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书法临习完的纸张如何处理?

老鐘


  • 文舍堂一家之言。

我临习完的习作要保留一段时间,自己认为好的保留时间要长些,一般的保留时间短一些,特别不好的就丢掉了。


保留的理由有三点:一是比对作用。可以用来比对,看自己临习一段时间后有没有进步。前面临习的可以做参考,找出自己在临习方面的问题。二是示范作用。我的做法是,把在自己写的很好的字剪下来,和字帖放到一起,用这个字做为一个所谓的阶段性标准。这样日积月累写的好的字多了,自己提高的就快了。大家看一下,像这样的习作我一般要留一断时间?

  • 这里的墨字,尉字,佳字,神字等,自己认为好的就剪下来。

三是重复利用。我练字的纸是摩擦力大的毛边纸,在空隙的地方可以写小楷。写完小楷后在纸的背面可以练草书。这样可以节约很多纸。


长期练字纸和墨是很费的,所以要把它好好的利用起来,古人说惜墨如金,就是这个道理,下面也是我留下来的习作。


文舍堂


练习书法,个别人,一般的情况下,练习的纸,都自己存着,保管着,等待书法练好成熟那时刻,在拿出来,看看自己当初开始写的是什么样字的,可以做比较了。

就拿我来说吧,我一个事多的人,有时无聊,就拿出笔来练练,还不短的练习毛笔,但是,我没有老师指导和指导,就凭字帖练习,到现在也没成就,也写不好,也学不会,别看我无事的练习,练习的时间可是不短了,就是没进步,我可是服我自己了,没办法,练习的毛笔字纸也不少了,开始还留着这些练习了毛笔字的纸,可是练来练去没进步,就扔掉了。

看我写的字东倒西歪的,没有力度没有味道,没有一点样子,我写的毛笔字拿出来亮相,那可是丑到家里,

没不过事的,我没有文化,有不是知识分子,不值得被别人笑话,呵呵,献丑了,谢谢,


石雕齐哥


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吧:

我开始学书法时大概是小学三年级。作为80后的少年,家又在乡下,那时候家里穷,父母又没念过什么书大字不识几个,偶然的情况下在家里发现几本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医书,觉得上面的字挺有意思(都是繁体字),于是就开始临摹。那会儿家里还没有毛笔,只有软笔,也沒有专门的纸张,所以就用学校发的作业本和钢笔用的墨水用来书写临摹。虽然父母那一辈人因时代变迁经历过“粮食关”、“文革”等,但一直很重视读书,不允许我们这些晚辈不爱惜书本知识,哪怕是已经写过了字的纸张也不允许随地丢弃,所以只能收集起来存放着。后面我自己又用压岁钱买了毛笔墨汁又去古玩书画市场买了几本印刷的字帖。九几年时“供销社”卖的毛笔一元钱一支,墨汁一元五毛钱一瓶,和现在的物价沒法比,那时候对于自己买学习用品父母也是大力支持。最开始摹临的是家里的医书,后面摹临颜真卿的楷书,后面又摹临柳体、隶书、魏碑、行书、草书,一直持续到考上大学。家里面堆了一大堆摩临书法的纸张,每次翻看都会看到一种进步,从最开始的稚嫩到成熟成形演变成自己的风格,这是一种坚持和成长的过程。每看一次都有一种感慨,这就是自己的成长经历。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经历都不同,想法也不同,希望我的经历对大家有用!


评说古今


五年之前我还有着存稿的习惯,不是为了囤书升值,就是留个印记,留个念想,记录自己的书学经历。过个一年两年的时间,拿出来看,与现在的习作对比,可以“明得失”,也可以“找信心”、“鼓干劲”。

现在手机相机都有了,拍照记录更方便了,对一些重复的雷同的,或者自己都看不过去的习作手稿,我一般是直接粉碎,或者付之一炬。喜欢书法的人,书写量是很大的,一个月一盒笔,一千张纸,随便写写也就这个量,不及时处理,房子不够大,没地方搁置。而对大部分的习作手稿,仍旧先拍照,然后打捆封存。留到老年时,还可以打开来看,我想到那时,一定会有一些稿纸能够唤醒年轻时的印记,这是一种精神财产。

书圏里有专门研究书法名人信札手稿的人,也有专门从事旧稿收购的投资家,因为谁也不能预料在这故纸堆里,将来会不会蹦出个传世珍品。书圣王羲之现存的书法经典遗迹之中,有不少就是当时随意的手稿,因此,从艺术流传的维度讲,有些旧手稿本身也是承载艺术能量的。不管自己将来是否出名,既然喜欢这东西,我个人建议,有条件的书友,尽量不是把它保存起来。

