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对抗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有了它,依靠坚固的城池和长城防线,就能用最小的代价来阻挡骑兵的冲击,然而自宋朝建国伊始,燕云十六州就已经被辽国统治多年。

在这里,宋朝消耗了数万士兵的生命和不计其数的钱财,终究是竹篮打水,这里面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

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很多人把这个问题简单的归结为军事问题,其实这样是比较片面的。今天这篇文章,我试着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入手,全方位剖析宋,辽,西夏,以及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的情况,来分析宋朝对燕云十六州的得失,以及其无法收复的必然性。

1.宋朝的北伐路线

宋朝要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基本上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从河北山西直接进行北伐,北宋王朝也是这样做的,不过在经过了宋太宗时期的高粱河之战,以及雍熙北伐之后,宋军均以惨败收场,加之宋真宗时期签订了《澶渊之盟》,宋军彻底失去了北伐的动力,可以说,直接从河朔地区进行北伐的机会丧失了。

另外一条方法是寻求军事联盟,采用联合作战的方式对辽国进行多方位打击,令其收尾不能相顾,分散其兵力,从而乘机收复燕云十六州。

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汉唐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方法。汉武帝时期,为了对付匈奴,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

唐太宗时期,为了对付实力强大的东突厥,也是先与北方的薛延陀结盟,断绝其逃往漠北的后路,从而最后逼迫颉利只能向南边的吐谷浑和西边的高昌国逃跑,不过这两个方向上,都有唐军重兵把守,颉利被抓就成为了必然。

2.宋朝的外部环境

既然宋朝依靠自身武力无法收复燕云,那么能不能通过外交手段,学习汉唐的经验,寻找到军事同盟呢?

由于燕云十六州地处北方,因此宋朝寻求军事同盟的方向也只能是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

1.在东北方向是崇尚汉文化的高丽国,公元936年,高丽人王建征服了新罗和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

而朝鲜半岛向来尊中原王朝为宗主国,这个时期中原王朝正是五代乱世,高丽初期便采用后唐的年号,还试图联合中原对抗契丹(即辽国),不过由于中原战乱不断,辽国势力强大,高丽北部边境也只能扩展到清川江流域,被压缩在鸭绿江南岸。

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同样是在公元936年,后晋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从此,契丹人的铁骑越过了长城,中原王朝丧失了防守北方骑兵的制高点,只能依靠平原上孤立的城池进行被动防御。

随着燕云十六州被契丹人占据,中原王朝失去了对辽东的控制,等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之时,燕云十六州已经被契丹人统治了24年。加之高丽被挡在鸭绿江以南,可以说,中原王朝与辽东在陆地上联系被断绝了。

在宋太宗的雍熙北伐结束之后,为了防止辽国人继续南下,便派出使者让高丽人对辽国后方进行骚扰,不过这种骚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果然不久之后,高丽就遭到了辽国的入侵。

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公元993年,1009年,1018年,辽国三次入侵高丽,其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奉宋朝为宗主国的高丽改由对辽国称臣,宋朝对高丽的控制能力进一步降低,与其进行军事同盟的机会没有了,更多的只是经济和文化上的往来。

宋朝海运发达,通过海路与高丽进行交流,宋神宗时期,在明州造船厂建造的两艘船,分别命名为“凌虚致远安济神舟”和“灵飞顺济神舟”,排水量据说每艘都达到500吨。

宋徽宗时期,再次出使高丽,以“神舟”命名,据说这种大船有上中下三层,每艘船上有水手180名,宋史中称“巍如山岳,浮动波上”,宋人更是自豪的称这次出使高丽的效果为“震慑夷狄,欢呼嘉叹”

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虽然宋与高丽的往来不断,在《宋史》中,也可经常见到“高丽国进贡”的字样,但是军事上结盟的可能性已经没有,而且在经过澶渊之盟后,宋朝从海上出发,走海路进攻辽国的方法也行不通,这种方法太过冒险,而且需要陆上强有力的配合,只有唐朝征服百济的时候才有过这种先例,不过当时唐朝在朝鲜半岛上有新罗的帮助,此文就不再提及了。

