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亂循環之路:五胡十六國時代,埋下中國再次統一伏筆的歷史一頁

導語

三國時代,魏、吳、蜀鼎立的結果,是司馬家撿到便宜,晉武帝司馬炎篡位而建立了晉朝。大部分的胡人,包括南匈奴、鮮卑、氐、羌等部族,在三國時代都得到生息調養,漸漸恢復活力,不過因為西晉武力強大,因而都乖乖臣服,不敢隨便挑釁。下面解析五胡十六國時代,埋下中國再次統一伏筆的歷史一頁。

治亂循環之路:五胡十六國時代,埋下中國再次統一伏筆的歷史一頁

一、胡人復起

當年被安置在幷州的南匈奴五部居住日久,因為"昭君和番"的歷史,自認為是漢皇朝的外孫,乾脆改姓為劉。南匈奴有一位劉淵,能文能武,而胸有大志,是新一代的傑出人才。當時晉朝的大臣們對劉淵有兩派極端的看法。一派認為劉淵有文武長才,朝廷應該多加利用;另一派認為劉淵是胡人,非我族類,將來對晉朝威脅太大,所以勸晉武帝要藉機將劉淵除掉。晉武帝採納前者的意見,任命劉淵為匈奴北部都尉;後來又拔升他為匈奴五部大都督。劉淵因而成為南匈奴的領袖。

鮮卑的首領拓跋力微統率三十六個部落,控制了大部分的塞外草原。拓跋力微死後,鮮卑曾經一度因內部紛爭而中衰,拓跋力微的小兒子拓跋祿官卻能再起,並擁有四十萬鐵騎,實力強勁。

治亂循環之路:五胡十六國時代,埋下中國再次統一伏筆的歷史一頁

國畫中的昭君出塞

在遼西地方也有一個強大的鮮卑慕容部,其首領慕容廆是一代雄傑。慕容廆率眾東伐扶余,逼扶余王依慮自殺。依慮的兒子向晉朝的東夷校尉何龕求救,何龕於是率大軍擊敗慕容廆,重建扶餘國。慕容廆吃了敗仗,自認為還不是晉朝的對手,就投降了,受封為鮮卑都督。

晉武帝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於290年繼位。晉惠帝六年,秦州、雍州(即關中地區)的匈奴、氐人和羌人一起叛亂,推氐人的領袖齊萬年為首,自稱皇帝。晉朝派周處為將軍以討伐齊萬年

周處就是中國民間流傳的故事"除三害"的主角。這故事說他年輕時胡作非為,是鄉里人眼中的三大害之一,比另外兩害北海蛟龍和南山猛虎還要可怕。後來他得知家鄉的老百姓竟為了躲避他而紛紛攜家逃難,頓時悔悟,於是提刀為鄉民除去另外兩害,然後離開家鄉去從軍。實際上週處真有其人,而文武雙全,出仕為官,但因為人剛正不阿,得罪了很多權貴。他所得罪的皇親國戚恨不得置他於死地,因而推薦他帶兵剿寇,讓他以五千兵馬面對齊萬年的七萬叛軍。周處明知必死而仍然前往,但箭弩不繼,援兵不來,戰到力盡而死。晉朝放任驕貴的皇親國戚在關中胡作非為,因而齊萬年之亂越鬧越大,經過四五年才終於被剿滅。

治亂循環之路:五胡十六國時代,埋下中國再次統一伏筆的歷史一頁

晉惠帝畫像

二、《徙戎論》

當年曹操准許南匈奴五個部落從關外遷徙到長城內,居住在幷州各個郡;又逼令氐人搬遷到關中及隴右地區。羌人幸而在東漢末年的大屠殺中浩劫餘生,也逐漸在河套及湟水流域安頓下來。鮮卑人與曹魏、西晉相安無事,也越住越靠近長城來。胡人與漢人雜居的情形越來越普遍,而胡、漢語言不通,習俗不同,雙方發生摩擦糾紛及族群對立情形越來越嚴重。魏、晉兩朝的地方官有許多是貪贓枉法,或是歧視胡人,因而民變不斷地爆發。

