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友匯)中國七大地域性養鳥文化概談


(鳥友匯)中國七大地域性養鳥文化概談

今天終於靜下心來,用極不講究的瓷杯子泡上一包從福建帶來的清香鐵觀音,把以前隔得老遠的筆記本拉過身來,平心靜氣開始閒談似的撰寫這篇《南北鳥事》了。

(鳥友匯)中國七大地域性養鳥文化概談

文化的傳承無時無刻不被侵入了地域的特色,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南北分界明顯,由於歷史的傳承,各地風俗不同,人情不同,文化自然也就不同,能夠代表一地的物象---地標物,諸如,北京的故宮、大柵欄兒,江西景德鎮的青花瓷,蘇州的園林等等,各有風味。然而無論走到中國的那個角落都會看到或在河畔或在樹蔭或在公園的草地上有一些養鳥人在遛鳥論鳥,不亦樂乎,偌大的一個國家卻有著這樣一致的愛好,不能不謂之奇觀矣!

但就文化而言,養鳥著實登不上大雅之堂,充其量也就是算民俗文化吧,或者通俗的講叫玩兒文化,然而就是這樣一種不算“文藝”習俗卻令上至達官顯貴中到文人墨客下至平民布衣,無論是穿長衫的還是穿短打的,都為之著迷,養鳥儼然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傳承已經形成了一定得規矩和講究,自成體系。這些道道兒通俗的說是講究,提升到一定得高度呢,那其實就是文化了,所以文化其實就是通過傳承和發展形成的某一事物的規矩和講究之體系。

(鳥友匯)中國七大地域性養鳥文化概談

把養鳥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了,這就存在著另一個概念,叫做文化差異性,為什麼北京人愛喝花茶,江南人愛喝綠茶,而潮汕人則愛喝烏龍茶呢,就茶文化而言這就是文化的差異。在過去,交通不慎便利抑制了文化的交流,在一個固定的區域就會逐漸形成適合本地人口味的文化,差異性就這樣形成了。這種差異性歸結起來就是地理位置的差異性,筆者試將中國的文化地域劃分如下加以詳述:

南方鳥文化——

1.江南鳥文化 2.嶺南鳥文化 3.巴蜀鳥文化 4.雲貴鳥文化

北方鳥文化——

1.東北鳥文化 2.京津鳥文化 3.中原鳥文化

南方鳥文化——

1. 江南鳥文化

江南佳麗地,千古帝王州

江南故地,文脈馨香,才子佳人,雅韻綿長。江南的鳥文化就像江南的詩詞歌賦一樣清新雋永。繡眼是江南文人墨客的最愛,粉牆黛瓦,修竹些許,煙雨空濛的江南正與繡眼的品性相吻合,洇溼的青磚上幾抹綠苔,竹椅之上手持黃卷側旁一把古韻的紫砂壺,竹影之中傳來繡眼呢喃的鳴唱,此情此景,豈不動人?抑或月夜,青燈苦茶對黃卷,此時若是有一隻小巧可人的繡眼相伴與佳人在旁何異?

(鳥友匯)中國七大地域性養鳥文化概談

豈不說江南繡籠的小巧精細,只是繡眼桃花,荷花的名字在代表了季節之餘又何嘗不是平添了幾份詩情呢?

曾幾何時,立於古城金陵秦淮河的文運橋上,一覽南京人賞玩繡眼的壯觀景象,遙想這六朝古都,文脈正宗的南京城,曾走出過多少文人雅士,指點江山,盡數風流,在他們的書房抑或心緒之中是否也有一籠繡眼呢?江南人養鳥就是這樣,江南的鳥文化是與江南人含蓄的心境息息相關的,不求高亢但求雋永。

由此我又不禁想起了在姑蘇古城,曾經有這樣一些風流才子,諸如唐寅,文徵明等等,他們的畫作和畫風,堪稱吳門畫派的代表和巔峰,那麼,當他們執筆研磨,揮灑丹青之時,是不是偶爾也會來到簷下,聽聽繡眼的低唱呢,是不是這聲聲低吟,也把江南帶到了他們的思緒裡呢。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知曉,江南的詩畫和江南的鳥文化是同出一脈,密不可分的。江南的鳥文化是書卷氣,是丹青風,是紫泥新品,雨打芭蕉,粉牆黛瓦,青磚綠苔,才子佳人之外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江南。

