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七、藻、菌、地衣、树脂类中药材别名

1、冬虫夏草:麦角菌科真菌Cordyceps sinensis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和虫体;

(1)常用别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中华虫草;“牙扎更布”(藏药名);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性味归经】甘、平、微温;归肺、肾、脾经。

【功效作用】滋肺补肾、阴阳双补、止咳化痰定喘;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2、茯苓:多孔菌科真菌Poria cocos茯苓的菌核;

(1)常用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云苓、茯兔、松苓;

(2)不常用别名:绛晨伏胎、松薯、松木薯、松腴;

(3)商品规格名称

A、个茯苓:呈不规则圆球形或块状。

B、白苓片:为茯苓去净外皮,切成薄片。

C、白苓块:为茯苓去净外皮切成扁平方块。

D、赤苓块:为茯苓去净外皮切成扁平方块。赤黄色。

E、茯神块:为茯苓去净外皮切成扁平方形块。

F、骰方:为茯苓去净外皮切成立方形块。

G、白碎苓:为加工茯苓时的白色或灰白色的大小碎块或碎屑。

H、赤碎苓:为加工茯苓时的赤黄色大小碎块或碎屑。

J、茯神木:为茯苓中间生长的松木,多为弯曲不直的松根,似朽木状。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

【功效作用】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3、猪苓:多孔菌科真菌Polyporus umbellatus猪苓的菌核;

(1)常用别名:朱零、猪苓、猪O、豕苓、粉猪苓、猪茯苓;

(2)不常用别名:野猪粪、地乌桃、猪灵芝、猳猪矢、豕槖;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作用】利水渗湿;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4、海藻:为褐藻类马尾藻科,多年生海产植物羊栖菜(小叶海藻)或海蒿子(大叶海藻)的干燥全草。

(1)常用别名:大叶藻、大蒿子、海根菜、海草、天然海藻、海萝、乌菜、海带花、海藻菜;

(2)不常用别名:落首、海带龙、马尾藻;

(3)商品规格:

A、大叶海藻:皱缩卷曲,黑褐色、气腥,味微咸。

B、小叶海藻 :较小,长15~40cm。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叶条形或细匙形,先端稍膨大,中空。气囊腋生,纺锤形或球形,囊柄较长。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咸,入胃、肾经;

【功效作用】软坚散结、利水消痰;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5、雷丸:为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的干燥菌核;

(1)常用别名:

竹苓、雷实、竹铃芝;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有小毒,入胃、大肠经;

【功效作用】杀虫除疳;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6、马勃:

为灰包科脱皮马勃属植物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马勃属植物大马勃Calvatia gigantea (Batach. ex Pers.) Lloyd.和紫色马勃C. lilacina Lloyd.的近成熟子实体。

(1)常用别名:牛屎菇、马蹄包、药包子、马屁泡、灰包、马粪包、马屁勃、牛屎菇、灰包菌、药苞、牛屎菌、大气菌;

(1)不常用别名:马疕、马疕苗、灰菇、马屁包、人头菌、灰菌、鸡肾菌、地烟、马庀菌、香末菇、乌龙菌、药包;

【性味归经】辛、平;入肺经;

【功效作用】清肺利咽、收敛止血;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7、松萝:为松萝科植物长松萝、破茎松萝的丝状体。

(1)别名:女萝、松落、龙须草、金钱草、关公须、天蓬草、树挂、松毛、海风藤、金丝藤、云雾草、老君须、过山龙;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性味归经】苦、平;入肝肺经;

【功效作用】清肝化痰、解毒止血;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8、苏合香: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LiquidambarorientalisMill.所分泌的树脂。

(1)别名:苏合油、流动苏合香、帝膏、苏合油、苏合香油、帝油流。

【性味归经】辛温;入心脾经;

【功效作用】开窍辟秽;通经活血;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10、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bhaur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

(1)别名:醋乳香、熏陆香、马尾香、乳头香、塌香、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滴乳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心肝脾经;

【功效作用】活血止痛、解毒疗疮;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11、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Commiphoramyrrha Engl.或哈地丁树Commiphoramolmol Engl.的干燥树脂。

(1)别名:末药、明没药、醋没药、狗没药、明没药、狗皮没药、马皮没药、净没药、真没药、爱伦堡没药、克香、黑香、没药珠、全没药;

【性味归经】苦辛平;入心肝脾经;

【功效作用】散瘀活血,消肿定痛;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12、安息香:为安息香科植物安息香和越南安息香的树脂;

(1)别名:白花榔、拙贝罗香、安悉香、千金木脂、安息香脂;

【性味归经】苦辛平;入心脾经;

【功效作用】开窍醒苏,行气活血,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13、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

(1)别名:血竭花、血力、麒麟血、骐竭、海蜡、木血竭;

【性味归经】平甘咸;入心肝经;

【功效作用】活血化瘀、止血生肌;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常见中药材别名(十三)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