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五百元的流转费很合算,为什么有些农民却不愿意流转?

心在农村


每亩五百元的流转费很合算,为什么有些农民却不愿意流转?



五百元的流转价格在我们这边已经很高了,我们这边都是私人之间的流转,价格是400元每亩,如果是村里流转的话,费用就是650元每亩,不过大家并不愿意流转给村里,都是直接给小散户。而此前也有大户要承包我们村的地,给900元每亩的价格种植莲藕,不过有一些村民不同意,中间不能连成片,只能放弃,那么这些农民为啥不情愿呢?


1、怕找不清地界 在农村中都是小块地,两边用上田埂围上,这样就可以区分自己和邻居家的土地。但如果是是大户流转的话,他们会将所有的农田打乱,然后重新进行松土,这样的话很多农民担心大户退租之后,大家找不到地界,这样一来可能会因为多少的问题在一起争吵。

2、怕农田会被毁掉 很多大户在承包农田后,因为不是自家的承包地,则是过度的开垦土地,整个农田被破坏的很严重,水肥的流失也很高,这样一来良田没几年可能就会变化,农田产庄稼的量也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会租。 3、租金少 在前几年租金还是很高的,通常都是800元每亩以上,但这几年很多大户发现辛苦了一年白忙活根本就不赚钱,因此他们则是下调租金,比如说500元每亩,这样的话部分在家里的农民认为价格太少,即便其他的农民无所谓,但如果一块地有几户人家不同意,那就不能规模化生产,对大家来说影响很大。

当然也有一些农民吃过土地流转的亏,比如说土地用途转变,土地性质变化,土地被破坏,租金没拿到等,之后也不会流转出去,大家咋看?


小猪喂喂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对于土地流转刚开始我们是惊喜的 终于不用在烈日下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我们农民的生活要发生改变了,惊喜过后仔细一想,没有土地我们能干什么呢,现在去城市打工的农民好多都回来了,城市真的没有我们农村人的家。第一:没有文化城里工作不好,现在很多普通大学毕业的农村孩子都找不到。第二:就算找到工资也不高,城里消费高除了房租生活开销也余下不了多少钱了。第三:能出去打工的都青壮年,这个年纪的人大多数家里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出去了老人照顾不到 孩子教育不到,思念真的很难受我就是个舍不得和孩子分开的妈妈,一整年见不到孩子真的会想她想到心痛。没有土地的农村心里踏实不了,天天耕种的土地就像农民的孩子。我们这里一个人一共两亩地,就是一个人流转后得一千元,没有土地主食蔬菜都要买,一家4口一年4千块钱真的不够啊




麻辣小村庄


我是和风细语言,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前几年,由于农资及人工成本还不是过于太高,粮食价格尚可,我们当地农户土地的流转租金是水稻500斤/亩流转给承包大户,近两、三年以来,农资及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而水稻、小麦销售的价格却不增还降低,流转土地的租金现在已是稻谷400斤/亩,折合销售水稻的现金也只有500元左右一亩吧。

在农资及各项种植成本不断上涨,并且粮食销售的价格趋于平缓或下降的情形下,每人只有一亩左右的承包耕地,也正因为每个家庭的承包耕地少,农业种植是微利产业,每个农村家庭想靠纯农业种植只能维持温饱,因此,更多有劳动力的农村家庭为了提高生活水平选择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等挣钱,在我们这里的农村平常十室九空,剩下的多数只能是年迈体弱的老人了。

说实在的,能有500元/亩的流转土地租金把自己家庭的承包土地流转出去,现在对我们当地绝大部分农户来说是愿意的,不过,现实生活中,每个自然村民小组总会有两、三户不同意,就拿我本人所在组来说也有两户,一个是在当地农村开商品零售超市兼粮食、饲料加工点,这几年来,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客源量少及粮食、饲料加工少,因而有更多的时间兼顾能种田;还有一户的儿子在农村当地专做婚丧厨师一条龙等服务,自己也能帮忙搭喜棚打杂等,也是空余时间多,自己也有能力等种地。

而据我个人分析,他们不愿意流转自己的承包耕地的原因是,虽然种田是微利产业,不过是自己家庭的承包地,自己也有时间亲力亲为,这样,一亩耕地去掉农业种植成本,也还有700~800元/亩以上的收入(当然,自己的人工成本不算),还有一个因素,由于每个自然村组有2~3户左右的农户不愿流转承包耕地,来流转的承包大户不能连片种植,就不愿意来流转承包,这样,有部分农户在打工挣钱而没有时间来种地会抛荒土地,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有些长期在外农户怕土地抛荒而长草,会免费不要钱把耕地给长期在农村的乡邻他们来种植,你说,这样的好事,他们能不愿意吗?