2. 嶺南鳥文化

嶺南地區特指廣東廣西一帶,嶺南文化最值得一提的是嶺南園林和嶺南畫派。嶺南園林與北京皇家園林,江南園林三足鼎立,中國園林可謂三分天下有其一。嶺南在中國曆代畫派裡是一個年輕的畫派,但是高奇峰,高劍父,陳樹人,關山月,黎雄才群星璀璨,絢爛奪目。說道嶺南人養鳥,與東南亞鳥文化基本雷同,究竟是誰受誰的影響我想已無從考證了,但嶺南人養鳥基本數南方鳥類,其中突出的當屬四喜,傾心於其婉轉多變的鳴唱,嶺南地區有喝早茶的習慣,茶又多為烏龍,不是品飲而是品,清晨,將鳥籠至於茶館簷下,邊用早茶邊聽鳥鳴,此情此景頗似舊時老北京的大茶館吧,不禁想起了老舍先生筆下茶館裡的老裕泰了。但嶺南的茶是鐵觀音,京城的茶是茉莉雙燻,嶺南的鳥是四喜,京城的鳥是黃巧兒。。。。

(鳥友匯)中國七大地域性養鳥文化概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廣式鳥籠與廣式月餅一樣自成一家,獨具特色,不論畫眉籠,四喜籠還是雜鳥籠都是穩重之中不乏精巧之氣,著實值得收藏鑑賞。

3. 巴蜀及雲貴鳥文化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謂之天府也。

巴蜀之地,自古被稱為天府之國,這裡物產豐盈,氣候最宜,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滋潤了成都平原的沃野千里。這裡的人們生活安逸,無憂無慮,養鳥也很自然的成為了蜀人休閒生活的一部分。

(鳥友匯)中國七大地域性養鳥文化概談

成都是四川的省會,有著有就燦爛的蜀漢文化,這裡與都江堰毗鄰,受益最大,成都人會享受生活,全國文明。走在成都的街頭,隨處可見路旁河邊的露天茶館和店門前家門口的麻將桌子,還有就是茶攤邊樹上高掛的鳥籠子,一桌麻將,一壺茶,一籠鳥,成都人可以消耗一天的時光而不覺乏味,成都人養鳥的主流是畫眉和繡眼,不在乎鳥有什麼套口,而注重聆聽鳥鳴的天籟之音,這也充分體現了迴歸自然的返璞歸真的心境。試想,在這優雅閒適的大環境下,最與之相宜的也弄過於最原始最自然的鳴叫了,倘若讓無憂無慮的成都人刻意去追求鳥鳴的套路則未免有些牽強了。

最讓成都鳥友得意和全國鳥友豔羨的不是成都的鳥,而是川派的鳥籠,四川人利用豐富的竹資源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川派鳥籠,大氣渾厚,最大程度的體現了竹子的質感和美感,而無纖弱之氣。一籠在林,籠亦是竹,林亦是籠。一人一鳥一籠一竹,恍若仙境了。

巴蜀鳥文化是融化在毫無雕琢的散淡之中的。

及至雲貴,風氣一轉。雲貴之地是少數民資聚居之所。戰爭頻發,鑄就了這裡原始居民的一種好鬥的性格,雲貴養鳥,多是畫眉。既聽其高亢的鳴叫,又觀賞其打鬥,而已打鬥為主。這也是與其民風相符合的,也又一次驗證了鳥文化與民風民俗相輔相成這一觀點。正是由於雲貴一帶豐富的畫眉鳥資源,成就了像凱里這樣全國知名的畫眉鳥產地,凱里畫眉也始終是各地畫眉鳥愛好者不變的追求。

(鳥友匯)中國七大地域性養鳥文化概談

雲貴畫眉鳥籠極具民族特色,美觀大方且耐用,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手藝》欄目曾有一集專門介紹貴州卡拉鳥籠,有興趣的鳥友可以看看,在此不做贅述。

北派鳥文化

1. 東北鳥文化

白山黑水孕育了東北地區獨具特色的鳥文化。

“棒打狍子瓢舀魚”這是流傳在東北地區的一句老話,可見東北物產的豐富,黑土地又是東北地區的別稱,又見其土地的肥沃。這裡有千里沃野的平原也有一望無際的大興安嶺。森裡資源為許多候鳥提供了天然的繁殖場所,也使得東北地區鳥類種類極其豐富,京津地區熱衷的黃雀,黑頭臘嘴等都是秋天從這裡南遷,可以說東北是全國養鳥愛好者的鳥類繁育基地,其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鳥友匯)中國七大地域性養鳥文化概談

東北人也養黃雀,也養黑頭。但是沒有像北京人那樣把黃雀養出文化,養出彩兒來。也許是黃雀在這裡太多了,就和北京的麻雀一樣了吧。但是東北人也有自己的一好,黑尾臘嘴,北京天津叫銅嘴,備受東北鳥友喜愛,從叫口到體型的挑選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個套路,可謂養出了講究。東北小嘴黑尾在鳥市更是備受推崇,而南方的大嘴只有被拴著叼旗打蛋的份兒了。

