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曆史上的兩位“真龍天子”

----重提操師乞稱王、林士弘稱帝

鄱陽曆史上的兩位“真龍天子”

鄱陽曆史源遠流長,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始設“番縣”,西漢改稱“番陽縣”,梁改吳州。隋元年再改“饒州府”至清代末。二千多年曆史中,鄱陽籍歷史名人難以數計,由於本土的文人的疏忽,或是缺乏現代人的宣傳覺悟,埋沒了多少傑出人才?

今天重新提起的是鄱陽人並不看重但在歷史上處於重量級地位的歷史人物操師乞、林士弘(作者曾在八十年代的《波陽報》和《文化報》先後發過一千字的文章)。

據《隋唐史》、《辭海》和《江西通觀》(由人民日報社負責出版的各省分集)關於中國歷史古代人物的介紹中,對鄱陽林士弘的介紹的內容基本統一,極少地方略有不同。《辭海》:“林士弘(?--622),隋末農民起義首領,鄱陽人,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隨同鄉操師乞率眾起義,攻佔豫章郡城(今南昌)。操師乞死後,他統領起義軍打敗隋軍於彭蠡湖(今鄱陽湖),殺死隋將劉子翊,發展到十多萬人。遂進虔州(今江西贛州)稱帝,國號楚,建元太平。曾控制北起九江,南達番禺(今廣東廣州)的廣大地區。武德五年(622年),為唐軍戰敗,退保安城(今江西安福)山洞,不久病死。

鄱陽曆史上的兩位“真龍天子”

《隋唐史》關於林士弘的結局是降唐(見覆印表)。而《江西通觀》沒有結局。因此有關林士弘的結果還需探討。《江西通觀》的71位古代歷史名人依照其在歷史上的作用和影響有一個排名,林士弘排位第三,當然,排位不能肯定就有什麼目的,但至少可以說這二位歷史人物及事蹟在中國歷史上並不陌生,且佔有一席之地。

操師乞、林士弘簡介

操師乞、林士弘生年不詳,均為饒州府東北(今鄱陽縣金盤嶺牌樓下,一說是響水灘塔田畈)人,根據兩地的民間傳說,林士弘屬金盤嶺的可能性大。操師乞(攻克洪州稱元始王時改名天成)是響水灘人的可能性大。

隋末時兩人先後進饒州府衙當差,那時候當差不是每個人想進衙當差就能進去當差,需具備幾個條件:年輕、身強體壯、念過私塾,有審訊、記錄和破案的能力;有撲捉任何犯人的功夫。

在府衙捕房林、操在一起,操師乞是頭目。饒州府下屬縣衙涉及本州的大案,他們都要參與偵破。從西漢開始,這類人通稱捕役,也稱捕快。

正因為他們具備這些基礎和優勢,給以後的起義提供了一定的實用經驗。

隋朝氣數將盡,義軍四起

鄱陽曆史上的兩位“真龍天子”

公元604年隋太子楊廣急於當皇帝,殺死了父親隋文帝楊堅後繼位,稱隋煬帝,改年號為大業。期間,大動土木,建造宮殿樓閣,開河築城,廣選美女。實施繁重的兵役徭役和名目繁多苛捐雜稅。

大業七年,隋煬帝準備徵遼,當時隋朝國內已經是“……人相啖食,十而四五,關中癘疫,炎旱傷稼”(見《隋書●二十四卷》)。意思是說國內有一半地方發生人吃人的現象。瘟疫流行,莊家無收。“同年,山東、河南大水,漂沒四十餘郡,重以遼東覆敗,死者數十萬,因屬疫疾,山東尤甚” (見《隋書●二十四卷》)。加之朝廷雖有律法,但皇帝無視,以言代法。表現於在皇宮議事時,皇帝可以隨便動手腳打人踢人,捱打的都是朝中有地位的文武百官。還有,皇帝如得知有臣民餓得無法,去偷瓜盜果或者盜一文錢都要下旨處死。所以“安居則不勝凍餒,剽驚則猶得誕生” (見《隋書●二十四卷》),上句意思是說與其等著餓死凍死,不如搶劫造反求生。

公元611年,國內首先爆發了王薄起義,跟著就有北方和中原地帶連續爆發起義,很快就延續到江南,一些官僚豪族趁機割據,如李淵、劉武周和梁師都等。

操師乞、林士弘在鄱陽揭竿起義

當時饒州府的情況和全國的情況一樣,莊稼欠收,瘟疫不斷,鄱陽以北旱災,鄱陽以南水災,朝廷的苛捐雜稅榨乾了農民的血汗,吃完樹皮草根就吃觀音土。人相啖食的情況目前還不見記載。

