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得国最正陈霸先,非将非豪大寒门,最终成为南朝的最后绝唱

梁武帝在临死时之前,不禁感慨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没错,他一死了之是解脱了,可他闹下的乱子,差点就害得南朝的汉人政权几乎覆亡,好在大乱之时,出生寒门的陈霸先异军突起,力挽狂澜,唱响南朝的最后绝唱。

南陈:得国最正陈霸先,非将非豪大寒门,最终成为南朝的最后绝唱

南陈形势地图

陈霸先的家世

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是当时的吴兴郡长城县下若里人(今浙江省长兴县),往上追溯,陈霸先也算是根正苗红,乃是东汉名士陈寔之后。

陈寔何人?他老人家和咱们常用的一句成语“梁上君子”有关。

梁上君子,说得就是陈寔在家中发现房梁上有小偷,可他老人家毫无惧色,他不慌不忙叫来自己子孙,讲了一番做人的道理,居然把小偷也给感化了。

后来永嘉之乱,晋室南渡,陈家到了陈达这一脉的时候,担任过丞相掾、太子洗马,也追随晋室南渡,后被外放担任长城县令,陈达觉得长城县也算是一处不错的风水宝地,于是便将全家定居于此。

在《陈书》当中有个故事,说是陈达之所以看中了长城县这个地方,并且举家定居于此,是因为这块地方看上去就有王者之气。而且陈达还对家人断言,两百年后陈家一定有子孙会兴旺发达。

《陈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上》:(达)尝谓所亲曰:“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

当然,这很可能是陈家子孙做了皇帝之后,对自己家族的贴金行为,也是为了说明陈家继承大统那可是顺应天命。

陈达南迁之后,到陈达儿子陈康时,在经过东晋朝廷处理北来侨人的“咸和土断”之后,陈家被归为吴兴郡长城县人。

值得了解的是,南陈皇室和南朝宋、齐、梁三朝的皇室出身相比,地位是最为低微的。

刘裕虽说出身草根,可人家的家世不低,刘裕的父亲刘翘虽然混得不好,但是至少也是郡功曹。萧道成更是将门子弟,父亲萧承之是刘宋的名将。至于大才子萧衍,他的出身那可是当时的南齐宗室,虽然是远支的。

可陈霸先的老爸陈文赞,在正史当中描述却不多,要不是儿子陈霸先建陈代梁,在历史长河当中,可能根本不会记载这号人。而且,在东晋咸和土断之后,陈家已经完全“吴化”,被列为低等北人

,反正在当时,陈家到陈文赞这一辈时,陈文赞大概也是寂寂无闻之辈,既无官又无职。

《陈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上》:达生康······康生盱眙太守英,英生尚书郎公弼,公弼生步兵校尉鼎,鼎生散骑侍郎高,高生淮安令咏,咏生安成太守猛,猛生太常卿道巨,道巨生皇考文赞。

陈霸先家世不好,出身低微,年长之后,也算是一个有为青年,他在家乡里平时读读兵书,耍耍棍棒练练武艺。后来,他做上了家乡的村官——里正一职,这起点倒是和当过亭长的刘邦有些相像。后来不安分的陈霸先,又跑到当时的首都建康,成为一名管管油库的油库小吏。

不久,出身微寒的陈霸先,遇到了他的“伯乐”——当时的新喻侯萧暎,要是没有萧暎,陈霸先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

卑微的家世,陈霸先要想发达,在当时极重家世的时代里,简直无法想象。

南陈:得国最正陈霸先,非将非豪大寒门,最终成为南朝的最后绝唱

陈霸先故里——长兴县

陈霸先的崛起

新喻侯萧暎,是南梁的宗室,父亲是萧衍的异母弟始兴郡王萧憺。身为油库吏的陈霸先,后来又担任了萧暎手下的传教吏,从此结识了萧暎,并且开始一路追随萧暎。

萧暎是陈霸先的大贵人,其对陈霸先的评价极高,陈霸先也深受萧暎的重用,并开始忠心追随萧暎,这也成为了陈霸先崛起发迹的起点。

《陈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上》:(暎)尝目高祖谓僚佐曰:“此人方将远大。”

