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22個兒子的悽慘結局,成王敗寇非定數,是非黑白潮海平

一代帝王,史海回眸兮閃灼文章,峻骨雄風兮誰人堪賞?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唐高祖是中國一切史書中最受貶低的一位君主。他的聲譽之所以蒙受損失,第一是因為事實上他的統治時期很短,而且是夾在中國歷史上兩個最突出的人物的統治期的中間:他前面的統治者是隋煬帝,而後面的則是被後世史家視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第二,已如上述,是因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績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蓋了。

平心而論,唐高祖舉兵反隋時儘管已年過五十,上了年紀,他仍然不失為一個有雄心壯志而又生氣勃勃的和幹練的領袖人物。有充分材料可以證明,他具有不凡的抱負,而且毫無疑問,恰恰是他策劃了太原起事,並勝利地引導唐軍進抵隋都。

他對李密和東突厥人的外交攻勢使得唐軍能奪取大興城,並且使得唐軍能組織和加強在陝西的力量而無虞敵軍的阻礙。後來,他的大赦、封官許願和大加賞賜的政策,再加上李世民在戰場上的勝利,有助於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並且促成了全國的重新統一。也正是唐高祖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從任何現實標準來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從其結果來看,唐王朝已經打下了堅實的行政、經濟和軍事基礎。總之,唐高祖為他的子孫的輝煌統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礎。

可惜,“玄武門兵變”,李淵被迫做了太上皇,鬱鬱而終。而其功績迅速被後繼者一筆抹殺,後世史學家更是極盡抹黑之能事,李淵被模糊為一代平庸無為的帝君,真是荒謬之極。

李淵祖籍探源

筆者查閱不少資料,有學者認為李淵是胡人,這種論斷甚是荒謬。李唐皇族確實有胡人血統,但是其父系是漢人,而世界上絕大部分民族都是依照父系來確定其民族身份的。如果按照血緣多少來確定民族成分,那麼康熙就是漢族人了,因為他有一半的漢族血統,卻只有四分之一的滿族血統!康熙母親是漢族人,父親順治皇帝是滿矇混血。

李淵先祖概述如次:

1、李淵十世祖:李弇。李弇,隴西人,漢朝名將李廣的十四世孫。在前涼張軌的手下為武衛將軍、安世亭侯,五十六歲去世。

2、李淵九世祖:李昶。李昶,字仲堅,前涼武衛將軍、安世亭侯李弇的兒子,幼年的時候有美名,不過很年輕只有十八歲就去世了,生下遺腹子李皓[。李皓建立西涼後,追尊父親為簡王。。


3、李淵八世祖:李暠。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長生,漢族,隴西成紀人,十六國時期西涼的建立者。李暠先祖自漢代移居狄道,世為西州大姓(即隴西李氏),唐朝皇室李氏和詩人李商隱亦稱李暠為其先祖。

建初十三年(417年),李暠過世,諡武昭王,廟號太祖。子李歆繼位。

4、李淵七世祖:西涼後主李歆。李歆,字士業,小字桐椎,漢族,隴西成紀人,十六國時期西涼國的君主,李皓世子。李歆在位時,繼承其父稱臣於東晉的政策,因此東晉封其為酒泉公。

嘉興四年(420年),北涼佯攻西秦以誘西涼,李歆因此出兵攻擊,戰敗被殺。
5、李淵高祖父:李重耳

李重耳,李淵高祖父,系金門鎮將,領豪傑鎮守武川,妻為宣獻皇后張氏。
李淵登位後,他被尊為宣簡公,咸亨五年(674年)八月十五,唐高宗追尊李熙為皇帝,廟號唐獻祖,諡號宣帝。

6、李淵祖父:李虎。李虎出身於南北朝大族隴西李氏,祖輩十六國時代長居於西涼,具有西涼王室後裔的血統。西魏時代李虎被封為“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為隴西郡公,同期還有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人。李虎其時被北周賜姓“大野氏”,死後追諡唐襄公。

