傳》記載: "皇太后初不知謙死,比聞,嗟悼累日。"《鴻猷錄》也說:"初,石亨等譖殺于謙,太后不盡知故。後知之,乃為上言'迎立外藩'之誣。"當孫太后得知于謙被害後,她為大明失去這樣的人才十分嘆息,並當面斥責了英宗。但這也是孫太后避免不了的,畢竟於謙是鐵桿的主戰派,正因為他才使英宗長期困於瓦剌。而且於謙在景泰朝身居高職為群臣領袖,作亂者心不能安。

家國之間:大明最有權勢女性孫太后,這兩個決定改變大明國運

(于謙 大明風華劇照)


其實,根據《明史-廖莊傳》的記載,景泰帝在臨終前,是想復立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為帝的。南宮事變對於明代政治的影響,百害而無一益處。因為在景泰朝,于謙。王文等一撥頗有才幹的大臣主管朝政,進行改革,政績頗豐。但南宮復辟後,投機的徐有貞、石亨等借政變而發達,掌管朝政,自此,明朝的政治走到下滑期。


讀史淺說:

明宣宗孫皇后是明代中期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她雖然因為宣宗廢胡後而繼立為後、"狸貓換太子"而飽受傳統史家的詬病。但是,她對於明代政治的確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土木堡之變中,她支持于謙,駁斥南遷一派,而避免"靖康之恥"在明朝的上演。同時,在景泰帝病重之際,她選擇支持自己的兒子發動政變重回皇位。她真的可以稱得上對明代歷史影響最大的女性。


參考文獻:

[清]張廷玉.《明史》.北京: 中華書局,1974.

林延清.《宣宗孫皇后與明朝中葉政治》. 江南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 1) .

鄭彩雲:《論宣宗孫皇后與明代中葉政———兼與林延清先生商榷》.南昌航空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