晉朝有識之士對此現象開始擔憂。侍御史郭欽曾經上書給晉武帝,奏章上說:

戎狄強悍,自古是禍患的來源。從曹魏以來,西北諸郡,甚至靠近京城的地方都有戎狄遷入居住。現在他們雖然都乖乖順從,但是百年以後萬一有戰亂髮生,胡人的騎兵從平陽、上黨等地不用三天就可以抵達京城和全國重要州郡,危險萬端。應該趁現在剛剛平定孫吳,謀臣猛將仍多,國家強盛的時候,逐漸將各郡雜居的胡人遷移到邊關之外。如此才有裡外之防,這是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策略。

晉武帝自恃國強民富,對郭欽的建議完全沒放在心上。當時國家太平,士大夫生活奢侈,爭相炫耀競爭,其中以石崇為最。據說石崇到另一個官員王愷家去,看見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便把珊瑚樹打碎。王愷大怒。石崇說:"我馬上還你一株。"於是命令左右回家把六七株珊瑚樹都搬來,每株都比王愷的珊瑚樹大,高三四尺。這些人不避忌諱,引導社會走向奢靡的風尚。西北各州生活貧困的胡人看在眼中,心裡更是不能平衡。齊萬年之亂正是一個大警訊。

齊萬年之亂平息之後,有一個大臣江統上書

《徙戎論》給晉惠帝,內容和郭欽所提出的意見幾乎是完全一樣的。江統建議將關內的氐、羌和匈奴人,總共約一百萬人,全部都遷回原先居住的塞外。晉惠帝仍然沒有采納他的建言。一場大災難於是乎無法避免,而當時也沒有人會預料到這場災難竟會來得如此的迅速,結果竟是如此的悽慘。

治亂循環之路:五胡十六國時代,埋下中國再次統一伏筆的歷史一頁

戰亂景象

三、八王之亂

晉武帝認為自己的家族如此容易就能篡位而建立晉朝,是因為曹魏皇室太過於孤立。因此他即位後就大封十七個叔叔或弟弟為王。這些封王的宗室貴族個個都擁有數萬兵馬,並且可以自行任命官吏。晉朝等於是國中有國。

晉惠帝司馬衷智力低下而懦弱無能,從一件小事便可看出端倪。當時關中各地因為戰亂而有百姓餓死。晉惠帝聽說之後,竟說:"這些百姓為什麼不喝肉粥呢?"這樣的皇帝所娶的皇后賈氏卻是極為強悍,並且有強烈的權力慾望。賈后操縱晉惠帝,一如傀儡,並且和楚王司馬瑋合謀,連續殺害太后、兩個宗室藩王,又毒殺了太子司馬遹。太子之死引爆了一連串嚴重的流血政變。

治亂循環之路:五胡十六國時代,埋下中國再次統一伏筆的歷史一頁

兩晉時期版圖

原來司馬遹是晉武帝最喜愛的一個孫子。晉武帝明知自己的兒子司馬衷愚笨,卻沒有將他廢掉,主要是希望司馬遹將來繼位為皇帝。晉朝諸王及大臣都知道這件事,所以賈后殺司馬遹立刻給了有野心又有軍隊的諸王有藉口來插手。趙王司馬倫第一個起兵,殺死賈后及其附從的黨徒。其他諸王又起兵討伐,殺趙王倫。晉朝諸王於是一個接一個,紛紛捲入這場歷經十幾年腥風血雨的"八王之亂"。結果是晉朝皇家的子弟大部分都因自相殘殺而死,朝廷文臣武將也大多捲入流血政爭而死。連年的內戰,使得國家不必外面敵人來攻打就自己弄得奄奄一息。