7、李淵生父李昞。李昞,南北朝時期北周人,祖籍隴西,是唐朝開國君主李淵的父親,妻為元貞皇后獨孤氏。

因家族世代都仕於北朝,551年,李昞承襲為隴西郡公,564年,加封唐國公。曾任北周安州總管,國柱大將軍。隋時繼續為唐國公,死後諡唐仁公。李淵登位後,他被尊為皇帝,廟號唐世祖,諡號元帝。

李淵后妃、子女一覽表及其結局

后妃

皇后

竇皇后

妃嬪

萬貴妃
尹德妃
宇文昭儀
莫嬪
孫嬪
崔嬪
楊嬪
小楊嬪
張婕妤
郭婕妤
劉婕妤
張美人
楊美人
王才人
魯才人
張寶林
柳寶林
張氏

子女

1、隴西郡公→唐王世子→皇太子→除籍→息隱王→隱太子李建成(母竇皇后)
2、敦煌郡公→秦國公→趙國公→皇太子→太宗李世民(母竇皇后)
3、衛懷王李玄霸(母竇皇后)
4、姑臧郡公→齊王→除籍→海陵郡王→巢刺王李元吉(母竇皇后)
5、楚哀王李智雲(母萬貴妃)
6、趙王→荊王李元景(母莫嬪)


7、魯王→漢王李元昌(母孫嬪)
8、酆悼王李元亨(母尹德妃)
9、周王李元方(母張氏)
10、鄭王→徐康王李元禮(母郭婕妤)
11、宋王→徐王→韓王李元嘉(母宇文昭儀)
12、荊王→彭思王李元則(母王才人)
13、藤王→鄭惠王李元懿(母張寶林)
14、蜀王→吳王→霍王李元軌(母張美人)
15、豳王→虢莊王李鳳(母楊美人)
16、漢王→陳王→道孝王李元慶(母劉婕妤)
17、鄶王→鄧康王李元裕(母崔嬪)
18、譙王→舒王李元名(母小楊嬪)
19、魏王→燕王→魯王李靈夔(母宇文昭儀)
20、許王→江安王李元祥(母楊嬪)
21、密貞王李元曉(母魯才人)
22、滕王李元嬰(母柳寶林)

長沙公主(下嫁馮少師)
襄陽公主(下嫁竇誕)
平陽公主(諡號“昭” ,稱平陽昭公主,母竇皇后,下嫁柴紹)


高密公主(下嫁長孫孝政,又嫁段綸)
長慶公主(先封為桂陽公主,下嫁趙慈景,又嫁楊師道)
長沙公主(先封為萬春公主,下嫁豆盧懷讓)
房陵公主(先封為永嘉公主,下嫁竇奉節,又嫁賀蘭僧伽)
九江公主(下嫁執失思力)
廬陵公主(下嫁喬師望)
南昌公主(下嫁蘇勖)
安平公主(下嫁楊思敬)
淮南公主(下嫁封道言)
真定公主(下嫁崔恭禮)
衡陽公主(下嫁阿史那社爾)
丹陽公主(下嫁薛萬徹)
臨海公主(下嫁裴律師)
館陶公主(下嫁崔宣慶)
安定公主(先封為千金公主,下嫁溫挺,又嫁鄭敬玄)
常樂公主(下嫁趙瑰)

注1、長子: 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殺。
2、次子: 李世民,即唐太宗,在玄武門事變中誅殺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後李淵讓位於他,遂登基即位,開創“貞觀之治”。
3、三子:李元霸。李元霸就是李玄霸,清朝整理唐書,避諱康熙玄燁的玄字,改為元.所以在很多書中看到稱李元霸是李淵第三子,16歲死至於是不是說唐等小說及文獻中說的那麼勇武,多認為虛構,其虛構原形結合了李淵四子李元吉的形象特徵及勇武特徵,也由第三子被改為了第四子。

4、四子:李元吉,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殺。

其餘十八子的人生結局

長楚王智雲在老爹造反的時候被建成丟下落單,被陰世師砍了頭 ;荊王元景因為參與了房遺愛的謀反,被高宗賜死;

漢王元昌慫恿太宗太子承乾作亂,失敗後被太宗賜死。酆王元亨、周王元方早死;

