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广水

广水市地处湖北省东北部,东连京九,西依随襄,南临汉江,北引中原,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汇于此,显示着她博大的胸襟和独有的魅力;充足的雨量,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丰富的物产,让人觉得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似乎特别眷顾这片朴实的土地;还有那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丘陵起伏、山村连绵、民风淳朴、交通便利等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彰显着这片土地一种难得的生态美!

舌尖上的广水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区饮食文化特点及菜肴风格的形成都与其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地理、物产、气候与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理念、饮食喜好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舌尖上的广水


广水市自南北朝置县(应山),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享有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民间书法艺术之乡等美誉。更有“詹王”这一堪称厨界鼻祖的一代宗师。相传隋文帝年间,文帝食遍人间山珍海味,吃什么都觉得乏味,于是张榜征御厨。其间,不少厨师被诛杀。见诸多同行无辜被害,身为民间厨师的詹鼠愤而揭榜,义然赴险,以其精湛的技艺和聪明的智慧博得龙颜大悦并被御赐”詹王”。据史料记载,詹王彼时博得龙颜大悦的精美菜肴之一,即时至今日仍为鄂菜精粹并被录入《中国名菜谱》的“应山滑肉”。此菜自詹王始,已成为当地民间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必备之佳肴,一直延至今日。詹王亦由此被尊为祖师爷被厨界乃至世人顶礼膜拜。据称,酒店开张、祈福求祥和、祈望获得智慧与平安,祭拜詹王还挺灵验呢。

舌尖上的广水


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土特产为广水独具一格的饮食文化奠定了基础。广水地处中原腹地,境内多丘陵,属亚热带温湿气候,雨量充沛,自然植被发达,森林覆盖率达40%;有中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三潭风景区、徐家河水库等自然风景和旅游度假景点,不仅吸引着众多流连忘返的中外游客,且为许多珍稀、名优物种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丰富了当地的饮食文化,提升了广水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舌尖上的广水


舌尖上的广水


舌尖上的广水


如:坨大质优、皮薄肉嫩、瓣匀味辣的吉阳大蒜;洁白如雪、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的城关镇白灵菇;另有,已经形成地方品牌和口耳相传的土特产有云雾牌黑木耳、广丰牌香菇、玉花牌冬菇、七架山牌银杏、高丰牌板栗、汤山野菜、应山奎面,还有白皮黄瓜、白皮茄子、红皮圆萝卜、黄皮胡萝卜、箭杆白菜等特色蔬菜;享誉一方的霉豆腐、霉千张、豆渣粑等豆制品;蓄水已逾半个世纪的徐家河水库不仅是广水独有的优质水资源和旅游景点,其数十种水产品更为具有生态特点的广水菜提供了原材料,其中有十余斤的野生甲鱼和翘嘴白,偶尔还会捕获到百余斤的大鱼,还有银鱼、青虾、鲟鱼乃至鳄鱼,等等。无数具有生态特点的原料,给广水的饮食加工提供了充足的食材,并成就着广水自成一体的饮食文化和菜肴特点。

舌尖上的广水


舌尖上的广水


舌尖上的广水


舌尖上的广水


舌尖上的广水


舌尖上的广水


舌尖上的广水


舌尖上的广水


舌尖上的广水


关于生态菜,主要有三:

首先是原材料的区别。包括牲畜、家禽、水产品以及蔬菜等,不用“激”、“催”、“增”等过多的人工手段使其快速生长的原材料;以时令蔬果为主,非客人特别要求,不用反季节原料。

其次,在烹制加工过程中,不过分追求精细而以原汁原味为主,少用或不用调料、添加剂,拒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旁门左道之类的辅料、调料、添加剂等。

其三,风格上,以“土”、“特”见长。以我为主、不以盈利为目的刻意迎合客人口味,以增强饮食文化内涵使人愉悦,以乡土气息使人感动,以自然和谐使人心旷神怡。(部分图片出自李建军、罗明华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