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裡長了息肉,會不會變成胃癌?應該怎樣做?

1王亞坤


息肉可以發生在胃腸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見的是腸息肉。

那胃息肉究竟是什麼?

主要是指高出於胃黏膜平面的像山丘一樣凸起的病變。



大部分胃息肉是良性的病變,胃息肉表面一般比較光滑,在一般情況下大多數胃息肉不會發展成胃癌,極少數的個別患者可能會發生惡變。

導致胃息肉的原因有: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胃部慢性發炎,長期的慢性炎症刺激胃黏膜引起胃息肉形成。慢性胃炎進一步發展也可以引起胃息肉。

長期使用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藥,主要是因為抑制胃酸的分泌而引起胃息肉。

膽汁反流進入胃裡,一是膽汁可以導致胃的酸性環境發生改變,二是膽汁可以長期刺激胃黏膜,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引起胃息肉。

另外環境因素、家族遺傳也有可能導致胃息肉。



胃息肉有那些表現?

大多數的胃息肉患者沒有症狀,少部分患者會出現食慾下降、腹痛腹脹、噁心、嘔吐、嘔血黑便等表現。

胃裡息肉怎麼辦?

1、去除誘發因素:包括工作和休息規律,戒菸戒酒,避免暴飲暴食,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勞,注意勞逸結合。

2、對於奧美拉唑等質子泵等抑制藥引起胃息肉,根據患者的病情要麼停用,如果實在是停不了,也要注意減量。

3、對於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胃息肉,則予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

4、根據評估有較高惡變風險的胃息肉則在胃鏡下行胃息肉切除術,安全可靠,創傷小,治療效果也比較好。




佳園道


胃裡長了息肉,會不會變成胃癌?劉醫生告訴你胃息肉會變成胃癌,但是概率不大!

1. 首先,大家要明白胃息肉有很多種,並不是每一種胃息肉都可能變成胃癌的,有胃息肉幾乎沒有變成胃癌的可能!而有些胃息肉卻很可能變成胃癌,需要大家注意隨訪。其中,增生性的胃息肉基本上不會變成胃癌。這是因為這種息肉其實就是胃粘膜炎性增生,並且這些息肉一般比較小,通常直徑不會大於15mm。其實胃息肉大部分是增生胃息肉,也就是說胃鏡查出來胃息肉多半是"好的",你不需要太擔心。而另外一類息肉: 腺瘤樣息肉相對於增生性息肉來講,其癌變的可能性就好多了。其中,又以絨毛狀腺瘤癌變的可能性最高!一般病理報告如果是絨毛狀的,那就得趕緊切除了。


2. 發現胃息肉怎麼做?如果你是做鋇餐發現息肉,那我勸你最好再做一個胃鏡看看。一來可以進一步確認是不是胃息肉,二來也方便取活組織做病理檢查。如果是胃鏡發現息肉,那麼內鏡醫生會在報告中描述這個息肉的形態,大小和位置。像我們醫院消化內鏡室一般做胃鏡前就會讓你簽署病理活檢同意書,如果胃鏡進去看到息肉,他就直接幫你取活檢了。而我也做過一次胃鏡,因為大家都是本院醫務人員,我還跟醫生說了,也簽署了一個如果發現胃息肉就直接給我切除的同意書(後來並沒有息肉)。胃息肉送活檢後就等病理科的結果,如果是良性的隨訪就是了,一年兩年一次,具體看病情。而如果是惡性的,那就要進一步檢查了。要看看是不是胃癌,是不是隻有胃裡有癌,其他部位如何。


骨科木匠劉醫生


我是病理科劉醫生,專業為你解答。

胃裡長了息肉,會不會變成癌?

首先要確定這個是不是真的息肉,是經胃鏡活檢、病理確認過的息肉嗎?還是長了像息肉樣的東西?

