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離職潮會很快來臨?


我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中層,湖北人,在京工作,拿著還不錯的收入。本來上級定目標,今年要將業績邁上一個臺階,我也立下了軍令狀,可是受疫情影響卻延誤。

我知道我暫時回不去,開始擔心互聯網更新換代地這麼快,真的怕自己不被需要了。公司這次的裁員名單裡雖然沒有我,但是這次沒有不一定下次沒有,時刻提心吊膽的。

“報復性”離職潮會很快來臨?

但是隨著各地的同事都回去上班了,我反而不慌了。好像辭職也沒什麼大不了。靜下來才有時間思考。仔細想了想這個公司,消耗了我五六年的青春,也毫無晉升空間了,我決定拿著這幾年攢下的錢,在湖北好好和家人“生活”,北京是一座讓人疲憊且丟失人情味兒的城市。

“報復性”離職潮會很快來臨?


企業因生存問題選擇降薪、裁員,讓面對生活壓力的員工難接受;而很多個人因家庭或環境變化選擇主動辭職,這些主動辭職的員工多數是企業主力軍,他們的提前退場讓企業更是雪上加霜。


企業究竟有多難?


上個月,有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第一波降薪潮來了:剛復工,我的工資降到1500元》。


“報復性”離職潮會很快來臨?


裡面提到,市值20億美元的諾亞財富降薪,三位董事0月薪,員工少拿近1/4工資。


“報復性”離職潮會很快來臨?

倡議書中提到:為了保證公司長期健康發展和人道主義原則,公司決定在疫情期間(特指2月和3月),原則上不因疫情做主動裁員。同時,公司提出倡議,在疫情期間所有員工(含海外),每月有5個工作日無薪休假。員工可以申請留職停薪,公司會在疫情好轉後再逐步安排復工。


此外,在疫情期間,諾亞財富三位董事汪靜波、殷哲、章嘉玉主動將薪資降為零,而A+類核心管理層降薪40%,A類高管降薪30%,海外高管可以提請無薪休假。


除了諾亞財富之外,有的公司只發1500元,有的全員工資打3.5折……


“報復性”離職潮會很快來臨?


我們先不提被降薪了怎麼辦,我們先來談談為什麼,遇到危機,企業通常都會選擇先裁員再減薪的方式呢?其目的是什麼呢?


前不久,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受疫情影響的分析報告在網絡流傳。其中疫情期間,公司面臨的主要支出壓力如下:


“報復性”離職潮會很快來臨?


從調研結果中可以看到,員工工資與五險一金佔比62.78%。而復工後一切需要緩慢進展,能維持正常的運作已經極為艱難,再加上員工工資與五險一金的必要開支更是極大考驗。


根據現有的一系列政策:員工工資可以協商,社保可以延緩補繳,但更直擊心底的意思是員工工資可以少,社保可遲不可少。


“報復性”離職潮會很快來臨?


而調查中看到賬上現金餘額維持企業生存的時間,也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縮短,我們看到4/5個月是最為艱難的時期,可又有多少企業可以維持負債運轉這麼久呢?


再看看關於預計疫情對企業,2020年營業收入的影響程度。


“報復性”離職潮會很快來臨?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85%的企業撐不過3個月,這也就意味著曾經艱辛奮鬥的5年、10年,一切的努力成為泡影,要重新洗牌從頭再來。對於企業無疑是重創。


一位“活下來”的老闆和筆者感嘆:“要不是有備用金,我早就死一萬次了。”


因此企業渡過危機的方式也只有從支出最多的部分開刀了,對不必要的員工進行裁員,對核心員工進行降薪或協商。比如筆者熟知的一家廣告公司就進行改制,改為合夥制。不發工資,按項目分成,員工與公司共進退。

把員工“借”出去


不過,筆者更看好的還是西貝的“求生”方式——員工“共享”。西貝有大概兩萬名員工不能復工,白白消耗,那怎麼辦呢?


西貝選擇曲線救企,把員工“借給”盒馬鮮生。於是,盒馬鮮生 “借用”西貝員工並支付薪酬。西貝員工待業,盒馬鮮生缺人,一個沒活幹,一個不好招,索性一拍即合。此後,沃爾瑪、阿里、蘇寧、聯想等巨頭亦先後跟進。


其實,“共享員工”並不算是一種新的模式。早在1949年,這種用人模式就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在國際市場上,它的名字叫作“靈活用工”。這一用人模式,在《未來的工作:傳統僱傭時代的終結裡》一書中被詳細介紹。


“報復性”離職潮會很快來臨?


