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国从辉煌走向衰落,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不值得同情

自从工业革命发生以后,欧洲才被挂上列强的名称。而且他们在世界版图上开始到处圈地,美其名曰:探寻新大陆,其实就是为了世界范围内掠夺资源。其中最显眼的当属于大英帝国,他是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受益人,靠着国内的工业生产,以及强大的海军,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自己的殖民地生涯。

但是就是因为英国的国力强大,造就了他的辉煌,但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这个曾经辉煌的国家拖进了深渊。

日不落帝国从辉煌走向衰落,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不值得同情

英国的每一次起飞都伴随着,又一次地下降,就像曲线图一样,有种盛极必衰的感觉。

虽然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英国处于优先的地位。但是随着一战和二战的爆发,让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光辉不在,逐渐地走下坡路。

如果说英国日不落帝国这个名词的由来,那就首先要讲一下英国的海军。早在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加上英国皇室的支持。英国任命了一名海盗德雷克为海军中将,你没看错,英国是支持海盗行业的,前提是你得交税。这是一种被默许的行为。

日不落帝国从辉煌走向衰落,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不值得同情

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英国在财富积累上面,变得越来越富有。不过所有的一切都被战争所破坏,因为列强对于殖民地利益分配的矛盾。一战如约而至,这是一场在与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争。

一战的主要原因是各个国家,利益分配不均衡所导致的。但是一战当中,世界格局也逐渐地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的二战中英法两国,对德国采取了绥靖的政策。不是不想打仗,只不过战争的巨大毁坏和消耗,会彻底地将国家拖进泥潭。

一战没开始之前,英国作为世界的霸主,同时也是世界金融的中心地带。但是战争一响,黄金万两。这话形容英国最为贴切不过了。

日不落帝国从辉煌走向衰落,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不值得同情

随着战争的结束,英国国内的黄金储备量大大降低。紧接着,英国本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巨大的落差,足以拖住英国不能向前。虽然战争以胜利而告终,英国获得了更多的领土范围,但是世界中心的地位逐渐被美国所取代。

这是为何呢?主要是战争当中,英国释放了大量的外债给同盟国国家。而这些资金都是用于战争过程中,而大多数的物资都是从美国购买的。因此,在一战中,很大程度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大量的黄金储备开始进入美国,因为一战中英国不仅自己给同盟国提供贷款,而且也向美国借了很多的债务。夹在中间的英国,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负债国。

一战的结果对于英国来说,不能说是胜利,而是失败。这也就造成世界经济中心的易位,美国成了最大的获利国。

日不落帝国从辉煌走向衰落,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不值得同情

以德国的战败为开始,自此英国的国土面积,拥有世界上大约23%左右的国土。从南到北,自东向西。到处都会见到英国的商船,在世界各地游走,因此英国开始自称“日不落帝国”。但是已经不复往日的辉煌。

停滞了二十多年之后的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成为了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但是笔者认为,这个不平等的条约,其实就已经预示这下一场战争的到来,这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只不过是黎明前的寂静。

日不落帝国从辉煌走向衰落,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不值得同情

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为始,世界范围内相对稳定的格局,悄悄地被打破。外加上以英美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危机的到来,法西斯为首的德国元帅的上台,以及他的一些军事举措等一系列的举动,给战争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但是伴随着一战的创伤,还未修复的英国,面对德国元帅,主要采取的是绥靖政策。时任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相信自己可以用谈判的方式,创造他所认为的和平,可是现实却总是那么骨感。

日不落帝国从辉煌走向衰落,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不值得同情

德国不断地进行扩张,而张伯伦不但不及时阻止,反而还成为了帮凶。以波兰被入侵开始,一向信誓旦旦的德国,开始翻脸不认人,撕毁协议,发动战争,企图征服整个欧洲大陆。等到英国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二战的大面积的爆发,英国被动应战,只留有一个天然的屏障:英吉利海峡。

陆海空的三方会战,让整个战争变得疲惫不堪。但是这个时候的美国,却奉行自己的独立政策。最终,英国的金融中心彻底易位到了美国,美国再一次大发战争财。大量的军事和战略物资的供给,让深陷金融危机的美国彻底摆脱了出来。

日不落帝国从辉煌走向衰落,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不值得同情

如果真的要说英国从辉煌走向衰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贪心和好面子,不值得同情。不管是从一战的负债累累,还是二战的绥靖政策,源自于他自己的过分自信和不能及时看清局势的变化。以至于自身两次遭受战争的创伤,还把世界经济中心拱手让给了美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