2.在西北方向上是西夏和西域诸国

先来说一说西域方面,自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日趋下降,而帮助唐朝平定叛乱的回纥在经历了繁荣之后,也走向了衰落,在840年,回纥逐渐南迁,此时他们的名字被称为回鹘,回鹘人南下之后,分为了四支。

一支迁徙到了我国北方融入了汉人。

另外两支到达河西走廊一带,被称为河西回鹘和甘州回鹘

最后一支迁徙到高昌,今天的吐鲁番一带,被称为

西州回鹘或者高昌回鹘

此外,在天山南部,还有比较强大的于阗国

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由于唐朝在西域的巨大影响力,西域诸国对于中原王朝的宗主国认同身份比较强烈,宋太祖赵匡胤继位之后,曾派王延德出使西域,在高昌国的伊州,今天的哈密市附近,遇到了汉人将领陈氏,陈氏世代驻守在伊州,还保留着唐朝皇帝的诏书,所以陈氏看到中原的使者时候,激动万分,还以为是唐朝派人来了,不想时过境迁,已经是大宋朝了。

此时的回鹘各部也开始由信仰佛教逐渐转变为伊斯兰教,西域的伊斯兰化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但是于阗国却是个例外,依旧尊崇佛教和儒家文化,并奉中原王朝为正统,还多次派出使者到东方,想要认宋朝为宗主国。

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之后,宋与西域重新取得联系,但是很不幸,这种联系是短暂的。

随着西夏人的崛起,宋朝先是失去了西北重镇灵州,凉州,1020年,党项人李德明击败了河西走廊上的回鹘诸部,大力经营河西走廊。

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攻占了吐蕃的瓜州,沙州,肃州。

1038年,李元昊称帝,又占据了青唐,湟水一带,国号大夏。至此,西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宋与西域的联系被切断了。

不仅如此,虽然宋初和西域取得了一定的联系,恢复了部分朝贡体系,但是这种作用又是很小的,因为早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就已经通过战争,使西域诸国相继臣服,又在1003年修建可敦城,固守西南边陲,在经过多年的经营下,漠南、漠北与西域之地莫不臣服。

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西域的甘州回鹘,西州回鹘与葱岭以西的喀喇汗国都是辽的藩属国,此外,波斯的大食也多次派出使者,与辽国通好。在辽圣宗时期,又将女儿嫁往波斯,两国关系十分友好。

由于辽国和西域的往来远胜宋朝,因此唐朝灭亡后,西域诸国皆以辽国为“中国”正统,此时的辽国地位如同汉唐一般,对周边国家有着绝对的国力优势。

因此,宋朝想要与西域诸国取得军事同盟的可能性可以说是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宋朝的地缘现状:因为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宋朝断绝了和高丽国的直接接壤,只能走海上通道。又因为无法征服西夏,河西走廊无法打通,宋人在西边只能局限在兰州以东,无法和西域取得联系。

至于南边的大理,越南,都是边陲小国,对于宋朝来说,战略价值微乎其微,因此,宋朝被局限在传统意义中的汉家土地之内,使得可以通过外交手段联系外部世界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3.从辽夏内部突破的可能性

宋朝既无法争取外部军事结盟的可能,因此之后的讨论,我们把目光集中在宋和辽,宋和西夏,以及宋自身的政策上。

1.宋和辽

我们知道,在汉朝的不断打击下,匈奴分裂成为了北匈奴和南匈奴两部,南匈奴归附东汉,从此匈奴人实力更加衰微,北匈奴也长期遭受东汉与南匈奴的合力围剿,最终迫使北匈奴西迁。那么,宋朝是不是能找到一条分裂辽国的方法,从而在内部瓦解辽国呢?

