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后悔选择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吗?为什么?

李松


以一个还算事业有成的HR来讲,其实并不后悔

题主提出这个问题应该是处在职场困惑期,因此我将HR的现状、前景和职业路径描述一下,也许能帮你坚定信心。


一、人力资源从业者的现状

  1. 男性不够用,女人当男人用,性别比例:男(26.3%):女(73.7%)

  2. 花费时间最多的事-开会;另一件就是找笔,口头禅:我的笔呢?你的笔借我一下。

  3. 三成的HR想过转行,原因与收入有关,比例为:赚钱的职业就行(41%):公务员(22.9%):运营(19.1%):培训师(16.6%):销售(3.4%)

  4. 人生理想:企业100%重视和尊重人力资源,当然这是一件比世界和平更难的事。

  5. HR内心强大,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依然有正能量,谈论的话题都是开心>伤心,宽容>责备,笑声>叹气声。

  6. HR很好学,HR喜欢阅读的内容:专业知识(40.6%):心理学相关(20.4%):个人成长(14.6%):职场心事(10.2%):office工具(5.2%):国家大事(3.9%):其他(2.1%)

  7. HR虽然好学,但是没什么卵用,读完书后会做的事:忘记(64.3%):积灰尘(17%):做笔记(7.4%):会应用(1.3%)

总结:HR尤其是HRD以下的从业人员就是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


二、人力资源工作前景分析

人力资源的工作有很大的一部分工作和其他的职业相对应,所以人力资源的工作可以被其他的部门替代,人力资源未来的工作前景分几个部分,我们现在根据几个阶段给大家一一解析。

  1. 人力资源刚开始的新人期间是一个很艰难的时刻,因为初期的人力资源工作几乎没有什么难度,所以工资和薪酬很低,而且工作的繁琐程度很高,所以这类工作开始的时候个人的收入很有限。

  2. 人力资源不仅仅是你学校出来的时候学习的那些知识,还必须自己有一个职业的考试,这类考试分为几个等级,如果你没有做到最后的信心,那么建议你还是不必做这个工作。

  3. 人力资源工作考试和工作时间到达中等级别的时候,待遇方面比同期的其他工作还是好要低很多,而且竞争的压力依旧很大,这样的情况下,你必须继续向上攀登,不然你的工作前景就不乐观。

  4. 人力资源的工作经验很重要,一般五六年的工作经验说实话在行业里是很一般的,而且人力资源工作的升职和加薪,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这点大家要有心理的准备和受苦的准备。


  5. 如果你做到了高级人力资源师的时候,那么你的工资和收入要大大的超过同类工作了,这时候你的级别也比较高,所以我们总结的人力资源工作是你耗得起时间,而且有吃苦精神,前五六年几乎不会有高薪,大家要考虑好哦。


三、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发展路径

一般来说,HR的职位发展历程是这样:HR assistant人事助理 -> HRspecialist人事专员 -> HR Supervisor人事主管 -> HR Manager人事经理 -> HR Director人事总监。

从HR纵向发展来看,可以做HR主管、HRM、HRD、CHO、副总、总裁。

从HR横向发展来看,可以做招聘专家、培训专家等各模块专家。

从HR行业发展来看,可以做咨询顾问、猎头顾问、培训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辅助规划师、专职讲师、学者或教授等。

你的HR之路将来往哪个方向发展?但不管你怎么选,HR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历练是一道跨不过去的槛,必定要经历,且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和沉淀。


做HR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为劳动力人群换代导致人员的需求跟管理模式都要产生变化,以前的管理模式必然需要改变,这也就是这些年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开始上《非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80、90员工管理》、《企业文化与人性化管理》等课程。同时HR属于一个大器晚成的职业,因为HR入门门槛太低,笔者估计超过70%的HR从业者其实都不是人力资源专业出身,都属于半路出家,而HR如果做好是跟公司战略相对接的,但是本身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都有差异,老板如何放心把企业重要的人权放给你或者说是人事部门。所以HR需要不断的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把自己做到高级层次。做HR的核心诀窍就是:能坚持,多学习,最终是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体系。


HR聊职场


你好,我试着回答您的问题。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应该15年了,刚开始蛮开心,为啥呢,我一个大学毕业生从车间出来,做到办公室的职能岗,当时是蛮知足的。其实我是不后悔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为啥呢,因为这份工作给我带了啥,把我带到了美资零售巨头里面,把我挖到美资电商世界第一的公司里,我现在也凭借人力资源管理着2000名员工的人事行政工作。