老农话三农


我最有资格回答你的问题。

2012年我所在村连同五个村一并投资3000万土地整理,田成块成方,成块面积十多二十亩,而且修了3.5米机耕路,也打造了两条2.5米×3.5的自流灌既河流,面积几千亩。

这么好的条件,业主争先承包,最后以每庙500斤稻谷租金一年,签了十七年合同。

按理说老百姓该高兴贝,其实这个价偏低,有的地方800斤哈。

租田前三年,政府补贴力度之大,肥料,种子,农药一并免费供给,并供给大型收割机,修建大型烘干房。业主老板每年水稻,油菜两季轮作,业主怎么样也赚钱了哈

然而,三年过去了,政府补贴减少了,老板就毁约退租了。

又换老板了,机耕路,河面积,面梗不算面积,每亩500元,种植藕做完两年又退租了,不给钱还打官司!

现在换第三业主了,每亩业主付100元,政府补贴300元。!

然而,笫一个业主给老百姓租金也没付完!

种种乱象,借种植合作社捞国家补贴的业主大有人在!所有500元块每亩划算否暂且不说,业主的诚信让老百姓打上大问号?所以不愿租地了!





嘉陵飞龙


就拿北方的旱田来说,无非就两种原因:

其一,价格给的低

我们那边皖北偏远的农村,几年前实行土地流转,个人家庭农场承包制,按国家规定每亩补给农民1000元,当然政府也会根据承包的亩数给承包人相应的补贴,农民也知道光是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一年到头也挣不到一千元,所以我们那许多试验村的村民都争先恐后的把自家地流转给别人。在农村,关切到自己利益的事情大家都一清二楚,就怕有对比,别人家的地一亩拿1000元,自家的地却只有一半,换成谁也不乐意,宁愿自家地荒了也不愿意半价流转给出去的大有人在。

其二,老一辈人的土地情节

许多老一辈的人都有一种对土地的感情,他们经历过贫困吃不上饭的年代,知道土地的来之不易,土地就是他们的命,家里有粮,遇事不慌,再者有点地种,每年还有些忙头,突然没地了,会感觉生活空落落的,年龄大了也没法出去务工,闲都能闲出病来,在农村有这种思想的老人真不少,他们所认为的土地是最大最好的资产,应该传给子子孙孙,而不是让别人种。

还说说我们村附近的两件真实事情:

第一件,上面也说了,附近许多村都是按国家标准每亩1000元流转,许多承包大户一开始心心满满,又有国家补贴一部分,觉得怎么种都是赚,可两年下来,至少三分之一的承包大户跑路了,还有一部分挨家挨户的找村民要求承包费用降低到800元,且明确的告诉村民,降了就继续承包,不降就不种了,爱告就告,爱闹就闹,虽有合同,但农村法律意识浅薄,而且都是乡里乡亲的,也都知道种地惨不忍睹的行情,基本也就都同意了,先是降到800,现在降到700。

第二件,就如我们村是没有入选政府实验流转的,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家里土地没人种,只能承包给别人,因不是试验点,所以都是个人承包给个人,原来是600-800元,比国家标准低一些,再后来就是500,到现在的统一价300,300能找到愿意承包的还算幸运的,我们家还有15亩地,一直都是300元承包给村里的,今年小麦收完人家就不愿意种了,嫌太累又不挣钱,降到200都没人接手,后来免费给了我舅种的,我舅还说,是看在我妈身体不好的情况下才种的,不然他也不愿意种,现在村里土地撂荒的还真不少。

土地流转的政策是好的,时代在改变,中国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发展环境,我们国家的可耕种面积世界第三,但我们的农耕效率却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当然承包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许多承包人本身就是种几亩地的农民,他们缺乏思维、缺乏管理、缺乏对科学技术的认知,总认为种几百亩不和原来种几亩一样吗,无非就是忙点,其实差的远了,就好比在家做几口人的饭菜很简单,但如果承包食堂做几百口人的饭菜就不是炒个菜这么简单了,没有先进的管理和科学技术,老一套的种地模式是很难盈利的,所以我们的土地改革路还很遥远。


被风吹的沙子


第一,部分群众对流转费的期望值较高,总觉得还可能再高,未达到其心理预期宁愿荒着也不流转。

第二,部分群众担心土地流转后,担心流转费不能按时支付,担心业主“跑路”。

第三,部分群众特别是不能外出打工的群众,觉得有土地种自己能自给自足,心中不慌。

第四,极个别群众心中有“小算盘”,希望坚持到只剩个别户的土地未流转而形成插花地迫使流转业主答应自己其他的要求,以实现占“小便宜”的目标。

这一段时间,笔者也在带队作土地流转工作,但经过近2个星期,进展仍不明显,群众的要求也比较多,比较高,虽然土地流转费已是全区最高,不区田土统一以每亩600斤稻谷以当年市场价进行折算,去年的价格折算后就是840元每亩,今年就750元每亩,比当地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的租金还200多。但群众目前不少人坚持要至少达到1000斤每亩的标准,且还要从流转的总面积中为每家每户留2分的菜地,有的更有甚者提出要把林地一并流转。

“没有达到***的标准,我宁肯让地荒起,也不流转”,这也是笔者经常下村时听到的群众的想法,还有的说“给我1个亿也不流转,我看都看不起建点流转费”。去年笔者准备引进好几个业主,就是因流转费较高的问题而不没有下文,其中有一个社叫他们下降100就可以了,但最后却仍是全社近一半的土地地仍是长荒草。

至于想借大面积土地流转之际,故意不同意流转,让流转的土地不成片,形成不便于耕种的“插花地”,其目的是想让业主答应他其他的要求,比如提高他一户的流转费、扩大面积进行流转、满足其他要求等。最后,让业主骑虎难下。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乡村微视界之乡村漫记


我们这里的土地。每亩300元就没有人种。种小麦小麦黄。种花生花生黄。去年我装的有一户人家。种了27亩花生。收入是8300元。种花生的成本是每亩500元,一家人忙了一季,赔了6000元。你说。像这样的地还有人种吗?