胃息肉的分類:

1.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見的胃息肉之一,常小於2cm,多發生在胃的胃竇部,而患者多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增生性息肉常伴糜爛。僅有少部分的增生性息肉,在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區會發展成為癌。

2.胃底腺息肉:也是我在工作中經常見到的一種類型。與幽門螺桿菌無關。部分會發展成為異型增生和癌。

3.息肉病綜合徵: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會發生。

因此,胃長了息肉,不一定會變成胃癌。

怎麼做?

當胃鏡活檢病理診斷為以上息肉後,摘除後一般不會發生癌變,但可以隨訪作為健康體檢的一部分。

我是病理科劉醫生。

感謝閱讀,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幫助到您。


病理科劉醫生


胃息肉會不會癌變?哪些息肉容易癌變?在內鏡中心的那段時間,每當有患者檢查出了息肉,可能大多數的人心裡都會有此擔憂吧。為了更好地給患者答疑解惑,我通過查閱文獻和詢問師長,對於胃息肉的瞭解日益加深,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胃息肉是否癌變的知識。


胃息肉是什麼


胃息肉其實就是在胃黏膜上長出來的小肉揪,發生的原因並不明確,學術界認可的病因是與胃的慢性炎症和機械性的刺激有關。胃息肉相較於腸息肉來說,病程發展得更為緩慢,體積小時幾乎沒有任何感覺和症狀,且常規的影像學檢查往往也無法早期識別。因此發現胃息肉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胃鏡檢查,當檢查時發現息肉時,可根據情況當初切除或取病理觀察等。

胃息肉會癌變嗎?


根據文獻報道,胃息肉存在著癌變的可能,但是與大腸息肉相比,胃息肉癌變的概率相對要小得多,良性息肉的發現概率也更大。有研究人員對其醫院近些年診斷的1320例胃息肉進行分析發現,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佔了97.5%(共1288例),這類息肉通過研究證明癌變幾率極小,幾乎可以忽略。


而真正對身體構成威脅的腺瘤性息肉和錯構瘤等癌前病變僅有31例,佔比不到3%,其中發現癌病5例,癌變率0.4%。通過研究這5例癌變病例發現有一些相同的條件因素:患者年齡均為60歲以上,息肉病理均為腺瘤性息肉。


有關於胃息肉與大腸息肉對比的文獻指出:胃息肉與大腸息肉檢出率不同,胃息肉女性多見大腸息肉男性多見,隨著年齡増長胃息肉與大腸息肉檢岀率均増高,胃息肉病理類型以炎性息肉多見,大腸息肉以腺瘤性息肉多見,大腸息肉癌變率更高。

綜上,胃息肉存在一定的癌變幾率,但是幾率很小,那麼如果通過檢查發現息肉該如何處置呢?

胃息肉的癌變的影響因素

根據大量的研究證明,胃息肉的癌變跟年齡、大小、病理性質關係很大,如果檢查的胃息肉存在上述條件的符合,積極切除治療是關鍵。


胃息肉是否會癌變首先與其病理類型有關。有關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癌變的報道非常少見,幾乎可以認為此類息肉不會發生癌變。但是腺瘤性息肉和錯構瘤癌變率較高,發現後應及時切除。


其次,胃息肉是否癌變也跟其大小有關,小於1cm的息肉癌變發生的概率小於10%,隨著體積的增長,癌變率也不斷上升,大於2cm時癌變率可高達50%。


最後,年齡也是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這也是為什麼建議有家族史的人在40歲以後要密切關注自己胃裡的情況的原因。

胃息肉的處理意見


根據上文的表述其實大家心裡都已經有數了,當遇見良性息肉如增生性、炎性或胃底腺息肉時,可以暫行觀察,但為防後患,一般也會選擇當場就切掉這些息肉。當發現腺瘤性息肉或錯構瘤等危險程度高的病變時,要及時進行內鏡下切除切除,並注意術後的定期複查。一般建議保持3-6-12個月的間隔複查,完全正常後,建議3-5年定期複查一次。