人力资源给我带了我的第一辆车,第二套房,我其实是特别感谢这个工作的,让我糊口,让我成家,让我有了很多人生第一次,我爱我的工作。希望能回答您的问题。



缘来是你的2005


[小微企业那些事]实话实说:不后悔,每一条职业道路都有各自沿途不一样的风景,而人事工作这项事业,值得我一生努力奋斗。

我原本是浙江某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出身的,在学习阶段,从来没有接触过跟人事相关的工作。在大学毕业以后,阴差阳错成为了上海某一金融公司第一届的“管理培训生”,培训的一年多时间中,就是不断的在不同岗位上轮岗学习,其他岗位的轮岗经历已经有些记不清晰了,反而是在集团人事部培训中心轮岗担任培训专员的那段经历反而历久弥新。

学会“沟通”是我切入人事的第一课

很多人会觉得做培训最重要的能力是“口才”,只要你口才好,死的都能说成活的,这是培训的精髓。我原来也是这么认为,直到跟着我的老师(公司的培训经理)学习了段时间,才发现最重要的能力其实是——“沟通”。老师是某著名保险公司的一枚老培训讲师,被公司挖来专门负责做业务销售培训和管培生培训,他有一套浓浓的属于“保险系”特有风格。他做培训的时候,演讲让人感觉铿锵有力,与人交流的时候却让人感觉如沐春风。那时候我作为新手菜鸟,一直努力的模仿着老师做培训的方法和讲课风格,都是总是感觉差了点什么,一直做得不得劲。直到再次调岗那天的晚上,老师喝了好多酒,他跟我谈心的时候我才发现,他最强的能力是一直隐藏在他的“口才”下:

  1. 他在准备培训课件的时候,总喜欢拉着学员喝茶聊天;
  2. 他在讲课的时候眼神的焦点总是在学员中跳跃,更是会安排时不时的提问环节;
  3. 他在课后,总是呆在学员中间,用他特色的方法成为话题的中心点。

这是我老师他独特的个人“沟通”风采,确是我切入人事的第一课,直到现在我在培训的很多方面有着他的影子。

“半道出家”负责人事,是不得以而为之

后面我在朋友的介绍撮合下,进入了一家刚刚创业起步的公司,工号0004。最初的工作方向是负责公司的融资和商务工作。那一年,我们也是挺幸运的,公司趁着“风口”飞快的就发展了起来,员工人数一年之间从4,5人扩展到了50余人,并且成功获得了天使轮的融资,项目研发主线也从一条发展成三条。公司看上去是在蒸蒸日上,但是人事工作一直是我们公司的短板(短板原因是创业团队中没有一个人是懂专业人事的,有做研发的,有做销售的,有做融资的,恰恰缺少精通人事管理的)。1年内,我们的人事经理已经换了2任,人事工作还是停留在初级的事务型工作上,每月主要工作就是招招人、算算工资,做做内勤。那时候我们也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只是觉得人事的工作不就是这些吗?这种情况一直到了创业的第二年初。

第二年初,公司终于遇到了第一道“生死劫”,因为产品研发理念的不同,负责研发的合伙人带着一批研发“骨干”离职单干,并且带走了部分业务客户。研发部瞬间分崩离析,部门里30余名研发人员,被研发负责人带走一大批,觉得企业无望的自己离职的也有4,5人,最后剩下的只有7人。我们是研发型公司,以定制化研发作为核心业务,大佬和精英都流失了,使得好几个项目接连研发宣告失败。短短的3个月内,公司第一次对客户违约;第一次资金流出现问题,连工资发放都出现问题;甚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收到了法院邮寄的传单。

而“雪上加霜”的是,公司人事经理因为资金问题也早早的提交了离职申请,这种情况下,再招一名人事经理来做事已经是不现实了,换句话说,谁又能愿意来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公司”的人事呢。最后,我只得接下了这烫手的山芋。

以“裁员降薪”方法破局,“三顾茅庐”聘请研发负责人

公司经过2个月的震荡折腾,员工已经从50多人已经降到了20多人,但是公司还是没有办法赚钱,拖欠的工资依然在拖欠。怎么办呢?最后我们只能选择最大限度的“裁员降薪”。

决定好方法之后,我们几个在会议室钩钩画画了一个晚上,一整晚,整个会议室内都是烟雾缭绕,一股挥散不去的烟味,最终才圈定了5个必须留下的人员名单。并且当晚一一给他们打电话,聊了很多,谈心、聊梦想和未来、聊兄弟感情,最后把5人挽留了下来。

当晚的最后,我们一起凑了一笔钱,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把所有的人召集了起来,宣布了这个事情,并承诺了两点:

