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離“胃癌”到底有多遠?

丹溪心法


通常當一個人自身免疫力下降,再加上不規律的生活和飲食,人們稍不注意就會胃病上身,“十人九胃”,說的是患有胃病的普遍性極高,因此它也是基數非常大的一種病。

  泛酸、噯氣、燒心、打嗝兒、腹脹、胃絞痛等,這些常見的胃病症狀可能每個人都遇到過。對於胃病,人們通常採取兩種截然不同態度:忽略不計,生活飲食依舊我行我素;或是杞人憂天,總擔心它一不小心就演變成了胃癌,並由此變得寢食難安。其實,這兩種態度都不可取,對此,人們應該有個科學的認識。

  胃病可以分成幾種類型:胃炎、胃潰瘍、胃癌、胃腸功能紊亂等。

  這其中胃炎又進一步分成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又分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和慢性出血糜爛性胃炎等。

  曾有醫生對2003年1月1日~2004年12月30日期間,以上腹不適、泛酸、噯氣、腹脹、噁心、嘔吐、嘔血、黑便等有胃部症狀、在同一家醫院行胃鏡檢查的6758例患者進行過統計分析,發現有症狀的人群大多屬於胃炎,佔64%,這其中絕大多數患者屬於胃腸功能紊亂,屬於胃食管返流病佔11%,胃潰瘍8%,其他胃病15%,胃癌僅佔2%。可見多數胃病不會癌變。

  當自己有了胃病症狀,不用特別擔心和緊張,但應知道可能患有胃病,如果症狀嚴重、時間較長和有胃潰瘍病史、有胃癌家族史者,那就應當積極做胃鏡檢查或X光鋇餐透視。

  畢竟也還是有一部分胃病有惡變可能的,比如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胃黏膜非典型增生、胃潰瘍和手術後的胃等,尤其是胃黏膜非典型增生、有胃癌家族史者需特別注意。遺傳因素對胃癌的發病,非常重要。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患者的年齡,你如果是七十多歲的人,檢查報告說萎縮性胃炎,你大可不必過於緊張,吃些中藥慢慢調理,改善症狀。但是如果是二十幾歲的人,醫生告訴你萎縮性胃炎,那你就要重視了,這就像年齡大了長皺紋、有白頭髮差不多的道理。

  我之前有位患者,幾十年老胃病,但從未重視。接近胃癌的時候來找我,最終通過中醫中藥的綜合治療而恢復。

  中醫常說“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生活中要遠離胃癌的病因,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患有小胃病既不要過分擔憂也不要忽視,及時的調養治療,可以有效的預防胃癌的發生。

  目前治療胃病的藥物有很多,也可以取得很好的臨床效果,包括胃黏膜糜爛和潰瘍,所以得了胃病並不可怕,及時正規診斷一下,醫生會幫您分析病情,並給予健康指導和診斷治療意見。


粑粑說運營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胃痛的毛病,覺得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如果檢查出來是胃癌,就會非常緊張。實際上,胃痛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疾病,很多消化道疾病都可能引起胃痛,而胃癌是一種嚴重的惡性腫瘤疾病,可能會出現胃痛的症狀。

胃痛是胃癌的症狀之一,但胃痛不一定是胃癌引起的

胃痛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症狀,胃癌會出現胃痛的症狀。早期胃癌患者主要症狀就是胃痛,當胃部的癌細胞逐漸擴散,侵襲胃部的其他組織,胃黏膜產生的大量胃酸,刺激胃部糜爛面導致出現胃痛的症狀,而且隨著病情的加重,這種症狀會越來越明顯。

除了胃癌,胃痛還與急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脫垂等疾病有關係,這類疾病也會導致胃痛的出現,所以,胃痛不一定是胃癌引起的。

除了胃痛,胃癌還會出現以下症狀

早期胃癌:出現上腹不適、食慾減退或食慾不振、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當病情繼續發展,進展期胃癌會出現消瘦、嘔血和黑便、腹瀉、嚥下困難等症狀。

胃癌轉移:當癌細胞轉移到肺部時,會出現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等症狀,轉移到肝臟時,會出現腹痛、黃疸、腹水等症狀,如果出現骨骼疼痛則說明可能出現了骨轉移。

胃癌晚期:出現反酸、噁心、厭食等類似胃炎胃潰瘍的症狀,隨著癌細胞進一步全身轉移,胃痛會加劇,可能出現全身性的癌痛、消瘦、貧血、惡病質等症狀。

如果出現胃痛的症狀,建議及時去醫院做胃鏡、CT、彩超及脫落細胞、大便潛血等相關檢查,不能簡單理解為普通的胃病,儘管胃痛的常見病因是胃炎,但不排除胃癌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胃癌高危人群,比如有胃病史、有反覆胃痛症狀的,尤其要注意及時體檢,進行防癌篩查。

我是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以上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希望對您有幫助!


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


個人理解題主的意思是問”胃痛“與胃癌的時間聯繫吧!

