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搜出完整人皮,竟是開國大將藍玉,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劉歡吉


大明王朝風雨飄搖276年

經歷了16位皇帝。

從建國到滅亡,隔了兩三百年的時空。

可有一個人,當然如果他泉下有知的話,他應該見證了一個王朝從建立到滅亡的奇妙時刻。

對,不要詫異。

我說的就是明朝開國大將軍、涼國公藍玉。《明史》評價藍玉:“ 饒勇略,有大將才”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藍玉以謀反罪被抄家滅族,牽連1個公爵,13個侯爵,2隔伯爵被全部族誅,死者多達一萬五千人。朱元璋將藍玉“剝皮實草”,傳示各地 ,說直白點就是把人皮剝下來,填充上稻草,像稻草人一樣,到各地公開展覽,以示警戒!

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也就是明朝滅亡那一年,張獻忠率軍洗劫了成都蜀王府。意外發現一張風乾的人皮,原來是藍玉的人皮標本被女婿蜀王朱椿收藏,並世代相傳。

張獻忠一把火燒了這張人皮,從此藍玉才真正的灰飛煙滅

藍玉是明朝開國功勳,安徽定遠縣人,跟朱元璋是同鄉,跟朱元璋也有千絲萬縷的親戚關係,藍玉的女兒嫁給朱元璋的兒子是蜀王妃,藍玉還是太子朱標的正妻的舅舅,也算是太子的舅父了。

朱元璋下手收拾藍玉可真沒手軟,正應了那句話自古權力鬥爭,不會有一絲絲的溫情。

藍玉最早在常遇春帳下效力,後來從管軍鎮撫一路升遷至千戶指揮使和大都督府僉事。先後征戰四川、河北、吐蕃、雲南,立下赫赫戰功。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為永昌侯;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藍玉被拜為大將軍,率領十五萬大軍遠征,兵鋒指至捕魚兒海(今呼倫貝爾草原的貝爾湖),一舉大破北元朝廷, 俘獲北元皇室成員、文武百官和幾乎全部的人口、牛羊及寶璽、圖書、金銀印等,僅元主少數幾人脫逃。此戰後,蒙古徹底喪失了南下侵擾中原的能力,藍玉也成就了身為一名武將的千古功業,朱元璋也盛讚他堪比衛青、霍去病。

人生就是這樣,一旦到達顛覆,也就意味著接下來要走下坡路了。

藍玉從巔峰墜入萬劫不復之地,一方面是朱元璋殘暴,要為孫子繼位清除障礙;一方面也是藍玉鋒芒畢露,狂妄自大造成。

《明史》記載了三件事:

第一,強佔民田,被御史糾察時,藍玉直接將御史驅逐,完全無視朝廷律法。

“嘗佔東昌民田,御史按問,玉怒,逐御史”

第二,北伐回來,大晚上扣喜峰關的山門,關l吏開門不及時,藍玉直接縱容部下,破關而入,實在驕橫霸道。

“北征還,夜扣喜峰關,關吏不時納,縱兵毀關入,帝聞之不樂。初,帝欲封玉梁國公,以過改為涼,仍鐫其過於券。玉猶不悛,侍宴語傲慢。在軍擅黜陟將校,進止自專,帝數譙讓。”

三,居功自傲,口不擇言。

藍玉西征回來,朱元璋封他為太子太傅,地位在宋、穎兩公之下,藍玉不爽,直言怎麼也得是太師,真是狂妄的可以。

藍玉打戰固然勇猛,但也不過是個武人,在博學高才的宋、潁兩公面前,比才學根本不值一提。

西征還,命為太子太傅。玉不樂居宋、潁兩公下,曰:“我不堪太師耶!”