治亂循環之路:五胡十六國時代,埋下中國再次統一伏筆的歷史一頁

司馬遹劇照

四、匈奴劉淵建國

長久以來不滿的各部族胡人當然不會坐失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當時匈奴有一個元老劉宣說出一段話,代表了所有胡人的想法:"從漢朝末年以來,我們匈奴單于只有虛號,沒有尺寸的土地。其餘的王侯都降格到和一般平民沒什麼兩樣。我們雖然比從前衰弱很多,但是也有兩萬多人,怎麼能夠在百年之後還對外人俯首稱臣?左賢王劉淵英武蓋世,老天如果不是要匈奴復興,不會生出這樣的人來給我們。現在司馬氏家族骨肉自相殘殺,天下大亂,這正是我們要恢復呼韓邪偉業的時候了。"而劉淵的野心比劉宣所想的還要大,他說:"大丈夫就是要學漢高祖劉邦和曹操,呼韓邪有什麼值得效法呢?"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是一個長期分裂時代的開始。劉淵在這一年宣佈獨立,建國號為"漢"。

劉淵派大將王彌與石勒率領兵馬在各地流竄,與晉朝軍隊纏鬥,引得遍地烽煙。同時華北又發生蝗災,草木和牛、馬的毛被蝗蟲吃得乾乾淨淨,到處都是饑荒。晉朝的第三任皇帝晉懷帝在首都洛陽過著飢寒交迫的日子,四處求援,竟沒有一個地方將領前來。此後一百多年當中,匈奴、鮮卑、氐、羌、羯等五種胡人在淮河以北分別建立了許多割據一方的政權,歷史上統稱為

"五胡十六國"。一般認為羯族是起源於西域月氏諸胡,即是小月氏,曾經附屬於匈奴,所以也有人認為是匈奴的一部分。

治亂循環之路:五胡十六國時代,埋下中國再次統一伏筆的歷史一頁

劉淵建國

五、西晉滅亡

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晉朝再一次發生大禍亂。八王中的最後一個王,東海王司馬越執掌朝政而濫殺大臣,專橫不法。在前線作戰的大將苟晞憤恨不滿,又收到晉懷帝的密詔,於是回師反戈,聲討司馬越。司馬越憂憤而死。司馬越手下的王侯、官吏和士卒浩浩蕩蕩送司馬越的靈柩回東海郡。石勒率兵追上送葬的行列,大敗晉軍,將十幾萬人團團圍困在中央,萬箭齊發,屍體堆積得像山一樣高,竟沒有一個人生還。

治亂循環之路:五胡十六國時代,埋下中國再次統一伏筆的歷史一頁

西晉版圖

劉淵的兒子劉聰繼位,又派兵攻破洛陽,俘虜晉懷帝,殺大臣及平民五萬多人。晉朝歷代陵墓被挖掘一空,宮廟、官府也都付諸一炬。西晉的將領無法對抗王彌和石勒,紛紛求助於鮮卑人。拓跋鮮卑、段氏鮮卑及慕容鮮卑都應邀派兵協助,於是也都進駐到長城之內。

五年後(316年),劉曜又攻破長安,俘虜晉朝最後一個皇帝晉愍帝

。晉朝建國至此,只有五十一年就滅亡了,離江統提出《徙戎論》只有十七年;離當年郭欽向晉武帝提出建議,也就是晉朝最強盛的時候,只有三十六年。

當年英明神武的曹操把胡人都遷移到靠近漢人居住的地方,種下禍因。晉朝容許五胡各族繼續居住在長城之內,又不能妥善治理,反而政治貪腐不堪,使得禍因深化。至於八王之亂,只不過是讓大禍提早爆發而已。

西晉滅亡後,北方的許多地方將領仍然各自奮戰。但是胡人勢力越來越強大,西晉的地方將領如苟晞、劉琨等漸漸從主角變成配角,又一一戰敗被殺。另有一個祖逖到了南方,又決心回到北方,招募軍隊,並且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部分土地,卻一病而死。胡人從此完全佔據了北方。