“胃痛”是症狀,“胃癌”是疾病,要說聯繫就是疾病與症狀的聯繫,並無時間聯繫;

”胃痛“是一種症狀,常表現為上腹部的疼痛不適,而非準確的定位在胃部,上腹部疼痛可以在多種疾病中出現,胃部疾病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包括淺表性胃炎伴或不伴糜爛、萎縮性胃炎等)、胃潰瘍及胃癌中均可能出現;並且上腹部的疼痛,在消化系統中的其他疾病、其他系統疾病均可能出現;

所以,有”胃痛“症狀並不一定就是胃癌,更說不上”胃痛“與”胃癌“之間的時間聯繫了。

”胃癌“是一種疾病,在早期可以不出現任何症狀,當然也可以表現為慢性胃炎、胃潰瘍相類似的臨床表現,其中就有上腹部疼痛不適,但這都沒有特異性(不指向某種疾病),在胃癌進一步發展,可能出現明顯的腹痛,也可以沒有明顯的腹痛不適;

所以”胃痛“症狀的嚴重程度與胃癌這個疾病的嚴重程度也無明確聯繫,並不是疼痛越重胃癌的嚴重程度越重。

綜上,”胃痛“與”胃癌“無時間聯繫,有的只是”症狀”與“疾病”的聯繫。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才疏學淺,如有不足,望批評指正】


小醫生陳鵬


你好

對於胃病離胃癌還有多遠,這點還是要看每個人的情況,因為這裡面的因素太大了,比如每個人的調養情況、身體免疫情況、生活環境、生活狀態等都可以影響著這個“距離”

在我國患有胃病的人數,大概在1.2億人,而每年檢測為胃癌的人數也只有10~20萬人,所以,患上胃癌的幾率是很小的,不必自己太過擔心,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也是對病情有幫助的,所以要堅信自己是可以的,不會被病情打敗的。

最後送上一個小建議,希望對你,和廣大的網友有幫助。

胃病的調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雜亂無章的,想要調養好自己的胃病,你要知道自己需要朝什麼方向養

養胃方向選擇

其實養胃的方向很好判斷,因為,這個方向有個“指南針”這個指南針,總是指向你這段時間應該向什麼方向養胃,怎麼才能對胃好。

而這個指南針就是——胃病的症狀

在我們身體出現的症狀就像是,胃給你的反應,在和你說它是怎麼不舒服的,應該如何去調節。

所以,想養胃的患者,就要關注自己的症狀,然後根據自己的症狀來調節。

如果不知道的,還可以和我說症狀,然後,讓我來為你想辦法。


北京德勝門胃腸醫院


其實造成胃痛並不單單是胃癌,在生活中,其他的胃部疾病也會造成胃痛的症狀發生,而且胃癌的臨床表現也不單單是胃痛一種,所以胃痛的患者不要感覺有胃痛就是胃癌,也不要感覺有胃痛就恐慌。

在生活中造成胃痛的胃部疾病主要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等,這些胃部疾病造成胃痛的原因都是有所不同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胃黏膜屏障遭到了破壞,從而導致了胃痛的發生,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主要是由於胃酸的過度分泌導致了胃酸對胃黏膜的自身消化,胃潰瘍的胃痛多發生在飯後的30分鐘-1小時,而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發生在夜間和飯後的4小時左右,而胃炎主要是由於幽門螺桿菌感染、膽汁反流等情況造成,相比胃潰瘍的疼痛要更加的輕微。

而胃癌的早期臨床表現較為隱匿,有時甚至難以察覺,導致了胃癌在發現時就已經處於中晚期,給患者的治療造成了極大的難度,當胃癌出現持續性的疼痛時,大多都已經表明胃癌已經處於中期,尤其是當這種疼痛不能被抑酸藥物(奧美拉唑)緩解時。

不論是對於哪種的胃痛,如果是長期反覆性的發作的話,小克的建議是胃鏡檢查,因為胃鏡對於胃部疾病的診斷時直觀的明確的,而且胃鏡也是篩查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

所以對於胃癌和胃痛,要找對方法,切忌盲目的猜疑。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胃癌是發病於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居最高。由於現代人工作壓力增大、飲食無規律、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胃癌雖然可怕,但它的出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由胃炎一步步演變的,完全可以預防。

胃炎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根據發病快慢,一般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胃炎兩大類型。胃炎通常由食用濃茶、濃咖啡、辛辣食物、烈酒、過冷或過熱等刺激性食物或感染幽門螺桿菌破壞胃黏膜組織引起。

1.從胃炎到胃癌首先要經過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統常見病,為慢性胃炎中的一種,症狀為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並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

2.慢性淺表性胃炎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成萎縮性胃炎

由於各種原因年輕人一般患有淺表性胃炎的居多,年長患者則以慢性萎縮性胃炎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食用刺激性食物,或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慢性萎縮性胃炎患病幾率大大增加,表現為胃黏膜層變薄、萎縮等。通常在餐後出現反酸、噁心、嘔吐甚至出現疼痛等不良症狀。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變,發展為胃上皮原位癌的概率較高。