據說藍玉還在北征殘元詩,霸佔元王妃,導致其自殺而死,作為北伐主帥,藍玉肆意妄為,給明軍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藍玉的死有其自身原因,但主要還是朱元璋“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套路在作祟

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晚年濫殺無辜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藍玉定謀反罪牽連一兩萬人,這可不光是斬草除根,而是斬草還要噴殺蟲劑,永絕後患。


開涮歷史


朱元璋殺藍玉之後,不僅將他剝皮實草,還送到各地去展出,讓文臣武將以藍玉為戒。傳到四川時,因為蜀王朱椿是藍玉的女婿,就向老爹求情,把藍玉的人皮留在了王府。明末是時候,人皮又落到張獻忠手裡,最後不知所終。



一代名將如此下場,的確令人唏噓不已。

對於藍玉被誅這件事上,史學家大多都認為,朱元璋的表現固然心狠手辣,但藍玉也的確辜負了朱元璋對他的栽培之恩。

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一直跟著姐夫征戰沙場,後來在常遇春的推薦下,很受朱元璋的重用。藍玉也的確是有勇有謀的將才,他最有名的戰役就是捕魚兒海(今天的貝爾湖)一役,將蒙元貴族上到皇子下到士卒,一共抓獲了將近10萬人,還有數十萬的牲畜,蒙元從此失去了元氣。

藍玉的功勞讓朱元璋很欣慰,封他為涼國公,位極人臣。不過這時候藍玉開始變得橫行霸道、驕縱不法,甚至還傳出他逼奸元朝後妃的事,這讓朱元璋十分惱火,又忌憚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後不能駕馭他,所以在有人舉報藍玉謀反後,將藍玉和與之有關的一萬五千人全部誅殺。

作為歷史的公案,誰是誰非自然是眾說紛紜,今天咱們還是說說題目中提到的人皮吧!


剝皮雖然沒有列入正式的刑罰中,但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大大有名,可以說是暴君的最愛。三國的孫皓,北齊的高氏、張獻忠還有朱元璋等人都經常使用,其中尤其以朱元璋用的最多最勤,他規定官員只要貪汙白銀60兩以上者,就要剝皮揎草。甚至在明朝還有專門的剝皮場所,名為皮場。

具體的剝皮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將人捆綁固定後,在脊背處先用到割出長長的創口,然後在沿著創口兩側開始分離皮膚和肌肉,這樣一點點的就能將整張人皮完好的分離出來。據說歷史上保存最好的人皮,出自忽必烈的近臣阿合馬,他的小妾引柱經常用兩張人皮來進行祭祀活動,人皮的耳朵都是完整的,可見剝皮者技藝之高。

另外一種剝皮法可能出自野史。在剝皮前,將人販埋進土裡只露出腦袋,然後將頭部的皮膚切開,向裡面灌水銀。水銀受重力影響向下沉,自然會將人的皮膚和肌肉分離開,最後人因為痛苦會奮力從土裡跳出來,留下的就是完整的人皮。

應該說,朱元璋整頓吏治很有力度,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我看來,剝皮這種方式實在是殘忍至極,是對生命的極端踐踏,令人髮指。


李飛叨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藍玉的死因不是謀反,而是遭到了朱元璋的猜忌。

本來吧,歷史上的封建皇帝在開國以後清算功臣並不算什麼稀奇事兒,因為歷朝歷代都有驕兵悍將,但要像明太祖朱元璋這樣株連甚廣、手段血腥的還是少數,比如人家光武帝劉秀、宋太祖趙匡胤對待功臣武將就比較寬厚。

明朝的開國大將藍玉死相極其悽慘,不僅被朱元璋下令剝皮實草,而且還被誅滅了三族。到了200多年後的明朝末年時,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攻佔成都府。義軍從成都府搜出了一張人皮,據說這就是當年的明朝開國大將、涼國公藍玉的人皮。因為明朝的首任蜀王朱椿就是藍玉的女婿。


提起來藍玉,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這個人,但提起來明朝初年那場驚天動地的“捕魚兒海大捷”,很多人可能就知道了。

不錯,藍玉就是明軍取得“捕魚兒海大捷”的主帥。此戰不僅一舉擊潰了北元的最後殘餘力量,而且還俘虜眾多的蒙古妃嬪、貴族與車馬器物,被稱為蒙古版的“靖康之難”,同時也暫時為明朝邊境掃清了蒙古的威脅。