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看辽国的建立过程。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上京林潢府建都,国号“契丹”。

936年,契丹为了帮助后晋石敬瑭对付后唐,得到了燕云十六州。

947年,辽太宗以燕云十六州为跳板,南下开封,在开封称帝,改国号为“大辽”。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时,是公元960年,这个时候辽国已经建国44年,燕云已经割让了24年,等到公元986年宋太宗雍熙北伐之时,辽国已经建国70年,燕云十六州割让出去的时间也有50年。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宋朝在北伐燕云之时,只是一个建国不到30年的国家,而辽国在北方已经雄踞多年,其根基强大。辽国采用两院制,以“本族之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燕云虽是汉人居多,但是在两院制的治理下,汉人的地位得到提升,人民生活也得到稳定。

所以当宋太宗北伐之时,并没有出现“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面,反而把宋朝的北伐看做是挑衅的战争,因此纷纷抵抗。

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辽国的固守:随着宋军北伐初期的胜利,辽国将主演的军事力量集中在幽州,因为我们知道,幽州城防坚固,历来都是易守难攻,辽国采取守势之后,宋军毫无办法,在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终于溃败。

加强集权:公元970年,萧太后和辽圣宗清除了辽国内部拥兵自重的王室,收回兵权,并重用耶律斜轸,韩得让,耶律休哥等名臣,加强了中央集权,自此,辽国内部更加团结。

辽国南侵:辽国内部稳如磐石,宋朝从内部瓦解的机会没有了,而且萧太后和辽圣宗雄心勃勃,面对宋军北伐的数次失利,他们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开始计划南下侵宋,在1004年,此时已经是宋真宗在位,面对已经到达黄河岸边的辽国人,宋真宗极度恐惧,同意签订合约,自此,宋每年赠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成为兄弟之国,两国边境开启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

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北宋从建国初期的锐意北伐,到澶渊之盟的签订,已经从攻势转为守势。而且两国之间不再开战。宋朝为了防备辽国的骑兵,只能鼓励民间在边境多种水田,多开渠道,并在渠道旁种植榆杨,形成了比较“奇葩”的国防边境线。

2.宋和西夏

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的,党项人原本居住在松潘高原上,在唐僖宗时期,因为平定黄巢起义有功,党项首领拓跋思恭被封为夏州节度使,势力范围包括夏州、绥州、宥州、银州,成为陕西北部一个比较强的藩镇。

后来党项人拓跋思恭和沙陀人李克用帮助唐朝收复长安,唐朝感念党项人的功绩,特赐其李姓,从此,党项人一直沿用李姓,没有改变过。

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在五代十国时期,无论哪朝当政,党项人皆向中原王朝称臣。宋太宗时期,党项人李继捧向宋朝归附夏州、绥州、宥州、银州四州,决心划入宋朝版图。

这个时候,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野心勃勃,不愿归附宋朝,于是乘机逃到草原之上,开始筹备反抗宋朝的图谋。

由于宋太宗对李继迁逃跑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得李继迁逃到草原,与西北豪强联姻,实力逐渐增强,为了能够对抗宋朝,李继迁经过精心筹划,先用欺诈手段诱杀银州守将曹光实,以银州为根据,然后向辽国称臣,被辽国封为夏王,由此来得到辽国的支持,此后,西夏与辽国实行和亲,西夏倚辽抗宋的战略逐步形成。

李继迁实力不断增长,宋太宗多次出兵讨伐但均以失败告终,宋真宗继位之初,因为无力同时对抗辽国和西夏,于是默认了李继迁在西北四州的统治权,在这种情况下,西夏已经取得了独立的条件,只是没有名义上的国家名号。

西夏的建立对于宋朝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虽然宋朝的西军战斗力比较强,但是在宋夏几千公里的边境线上,步兵的机动性远不如西夏人。

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西夏骑兵“铁鹞子”,战斗力强悍

宋夏战争中,西夏人就是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采取只攻一点的方式,让宋人防不胜防,然后诱使宋军深入腹地,再用骑兵对其分隔冲击,宋人的重甲步兵在长途行军后早已疲惫不堪,在面对骑兵的高速冲击下自然容易溃败,基本上三川口之战,定远寨之战,好水川之战都是如此。