以上就是我關於胃息肉的簡單的介紹和發現息肉之後的處理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考文獻


  1. 朱雪嬌,萬婧。胃息肉與大腸息肉臨床和病理特徵的比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v.18(59):57-58.
  2. 鄭恩典, 翁雪健, 鄭亮, et al. 1352例胃息肉臨床特點分析[J]. 浙江實用醫學, 2013(3):172-174.
  3. 鄭恩典, 餘穎聰, 林細州, et al. 不同性別老年人胃息肉特點[J]. 中國老年學雜誌, v.36(06):1501-1502.
  4. 張賀軍[1], 丁士剛[1], 金珠[1], et al. 胃息肉的臨床病理特徵及其與癌變和幽門螺桿菌感染關係的研究[J]. 胃腸病學, 2009(8).

五號醫生吳昊


長了息肉後要先知道它屬於那種類型的息肉。胃息肉,大體上可分為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特殊息肉。

腺瘤性息肉:

此種息肉癌變率最高,癌變率與腺瘤的直徑和數目有關,直徑越大,數目越多,腺瘤中絨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變。

增生性息肉:

大部分息肉都屬於這一種,一般不會癌變,在根除幽門螺桿菌後,大約40%的增生性息肉會完全消退。

但是,如果增生性息肉的直徑比較大(>2cm),最好還是切除掉避免後患。

胃底腺息肉:

有散發性和家族性兩種,散發性胃底腺息肉與長期服用抑酸藥(拉唑類藥物)有關,是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標緻之一,基本上癌變率<1%。

但家族性胃底腺息肉約5-41%會發生不典型增生,有癌變風險。

特殊息肉:

錯構瘤性息肉、異位性息肉多為非腫瘤性息肉,良性,無惡變傾向。

所以,有了胃息肉,不一定都會發展成癌,要根據息肉的病理類型做出判斷,是否要及時切除;只有部分腺瘤性息肉才會癌變,大部分的胃息肉為良性,經過內科對症處理,效果較好。

1、如果息肉直徑小於1cm,且數目較少,可先定期檢測,建議50歲以上患者每年行一次胃鏡檢查,觀察息肉生長情況,如果沒有繼續增長的傾向,可繼續觀察;

2、如果息肉直徑在1~2cm之間,如果數目較多,則建議切除;

3、如果息肉直徑大於2cm,不論息肉多少、類型、有蒂無蒂都要切除。


最後,不管息肉有沒有切除,都要行內鏡下的複查,切除後的息肉,1年進行一次胃鏡複查,因為腺瘤性息肉切除後複發率較高。


劉明瀟


胃息肉:

胃黏膜表面生長的突起樣組織。在未經病理檢查定診前。統稱為息肉。

胃息肉大致分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

胃裡長了息肉,會不會變成胃癌?

腺瘤性息肉:良性息肉。癌變可能較高。約百分之三十~四十。

增生性息肉:又稱為假息肉、或炎性息肉。良性息肉。癌變可能較低,約千分之四左右。

胃裡長了息肉應該怎樣做?

無論哪種息肉都有癌變可能。所以胃息肉發現後應積極治療。

通過胃鏡就可以對息肉進行切除。

建議切除後直接行病理檢查。依據病理檢查結果決定下一步治療。

發現胃息肉且行息肉切除的患者,需要定期複查,首次複查時間建議6個月,最長不超過12個月。

患有胃息肉的患者,建議行腸鏡檢查。

建議: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指正。


機靈不太懂


胃息肉本身並不是很嚴重,通常是良性病變,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未出現併發症的情況下,對身體是沒有傷損的。

胃息肉的本質,是源於胃黏膜上皮細胞,凸入胃裡的、隆起性的病變。目前胃息肉的病因還不明確,有認為胃息肉是由於反覆的炎性刺激造成的。

實際上,胃息肉有主要有兩種類型,增生性的息肉和腺瘤性的息肉。

增生性的息肉在胃息肉中所佔的比例比較大,大約是75%至90%。

腺瘤性的息肉是指胃黏膜上皮的,良性的胃腫瘤形成的,一般體積還比較大,但是面比較光滑,主要是表面的上皮、小凹上皮,和腺體的增生構成的,這種類型的胃息肉癌變的幾率比較大。