可以說,藍玉一生作戰驍勇,功勞尤大,深受朱元璋的信賴。但他居功自傲,結黨營私,不僅中飽私囊,而且私享蒙古王妃,這就埋下了後來家破人亡的隱患。

明太祖晚年已深感統治危機,於是開始加強集權,具體的做法就是清理結黨營私、權利過大的勳貴武將集團。在藍玉案發生之前,已經有許多明朝開國武將被朱元璋藉口誅殺,而藍玉後來也沒能逃脫。

洪武25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下令徹查此事,結果牽扯出大量權貴。朱元璋深感藍玉功高震主,於是以謀反罪將藍玉逮捕下獄,判其千刀萬剮、碎屍處理,並抄其家,滅其三族。也就是說,藍玉的直接死因是捲入了謀反罪中,但如果他真的有心要謀反,不可能不會提前舉兵,因此藍玉案最大的真相可能是朱元璋清算功臣的藉口。


據統計,因此案被殺者多達15000多人,就連傅友德、馮勝等老將也未能逃脫。此案牽連之廣,殺人之多,實屬罕見,因此列為洪武四大案之一。

朱元璋在給藍玉坐實了謀逆之罪後,又念及藍玉的女兒嫁給了蜀王朱椿,所以將碎剮之刑改成了剝皮。因為在他看來,“保留全屍”也算是一種寬大處理,殊不知依然血腥至極。

就這樣,戎馬一生的大將藍玉落得個被劊子手剝皮的下場。事後,朱元璋還特地把這張人皮送到了成都府給蜀王朱椿夫婦。直到明末農民起義爆發時,這張人皮才重見天日。


(明初四大案之“藍玉案”)


世界人文通史


拋開藍玉,我們看看朱元璋的成長曆程。

天真童年:

放牛娃朱元璋對村裡的孩子說:

“既然兄弟們認我為老大,我就罩著你們,不讓你們受委屈,吃香的喝辣的……”

一個“小弟”說:“我好餓啊。”

朱元璋看了看小弟,又看看自己放牧的牛,狠狠心、咬著牙:“兄弟們,我給你們弄牛肉吃。”

…………

苦難深重:

朱元璋家人幾乎盡死於瘟疫,本人也淪為做雜役的僧人,然後拿一個破碗討飯去了。

朱元璋飢腸轆轆,凍的瑟瑟發抖,用空洞的眼神看著天空,嘴唇蠕動著發出低微的顫音:

“兄弟們,誰來幫幫哥哥呢?”

…………


崛起:

朱元璋被湯和介紹到軍中,靠勇敢和才能做了小官。朱元璋每次臨陣,都會對兄弟們說:“兄弟們,跟著哥哥我衝啊!”

漸漸的朱元璋有了自己的勢力,在戰場上都會霸氣的說:“兄弟們,給我上啊!”

…………

據有南京

朱元璋處處以劉邦為榜樣,發誓要自己坐江山。

與兄弟們聚會時,朱元璋模仿當年的劉邦:

“兄弟們,小時候我給你們弄牛肉吃,現在給你們大官做。

等將來咱兄弟們坐了江山,我讓你們個個封王封候!”

…………


稱帝后

朱元璋的兒孫們,吃最好的飯、穿最好的衣服、讀書請最好的先生。他心裡想:

朕的孩子們要一直享受富貴才好,朕為此不惜一切。

湯和請辭

1389年,湯和帶家人回鳳陽養老,臨走向朱元璋辭行,朱元璋不捨的說:

“兄弟啊,吃飯、喝酒,孩子讀書、嫁娶什麼的,凡事兒錢往厚裡花,別心疼,花沒了找哥哥我要。

來人啊,賞湯和:黃金300兩、白銀2000兩,鈔3000錠。

啊,忘了弟妹了。照著給湯和的數目,給湯和妻子再來一份……”

朱元璋看著遠去的湯和夫妻,心裡說:“如果其他人也象你們一樣知道滿足、知道進退取捨就好了。”