吊兰清清


每亩五百元的流转费很合算,为什么有些农民却不愿意流转?

不要钱你能赚多少钱,每亩500元是很合适的,干点什么都比种地好,真以为500元很便宜吗?现在种地的都是留守老人,年轻人你在给他500也不会种地,打工怎么说一个月也有3000元的收入,你种十亩地一年有10000的利润吗?

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多少钱都不会把地包出去,他们认为没活干了,天天无聊,我们村搞蔬菜大棚,一亩地1500都没有成功,多少钱不包,在他们眼里农民没地算怎么回事,天天干吗啊,勤劳的农民就是这样,他们种地不是为了利润,在他们心里这是一份事业,更是自己分内的事。

现在年轻人一个种地的没有,都是留守老人,他们不但种地还负责照看孩子,即便这样他们也舍不得放弃土地,不管孩子们怎么说,就是种地,在他们眼里土地就是自己命脉,土地就是他们生存的法宝,毕竟千百年来我们就是靠土地繁衍生息的,所以土地对农民来说就是生命。

农村年纪稍微大一点的,都在辛辛苦苦的劳作,在他们眼里农民就是干活的,即便家庭条件很好的老农民也是踏踏实实的种地,他们始终认为不种地就是不务正业,他们根本不考虑利润,在他们眼里种地就是自己的工作,老百姓种地的目的不是为了卖多少钱,就是为了吃饭。

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不种地了,都去打工,在他们眼里种地没有出息,确实也是,如果年纪轻轻种地都不够随礼的,所以现在年轻人的地都有父母种,这确实是一个社会问题。


大海传媒


按理说,一亩地(小亩66、6平方米)流转费500元,确实不少。我们吉林珲春农村的好地,一亩地(大亩1000平方米)流转费才500元,不种地的都流转出去,没有撂荒情况。

那里的农民不愿意流转,估计有三种原因:

一是当年流转给钱了,第二年不给钱怎么办。

二是流转以后,要不回来怎么办。

三是万一进城打工找不到活干,再回来就没有地种了,怎么办。

所以,他们宁可撂荒,也不愿意往外流转。思想上是脚踩两只船,不知如何是好。不象我们这边的农民,铁心进城打工,艰苦创业,在城里安家,坚决不种地了。为了追求好的生活,坚决跳出农门。而这些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民,三心二意,这也怕那也怕,永远也不能富起来。


珲春徐飞768


每一亩500块钱的流转费,有的人说觉得很划算,但是面对于这个情况来看,我们觉得应该基于不同的情况来看这个合不合算才能够另说。

经济情况不同的地方,价格也会不一样。

对于这个情况来看,我们觉得针对于土地流动出租的价格而言,其实不同的经济水平其价格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所以按照我们当地的情况来看500块钱的流转费用,不是很合算,也不是很划算。

比如说我们当地这里就算偏僻一点的地方都已经超过500块钱了,那么距离公路比较近,交通方便一点的地方,可能会达到上千块钱一亩。

所以500块钱的价格,并不是很划算。

有些农民为什么不愿意流转出租?

其实在我们农村里面,我们很多土地都已经流转出去,都已经出租了。但是还有一些土地我们没有进行流转和出租,这个到底是为什么呢?

作为一个农民,我们还是希望土地攥在自己手里,更踏实一点。这样呢,我们不能够外出劳动的时候可以种植粮食或或者其他的农副产品。

这样呢,可以解决我们自己自身的温饱问题,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宁愿丢慌也不愿意出租流转。

其实针对于这个情况,农村里面会出现这样一个状况,我的农民宁愿把土地丢荒都不愿意出租。

虽然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但是他会愿意把土地丢荒,都不愿意出去,这个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个基于一个合约的问题,一旦我们签约了把土地出租出去,那么在一定的年限内我们就不能够使用。

所以基于这个情况来看,很多农民有时候突然他又又讲重点东西,总之这个情况来看多半都是宁愿先让土地闲着慌着,都不愿意出租出去。


闲不下来。

其实很多的农村里面的农民,一辈子都操劳惯了,你让他突然闲下来,他们是闲不住的。

所以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农村里面很多土地都出租的时候,老人都会要求留下一点土地不出租出去。

自己在空闲的时候种点蔬菜,种点瓜果,多了可以拿去卖,少了够自己吃,不用花钱去买。

所以针对于这种情况来看,我们觉得有些农民不愿意将土地出租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