萧衍对待宗室极为优渥,还让宗室子弟出镇各地。萧暎后来被任命为广州刺史,陈霸先追随萧暎来到岭南,并被任命为中直兵参军。这一职务,是陈霸先开始掌握实权的开始,随后陈霸先又接受萧暎的命令,在岭南募集兵马,后被任命为西江督护、高要郡守。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陈霸先就一直在等待着时机。

不久,陈霸先很快在一系列的平叛当中,渐渐展现出非常优秀的军事和管理才能,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当时交州当地的豪强李贲发动叛乱,原本负责平定叛乱的高州刺史孙囧和新州刺史卢子雄,在平叛的过程当中因为剿贼不力,于是被梁武帝萧衍下令赐死。

孙囧和卢子雄一死,引起了两人手下旧将的不满,其中两人手下原有旧将卢子略、杜天合和杜僧明见主将居然被萧衍赐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发动哗变起兵叛乱。

原本负责平叛的官军,转眼间发动兵变转而成为了叛军,并且一路西进打到广州城下。此时的叛军,异常凶猛,并且日夜攻城,广州城内那是人心惶惶惊恐万分。

就在这紧要时刻,陈霸先立即从驻地高要出发,率领三千精锐,日夜兼程前往广州解围,并且大破敌军,终于消灭叛军解了广州之围。

这一战,打出了陈霸先的声望,陈霸先这一名字从此也进入了萧衍的视野之内,这一战也是陈霸先的一个人生转折点

。萧衍对陈霸先加官进爵,封陈霸先为新安子,食邑三百户,并授直阁将军的荣誉。

这还不算,对于陈霸先这样一位勇将,萧衍还让画工按照陈霸先的容貌进行画像,并且悬挂起来,不时的观看以示器重和褒奖。

不过,这一战之后不久,陈霸先的大贵人萧暎就因病逝世了。作为萧暎的旧属,陈霸先感恩戴德,决心一路扶灵北上,准备将他恩人送丧回到首都建康。不过当他走到大庾岭的时候,梁武帝萧衍就下诏让陈霸先担任交州司马、武平太守,命令陈霸先辅佐新任交州刺史杨㬓继续平定交州的李贲叛乱。

陈霸先果然不负厚望,在交州的平叛之战当中,陈霸先历经三年时间,终于将交州的叛乱分裂势力一举消灭。陈霸先被加封为振远将军、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并督七郡诸军事,从此成为一名重要的领兵边将。

此时的南梁,国势强盛,一派繁华景象,梁武帝萧衍还正做着无忧皇帝的美梦。身为边将的陈霸先,若是没有其他变故的话,也许就这样一辈子过了。

不过,很快由于梁武帝萧衍的引狼入室,招来了恶狼侯景,整个国家顿时陷入到了一片混乱当中。而在这乱世当中,陈霸先乘势而起。

南陈:得国最正陈霸先,非将非豪大寒门,最终成为南朝的最后绝唱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趁乱而起

一路交好运的梁武帝萧衍,遇到了侯景之后,一切好运戛然而止。萧衍的开门揖盗,不仅害了自己的性命,还亲手断送了南梁的大好江山。

侯景之乱,萧衍被围攻于建康城内的皇宫台城,这一消息传到岭南的时候,陈霸先立即知道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当陈霸先准备率兵勤王北援的时候,陈霸先的上司,时任广州刺史的元景仲,却早已暗中和侯景勾结,还准备将碍手碍脚的陈霸先除之而后快。

元景仲本来就是北魏的宗室,父亲是叛魏降梁的北魏宗室元法僧,侯景以恢复元魏江山为诱,准备让镇守岭南的元景仲加入到自己的叛乱阵营中。

好在陈霸先早有警觉,他立即联合一批忠诚梁室的将领官员,并在南海发动起事征讨元景仲。元景仲根本不是陈霸先的对手,很快就兵败自杀。为了稳定岭南局势,陈霸先于是拥立南梁宗室萧勃为广州刺史,而自己则担任监始兴郡事,坐镇岭南的北大门始兴郡,积极谋划北上平定侯景的平叛大计。