…………


喪子

1392年,太子朱標去世。

老年喪子的朱元璋,看著只有15歲的愛孫朱允文,心裡盤算著:

“朱標與我老弟兄們之間,相互熟悉、信任,也鎮得住他們。朱允文年幼文弱,與我老兄弟們沒有什麼交往,也鎮不住他們……”

…………

藍玉案

1393年,以大明戰神自居的藍玉突然發現,自己的話朱元璋不聽了,暗道不妙。不久,藍玉就被立案調查。

朱元璋看著藍玉案子的材料,狠狠心、咬著牙說:

“老兄弟們,朕對不住你們了。

為了朱允文的江山穩固,朕要對你們下手了。別怪朕,如果朱標在事情還好說,可是允文這孩子鎮不住你們……”

“藍玉被問了反叛罪,按律得凌遲處死。凌遲是把人千刀萬剮的,太慘了。念在過往的情分,把藍玉寬大處理,剝皮處死吧!”

…………

結尾

老態龍鍾的朱元璋看著愛孫朱允文,滿眼都是愛憐:“孫兒啊,我替你殺光了驕橫的功臣們,他們礙不著你了,你儘管放心的做個好皇帝吧!”(本文原創,圖片源於網絡。)


德全不畏


藍玉落到被剝皮揎草的境地,雖然朱元璋是殘忍了一些,當很大因素都是他咎由自取。

由於藍玉在掃蕩蒙元殘部時,於撲魚兒海搗毀蒙元王廷大勝,原本朱元璋待他不薄,他卻漸漸地驕傲自滿,畜養了很多莊奴,這些人都仗著藍玉的威勢暴虐兇橫。藍玉曾經搶佔了東昌的民田,御史查究追問此事,藍玉大怒,趕走了御史。

在撲魚兒海大勝後,他俘虜了蒙元的王妃、公主等五十九人,在返程路上姦淫了王妃、公主等,導致蒙元王妃自殺,他將公主等部分女眷據為家妓,沒有上報。

另外,藍玉北征元軍回來時,半夜敲擊喜峰關關門,關吏因半夜難以辨識,為安全計,沒有及時開門接納,藍玉縱容士兵打破關門長驅直入。這種行為與叛亂無異,已經讓朱元璋心中有了疑忌。

朱元璋想封藍玉為梁國公,因為他犯錯改封涼地,還把他的過錯刻在鐵券上。藍玉仍然不知悔改,在侍奉皇上的宴會上出語傲慢。

藍玉在軍中擅自罷免和提拔軍官,獨斷專行,朱元璋多次責備他,他卻不以為意。他西征回朝,朱元璋讓他做太子太傅,藍玉對位居宋、潁兩公之下感到不高興,說:“難道我不能勝任太師一職嗎?”等到他入朝上奏,朱元璋往往不聽他的,他更加不高興。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有必須殺他的四大理由:

一、藍玉當時身為總兵,掌天下之兵權,有造反之實力;

二、當時朱元璋已身患重病,《逆臣錄》中好些人的供詞均提到太祖“病纏身”,太子剛去逝不久,太孫允炆年紀尚小,這些都為藍玉謀反提供了客觀的條件;

三、藍玉手下有一批能征慣戰之士,“徵南征北”的,許多府軍諸衛的頭目積極參與藍玉謀反的活動;

四、靖寧侯葉升是藍玉的姻親,被朱元璋所殺,使藍玉也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感覺,這大概是促成藍玉謀反的最有利的證據。

總之,不作就不會死,千古之下,名將如衛青,無論多大功勞,知道自己的本分,也知所進退者,才是明智的人。藍玉所遇,本為暴烈之君,還敢居功自傲,獨斷專行,實在是自作孽不可活也。可憐一世英雄,落得個剝皮揎草的悽慘下場,可謂是警鐘長鳴。