  1. 公司进行业务调整,精简员工,愿意留下来的伙伴欢迎留下来,但是熬过难关之前只发基本工资,时间3-6个月不等,熬过去之后,公司加薪并给期权。

  2. 不愿意留下的伙伴,当场可以结清拖欠的工资和当月的工资,但是由于资金问题,无法再给予补偿。

万幸,大家都给予了理解和配合,最后,除了前晚沟通答应的5人,还有3位伙伴选择了留下来一起坚持。

人员精简后,公司再度启程,大家按照各自负责的部分努力的在挽救公司,我也就把主要的精力投入了人事工作。

当时最迫在眉睫的事尽快是找到研发负责人,没有人带头搞研发,把产品给做出来。再好的产品设想,再优秀的商务,也是难为无米之炊。当时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

  1. 有找过找猎头:我找了当时在我们领域比较知名的几家猎头公司,也一次次的沟通了人员需求,更是提供了很多对标的企业进行人才挖掘,但是要么我们觉得不合适,要么人家看不上我们。

  2. 有进行过自有招聘:当时是我第一次使用招聘软件,我记得我用的第一款付费招聘软件是猎聘,再加上其他免费的招聘渠道,但是招聘效果不尽如人意。

  3. 通过朋友圈寻找:没办法,这已经是我们剩下最后的最有效的办法了,于是乎,那段时间,我天天发动大家发朋友圈,天天托关系找人。

2周后,我们知道了一个刚有意向从国内某知名研发民企离职的老大哥,他是我在一次行业论坛上认识的朋友,更刚刚好的是我们这块领域的“牛人”,我很兴奋的下定决心去邀约,但是邀请加入的过程是一波三折。

  1. 第一次:我和另外一名合伙人一起约老大哥到茶馆聊天,带上了我们的公司介绍和产品介绍书,老大哥对我们项目是挺感兴趣的,但是了解我们公司的近况后有点意兴阑珊,最后不了了之。

  2. 第二次:在这之后,我一直在跟老大哥联系,也曾尝试过再找其他人选,但是实在没有合适的,只能一次次的邀请老大哥再来我们公司坐坐聊聊,老大哥实在拒绝不过,终于在某天晚上来到了我们公司。我们到时候刚换到了一个小办公室,大家一起只得挤在唯一一间小会客室中,这一次,我们没有聊产品,只聊了我们的故事,聊了我们的梦想和坚持。在一晚上的交心下,老大哥终于被我们打动,答应加入我们公司。

  3. 第三次:原以为这事就这么定了,没想到老大哥回家后跟嫂子说起了加入我们的事情,嫂子怎么也不肯同意老大哥加入我们。这个事情就一直被耽搁着(PS:说实话我们很理解嫂子的想法,因为我们的家人起初也是一样的反对我们创业。作为创业者,获得老婆的支持实在是关键中的关键),怎么办呢?我就一次次的带着礼物上门拜访,请老大哥一家人一起吃饭。2周后,嫂子估计实在不好意思一次次的拒绝我,最后答应让老大哥加入我们试试。

终于,老大哥加入了我们。在进入我们公司后,老大哥表现出老大哥的能力和魅力,很快就把研发团队带了起来,研发工作走上了正轨。

边做边学,爱上人事这门“技术活”

公司在慢慢的步入正轨,我也有更多的精力把人事这块好好搭建起来,一边上着最基础的人事课程,一边慢慢的改造公司:

  1. 搭建完善“合伙人”团队:之前研发负责人带队单干的事情,是我们创业一辈子不敢忘记的“警示”,在老大哥进入公司之后,我们协商给了老大哥部分原始股权,又按照出资比例拿出了15%的股权作为期权池,给老大哥、给当初选择坚持的伙伴、给后面进入公司的有突出贡献的伙伴留着,按照年终考核给予。

  2. 聘请律师顾问:痛定思痛,我们咬牙聘请了专业的律师,从那天开始,我们公司所有的合同都由律师顾问审核把关。而且每个核心岗位的员工在进入公司时,都要签署特殊的保密协议。

  3. 完善薪酬体系制度:说实话,当初被原研发负责人带走的那部分“研发骨干”,有部分确实是因为对原研发负责人的信任和感情,有部分也是因为薪酬的问题。我在了解我们公司员工薪酬在市场上的分位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研发人员的薪酬,使得我们的研发人员薪酬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4.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关于绩效考核,之前我们一直是没有操作过的,但2年间的时间里,我先后上过多位老师的公开课,甚至专门去上海参加了某位大师的绩效管理课程,最后确定了“OKR”的绩效考核方式,在公司的研发部门中落实下来。

  5. 建立项目管理制度:与绩效考核相辅相成的是我们的项目管理制度,这还别说,极大的提升了我们项目的开发速度和质量。

  6. 搭建培训体系:除了基本的入职培训外,我们根据员工的需求,及时的开设了职业培训课程,大多数是通过公司中优秀专业的人员对其他人员进行培训,有时候也会请外面的专家朋友专门来给大家上上课。1年多下来,员工都觉得学有所得,我们也会继续坚持。

