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件青花瓷器,底无釉无款,专家称:“大运”琢器,乾隆官窑极品

1件青花瓷器,底无釉无款,专家称:“大运”琢器,乾隆官窑极品

一般的官窑瓷器底都会有帝王年款,而这件瓷器底无款,而且连釉都没有。陈先生非常的忐忑,于是在朋友介绍下,找到大陆专家帮忙鉴定。

专家称,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的细白沙底非常有名,而这件瓷器就有永乐的味道。再看青花的绘画风格又与永乐不同,纹饰描绘过于精细,一丝不苟,不如永乐纹样自然生动。青花呈色艳丽,色浓处也有密集的小蓝黑点,为人工点染所致,带有鲜明的清乾隆朝青花瓷器特征。

这件壶去掉把、流、盖,就是一个玉壶春瓶的造型,所以叫玉壶春式执壶,玉壶春式执壶在元代至明初较为流行,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传统的造型。明永乐、宣德时期的玉壶春式执壶最为优美,清代各朝均有仿制。

玉壶春式执壶为清朝“大运”琢器

景德镇窑厂烧制瓷器分3类,一种是大运瓷器,是循常例每年必烧的瓷器,比如说宫廷里日常使用、节令使用或皇帝赏赐之用。

第二种是传办瓷器,如同治、光绪时期皇帝大婚、慈禧祝寿所烧的瓷器。第三种是贡瓷,就是自掏腰包,与宫廷没有关系,烧制好之后进献给皇帝。

专家称,玉壶春式执壶属于“大运琢器”,清代御窑厂从雍正六年至乾隆十二年,烧造的大运琢器并未定型,名目数量未可确知。

从乾隆十三年起,大运琢器固定为52种, 由乾隆四十年烧造琢器520 件推测,大运琢器各烧10件之数。由此可知从乾隆十三年到乾隆四十一年,每年大运琢器为52种。自乾隆四十二年至道光年间,均烧造大运琢器37种。

这件玉壶春式执壶属于清宫御瓷之经典品类,为每年必烧的“大运”琢器之一,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原名为“仿宣窑青花仙桃盖执壶”,因清代宫廷对永乐宣德青花无法区分,概以宣窑呼之。

永宣青花对雍乾瓷器的影响

朱琰《陶说》赞誉“明窑之极盛期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正因为永宣官窑瓷器有着如此辉煌的成就,以致在后世的官窑瓷器中影响深远。

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对清宫旧藏的历代瓷杂皆极为爱惜,更多将其视为古董,而非用器,而这些旧器又多成为御窑厂仿制的对象。乾隆三年4月18日,“太监胡世杰交宣窑青花八吉祥高足壶一件,传旨交唐英照此壶款式花样多做几件,得几件并原样先送来,钦此。”

从乾隆皇帝所下旨意可以看出,乾隆皇帝非常爱惜宣德青花八吉祥高足壶,让唐英仿制完成后,立马把原件送回宫内,以防有所闪失,可见乾隆皇帝对永宣青花的喜爱。而仿永宣青花瓷器执壶成为大运琢器也是理所当然。

1件青花瓷器,底无釉无款,专家称:“大运”琢器,乾隆官窑极品

乾隆仿永乐青花阿拉伯文盘座

专家称只有在盛大的皇家宴会上,才能看到仿永宣青花玉壶春式执壶的身影。到了如今更是身价不菲,价值应该在500万以上。陈先生听后非常震惊,接着就是狂喜,没想到这件瓷器的价值竟然这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