謝金澎


唐朝侯君集,明朝藍玉,清朝年羹堯,很相似的人生



藍玉其人

常遇春的妻弟

深得常遇春真傳

常遇春在明朝初年的軍事地位僅次於徐達

是漢族政權中唯一一位

在戰場上手把手教遊牧民族如何運用騎兵的人

除了本事像常遇春以外

藍玉的性格很大程度也繼承了常遇春的特點

極度驕躁

常遇春本人在軍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大的汙點

特別喜歡殺降

在這點上,常遇春是可以忤逆朱元璋的意思

所以藍玉是

有名將的本事和名將的脾氣



政治傾向

藍玉是堅定的太子黨

甚至可以說是太子黨的武將派首腦人物

但需要說明,他是太子黨

而非皇太孫黨

藍玉之死

並非是因為他的驕躁和目中無人

而是因為太子朱標死了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滅元建不世之功

但藍玉案為洪武二十六年

太子朱標死於洪武二十五年

藍玉被定罪為謀反

這個罪名在藍玉身上等同於岳飛的莫須有

即你手握重兵,可能謀反,所以定罪與你

其實藍玉並非死於自己的驕躁、也不是自己的功勞、而是死於朱標太子死了,他的性格和地位威脅了朱允炆。



藍玉案

郭恆案不表

明朝四大案的三大案

都有非常明確的政治意圖

胡惟庸案——撲殺了明朝年間的結黨營私

空印案——強化中央集權和皇權威嚴

藍玉案——殺光了武將體系中開國系的功臣和其相關的軍中實權派

藍玉案歷時10年,死1W餘人

有勳爵人員被賜死20餘人

軍事體系中還有實力和功勞的基本上死的一乾二淨

其實藍玉本身只是一個誘因

前者剛說,藍玉案在朱標死後一年案發

朱標如果不死,或許明初四大案,只有三大

因為朱允炆和朱標二者有一個很本質的區別

朱允炆是沒有軍中威信的

朱允炆出生的時候明朝已經基本安定

跟軍中無需有太多的關聯

而朱標不同

朱標自幼伴隨與朱元璋左右

岳父還是常遇春,在軍中威望頗高

朱棣都不及

朱標一死,原本已經殺的夠多的朱元璋,

又沒辦法了,必須為他的孫兒剷除軍中的中堅力量


結語

掃清一切阻礙和有可能威脅到朱允炆統治的一切人員,所以藍玉本質上還是政治的犧牲品太子朱標的最重要的陪葬品,一個徹頭徹尾的武夫,最後一位在明朝初年武將舞臺上登場的名將


漫漫史話


明末農民起義軍在蜀王府搜出了一張人皮,據說是大將軍藍玉的,但是這點值得懷疑的。什麼樣的人皮能保存二百多年,而且保存的動機又是什麼?

如果真的有,難道作為藍玉的女兒的蜀王妃不能讓藍玉入土為安嗎?而如果是傳視天下,又被送到蜀王府難道不矛盾嗎?《明史》中藍玉的下場也只是族滅,並未交代怎麼處理。當然這不是重點。

藍玉案是如何發生的?

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洪武四年藍玉隨傅友德平定四川。洪武五年藍玉隨徐達北征大漠,洪武七年藍玉攻克興和,洪武十一年與沐英討伐西藩。洪武十四年,平定雲南,也就是這一年,他的女兒被冊封為蜀王妃。

之後藍玉在捕魚兒海一戰,使藍玉的聲望達到了最高。此戰藍玉率領15萬人,大破元軍,俘虜代王,吳王,以及嬪妃公主等百餘人,大小屬管數千人,俘虜七萬多人。

因為此戰,藍玉被封涼國公,最初朱元璋是打算要封藍玉為梁國公的,並且把藍玉比作衛青,李靖。但是有人說藍玉飛揚跋扈,私自霸佔了元主妃,導致其自殺,被朱元璋責罵。梁國公被改成了涼國公,以示警戒。


在中山王和開平王去世以後,藍玉多次作為主帥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也日益囂張跋扈。藍玉被封太子太傅,表達了不滿,他認為自己應該被封太師的。藍玉北征南返到達喜峰口,因為開門慢了。藍玉居然縱兵毀關,這些都引起了朱元璋的極大不滿。

但是讓朱元璋最不安是藍玉養了許多扈從和義子,他們甚至無視御史的彈劾,在地方上飛揚跋扈。其實最重要的是這些人都是從軍隊裡選出來的,那這就不能等閒視之了。

藍玉案發生的真正原因是太子朱標之死

但其實這都不重要,藍玉案發生的真正原因其實就是因為太子朱標之死。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非常悲痛,但是朱元璋眼淚還沒擦乾,就抬起了自己的屠刀。不到一年時間就爆發了藍玉案,被屠殺的功臣勳貴不計其數,《明史》上說是“元功宿將相繼盡矣!”

