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還需不需要魯迅?

樂活自在天


最近幾年,魯迅退出語文課本的言論一度甚囂塵上。有論者認為,魯迅的文字古奧難懂,表達不符合現代語言習慣,且所選文章“殺氣”太重,不符合現代語文教育的需求。

比如說,“我家院子裡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的句子,常常被人用以質疑魯迅的語言囉嗦。某些文章之中的通假字,被人認為是“錯別字在魯迅筆下就是錯別字”。“店裡充滿了快活了空氣”,《孔乙己》一文被網友們改編成令人噴飯的搞笑段子。

他筆下的人物閏土,成為明星張傑的代稱。更有甚者,魯迅成為網絡表情包的常客。他那張莊嚴肅穆的半身像,被網友們配上似是而非的“名言名句”。總而言之,魯迅的文章與他本人都成為網友們戲謔和解構的對象。

不得不說,魯迅是每位中國學生的集體記憶。他那張嚴肅的臉,那炯炯如炬的目光,可能是我們記憶中最為顯眼的符號之一。沒有哪位現代文學大家,像魯迅一樣,頻繁地出現在課本上,並帶給學生們“不堪回首”的痛苦回憶。是的,魯迅先生的文章,大部分都屬於需要背誦的重點課文。

魯迅先生創作時,白話文方興起,許多表達方式正在探索之中。有些句子,以今天的語法知識來看,是不符合文法的。我現在仍記得背誦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社戲》《故鄉》《紀念劉和珍君》等經典段落的情形。它們不像古詩文那樣音韻鏗鏘、朗朗上口,而是語句晦澀。

再加上自己對文章一知半解,雖刻苦地在大段朗讀,然而一節早讀課下來,內容忘記了大半,腦袋亦是昏昏沉沉。這樣不愉快的背誦記憶,相信每個人在中學階段都經歷過。及至學生們長大成人,走入社會,對魯迅先生自然是沒有多少好感,慢慢地在網絡上形成了一群龐大的“黑粉”。

魯迅先生的文章,是需要一定閱歷才能體會到其中深意與悲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魯迅先生留給我的印象是憤懣者。他那著名的雜文匕首論,更是提供了最為強勁的證據。《吶喊》中那噴薄而出的憤怒與呼喊,《彷徨》中那無助與絕望,他肩負著黑暗大門的形象,著實是讓人敬而遠之。

在前些年,我開始重讀魯迅全集。從《吶喊》讀起,再至《故事新編》,再至各類雜文。漸漸地,魯迅的形象變得豐滿可親起來,不再是一位單純的“憤怒的知識分子”。在我看來,魯迅先生至少是有兩張清晰可見的面孔:一是金剛怒目,一是菩薩低眉。

金剛怒目的魯迅在雜文之中,他鞭撻與抨擊社會黑暗面。有些文章,今日讀之,仍覺得不過時。比如,先生對中國人的“自欺力”的批判,對文壇登龍術的揶揄,對“不抵抗”的鞭撻……皆是黃鐘大呂,振聾發聵。

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時至今日我們中國社會仍渴求著“當代魯迅”的出現。但凡有位能以文抨擊社會黑暗面的雜文作家,都不吝於稱之為“魯迅”。

菩薩低眉則是魯迅的悲憫之心。他存在於小說中,存在於雜文中,存在於演講之中。若說金剛怒目是魯迅的表徵,那麼菩薩低眉則是他的底色。細讀他的小說,我們能體會到魯迅先生的溫柔與慈悲。

比如說,孔乙己這位從儒林外史中走出來的“腐儒”,魯迅先生的文字裡所透露的態度,多半不是刻薄的諷刺,而是深憫的同情與理解。儒生所賴以生存的大廈已傾,自我價值已然無以實現。無論是排出四個銅板,還是“茴”字的四種寫法,都是孔乙己試圖喚醒自我價值與以及痛苦內心的掙扎。

阿Q、祥林嫂、閏土、華老栓等人物皆是如此。魯迅先生不是在批判他們的愚昧無知和所謂的“民族劣根性“,而是給予他們極深的同情與理解,“他的小說很少背景描寫,人物也多數只是剪影式速寫,他總是用力求極簡的辦法,直接勾勒出靈魂的特點,其中囊括了他在普通中國人身上觀察到的幾乎所有正反兩面的印象,它已不是那可泣的青年時代的感傷奔放,而是在人生的航程裡飽嘗了憂患之後的嘆息,非常之深”。(《魯迅全集》出版說明,人民日報出版社)

“自己揹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每每讀到《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這句話,都無比動容。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形象,便躍然而上。

黑暗是什麼?一般認為是封建社會的道德、倫理與文化的遺毒。春節期間,我重新觀看電影《星際穿越》後,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星際穿越》中,老布蘭德教授是星際探險項目的負責人。他派庫珀、女兒布蘭德等人搭乘宇宙飛船飛往太空,去尋找人類的新的棲息地。老布蘭德教授計劃有二,一是帶著人類胚胎,在新星球裡實現人類繁衍;二是找到新地球,將人類遷徙過去。多年以後,庫珀女兒告訴太空中的探險者,老布拉德教授欺騙了他們,因為第二個計劃根本無法實現。他唯一的目的是讓第一個計劃成功實踐,保留人類復興的火種。換言之,他放棄了地球上的所有人類,他成為一位兇手。

顯然,老布蘭德教授是一位肩負黑暗大門者,他通過獻祭自己的人性與道德,保留人類延續的希望。只不過,這個希望代價太大。他沒有讓別人參與到如此重大的決策中來,而是獨自承擔。他孤身一人走進黑暗。因而,他直到臨死之前,還一直告誡著,“不要溫柔地走進那良夜”。因此,黑暗亦可理解為人性的暗黑面。

魯迅先生是肩負黑暗大門者,是大聲疾呼的吶喊者,他用於刺破封建文化的遺毒泡沫,終極目的是為了“救救孩子”,為的是讓中國文化的新生。


輝城啊


我想知道誰做的決定刪除魯迅的,揪出來讓大家認識一下,真特麼人才!



用戶7856707469666


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魯迅精神。


仁者為而不爭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說過:

當代需要好的作品,即是“精品”。

好的作品不容易問世。

他說他自己的十部作品也趕不上魯迅先生的一部“狂人日記”。


惡狼獵手


說點實話都會被封號,帶走。魯迅在生,精神病院見


豐之號紙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的精神永放光芒。


用戶2081434258275


魯迅要在現在,可拿不了那麼多稿費,多半是微信發不出,頭條發不了,微博登不上,更有可能丟了工作,飯都吃不起


何處藏鋒芒


如果人人有魯迅精神!社會歪風邪氣也就不敢

抬頭了!


海上生明月668


每個時代都需要魯迅,魯迅的精神,支撐一個社會必須正能量的精神。



l滄海一粟l


魯迅說的是真話,中國人就是魯迅筆下的。。。。拿到現在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