儘管說是在未來,其實現在就已經實現了,只是國內還沒有特別明確的定義。管理者目前只把這種靈活用工的方式當成救急手段,並未常態化,但是現在很多工作早就走出企業圍牆,管理者也在從“我要招聘多少員工”,轉變為“我可以通過哪些渠道完成”的理念。管理者的任務也變為組織工作者實現企業的既定目標(績效本身就是這個意思),而不是我管理固定的員工去做什麼。


從而,公司也不再對員工有完全的控制,需要學會管理無法控制的事和人,這樣的方式更靈活,也大大增強了抵禦風險的能力。


“報復性”離職潮會很快來臨?


不過,如果一個靈活用工平臺只羅列一堆職位和自由工作者,任其選擇而不提供其他服務,顯然無人問津,因此靈活用工的完美實現還需要自動化崗位匹配帶來的高效率


自我僱傭制度是未來人資的大改變


我們現在把目光回到開篇最初的留言上,筆者認為那位讀者足夠幸運,有一筆足夠支撐規劃未來的積蓄。可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因為除了主動離職外,還有“被”離職。


有道是,低能力人的被離職、高能力人的主動離職。


1、低能力人的被離職


這類就不用多說了,屬於公司裡可有可無的狀態,做著不痛不癢、人人都可以替代的工作,出現什麼問題,首先被放棄的就是這一類。當然也不是說真的能力就低,一個人的成功是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就算你能力再強,遇不到好機會好平臺,也還是會被離職,所以姑且都歸於這一類。


2、高手快速撤場


很多早就有自己單幹想法的人,在這次疫情長假中,更加決定了自己單幹的決心,在別人享受生活的時候,他們已經迅速的盤活手中的資源和人脈,拉起自己的大旗,雖然前期的收入並不比工資高,但是,人家積累夠足,半年支撐還是沒有問題的,加上這幫人往往有些固定資產,所以抗風險能力比較強,夠他們去折騰自己想幹的事。


過去呢,這幫人也一直想出來自己做但是比較瞻前顧後,不太敢輕易踏出這一步,但早就在心裡盤算著,這次疫情算是堅定了他們的決心。當然也不一定是單幹,也是有其他想法的人存在的,就比如有別的人生規劃了,和開頭的留言一樣。這次疫情有助於很多人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我說的單幹,不一定是去創業,做生意,自己僱傭自己也是可以的。這次疫情,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加速了不少新興行業的迅速崛起與發展,比如我前文提到的靈活用工。


“報復性”離職潮會很快來臨?


由於靈活用工分為兩端,一是企業,二是員工,所以條件的達成二者缺一不可。同時,靈活用工還需要第三方的監管,因此靈活用工不一定是線下,它還完全可以依託互聯網+,搖身一變為在線用工,有技能、有能力的人,完全就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工作,打破時間和地域地限制,足不出戶就能掙錢。自己單幹或者尋求第二職業都是可以的,多一分酬勞來源,這完全可以抵抗突然失去收入帶來的風險。


為什麼說自我僱傭制度是未來人資的大改變,原因如下:


1、公司精簡人力的選擇,許多工作在沒有那麼多人的情況下依舊可以達標、靈活用工崗位提升防禦危險的能力。這次之後,靈活用工會成為一些公司的常態化用工。再加上,個人是最小的經濟單元,自我僱傭的用工費用更低;

2、員工訴求的變化。藉此“長假”,發現了新天地,自由職業更自由或者第二份職業掙得更多。


綜上,在現在以及不久的將來,用工將會發生天翻覆地的變化,自我僱傭制度(靈活用工)將成為企業抵抗風險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之一,其意義甚至超過全職。


說在最後的話


我為什麼在題目中用的是“報復性”離職潮,卻在全文沒有解釋一句呢?因為我想放到最後解釋可能意義一些。


“報復性”指的是之前過於依賴不起眼的東西,往往給你才是最大的衝擊,我認為可以幾乎等同於灰犀牛事件。


“報復性”離職潮會很快來臨?


全職僱傭,從公司制誕生之初,就開始存在了,也很穩定,所以估計沒有人想過如何替代它,因此,出現疫情這樣的臨時狀況,全體完全崩潰了,這個“報復性”是對於公司而言。


對於個人而言,“報復性”代表了你只拿一份死工資帶來的經濟等各方面危機。通過這次的影響, 可能大部分人認清了一些,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沒有永遠的穩定,一切的存在都是為了被打破而誕生的,為了防範風險,都應該有個應急的、常態化的plan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