因為留給朱元璋的時間不多了,朱元璋在太子朱標過世以前,那些功臣勳貴確實也有些囂張跋扈,但是都是在朱元璋可以容忍的範圍內。如果說私自霸佔一個嬪妃,其實這事本來就是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



李靖當年在討伐突厥時還殺了隋朝的公主義成公主,侯君集在攻破高昌後縱兵搶掠高昌,常遇春還喜歡屠殺俘虜,這些事情樁樁件件哪個不比藍玉霸佔一個異族妃子的問題嚴重,這也能被翻舊賬,只能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難道藍玉沒有犯這些錯就可以沒事了嗎?傅友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藍玉案發生後,朱元璋曾設宴群臣,傅友德的的兒子傅讓因為作為守衛,沒有佩劍被朱元璋責備,傅友德告罪。

在宴會上傅友德可能是因為被責備,沒有吃菜,又被朱元璋指責大不敬。朱元璋命令他親自取兩個兒子的首級。傅友德外在殺了兩個兒子之後,提著血淋淋的人頭面見朱元璋,朱元璋又說:“你怎麼忍心?”

傅友德直到現在才看清朱元璋的目的,於是他說道:“你不就是想要我父子的人頭嗎?”於是傅友德也自殺了。

藍玉能力不在傅友德,馮勝之下,但是他比傅友德,馮勝更年輕,也就威脅更大。無論如何朱元璋都不能留下這個隱患。如果太子朱標未死,朱元璋可能會效仿李世民對待李績那樣,先敲打敲打一下藍玉,然後讓朱標施恩與他。但是朱標死後,朱允炆根本沒有可能壓制這些功臣勳貴。

這才是藍玉案發生的根本原因,如果僅僅是藍玉的問題,不可能牽涉如此之廣,也就是說朱元璋本來就是借題發揮而已。藍玉案和胡惟庸案其實都是從政治方面考慮的,胡惟庸案朱元璋是想加強中央集權,而藍玉案則是為了徹底消除功臣勳貴的隱患。


漁耕樵讀


藍玉

明朝時期的大將軍,作為常遇春賬下的一員大將,更是常遇春妻子的弟弟,也是後來太子朱標的舅父,所以藍玉在明朝時期地位還是非常的高。當然他也不是一個虛有其表的人,在常遇春的賬下,他多次領軍出戰,出謀劃策,打贏了很多次戰爭,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結局為何如此的悲慘?


後來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那些個開國功臣就一個一個的死去,繼常遇春,鄧愈,李文忠,徐達等一些元老死去之後,朝廷的門面就落在了藍玉和馮勝的頭上,朱元璋後期生性猜忌,治罪了馮勝,在朝中唯有藍玉可以信任。


藍玉便由此撿了一個大將軍的職位,但是藍玉也是變得越來越越驕橫跋扈,他在民間欺壓百姓,強佔百姓的農田,責罵御史,強強民女,這些在朱元璋的眼裡都是不可以發生的事情。還有最誇張的一次,在面對喜峰關之時,城樓上的官兵可能對他有些懈怠,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不尊重,他直接就帶兵攻打進去,導致後來大家都以為他要造反呢,直到誤會結束,中間還傷亡大量的將士。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朱元璋的眼裡,藍玉並非一個善茬,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朱元璋又得依靠他們的力量來讓朱標成功的登基,可是朱標死了,朱允炆這裡也沒有辦法在指揮和控制住藍玉,那既然是沒有利用價值了,藍玉這裡就要成為明王朝內鬥的犧牲品了。


