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七七事變的兩個日軍,最終結局如何?一個被蘇軍坦克壓成肉泥

1937年7月7日晚上,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聲稱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於是,日軍開槍射擊中國守軍,炮轟宛平縣城,第29軍奮起抵抗。

挑起七七事變的兩個日軍,最終結局如何?一個被蘇軍坦克壓成肉泥

這就是著名的“七·七事變”,也稱之為“盧溝橋事變”。它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這次事變,有兩個直接發動者。他們都是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最終兩人的結局如何?

森田徹中佐,是一個態度極為蠻橫的法西斯軍人,身材矮小。於1936年調任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副聯隊長。“七·七事變”時,他在現場指揮日軍“演習”,是日方戰地談判代表。因積極參加事變和進攻宛平有功,被日本天皇授予金鷹三級勳章。1938年3月1日,他晉升為大佐,調任關東軍第七國境守備隊隊長。

挑起七七事變的兩個日軍,最終結局如何?一個被蘇軍坦克壓成肉泥

1939年5月11日,日本關東軍挑起“諾門坎戰役”,與蘇蒙軍激戰,日軍損失慘重。8月2日,森田徹調任23師團步兵71聯隊任聯隊長,接替已經戰死的代聯隊長東京治中佐,與蘇蒙軍作戰。

當時蘇蒙軍的指揮官是著名將領朱可夫,再加上該軍是由飛機、大炮、坦克和騎兵組成的立體作戰,關東軍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日軍聯隊長以下官佐大部分戰死。這時,森田徹命部下靠近坦克,然後投擲燃燒瓶和手榴彈,企圖炸燬坦克。但蘇聯的坦克又高又大,裝甲厚,使用的是柴油機,一般的炮彈很難傷到它。雙方戰到22日時,日軍大隊長以下軍官全部戰死。

挑起七七事變的兩個日軍,最終結局如何?一個被蘇軍坦克壓成肉泥

26日上午,71聯隊的敗局已經註定。森田徹下令燒燬了軍旗和密電碼本,接著頭纏白布條,率殘部跳出戰壕,準備做最後的掙扎。日軍揮舞著戰刀衝向蘇軍坦克群,結果森田徹剛衝出幾步,就被蘇軍的坦克重機槍射中倒下了。蘇軍坦克直接向他駛來,他被碾壓成肉餅,落得個粉身碎骨的下場。而他的部下,也沒有逃過蘇軍的子彈,全軍被殲滅。

“七·七事變”就是由一木清直的第1聯隊第3大隊挑起的,他打響了事變的第一槍。像宛平城開炮,以及向中國守軍首次發起攻擊的也是第3大隊。當時,他是第三大隊的隊長。事後,他晉升為步兵中佐,調回國任陸軍步兵學校教官兼戶山學校教官。與森田徹一樣,他也獲得了天皇授予的金鷹三級勳章。

挑起七七事變的兩個日軍,最終結局如何?一個被蘇軍坦克壓成肉泥

1941年3月1日,一木清直晉升為陸軍大佐,擢升為關東軍第七師團步兵第14旅團第28聯隊長,被調到中國東北作戰。次年5月5日,他率領3870精兵,乘船南下,去參加攻打中途島的戰役。6月6日,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戰役”中慘敗。

“瓜達爾戰役”爆發時,一木清直的部隊作為先頭部隊,被他分成兩部分,自己帶著第一梯隊的916人先出發,剩下的1500餘人跟上,第一梯隊於8月18日夜登陸瓜島。他根據情報一直認為美軍只有6000人,驕傲自負的他覺得美軍還是像在菲律賓戰場上不堪一擊,懼怕白刃戰和夜戰。於是,他不等後續部隊到來,留下116人看守灘頭陣地,其餘士兵帶上2門三八式炮、8挺重機槍跟著他直奔機場。

挑起七七事變的兩個日軍,最終結局如何?一個被蘇軍坦克壓成肉泥

令一木清直沒想到的是,駐紮在機場的美軍,是美軍中戰鬥作風最頑強、戰鬥意志最堅強的海軍陸戰隊。而且他們的總人數為11000人,比他預計的多出了5000人。20日,一木手下40人的偵察隊遇上了美軍的一支巡邏隊,日軍的裝備根本無法和美軍的裝備相比,故31名士兵被美軍打死。美軍打掃戰場時,在他們身上發現了一張已經標註好的地圖。美軍根據地圖,發現日軍已經知道了自己防線上的薄弱環節,日軍準備利用這點發起進攻。美軍的指揮官立即調整了部署。在日軍可能進攻的地點設了帶刺的鐵絲網和火力點。

21日凌晨一點,500名日軍對泰納魯河河口的美軍陣地發起攻擊,美軍等敵人距離自己很近時才開始射擊。不久,美軍的支援部隊也來了。猛烈的炮火讓日軍橫屍遍野,一個接著一個地倒下。一木不甘心,多次組織進攻,皆被打退。

挑起七七事變的兩個日軍,最終結局如何?一個被蘇軍坦克壓成肉泥

半夜的激戰,讓一木的部隊損失慘重。美軍得知日軍的後續部隊還沒到來後,立馬派出一部分兵力,繞到一木部隊的後方,進行兩面夾擊。一木身受重傷,但還是不肯投降,他和一小部分日軍躲在椰林中。他下令燒燬軍旗,結果引來了美軍,對他們發起了掃射。一木清直在被打死之前,選擇了切腹自殺。最終,一木的部隊被全部殲滅,這就是著名的“泰納魯河口之戰”。

按照日本陸軍的傳統,不是陸軍大學畢業的軍人很難晉升為大佐以上的軍銜。但一木清直死後,卻被追晉為陸軍少將,他終於在死後圓了自己的將軍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