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錢不夠,借家裡親戚錢買學區房人啥心態?

旺仔呵呵呵


這種人的心態都是以為別人家都是欠他的。

我一個親戚,他家要建房子,自己家裡沒有錢,然後就說,家裡的親戚每個人借他2萬,房子就能夠建起來了,然後誰要是不借他,就在那裡大聲地說,人家摳門,怎麼怎麼不好的。

結果了,當然是沒有人一個人借他錢,然後房子當然建不起來了。然後他又把所有的親戚都得罪了。

做人要厚道,不要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每個人的錢都不是天上刮來的。

親戚是親戚,但是並沒有借你錢的義務。

做人要厚道。


三個兒子一個媽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父母為孩子學位拼學區房。

就像《安家》中的宮蓓蓓和劉斯禮,蘇天培媽媽。他們代表了大多數普通父母,並非大富大貴,也不是貧窮到只能支持孩子上完九年義務教育的程度。他們想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因此買房安家也要兼顧孩子的未來。這有錯嗎?沒有,這是父母對於孩子最美好的期待。

一直以來,大家對於環境都有著很強的執念。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對好的處世環境的追求;例如,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是對極佳的生活環境的追求;例如,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是對好的個人環境的追求。

關於環境,其實兩千多年前的孟母,也有著很強的執念。

正所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在孟母看來,哪怕喬遷再多次,為了孩子好的學習環境,那也是自己的追求。

這樣的執念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當年的孟母三遷,其實是對學區房的一種執念。她心心念唸的,不過是讓自己的孩子處於好的學習環境之中,成人,成材。

後來,孟母成功了,從《千字文》裡說:“孟軻敦素,史魚秉直”,就是對孟子高尚品格作出的肯定,也證明了孟母的努力,獲得了理想的成功和回報。

孟母的成功,鼓舞了後來無數的中國家長。中國父母對學區房的執念,愈加深刻。

好的環境能激勵人成長,這也是為何無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到最好的學校、最好的班級。

但是,家長朋友們在一門心思著急學區房時,是否想過一個問題:

什麼是最適合孩子的?

對於學習來說,適合其他“學霸”的路線不一定適合適合自己,萬里挑一的獨木橋也不是有天賦、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家長的規劃、孩子對自己的定位、家校的良好溝通、一定的機遇,才能將孩子的未來之路和康莊大道綁定起來。這些都是學區房無法帶來的主觀因素。

學區房為孩子提供了學習環境,但對孩子的學習,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正確的教育理念、科學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適應的學習氛圍…

真正的教育,永遠都是以身作則。


江蘇教育考試


為了孩子。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