此时的陈霸先,已经下定决心要北上讨伐侯景,他在始兴期间举起北伐讨贼义旗,吸引了不少当地豪强加入他义军当中,其中就有后来的名将侯安都。

和陈霸先执着于北伐侯景不同,身为南梁宗室的萧勃却不太看好北伐,萧勃十分畏惧侯景,他准备采取自保的措施,以待天下大变。

《陈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上》萧勃闻之,遣钟休悦说高祖曰:“侯景骁雄,天下无敌,前者援军十万,士马精强,然而莫敢当锋,遂令羯贼得志。君以区区之众,将何所之?如闻岭北王侯又皆鼎沸,河东、桂阳相次屠戮,邵陵、开建亲寻干戈,李迁仕许身当阳,便夺马仗,以君疏外,讵可暗投?未若且住始兴,遥张声势,保此太山,自求多福。”

其实,岭南以北的萧家宗室,也是和萧勃一样的想法,甚至比萧勃更甚,他们面对国难,想到得不是如何击退敌人,反倒是第一时间想着如何自保,甚至是如何争夺帝位和地盘。

侯景当初被东魏击败奔逃南梁的时候,身边不过区区步骑八百,其后发动叛乱渡江攻打建康的时候,手下也就只有八千人马。可侯景之乱造成的危害却非常之大,而且侯景的叛军肆虐江南,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都被席卷入内。

侯景之乱对南梁能有如此之大的破坏力度,这归根究底,一方面是由于侯景面对南梁君臣的昏庸决策,侯景的行动频频得逞,这更让侯景肆无忌惮;另一方面那就是萧家宗室和各地镇将,在国难当头之时,仍然不忘记争权夺利,特别是萧家宗室为了争夺帝位不断内讧。

这一来,南朝外有强敌,内有叛乱,统治阶级内部又互相厮杀,南朝的汉人政权几近倾覆。

值此大乱之时,陈霸先举起义旗坚持北伐。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陈霸先亲自率兵越过大庾岭,一路沿着赣江而下,开启了北伐之路。陈霸先在北伐路上顺带收拾了沿途阻拦的割据势力,并得到了沿途众多百姓的支持,他的力量很快逐渐壮大起来。

当时陈霸先的北伐大军,拥有甲士三万,舰船两千,成为当时讨伐侯景的重要义军之一。

就在陈霸先北伐的同时,在侯景之乱当中只顾着争夺帝位的萧家宗室,也已经分出了胜负出来。取胜者是荆州刺史,负责镇守江陵的萧衍第七子湘东王萧绎,他很快就派出了手下大将王僧辩率兵东进,并和陈霸先合兵一处,共同东进建康征讨侯景。

此时的侯景早已经是强弩之末,原本对付荆州就已经够呛,现在还多了一路陈霸先,因此很快就被王、陈二军给联合消灭了。终于,祸乱南梁四年的侯景之乱终于平定,可此时江南也被破坏无虞,南梁的根基已经完全被破坏,离灭亡也仅仅是一步之遥。

建康被收复之后,早已是残破不堪,萧绎于是在江陵建都称帝,史称南梁元帝。

陈霸先和王僧辩,在平定侯景之后,都取得了极大的权力,并成为当时支撑起南梁政权的两大军事力量:以陈霸先为代表的岭南军事集团,以及以王僧辩为代表的荆州军事集团。

此时的南梁,已经摇摇欲坠。

南陈:得国最正陈霸先,非将非豪大寒门,最终成为南朝的最后绝唱

六朝古都南京的古城墙

建陈代梁

当南梁经历了侯景之乱时候,南梁北方的两大强敌北齐和西魏可没闲着。

北齐趁机占据了南梁长江中下游江北的疆域,西魏更是吞并了南梁的巴蜀地区,而且萧绎为了称帝,还向西魏称臣。此时的南梁疆域,已经是大大缩水。

可当侯景被灭之后,萧绎完全取得了南梁政权,于是又开始硬气起来。结果西魏直接翻脸,还没等萧绎在皇帝宝座上坐热,就在萧家另一宗室带路党萧詧的协从之下,直接把江陵给端了,萧绎投降,后被杀害。

