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人幫扶,我才敢生娃!"有一種愛,來自隔代


羨慕哭了!這樣的超可愛麵食,你捨得吃嗎?

近日,在遼寧東港,姥姥為即將過一歲生日的小外孫,做了各種花式糕點。其中造型各異,生肖動物,蔬菜瓜果,應有盡有。

看到這些漂亮又精緻的麵點,網友在讚歎的同時也表示滿滿地羨慕:"這樣的姥姥,我也想要!"

其實,無論是姥姥,還是奶奶,都有自己獨特的帶娃訣竅。

也許,在年輕人眼中,她們年紀大了,對科學育兒一竅不通,還在用老辦法養育孩子,有時候甚至會給自己幫倒忙。

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在過去的歲月沉澱中,曾經磨礪過她們的技能,用在哄娃上,仍然讓年輕的父母無法企及。

她們所有的做法,都是出於對隔代的孫輩,恨不得掏出一片心來的濃濃的愛。


"隔代帶娃",曾一度被媒體批的一無是處。彷彿在隔代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都會不可避免的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溺愛,養成恃寵而驕的自私品格。

如今,第一批被"隔代養育"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媒體所擔憂的現象並沒有出現,相反,許多被"隔代教育"的孩子,更加溫柔、體貼、善良,對待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和不公平事件,也更具有同理心。

綜藝《花兒與少年》中,按照節目組的安排,參與成員可以給最想念的人打電話。

張若昀和楊祐寧都選擇打電話給自己的奶奶。他們在電話裡不僅細心地詢問奶奶那邊的天氣和身體狀況,語氣也寵溺又溫柔,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祖孫情。


憑藉《捉妖記》一炮走紅的井柏然,也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

他的父母因感情不和,在井柏然幼年時便分道揚鑣。家中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一邊打工一邊撫養他。正是因為看到了祖父母的不容易,懷著一顆想要報答爺爺奶奶的心,井柏然才進入了娛樂圈。一路摸爬滾打,從無名小卒到爆紅男主角,他始終默默成長,低調內斂。並多次在採訪中表示"奶奶是自己奮鬥的唯一動力。"

如今的井柏然,儘管眉眼間仍有化不開的憂鬱。但他對待作品的用心和投入,對待朋友的真誠與坦然,絲毫看不出任何"隔代撫養"的弊端。


"隔代帶娃"能夠大大減輕父母的負擔,也能培養孩子與祖輩之間的感情。"有老人幫扶,我才敢生娃。"已經漸漸成為許多年輕父母們的心聲。

但儘管如此,年輕父母們仍需澄清一個概念:幫兒子/女兒帶娃,並不是自己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可能許多年輕人認為,讓老人幫自己帶孩子,既能減輕自己的負擔,又能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兩全其美。

但他們從來沒有問過,老人究竟願不願意帶。

據國家衛建委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現有隨遷老人2000萬,約佔全國流動人口的8%。其中專程來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

與此同時,有七成老人在幫助兒女帶娃的過程中,感受過"吃力不討好":付出越多,子女的埋怨反而越多。不少老人雖然心甘情願帶娃,但在整個過程中也是滿腹委屈:"操勞了大半輩子,本來可以安享晚年。但現在我們過來帶孩子,不僅身體累,心裡更苦。"


的確,在帶娃的過程中,年輕人和老人總會有部分觀念衝突。

但如果是年輕人自己要求長輩幫忙帶娃的,就需要做到理解和體諒。

如果是老人自己,在年輕人帶娃的過程中經常指手畫腳。在溝通之外,也需要老人學會理解:帶娃的主力軍應該是爸爸媽媽,而不是(外)祖父母。

有一句話叫"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自己生的娃,本就應該自己全力撫養。無論老人是心甘情願也好,還是在兒女脅迫下無奈妥協也好,這種犧牲自己的時光給孩子帶孩子的行為,只是出於他們對自己兒女的愛,從來不是他們的義務和本分。

所謂"老人帶娃天經地義"的說法,實則經不起任何法律上的推敲。

作為子女,別用親情綁架深愛著自己的老人。


正如開頭新聞當中,老人對孫輩的愛,不僅藏在那些五顏六色的麵點裡。還在一樁樁的瑣碎之間,包攬了兒女的後顧之憂。

為了自己的後代,不僅曾經蹉跎了青春,還要犧牲自己的退休時光。他們用自己獨特的哄娃技巧,減少孫輩對兒女工作的叨擾,也在與孩子頻繁的接觸中,重新喚起了生命的活力。

在孩子眼中,幸福很簡單。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起寵著共同的小寶寶。

那些來自隔代親的美好回憶,必將點綴著孩子的童年時光,陪伴孩子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也在言傳身教中,習得尊重長輩,孝敬老人的優良傳統。

對待願意幫助自己分擔帶娃壓力的老人,一定要常懷感恩之心。

他們本不必這麼辛苦啊。

如果您有傾訴慾望,請點擊頭像然後【私信】,或者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留諮頁面,我們會第一時間聯繫您,解決您的情感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