就这样,2年多时间下来了,我越来越认识到了一名优秀专业的人事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喜欢上了人事工作这项事业,它能够让我最深入的了解员工的想法和需求、帮助我对企业发展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这是能够坚持一辈子的事业。

2020年年初,“疫情”下企业纷纷遇到“困境”,大家一起加油,一起度过这场寒冬

2020年,谁也意料不到的“新冠病毒”就这么来了,到现在2月底,企业的全面开工还没有实现。疫情下的企业都不好过,我们也是,甚至到了4,5月份,如果我们接的订单还不能及时交付的话,我们的资金流还会再次出现问题。但是越危难关头,越要坚持,我相信我们公司能够再次度过这道“生死劫”,“浴火重生”。

也祝愿各位看官朋友,能够在困境下越磨砺越光芒,在2020年取得更大的胜利。


小微企业那些事


【职场更年期?是不是来得有点早?】

世上有后悔药吗?有的话,来一打!



职业倦怠期来得有点早?

俗话说:干一行怨一行!

但凡人力资源从业者都考虑过这个问题,我相信后悔二字谁都说过,但那只不过是气话,冷静下来之后,会发现貌似也没什么,谁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呢?

职业倦怠期,这个词,说起来非常易懂,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都或多或少遇到过,我也同样如此,每个3年目标,5年目标,当你达不到预期时,就会有一种恐惧感,这种感觉会产生一定的懈怠。




职场遇到的瓶颈在哪里?

冷静下来的时候,我经常会考虑我所遇到的瓶颈在哪里?

5年后我会怎么样?10年后我又会怎么样?

谁都不能预知将来,将来HR这个职业是越来越热门,还是以后企业再也没有HR这个部门,因为如果各部门主管普及一些劳动法律知识,是不是每个企业的小部门,自己都可以控制成本,自己懂得用人,是不是将来的某一天,我们这个职位再也不具有吸引力。时刻还是有一种职业危机感。

不经意间,和一个猎头朋友聊起HR这个岗位,她告诉我说现在猎头越来越难做了,很多企业都通过很多免费平台,HR群,等等培训机构,很容易找到做HR这个岗位的人才,现如今,HR和会计行业市场已经饱和,可是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往这个岗位上拥挤,他们以为HR非常好做,没有技术含量。因此这位猎头朋友的公司现在正在改革,猎头行业估计也只会越来越难,他们现在改革做人才外包,人才外包的出台是否会缓和市场需求,今后我们中层以上的岗位都可以人才外包。




路虽然很难走,但是我相信一句话,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

因此HR们,我们在遇到职业倦怠期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从专业方面提升自己,光顾着恐惧,就真的会恐惧。

很多HR人,说为什么老总总是不理解我们的难处,为什么工作越来越难做,老板要求越来越高,员工诉求越来越高,而我们面对这么多的要求,我们也同样是一个平凡的个体,也会有要求,也会需要别人去理解,去支持。

所以有时候很多人会突然放弃,说今后再也不做HR了,我也想过,也曾尝试过转行,但是各行如隔山,当你换个行业的时候,



从头开始,需要非常大的勇气。

因为我们已经不年轻,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供我们重头再来,所以换行失败后,可能HR本身的专业又再次回来了,原来的自信也回来了。经历过职业倦怠期,也经历过换行后,我才发现,很多时候,注定了的事情,或许真的是注定了的。

@我要上头条


海儿聊职场


大家好,我是蒜馅馄炖,问这个问题的一般都陷入了职业迷茫期,更多是存在寻找新工作处处碰壁的时候,产生了对自己职业的怀疑。

人力资源从业者很多,大家选择的模块也不同,不同的模块有这不同的发展机会及机遇,如果你是员工关系板块的,又对薪酬绩效模块感兴趣,可以跟同事搞好关系,学习起来,横向多范围发展开拓人力资源方面的技能,增加多方位的工作经验。

人力资源本身就是需要有良好沟通的一个职位,希望大家多多跟同事学习,拓展工作技能。


蒜馅馄炖



常乐Le


我本人就是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说实在话,虽然很喜欢这样的工作,但是遇到跟自己有关人事的问题时也会很苦恼,因为在处理自己的人事问题上要更严格更苛刻,所以觉得会有不公平的感觉。


甘州散人


不后悔,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和人打交道,而这个工作恰恰就是和人打交道,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实质上是很有技术含量的,也有事说这项工作是很锻炼人的。这项工作是可以让你学习进步,你会发现你的协调能力、整合资源等能力和从前的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