治亂循環之路:五胡十六國時代,埋下中國再次統一伏筆的歷史一頁

胡人征戰北方

六、晉室南遷

正當華北生靈塗炭的時候,相對的江南仍是一片安樂土。晉朝的皇室子弟司馬睿到達建康(今南京市),用王導為謀主,籠絡當地的名士顯要,接納從中原逃難而來的人,兼容幷蓄,因此江東逐漸人人歸心。由於晉朝皇室子弟幾乎已經死光,群臣於是擁立司馬睿為新皇帝,是為晉元帝。歷史學家將之前的晉朝稱為"西晉",南遷的新皇朝稱為"東晉"。

王導擔任宰相,負責朝政。王導的堂兄王敦負責軍事。兩人盡心盡力輔佐晉元帝。元帝身旁有一些大臣眼紅,慫恿元帝說王氏勢力危及皇室,有取代司馬家的可能。晉元帝心中開始猜忌王氏兄弟,漸漸疏遠王導,又想奪取王敦的兵權。

治亂循環之路:五胡十六國時代,埋下中國再次統一伏筆的歷史一頁

司馬睿劇照

王導生性平淡,與世無爭,並不在意引退。王敦卻個性剛烈,無法忍受,聲稱要清除奸臣,帶兵攻進國都建康。王敦將所有勸晉元帝對付自己的大臣都殺了,從此專制朝政。晉元帝雖然是皇帝,但是過著身不由己、戰戰兢兢的日子,也不知道王敦什麼時候要篡位,不久就憂懼而死。

兩年後,王敦病重,繼位的晉明帝趁機召集外地各州的刺史入衛京師,除去王敦。然而王敦雖然被除掉,各州的刺史卻都已擁兵自重。東晉在此後的一百零三年(317—420年)裡,中央政府已經無法將軍隊和行政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了。

北方的百姓、士族和豪門巨室紛紛避亂南渡,尋找新家。這些人初到江南不免悽悽惶惶;後來買屋置田,發現南方的生活享受並不比北方差,就漸漸樂不思蜀了。南方原有的士族也樂於北方政權和門第世家帶來繁榮和提升文化。剛開始南方士族還參與朝政,但是逐漸都是北方來的新貴在把持。其中特別有少數幾個大家族,如琅琊王氏、陳郡謝氏、譙國桓氏等,輪流掌控國家大政。

治亂循環之路:五胡十六國時代,埋下中國再次統一伏筆的歷史一頁

晉明帝劇照

七、五胡十六國

史家所稱的五胡十六國時期,大致從匈奴劉淵自立為王起算(304年),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中國北方(439年)止,共計一百三十六年。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空前的混亂時代。五胡十六國其實不只十六國,其中也有少數是漢人所建立的國家,以族群及割據的地域而分,大抵為五類:

前趙、後趙:這兩者是由匈奴劉淵的"漢"分裂而成的國家,地理位置在整個華北地區。

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北燕:這些都由鮮卑慕容氏先後建立,地理位置在華北東部。

前秦、後秦、西秦:這些國家是由氐人、羌人和鮮卑人所建立,地理位置在華北中西部一帶。

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這些國家創建者比較複雜,有漢人、氐人、匈奴人、鮮卑人,地理位置在華北最西部的甘肅,部分已經到達新疆地區。

其他如蜀、夏等:蜀是由氐人李雄建立的國家,也稱作"成"或"成漢",在四川及部分貴州、雲南地區。夏是由匈奴鐵弗氏赫連勃勃所建立,在今陝西、寧夏及部分內蒙古地區。

治亂循環之路:五胡十六國時代,埋下中國再次統一伏筆的歷史一頁

匈奴形象

結語

十六國之間彼此征戰不斷,而國祚都很短,少的不到二十年,多的也只有五六十年。十六國當中的前秦曾經有一段時間短暫地統一了華北,這段中國的特殊的歷史為將來中國的再次大一統埋下了從分到合,從各自為王到獨尊皇權的歷史伏筆,不得不說古訓中的"分久必合"是從歷史長河中沉澱而來的一句真理。

治亂循環之路:五胡十六國時代,埋下中國再次統一伏筆的歷史一頁

再次統一後的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