闲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临习书法,可以说是非常费纸的,练习书法的花费成本之一,另外就是墨水和字帖,对于喜欢练字的人来说,自己的字写完一张字,就特别有成就感。对于临习完的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挂起来,或者贴到墙上,当然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每写一张,总感觉不好,如果立马扔掉,又感觉到特别遗憾,舍不得扔,写完的字就像自己身上掉下来的孩子,挂起来有好多好处,和现在写的不断对比,然后有利于以后提升

1.可以自己欣赏,自己好不容易写出的作品,挂在哪里,满足自己的小虚荣。2.可以和以后写的对比,发现自己的问题,有助于后面自己的提升,有利于提升书写者的信心。

二、放地上,全部一堆堆在一起,这种人也很多,就是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写,实战偏多一点,注重操作,一般比较踏实,临帖的比较认真,一张一张摆放整齐,然后积攒好多好多,我开始就积攒了好多,好几捆,最后没地方放了,然后卖掉了。

总之学习书法的人,自己写的作品一般不会随便乱扔,都会积累起来,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去卖的,因为这都是心血,都是自己点灯熬油积累出来的,临完的纸放在哪里也算是有个心理安慰。


姚若兮


书法实践中消耗最大的物品就是纸张了,尤其是写大字的。每天都消费大量练习用纸,日积月累,数量很惊人。

前面有网友说积累到一定数量就扔掉或者焚烧了。我不赞同这种做法,污染环境还会带来火灾隐患,并不可取。



我日常临帖也会积累大量纸张,有毛边纸、有宣纸、还有蜡染纸粉彩纸等等。我的处理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

一是能重复使用的,就在反面再写一遍。比如用熟宣纸、复古纸或者其他厚一点的纸写小楷,一般墨汁不会渗透到纸的反面,如果还能用,就翻过来再写。或者生宣纸正面写楷书,反面写写笔画,练练偏旁部首。书法对纸张损耗大,能节省一点是一点,日常练习对纸的质量要求不高。节约使用每年也会省下不少钱。



二是不能重复用的,就按书写日期收集起来,暂时妥善存放好。每两个月从中间挑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也就是说能够代表这个阶段学习成效的习作,留下来便于以后对比。主要用来总结不足,对比改进,使下一阶段的学习有目标有参照。有人说现在智能设备普及了,可以拍照存留在电脑里,随时打开看。其实我还是觉得留下原件更实用,实物看起来总要比照片更直观更细致。也有一定纪念意义。



第三,对于更多的练习用纸,留在家里实在没必要。前面说了,留下一定数量有对比意义的习作,剩下的基本都是废品了。可以积攒一定数量送给收废品的人,对我们来说是没用的垃圾,一旦换成钱就可能会帮助那些有生活困难的人。毕竟钱再少也有用处,勿以善小而不为,细微处也有人性。


柏柏刺客


堆积一起久久回头翻阅一下,以便总结提高,到最后应该是卖废品吧?[呲牙][呲牙][呲牙]应该是值个几毛钱的,还有什么更好的用处?我小孩写字那个差呀,要他们练字又不练,天天打游戏,硬叫他们练就在旁边不断打扰我,所以,存住估计也难以传承[呲牙][呲牙][呲牙]



王克兵49517


你对书法临习完细纸如何处理?

说实在的练书法挺费纸的,如果全部保存好很占空间,写了就扔又有不忍心认真的杰作,这几年我是这样做的:

1:每天练习完的纸别急到丢弃,整理好放到一边,练习完后对帖做个总结,挑出自己认为满意的出来挂墙上再琢磨对比一番,重新对帖练习,养成温故而知新。

2:一周或一个月整理可以反面重复利用完再丢弃腾出空间,做到节俭。

3:重复以上2点作法,然后把觉得自己最满意的保存起,拍照给书友交流方法、或老师指点迷津。因为每一个阶段的练习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以作交流用。

4:如果有多余空间可保存起来一起卖废纸处理掉,换钱卖瓶墨水也好。谢谢!


文川阁


我就丢一些留一些看似入眼的







贾平2


把写过的字留下来,挺有意义的,钢笔字如果写在笔记本上,可以直接把写满的笔记本手藏起来,我现在还留着27年前左右的字,如果是毛笔练习纸,写的有点感觉的字,可以留下来,如果感觉一般,就可以先写小字,然后再写大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