而宋朝后期,采用步步为营,每到一地就筑寨建城的方法,就是为了反制西夏骑兵强大的机动性,从而达到压缩西夏人活动空间的目的。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虽然赢得了好水川等战役的胜利,但是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而是宋朝依靠其强大的经济能力,关闭了双方边境的榷场,并停止了对西夏的银,绢的“岁赐”,还禁止西夏的青白盐进入宋朝,西夏国地贫民弱,在宋朝“经济战”的打压下,西夏国内民怨四起,起义不断,加上常年战争,已经达到了“死亡创痍者相半,人困于点集”的地步。

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从根本上来说,宋朝的地缘政治是封闭的,在失去了北部的屏障后,其军事的发展方向必然转向西北,然而西夏的崛起,断绝了河西走廊,西域的良马无法输送到中原,而养马地也被西夏人占据,宋人可以培养骑兵的可能性被降到了最低。

3.宋朝自身的问题

宋朝由于对唐朝藩镇割据的问题矫枉过正,导致在立国后采取强干弱枝的方法,削弱了其军事实力的发展,导致了国家虽然有数量庞大的军队,但是战斗力却十分低下。

对于宋朝来说,要想对抗辽国,必须先征服西夏,只有得到西夏的产马地,打通河西走廊,才能使宋朝打破地缘的限制,训练出强大的骑兵,增强国家的实力。

其实,宋朝有两次机会可以彻底征服西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五路伐西夏。

西夏的外戚势中力梁太后本是汉人,梁太后本人野心不小,对权利极度迷恋。由于她的汉人身份,西夏贵族并不愿意听从她的调遣,而他的儿子夏惠宗李秉常却崇尚儒学,对宋朝十分向往,公元1080年,李秉常决心去掉藩礼,实行宋朝的礼仪,被梁太后制止。

1081年,李秉常在汉臣李清的建议下,打算将黄河以南的土地归还宋朝,以得到宋朝的支持来推翻梁氏,但是被梁氏发现。为了能够独揽大权。梁太后囚禁了自己的儿子,并在西夏过大大肆清除异己,西夏国内人心浮动。

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宋神宗得知这一消息后,五路出兵,几乎集结了宋朝最精锐的西军主力,企图一举灭亡西夏,但是很遗憾,在灵州城下,宋军粮草不济,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宋哲宗之死

尽管宋神宗对西夏的战争没有成功,但是在宋朝的打击下,西夏已经国力衰微,加上青唐地区被宋朝占领,宋朝对西夏形成了合围之势。在经过两次平夏战争之后,西夏只能遣使请降。宋哲宗已经降服西夏,但是并没有对其彻底征服,使西夏成为宋朝的国土。

更令人遗憾的是,宋哲宗虽然年轻有为,但却早早去逝,历史没有让这宋哲宗展露更多锋芒,反而让随后登基的宋徽宗毁了大宋王朝。

4.最后的希望

有时候,历史真的难以捉摸,它总是会和人开各种玩笑。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后希望,偏偏落在了宋徽宗的手上。

在辽国的北方,出现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这个对手就是女真人建立的金国,金国人骁勇善战,号称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由于宋朝渴望收复燕云,与金国约定了“海上之盟”,企图共同进攻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其实,与金国结盟是一个大好时机,这是宋朝第一次得到实力强大的外援,也是第一次有了地缘政治上的盟友。

试论:封闭的地缘政治,是导致宋朝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根本原因

但是,机遇与危机并存。

宋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军队比辽国还要不堪,两次北伐不但没有打下幽州,反而自己损兵折将,军需物资损耗一空。

机会只有一次,宋徽宗让它在手中溜走了,这不但使宋朝失去了收复燕云的希望,而且让金国了解到宋朝的无能,“靖康之耻”也在此刻埋下了伏笔。

5.结语

当今天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史的时候,从地缘政治入手,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的看待燕云十六州的问题。

除去宋人本身政治制度的问题,其面临的周边环境同样不能忽视,而北宋灭亡,皇室南渡之后,国土已经沦丧大半,这时候就不只是燕云的丢失,而是整个中原的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