本來明朝的皇帝便是布衣出身,從小經歷過各種的心酸和辛苦,所以民間疾苦這種事情在朱元璋的身上深有體會,才會命令自己下面的人都是嚴於律己,更何況在朱元璋已經穩定的坐上了一國之君的位置上並且已經開始殺一些開國大臣來穩固江山的情況之下,我覺得大家都應該是小心翼翼容不得出一點的差錯,可是藍玉並沒有這樣,而是頂風作案,最後落得死無全屍的下場也是咎由自取。


司徒歷史


崇禎十七年(1644年)八月初九,張獻忠攻陷成都,末代蜀王朱至澍空有全蜀七成田地,卻無命消受,與妃嬪、宮女等投井自殺。

張獻忠進入蜀王府,發現門樓上供奉著一尊人像,仔細一看,人像雖然穿著朝服,頭和手腳卻都是乾癟的肉身,身體卻有黃金撐起,外面蒙著一層完整的人皮。

這張人皮,就是明初戰功赫赫的涼國公藍玉的人皮。

藍玉是開國大將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朱元璋太子朱標的岳父,所以藍玉是太子妃和太子的舅父,也就是未來大明皇帝的舅父。

藍玉本身也是行伍出身,一直跟隨開平王常遇春作戰,有勇有謀,隨後又在徐達賬下歷練,在徐達北征北元時,擔任先鋒官,屢敗蒙古軍。

既會打仗又是皇親國戚的藍玉,想不紅也難,很快,他就升為大都督府僉事,已經是正二品的高級武官。

隨後,藍玉逐漸獨挑大樑,親自掛帥,先後出征西蕃叛亂、討平雲南、北征蒙古,屢立戰功。

官職也跟火箭一樣躥升,進爵封侯,被封永昌候。

藍玉最出彩的軍事行動,是洪武二十一年的北伐。茫茫草原中,藍玉發起突襲,在捕魚兒海大敗元軍餘部,俘獲北元皇室百餘人,官員三千多人,男女七萬七千多人,物資不計其數,取得令人瞠目的空前大捷,朱元璋因此把他比作衛青、李靖一樣的人物,藍玉因功進封涼國公。

此時,朱元璋逐漸老去,開始著手安排身後之事。即是太子舅父,又是名將的藍玉,受到重用,被作為朱標將來執政的武力班底,這看上去也非常自然。

沒想到的是,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感染風寒,一病不起,當年就去世。朱元璋一直最疼愛這個兒子,早早就把他立為太子,悉心培養,此時白髮人送黑髮人,心情之悲痛可想而知。

朱標一死,朱元璋為他預備的班子就失去了意義,尤其是武將,權力過大,反而成為不穩定因素。

這當然難不倒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在他授意下,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告發藍玉謀反,隨即藍玉被下獄。

錦衣衛是朱元璋搞出來的機構,目的就是幫助他控制大臣,展開清洗,一舉一動都在他授意之下。

藍玉進了詔獄,便有千口也難申辯,最後的審訊結果,有沒有證據也並無意義。

最後,藍玉的謀反罪名成立,被判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此案牽連廣大,從公候到官員,被株連而死的多達一萬五千多人,這也就是明初三大案之“藍玉案”。

藍玉到底有沒有謀反呢,當然是沒有,在朱元璋這樣強勢的君主統治下,沒有任何大臣敢於謀反,所謂謀反,不過是為了清除異己而強加的罪名,而且是最有效的罪名。

藍玉有沒有劣跡呢,還是有一些的。

比如藍玉有些好色,曾強佔北元的妃子,比如藍玉還有些貪財,強佔了不少民田,再比如藍玉的家奴狐假虎威,橫行霸道。

不過這些在當時,都是小過,和藍玉的功績比起來,實在算不了什麼。即使要追究,按照大明律懲戒即可,遠遠夠不上死罪。最後藍玉慘遭剝皮實草,實在有些殘酷,可以看做是朱元璋對手下的一種警示。