在這種情況下,饒州府捕房的勇士們選擇了起義,並推舉操師乞為首、林士弘為輔的義軍首領。他們一氣攻下縣衙和府衙,開倉賑糧。不用號召,一些走投無路的民眾自然的加入了這支隊伍。

周邊數百里窮苦百姓一呼百應紛紛加入這支農民起義隊伍,很快起義軍就發展到數萬人,聲勢浩大,所向披靡,所到之處官員聞風而逃。

義軍一舉攻克周邊數縣,然後連續攻下浮樑、湖口、彭澤、星子、九江等府縣,又直搗洪州(南昌)。攻克洪州後屯兵休整,不用招兵,災民蜂擁而至。當年八月,在眾人擁戴下,操師乞在洪州府衙正式稱元始王,改年號為始興。眾人皆有封賞,林士弘則為文武兼顧的將相之位。

隋王朝不甘滅亡,對全國義軍分兵抵抗,派驍將劉子翊率數萬人鎮壓操師乞、林士弘軍,操軍以逸待勞一舉擊敗官兵,在追殺敗兵時,操師乞不幸中了毒箭,在彌留之際,交代由林士弘繼任元始王后,不幸逝世。

當時的全國農民大起義,打擊和動搖了隋政權。大業十二年,隋煬帝在江都(今江蘇揚州)被禁軍首領宇文化等益殺。隨即被隋王朝襲封為唐國公的李淵在其次子李世民等協助下趁機起兵反隋,佔領長安,建立了唐政權。李氏父子一邊穩定政權一邊名為戡亂,實為鎮壓或收買其它義軍。

自操師乞死後,林士弘和家鄉義軍異常悲痛,發誓要為元始王報仇。幾天後,林士弘率義軍將劉子翊逼進吳城一帶的鄱陽湖邊,對官兵形成三面包圍,劉子翊被迫背水一戰,雙方均有傷亡,但畢竟北方旱鴨鬥不過江南水鴨,劉子翊最終被林士弘所殺,官兵餘眾全部歸順林軍。林士弘趁勝追擊,一路聲勢浩大,勢如破竹,官兵望風而逃,義軍又恢復到十幾萬人,並很快佔領了贛南最大府:虔州。他們一邊張榜安民,一邊建立政權。年前,林士弘正式在虔州稱皇帝,國號楚,建元:太平。

歷史上從三皇五帝以來有一條不成文但又認同的規矩,凡有固定都城、帝號和年號的稱帝的政權不管時間長短在歷史上都有一席之地。常言道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漢高祖劉邦起義成功了是王是帝。太平天國的李自成失敗了,就把他號為賊寇。還有一條關鍵的問題是後人對其宣傳的力度和評價正確與否。

操師乞、林士弘的歷史地位和貢獻

全國的農民起義自公元611年開始,連續到619年,共有大小起義部隊128支,經過幾年的混戰和火拼,到公元620年,擁有十萬人以上的義軍有十支,林士弘屬於其中一支。在所有的義軍中,先後稱王的有八人,稱帝的有五人。其中有國號的五人,有年號的九人,正式建都的九人,這十三位稱王稱帝的義軍首領,擁有十萬人以上的七人,其中有林士弘。國號、年號、都城齊全的帝王只有三人,即河北的竇建德,國號夏,稱長樂王,改年號丁丑,建都樂壽(今河北獻縣),擁有十萬餘眾;鄱陽的林士弘,國號楚,稱皇帝,年號太平,建都虔州擁眾十幾萬;山東的李子通,國號吳,稱皇帝,年號明政,建都揚州,擁眾二萬餘。另外,瓦崗寨的李密雖有國號魏,稱魏王,年號療平,擁兵最多,二十多萬眾,但沒有固定都城,以遊擊為主。

林士弘當時控制和活動的地域很廣,包括江西全境和湖南湖北以南、廣東、福建、浙江和皖南等。所以在兵員補充、糧食軍械供給方面佔有絕對優勢,就連李世民也不敢輕舉妄動,多次招降未果,直到林士弘病死,這支義軍才瓦解。

林士弘和操師乞的起義,他們的歷史功績不可以抹殺(當然也包括其他起義首領),中國南方大塊地域當時沒有林士弘和操師乞,唐政權的建立和穩定及強盛就會拉慢時間,歷史內容就不一樣了,因此可以說,林士弘和操師乞的起義加速了隋朝的滅亡,促進了唐王朝的誕生,改變和推動了歷史的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