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導與反“反導”

  出品:科普中國

  策劃:武玥彤

  監製: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提起導彈防禦系統,最著名的當屬美國“愛國者”中程地對空導彈系統,在海灣戰爭時期,“愛國者”導彈成功攔截了伊拉克軍隊的“飛毛腿”導彈,使這款反導系統聲名大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愛國者”都是反導防空的代表。同時,“薩德”反導系統、“宙斯盾”系統也逐漸聲名鵲起。

  

反導與反“反導”

  圖1 薩德反導系統的地面指控中心(圖片來自網絡)

  時至今日,美國的反導體系已形成三層五段的結構,即助推段、上升段、中段、高空末段和低空末段。其中,大氣層內40千米以下高度由愛國者防空反導系統負責攔截,40千米高度以上的超高空和大氣層外由薩德反導系統攔截。在美國繼續擴大導彈防禦系統的部署規模,發展應對新興系統的先進技術的同時,俄羅斯也在加速推進新一代防空反導系統研發試驗,而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國也在致力於補充完善防禦系統的攔截層次,而歐洲各國則側重於提升多國聯合作戰能力。

  

反導與反“反導”

  圖2 俄羅斯S-400防空系統(圖片來自網絡)

  但正所謂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隨著反導體系的日趨完善,突破反導體系的技術也在順勢發展。反導體系能否發揮作用,核心在於“體系”二字,要攔截彈道導彈,首先要知道它從哪裡來、要去哪兒以及走哪條路去,這就要依靠雷達與衛星協同工作,且無縫對接,以保證時刻盯著目標。以目前彈道導彈的技術水平,從發射到擊中也就是幾分鐘的事,在這幾分鐘之內,反導方除了要發現目標並努力盯緊目標之外,還要開始調動各種資源,首先判斷打來的導彈類型與威脅水平,同時要開始推算導彈的可能彈道,一是要判定導彈是否衝自己而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預判,為下一步的攔截做好準備。最後一步就是攔截,這一步對導彈水平的要求極高,要求攔截武器絕對精準與可靠,更要有匹配來襲導彈的機動性與殺傷能力。

  那麼,突破反導系統的戰法就蘊含其中。大致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四種策略:

  一是以快以巧致勝。上文提到,反導系統在跟蹤到目標後,需要預判來襲導彈的相關信息,並根於預算軌跡發射攔截彈藥,那如果來襲導彈的軌跡複雜到難以預判,打擊速度快到無法鎖定,那反導系統就有可能抓瞎。在建國70週年閱兵中展示的DF-17中程高超音速導彈就是這樣一種武器,它採用高超音速乘波滑翔式飛行,姿態多變,末段再入速度極快,對當前世界上的末段反導體系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二是一擁而上。反導系統在同一時間內能完成跟蹤、鎖定、解算、攔截全過程的能力是有限的,當來襲導彈數量多到超出處理上限時,反導系統則有可能顧此失彼。由於彈道導彈價格高昂,極少有人會用大量導彈進行覆蓋式打擊,但目前各國爭先發展的分導式多彈頭導彈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痛點。

  三是暗度陳倉。反導系統對預警目標有一個判斷和篩選的過程,某些雷達反射特徵不明顯的飛行物會被系統自動過濾,然而這些小玩意也可以發揮大作用。去年9月,也門胡賽武裝用無人機和巡航導彈襲擊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兩處石油設施,佈置在附近的愛國者防禦系統則“無動於衷”。對於防空反導系統來說,低空、慢速的小型飛行目標,難發現、難捕捉、難處置、難應對,某些高速掃描的雷達乾脆就不顯示。近年來蜂群作戰的風生水起,某種意義上也是由於他給反導系統帶來了不小的“煩惱”。

  

反導與反“反導”

  圖4 胡塞武裝向外界展示的無人機、巡航導彈等武器(圖片來自網絡)

  四是釜底抽薪。即對反導系統的雷達、天基衛星、數據鏈、封閉網絡進行干擾或打擊,這種策略對網絡戰和電子戰的水平要求極高,目前暫未有實際的產品或案例。

  可以看出,未來戰爭將向空天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各軍事大國都在加快發展反導防禦體系,以求在可能到來的軍事衝突中搶佔先機,甚至某些國家利用反導系統構建導彈防禦網,以達到區域監控和封鎖的目的。相應的,反“反導”的技術也隨之發展起來,天下不存在100%無懈可擊的系統,新一輪的“矛盾”之爭正在拉開帷幕。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