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像根草,“任性”的孩子像块宝

女儿琪琪一直是我们家的骄傲,因为从小懂事乖巧,很少让我们操心。

在家时,琪琪从不会无理取闹;只要我们说不能做的事,不能买的东西,她都会懂事的不做不买。

在幼儿园,很多孩子都会因为种种原因哭得撕心裂肺。但琪琪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哭,还会帮着老师安慰与他同龄的小朋友,帮他们擦眼泪。

“懂事”的孩子像根草,“任性”的孩子像块宝

琪琪的懂事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看!我们多会教育孩子。

但这周五,琪琪老师的一次家访,让我们全家陷入了恐慌。

琪琪老师说,相对于别的孩子,我们家琪琪不仅自尊心特别强,做事也过分小心翼翼,过于成熟懂事。

琪琪老师说中午吃饭时,老师并没有说她吃得慢,但琪琪一看见老师走过来就说:“老师我在加油吃饭,我会快快吃完饭的。”

午休睡觉时,别的小朋友都会要求老师拍拍哄哄才会入睡。但琪琪每次都说,老师你这么辛苦,就不用哄我了。老师都看出琪琪的眼神里非常渴望被照顾和关注,但她就是不说,不敢要求。

老师说她从业十几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成熟懂事的孩子。不哭不闹、还会看人脸色、懂得讨好人,这样的成熟懂事也不利于她的成长。

听了老师的话,我们全家都陷入了沉思。

原本我们以为的骄傲,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利剑,不仅刺伤了孩子,更让我们心如刀割。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乖巧,让父母少操心,有面子。但我们却忘记了度,忘记了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他们自身独特的天真活泼、任性自我、情绪化。

一个任性自我的孩子很容易养成,但一个成熟懂事的孩子却不易养成。

每个过于成熟懂事的孩子,心里都有一个残缺的自己,这个残缺将伴随他们一生。

“懂事”的孩子像根草,“任性”的孩子像块宝

“懂事”的孩子像根草,“任性”的孩子像块宝

在《超级育儿师》里有这样一对夫妻。妻子是个全职太太,丈夫是个商人。他们结婚5年,孕有一儿一女。

这天,丈夫在回家后,心情很好的跟大女儿一起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女儿要求看电视,而丈夫也拿出手机给女儿观看。

妻子看见后说:“今天一家看了两次手机了,在这样看下去,孩子的眼睛会发育不好。”

丈夫认为孩子应该多玩手机利于融入社会,于是就怼妻子:“像我这样的近视眼不也一样活得好好的吗?”而妻子也反击回去,于是两人就你一句我一句互不相让的吵起来。

“懂事”的孩子像根草,“任性”的孩子像块宝

正在两人越吵越激烈时,3岁的大女儿却突然大声的说:“你们不要吵了,不要吵了,不要说了,别说话了。”

随后女儿跑去拉妈妈的手,把妈妈拉开战场。

“懂事”的孩子像根草,“任性”的孩子像块宝

3岁的孩子,可能连自我情绪都控制不住,但这个3岁女孩的却能察言观色,在父母吵架时,不仅能出声制止,还会熟练的安慰妈妈。可见,这对父母应该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才会让孩子变得如此懂事。

其实哪有什么天生懂事的孩子,过早懂事的背后,都有一对不懂事的父母。

这对夫妻明明可以好好沟通,但两人却非要不懂事的抬杠、互不相让,非要在孩子面前争吵;让孩子以为是自己的错,让这个年幼的孩子过早成熟,懂事地像个成年人一样安慰父母。

每对夫妻都会有矛盾,但在吵架时,请避开孩子好吗?因为在孩子眼中,父母吵架就像恐怖片一样,让他们恐惧,害怕,惊慌失措。长期处在争吵坏境中的孩子性格都比较胆小,懦弱,自卑,毫无安全感。

教育学者尹建莉说:“孩子在本该率真自我的童年时期,被迫放弃成为自己,生命能量无法用于正常的成长,过多地消耗在了应付他人上,这种痛苦极为深刻。”

而这样的痛苦将伴随他们一生。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问答:

懂事的孩子快乐吗?

上万条回复的都是不快乐。其中有一答主分享了自己懂事的经历。

这位答主写道:

“我就是那个懂事的孩子!12岁因为家里穷就被父母退了学……


母亲逢人便讲,我们家孩子懂事,知道家里没钱,硬是不上学了,学费都给她凑齐了,也不去…然后就会有人摸着我的头说,这孩子真懂事!

其实她们不知道,我常常在深夜爬起来偷偷闻书上的油墨香……然后湿了眼眶。”

“懂事”的孩子像根草,“任性”的孩子像块宝

因为懂事,这个孩子的命运也被改写,这种遗憾可能一生父母都无法弥补。

电影《龙猫》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每个懂事的孩子都更让人心疼。

作为孩子,他们有理由任性、不乖。但为了父母,他们选择了隐忍,用不符合年纪的懂事去讨好迎合父母的喜好,努力让家庭变得更和睦幸福。

孩子变得懂事,与其说是一种成熟,不如说是一种选择;是孩子选择了对家庭、对父母最真诚、最深情的爱。

“懂事”的孩子像根草,“任性”的孩子像块宝

知名作家蒋方舟曾在某节目中,谈到自己的成长历程。

蒋方舟说从小她听得最多的就是夸奖。只要别的家长提到她都会说,她真懂事,真有才华。

但她最不愿听到的,就是懂事这两个字。

因为懂事,她从小说什么话,都要照顾别人的情绪感受,生怕伤害到别人。

因为懂事,她不敢拒绝任何人,万事总是先讨好迎合别人,委屈自己。

因为懂事,无论她做什么事,最怕跟别人发生争执,特别害怕看到别人生气的样子。

因为懂事,她无法跟人建立起亲密关系,就算在被人辱骂,也不敢反抗。蒋方舟说她曾被前任在电话里臭骂了两个小时,她不敢反抗,还不停的道歉,哪怕她自己占理。

“懂事”的孩子像根草,“任性”的孩子像块宝

懂事不仅让蒋方舟活得憋屈,更把变成她成了讨好型人格。

蒋方舟说:当别人都侵犯到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明明自己已经很不愉快了,但还是不会表达出来,不敢反抗,反而会想方设法的讨好别人,只因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懂事。

“懂事”的孩子像根草,“任性”的孩子像块宝

一个人如果连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都不敢表达,那么这个人该活的有多痛苦,多压抑。通过讨好别人建立的关系,就像泡沫一样,一触就破,长久不了。通过压抑自己欲望的懂事,不叫懂事,叫卑微;最后只会掉入痛苦的深渊,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过“真自我”和“假自我”概念。

“真自我”的人,他的感受围绕着自己的感受而建立,有强烈的自我价值;


“假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先围绕着别人的感受而构建,自我价值感低。

懂事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一个“假自我”,无论是做事还是说话,都压抑自己,只能束手束脚按照别人的想法而活。而这样的孩子活得刻板、自卑、敏感,生活也过得毫无幸福感。

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是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但好孩子未必是懂事的孩子;娇纵的孩子有糖吃,而懂事的孩子只有苦吃。

“懂事”的孩子像根草,“任性”的孩子像块宝

父母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份责任,一份耐心,一份疼爱。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曾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父母个人的范例,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

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三观的建立,都直接来源于父母。如果父母不再以爱的名义要挟孩子懂事,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长;让他们在该懂事的年纪懂事,该撒娇的时候撒娇,这样的孩子心中必然充满幸福阳光。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懂事的父母,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乐时有人陪伴,苦时有人拥抱。

“懂事”的孩子像根草,“任性”的孩子像块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