胃息肉大多可通過內鏡切除而痊癒。切除方法包括活檢鉗咬除、熱活檢鉗凝除、熱探頭灼除、網套後電外科切除、氬離子凝固術、激光及微波燒灼、尼龍圈套扎後圈套切除、黏膜切除術、黏膜下剝離術等多種,較小的息肉可選擇前3種方法。

要注意的是,各型胃息肉均可復發。

1、治療:按時、按量服用藥物,鞏固療效。

2、活動:術後2周內避免重體力勞動,注意休息。

3、心態:保持良好的心態是配合手術順利完成的主要步驟之一,可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因此,要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充分休息,合理飲食,術後定期複查。

4、飲食: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刺激性食物。禁菸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活動,避免勞累。

但實際上,胃息肉沒有比較有效的預防方式,出現胃息肉以後要及時檢查和治療,這是最好的方法。

一旦確診,醫生會根據息肉的形態、數量、息肉的組織屬性、生長速度、家族遺傳史等,為患者判斷息肉發生惡變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只是增生性息肉,通常沒有必要不會做手術。

腺瘤性胃息肉多見於40歲以上男性。至於腺瘤性息肉是否要立即手術,也要根據胃鏡檢查結果,遵從醫囑。


純鈞LHGR


胃息肉是來源於胃黏膜上皮組織的良性腫瘤,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惡變,癌變發生的概率要看息肉的病理組織類型,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胃息肉都是胃的癌前病變。

胃息肉根據病理組織形態、惡性趨勢通常分為腺瘤性息肉、增生型息肉和炎性纖維樣息肉等類型,下面小克分別解釋如下,讓大家瞭解有關胃息肉的知識。

1.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腫瘤,40歲以上男性發生的多見,多發生在胃竇部,有單發、多發、有蒂或無蒂等多種形態,大小通常在1.0~1.5cm,有些可增大到4cm以上,位於賁門、幽門的腺瘤樣息肉通常會形成糜爛或淺潰瘍。息肉性腺瘤發生癌變的不多見,胃鏡檢查息肉直徑超過2cm,息肉表面出現結節、潰瘍或呈菜花狀、顏色比周圍黏膜蒼白、蒂部寬廣、周圍黏膜增厚現象是息肉惡變的徵象。

2.增生性息肉大多數都是良性息肉,也比較常見,一般是單發的無蒂或有蒂的息肉,息肉的大小通常< lcm。常見於胃竇部,是慢性炎症導致黏膜過度增生的結果,常見於萎縮性胃炎、惡性貧血以及胃黏膜上皮化生患者,多伴有胃酸缺乏現象。增生性息肉很少發生癌變,極少部分癌變是通過腺瘤樣增生或繼發性腸化生、異形增生髮展而形成的。

3.炎性纖維樣息肉:是一種侷限形式的嗜酸性胃炎,常為單發或多發的無蒂或蒂很短的息肉向胃腔突出性生長,也好發於胃竇部。


大多數胃息肉沒有明顯的症狀,息肉生長較大時才會出現上腹不適、疼痛、噁心、嘔吐症狀,若息肉表面發生糜爛、出血時會引起嘔血和黑便症狀。對於胃息肉的診斷主要還是依靠胃鏡及活檢病理檢查。根據病理檢查結果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治療。

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廣泛應用,內鏡下切除息肉是治療胃息肉病的首選方法,如常用的高頻電凝切除法是胃鏡治療中重要的一種,可以完整快速地切除胃息肉並能徹底止血。




謝謝閱讀!


小克大夫


息肉發展下去就是腫瘤,找民間醫生治療。


玩石462


胃息肉是胃癌的癌前病變,必須重視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