東北人養鳥最務實,鳥籠不用雕刻,也非名家之作,即使是最好的黑尾也是東北方籠。這也是講究,是習慣。估計誰要是用了一張滿雕的精工籠子養那才是露怯了呢。

天寒地凍,一缸釅茶,坐在火炕上吃著涮羊肉,聽著臘嘴叫,即使只有酸菜粉條那日子過得也賊爽。

2. 京津鳥文化

提籠架鳥兒北京爺。

老北京養的不是鳥,是文化,是講究。再提八旗子弟又要落於俗套。單說說北京冬天的玩兒。一到秋天,過了10月,北京的鳥市又熱鬧起來,北京人愛玩的鳥都是這個時候上市的。黃巧兒最多,北京人也最愛,說黃巧兒是北京的地標物之一一點兒也不為過。百靈畫眉是富貴命,黃巧是大眾鳥兒。無論貧賤都能養得起,大戶人家養黃巧都在籠子上下功夫了,玩的是那個範兒。老百姓也愛黃巧兒,因為他愛叫好養。無論是深宅大院還是衚衕四合院的屋簷下,都能看見京派鳥籠裡養的小黃巧兒。看不見黃巧兒沒有北京味兒。聽著京劇,喝著茉莉雙燻,窗臺幾株水仙,簷下一隻黃巧兒,這才是老北京人的生活寫照。至於百靈,畫眉,紅子不再多說,希望大家有時間看看與老北京有關的話劇,電影,電視劇和訪談節目,相信感悟會更深,像電影,電視劇《茶館》,話劇《鳥人》等等,都很有地道的北京味兒。(鳥友匯)

(鳥友匯)中國七大地域性養鳥文化概談

說到茶館兒,有幾分淒涼。舊時有京城八大軒,您喝龍井碧螺春自然價格頗高,要是來壺高碎卻也愜意。說是茶館,卻是以茶會友,以鳥會友之地。秋天鬥蟋蟀,冬天賞蟈蟈,滿堂之上盡是蟲鳴鳥語,席間高談闊論,自得逍遙。好不快活。而今淒涼之處在於,老式的大茶館已然不在,現在的茶館又有能允許提著鳥籠喝茶的麼,物是人非,老北京養鳥的盛況已然不在,睹物思人,豈不悵然?

終於要說到我的老家天津了,天津就在北京邊上,受京派鳥文化影響頗深。但天津是一個各地文化交融的城市,各色人等在此聚齊,形成了有一定天津特色的鳥文化, 天津人不愛養大鳥兒。養的最多的是貝子,這和北京人愛養紅子有所區別。紅子講究太多,好鳥難求,貝子資源豐富也愛出叫,所以很受天津人喜愛,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天津人養鳥不那麼過分追求所謂的規矩,喜歡短時間內見成效。紅子也養,但是沒到追求極品的程度。再有天津人愛養雜鳥,什麼柳鶯啊,黃頰山雀啊都喜歡養,這也和包容的文化相契合。

再有,在天津鳥市,正規的門臉兒買鳥的寥寥無幾,每逢集市,擺地攤的那兒是人頭攢動。諸如建昌道(一宮),千里堤,大豐橋都是以地攤兒聞名,所以天津人養鳥更接近於平民化的風格,喜歡淘寶。在天津,你往老點兒的居民樓上看,一棟樓陽臺上沒掛著鳥籠子的那就有點兒不正常了。

天津街道邊上多公園,天津的老大爺們生活極有規律,一般是早上8九點鐘吃完早點(煎餅果子,油條,豆腐腦,鍋巴菜等)喝完茶(多花茶),拎著鳥籠子開溜,連聊鳥帶侃大山,一直溜到中午十二點回家吃飯,下午還是老地方,桌子擺開開始玩牌兒,打撲克。沒見過打麻將的,呵呵。真是一天沒幹別的,都是玩兒。現在北京首都忙起來了,天津還行,閒人多,大有趕超北京的意思。

3. 中原鳥文化

暫且把西北地區歸入該派系。中原地區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這裡的文化是可以載入史冊的文脈正宗,就養鳥文化而言,較之京津地區,不甚昌盛。就地域特色而言,其中可圈可點的是陝西和甘肅兩地的養鳥習俗。

(鳥友匯)中國七大地域性養鳥文化概談

西安是古都,文化古蹟眾多,西安人養鳥偏愛虎頭鳳,天津人稱之為豆瓣兒,北京一帶叫春暖,屬物美價廉的一種籠鳥,但在西安地區好的也價值不菲。麻料隨全國各地都有飼養但形成規模,形成體系和講究的要數甘肅地區。也像北京給百靈紅子壓口類似,須壓口以自成套路。其間亦有不少樂趣。再有,蘭州多回民,當地的百靈籠頗有些伊斯蘭教的意味,和伊斯蘭教堂頗有相似之處,很有收藏價值。陝甘兩地養鳥特色大致如此。

您的每次轉發和分享

都是對鳥友匯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