藍玉被剝皮,朱元璋還不放過他,下令將藍玉的人皮在全國巡迴展示,以儆效尤,在從雲南巡展回來後,途徑四川,藍玉的女兒嫁給了初代蜀王朱椿,蜀王也就是藍玉的女婿,他不忍心老丈人再這樣顛沛流離,懇請朱元璋將藍玉的人皮留在四川,老硃批準,於是藍玉的人皮就被安置在蜀王府的門樓內供祀起來,直到明末。


小院之觀


明朝末年,張獻忠所部農民軍攻入四川成都蜀王府,在蜀王家廟看到一尊保家仙,那仙笑臉詭異,卻披著一張完整的人皮!根據《蜀警錄·蜀亂》記載,此人皮正是從明朝開國大將藍玉身上扒下來的。

作為開國功臣的藍玉,為何落得個被剝皮的悲慘結局呢?

由戰功赫赫到被處決乃至剝皮,藍玉的下場,並非朱元璋一時的意氣用事,而是多年積怨的最終爆發,是朱元璋鞏固皇權的非常手段。


藍玉雖然打仗挺內行,可在君臣之禮方面卻缺乏擺在自己位置的覺悟,身為人臣,但卻屢屢挑戰皇帝朱元璋的忍耐底線。

然而,朱元璋並沒有因為藍玉對自己的大不敬而想直接咔嚓了他。朱元璋是一次又一次的忍了下來,因為他很器重藍玉,打了很多的勝仗,確實是一代將才,將來有戰事發生的話,還是需要依靠藍玉出力。

此外,藍玉是太子集團非常重要的人物,朱元璋立朱標為太子時,親手為他組建了文武團隊,其中藍玉所扮演的角色很有分量。

藍玉最大的戰功是消滅盤踞在漠北的北元勢力。北元騎兵的入侵令朱元璋頭疼不已,你去打他,他就跑,你一離開他又來侵犯。於是朱元璋命令藍玉去征討北元。藍玉在捕魚兒海之戰役中大敗元軍,俘獲了元順帝手下的貴族大臣,使他們再也不敢南犯。

得勝歸來的藍玉趾高氣揚,當來到喜峰關時,只因守城官吏沒有及時迎接,他竟然命令軍隊破關而入。

朱元璋知道此事後很生氣,不過念他戰功卓著也就沒說什麼,只是把預備封給他“兩國共”的爵位,改成了“涼國公”,希望他能夠體會其中的警示意味。

哪知藍玉回到朝中後,依然沒有收斂心性。朱元璋封他為太子大傅,藍玉竟然嫌官小,人前人後竟然說出“吾不堪太師耶?”這樣的牢騷話。

除此之外,驕橫跋扈的藍玉還擅自在軍中提拔任用親信將領,培植私人勢力。他收養義子、豢養莊奴,這些養子家奴仗著藍玉的勢力橫行鄉里,無惡不作,嚴重威脅地方的管理。

一樁樁一件件,使得朱元璋心中逐漸對藍玉產生了殺意,尤其是在北方殘元勢力消退後的一段時間。

國家的安定時期,作為國家第一梯隊的軍事將領,藍玉發展這麼大的勢力,這在任何朝代都是犯大忌的,自然會讓朱元璋放不下心。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有意扶持朱允炆繼位,需要建立新的陣營。但是朱允炆太年輕,遠不及他爹朱標的威望和能力。假如朱允炆當上了皇帝,手握重兵又一呼百應藐視皇權的藍玉,對朱允炆將是最大的威脅,而朱允炆對藍玉又無可奈何。

想到這裡,朱元璋就非要拿下藍玉不可了。

藍玉案株連者達15000人,可以說是將明初的軍隊和官場清洗了一遍。至於藍玉本人,被滅三族還不算,朱元璋竟然命人將他的皮剝了下來,還在他的人皮裡塞滿乾草,用來四處展示警戒他人。

到了後來,藍玉的女婿蜀王朱椿實在不忍心岳父的人皮被拿去四處遊行,才從朱元璋手裡討來,收藏收藏於蜀王家廟,直到200多年後被張獻忠起義軍繳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