徐王徐王元禮,高祖第十子,唐高宗咸亨三年病死,死後陪葬獻陵,這位死得比較慘,他生病的時候,兒子李茂看上了老爹的姬妾趙氏,乘著老爹生病就逼趙氏私通,做老子的知道後罵了兒子兩句,兒子就把老子的藥給停了,老子一命嗚呼;

韓王元嘉韓王元嘉,高祖第十一子,他的母親宇文昭儀,是隋左武衛大將軍述之女,本來李淵想立她當皇后的,宇文昭儀比較看得清時事,就推辭了。他是李淵登基後生的孩子中最寵愛的。武則天臨朝時,因為與其子通州刺史、黃公撰及越王貞父子謀起兵反對武后,失敗被殺;

彭王元則、鄭王元懿高宗時期病死;霍王元軌反對武則天,被殺。虢王鳳、道王元慶、鄧王元裕高宗時期病死;

舒王元名,高祖第十八子,十分高傲,名性高潔,永昌年間,和兒子亶一起被丘神績所陷害,被殺;

魯王靈夔,高祖第十九子,精通音律。武后臨朝,與兄元嘉子黃公撰結謀,欲起兵應接越王貞父子,事洩,配流振州,自縊而死;

江王元祥、密王元曉早死;

滕王元嬰,高祖第二十二子,幼子。李元嬰很是驕縱逸遊,高宗曾經專門下詔書責備他。他還是經常觸犯法規,被處罰了好多次。滕王閣就是他造的。文明元年薨,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獻陵。

此外,唐高祖李淵共有19個女兒。他的女兒正史中均無詳細記載,其中比較出名的是房陵公主和平陽公主。

禍起蕭牆

李淵與其妻竇皇后竇氏的成親曾經為一時佳話,竇氏未嫁之時為貴族,其父北周大將竇毅不肯輕配女兒而舉辦騎射之賽,以在一繪有孔雀的屏風上射中屏風上孔雀的眼睛為準則招選夫婿,李淵憑藉準確的目力與勁道,於數步外射箭,結果成功射中孔雀的眼睛而娶得竇氏,這段佳話流傳後世成為成語“雀屏中選”。

然而,唐高祖統治早期,李淵也犯過聽讒言殺大臣的錯誤。對他起家發揮過重要作用的裴寂和劉文靜之間有些矛盾,但李淵不是設法調和。裴寂認為自己功勞在大將劉文靜之上,但官職卻比劉文靜低,於是和劉文靜產生了矛盾,在劉文靜酒後發牢騷之後,他便趁機向李淵誣陷劉文靜要反叛唐朝。李淵不辯是非,便將劉文靜殺了。

雖然李淵並沒有像後來的朱元璋那樣大量殺功臣,但即使殺一個也會使其他人有兔死狗烹之慮,對政治生活不可能起到正面的作用。

李淵在皇儲問題上更是引來禍端。他本想讓幾個兒子和睦相處,但又在立皇太子的問題上反覆,沒有明確的主意,使得兄弟相爭不已。在劉武周大舉南下,攻陷太原威脅長安的時候,李淵親自為兒子李世民送行,還許諾得勝回來後立他為太子。但李世民回來之後,他又反悔,聽信后妃們的求情,保留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這直接導致了兄弟之間的不和,成了激烈爭奪太子的導火線,可以說,玄武門之變李淵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在玄武門之變發生之後,李世民讓大將尉遲敬德入宮向李淵通報情況。這時的李淵正和裴寂等人在南海池中泛舟,見尉遲敬德一身鎧甲地站到岸邊,非常驚慌。尉遲敬德說,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謀反,秦王已經將他們處死,為防不測,派我來護駕。李淵吃驚得說不出話來,最後只得下詔命令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部下聽從李世民的調遣。

六月一日,李淵頒佈詔書正式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八月,李淵只好將皇位讓出來,自己去做了太上皇。卒於貞觀九年,廟號高祖。

正是:

生死博得一紙名,富貴與我浮雲行!

成王敗寇非定數,是非黑白潮海平。

他年豪情噴發是,最是溫柔安清明?

可憐太皇何孑然,茫然行者何飄零。

一哭向天一嘯地,何笑李郎非蒼穹?

舞失流光影飄緲,獨坐幽簧悵悲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