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 ‧ 武林(二)」 巾、皮、李、卦四大行

上回說到江湖武林需要“闖蕩”,那麼,憑什麼去“闖”?又以什麼“行當”去闖呢?

「江湖 ‧ 武林(二)」 巾、皮、李、卦四大行

若說江湖的行當,那是太多太多,有各種說法和分類。比如四大門八小門之說。四大門是:風、馬、雁、雀;八小門是:金、皮、彩、卦、評、團、調、柳。包括幫會、以及相面算卦、看家護院、走街買藥、雜耍戲法、大把賣藝、說評書、說相聲、唱小曲、唱大鼓、口技、拔牙、剜瘊、割雞眼等等百十餘行。

但通常說的是巾、皮、李、卦四大行。

所謂“巾”行,就是算命行當,即測字、相面、卜卦

這些人小有文化,念過書,尤其讀過星象醫卜之類的書籍,外形上常常頭戴儒巾或葛巾,表示自己是儒門或道門中之人,是文化人,不同於打把式賣藝之流的鄉村野夫、蠻漢粗人。儒巾和葛巾的外飾是他們標識,故而稱為“巾行”。

「江湖 ‧ 武林(二)」 巾、皮、李、卦四大行

頭戴儒巾或葛巾測字、算卦的為“巾行”

所謂“皮”行,就是賣藥行當,即遊走於江湖的郎中或賣藥的,包括老鼠藥、蟑螂藥。

皮行來源於滿族人信奉的薩滿教裡的巫醫。巫醫在給人治病時,一邊跳大神,一邊敲皮鼓,這“皮鼓”就成了巫醫的身份代表。滿清進關後,江湖上逐漸把江湖郎中、走街賣藥和跳大神一類的人統稱為“皮行”。

「江湖 ‧ 武林(二)」 巾、皮、李、卦四大行

走街賣藥、江湖郎中為“皮行”

所謂“李”行,就是藝人行當。

即將唱戲、雜耍、變戲法、唱大鼓、說相聲、說評書等等跑野臺子的藝人,統稱為“李行”。

「江湖 ‧ 武林(二)」 巾、皮、李、卦四大行

所謂“卦”行,即“瓜子行”,就是靠武術走江湖混飯吃的行當

諸如保鏢、護院、賣藝、教場等。“卦行”有“尖卦子”和“腥卦子”之分,至於將靠武術走江湖混飯吃的行當以“卦”或“瓜子”稱謂,實無從考證。

「江湖 ‧ 武林(二)」 巾、皮、李、卦四大行

武術教場、賣藝混飯吃為“卦行”

也許這和江湖上重音不重形有關。因為江湖人士文化相對較低,江湖行話都靠師父或同行口授相傳,故而對具體的字形一般不予講究,再加上我國地域廣闊,方言口音很多,字音字形差距較大,江湖行話很難統一,四大門的說法在南方就被稱為“金、皮、利、卦”。

就說我們太極拳,最初的“懶扎衣”,到了楊氏太極拳中變為“攬雀尾”、“倒卷肱”變為“倒攆喉”,可見口音字形相差多大。

除此之外,還有扒手、碰瓷、抽老千等等行當

總之,江湖行當百八十,魚龍混雜,光怪陸離。

有可歌可泣,也有醜陋難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