3.胃炎反覆發生,胃粘膜反覆受損又修復,導致“腸上皮化生”的出現。

“腸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細胞被腸型上皮細胞所代替,也就是胃粘膜中出現類似腸道粘膜的上皮細胞,是胃粘膜病變的一種。經過對早起胃癌的大量研究,醫學上認為胃粘膜腸上皮化生與胃癌有密切關係,“腸上皮化生”往往被認為是癌前病變,發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4.經過前三步的逐漸發展累積,逐漸發展成了胃癌。

作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多數胃癌患者早期無明顯症狀,少數人有噁心、嘔吐或是類似潰瘍病的上消化道症狀,難以引起足夠的重視,因而經常導致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胃癌的發生、發展通常與胃炎久治不愈和胃黏膜長期不能修復這兩個關鍵因素有莫大的關係。想要防癌,首先要做的就是預防胃炎,呵護自己的胃。

1.戒菸戒酒

菸酒傷身不用說大家也都清楚,一點一點減少,終歸是能戒掉的

2.少吃刺激性食物

年輕人喜歡辣椒等調味料帶來的刺激與舒爽,但要有節制,減少胃腸粘膜的損傷。

3.少吃醃製類食品

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生活的人們,因為長期食用燻烤、鹽醃的食品,胃癌的發病率較其他地區更高。

4.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尤其是青春雙歧桿菌BH-20(又稱A態青春雙歧桿菌)在進入人體腸道後,能製造無氧環境,大量殺滅有害菌,調節腸道菌群平衡,修復胃腸粘膜,達到改善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口臭、胃炎、消化道潰瘍等症狀,降低癌症的發生概率。

5.經常體檢

經常體檢,發現問題及時醫治,不要將小問題拖延成大病。

“防癌先防炎”胃部有問題要及時解決,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不要由小拖大,耽誤治療時機。


阿巖說事


長腿醫生認為“胃痛”等胃部不適也算得上惡性腫瘤的警號,但有很多人一定會不以為然,因為這就等於說人人都是癌症的“嫌疑犯”。



的確,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程度不等的胃部不適,絕大部分人並沒有把這當做什麼大問題,也沒有因此而發現胃癌,這是事實。然而,胃部不適潛伏著早期胃癌的可能性,這同樣也是事實。

胃癌在早期階段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僅有諸如輕度飯後飽脹、消化不良、胃疼等一般症狀。這些症狀在一般胃部疾病、風寒感冒,甚至情緒波動時也會出現。但臨床上這些最一般的症狀卻是早期胃癌最常見的主訴症狀。


“胃部不適”是很多病人的主訴,到底如何不舒服,病人往往很難描述清楚,不舒服只是模糊的概念,但我看它的重要性也恰好在於“模糊”二字。因為,事物的真象往往隱藏在假象的後面,換言之,模糊不清的現象往往掩蓋了最本質的東西。越是模糊不清,就越容易為人們所忽視,也就越容易誤大事。胃部不適是個籠統的概念,它包括一系列具體的症狀,如輕微的胃疼;飯後食物久久滯留引起的飽脹、呃逆、噯氣;空腹時的胃燒灼感;消化不良等。這些症狀大多是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引起的,人們稱之為“胃病”或“胃痛”。



絕大部分的人對自己的“胃病”是有認識的。他們多經過種種的檢查,已經確知並掌握了自己疾病的規律,並且能夠根據氣候的變化、工作的忙閒而善自珍攝,較好地調理自己的飲食。這些人都有相當長時期的胃病史,病情時而發作,時而緩解。“久病成醫”,對胃病早已不以為意,只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地自行調理,而且還主要是飲食調理。除非發生了劇烈的病情變化,如劇烈難忍的疼痛、嘔吐、黑便等,是不肯去找醫生的。他們腦子裡總是有個固定而又自信的思想佔統治地位,這就是:胃病好不了,也翻不了大浪,自己留意就是。在這些病人的腦子裡唯獨沒有“癌”的觀念。



我國胃癌發病率高,所以不可不慎。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若有所謂“胃病”史或症狀,必須認真進行檢查,以明確診斷。即使經過檢查診斷為胃潰瘍、萎縮性胃炎,也一定要定期去複查,以便一旦發生癌變,能夠及時發現,因為沒有人知道“胃痛”離胃癌到底有多遠!


長腿醫生


張仲景倡議養生當調脾胃,四時均平則安。胃不好就沒營養供全身,身體失養百病自生。


農家飛歌


胃痛和胃癌其實沒有直接關係,胃炎、胃潰瘍、吃了不乾淨的東西、甚至胃受涼都會導致胃痛,胃癌晚期肯定會痛的,但早期不一定會痛。


江畔聆風6600


寒、溼、淤、堵、瘤、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