江陵一失,陈霸先和王僧辨于是便在建康拥立萧绎的第九子萧方智为帝,由于萧方智年幼,南梁政权掌握在实力较为强劲的王僧辩手上。

此时的形势,对于南梁来说十分不利,西魏攻取江陵之后,北齐也赶紧趁机南下,兵峰直指南梁首都建康城。虽然北齐军后来被击退了,但是北齐立即换了一个办法对付南梁。

西魏能扶植傀儡萧詧,北齐觉得自己也可以如法炮制。于是就扶植了另一萧家宗室萧渊明,并且强行护送萧渊明入境,还用强大的武力为后盾,逼迫王僧辩废除萧方智,改立萧渊明。

王僧辩被吓怕了,于是只好服从北齐的要求,改立萧渊明为帝。这一来,陈霸先就和王僧辩彻底闹翻了。

当年俚族豪酋李贲要分离国土建立越国,胡人侯景要灭亡南方汉人政权,陈霸先都毫不留情、毫无畏惧地坚决讨伐,现在南梁政权已经恢复,掌权者王僧辩居然甘当北齐的走狗,这让陈霸先根本无法忍受。

更何况,萧方智是陈霸先和王僧辨共同拥立的,王僧辩擅自废立,根本是漠视陈霸先。另外,萧方智是皇室直系正统,萧渊明不过是一旁支,王僧辩对北齐屈膝服从废正立旁,根本是失尽人心。

《陈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上》:高祖居常愤叹,密谓所亲曰:"武皇虽磐石之宗,远布四海,至于克雪仇耻,宁济艰难,唯孝元而已,功业茂盛,前代未闻。我与王公俱受重寄,语未绝音,声犹在耳,岂期一旦便有异图。嗣主高祖之孙,元皇之子,海内属目,天下宅心,竟有何辜,坐致废黜,远求夷狄,假立非次,观其此情,亦可知矣。"

陈霸先忽然发动对王僧辩的袭击,把王僧辩打得措手不及,终于被擒。

陈霸先过去和王僧辩关系极好,可现在陈霸先面对这一政敌,毫不客气地直接命人缢死了王僧辩,至此南梁政权转入到陈霸先手中。

公元557年,陈霸先按照前三朝的事例,通过禅让,建陈代梁。

至此,南朝步入了南陈的时代,这也是南朝的最后绝唱,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姓为国名的朝代。

南陈:得国最正陈霸先,非将非豪大寒门,最终成为南朝的最后绝唱

陈后主藏身的胭脂井

得国最正

南陈传五帝,历三十三年,此时的南陈疆域,是南朝当中版图最为狭小的,这个时期的南北力量对比,已经是完全失衡。相对比于南陈的两个北方强国,南陈不仅疆域狭小,其军事力量也非常弱小。

陈霸先以寒庶得国,称帝之后,在位仅三年,都还没来得及剿灭完境内的各股反对势力,就忽然猝死。

陈霸先死后,被尊为陈武帝,在他之后,南陈历经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四代皇帝,之后最终走向灭亡。公元589年,隋灭陈,天下重新统一。

陈霸先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内平叛乱,外拒强敌,在南方汉人政权几乎覆亡的时候,力挽狂澜,护卫民族,功劳极大。

最后,用近代历史学大家吕思勉的话来总结:从来人君得国者,无如陈武帝之正者。

《陈书》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年表》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著)


本文为原创作品,我是善发,爱发历史说,原创不易,请支持的朋友们关注我的头条号@善发历史说,喜欢的话赶紧点赞、赞赏、转发收藏吧,并欢迎朋友们评论指正,感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