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李豔妮:折騰出一個班級新世界

談到李豔妮,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這個人愛折騰。說她愛折騰一點兒也不假,當班主任的第一天,她的折騰便開始了,她說要讓每一個孩子因她而改變,每一個生命因她而精彩。

李豔妮相信每一朵花都有綻放的渴望,每一棵樹都有參天的夢想。為了做好班級管理,她打造“溫馨”班級,只為開啟那一扇扇心門;她嘗試小組合作,只為挖掘一份份潛能;她設計系列班會,只為喚醒一個個靈魂;她組織特色活動,只為點燃一腔熱情……她相信,只要每天堅持一點點,孩子們就會變化一點點;只要每天付出一點點,孩子們就會成長一點點。


班主任李豔妮:折騰出一個班級新世界


開展多元思維的班級管理

2008年,李豔妮接手了全校最難管的一個班,她決定多管齊下,進行班級管理變革。

針對學生自覺性差、管理鬆散的現狀,李豔妮推行“12X”自主管理模式。所謂“12X”是指一個班選出一名學生班主任、兩套班委,X個小組,兩套班委輪換值周、輪流監督,各小組自主自治、班主任綜合調控的管理方式。層層負責、塊塊承包,並且模仿QQ升級的模式,將學習、活動、行為表現等方面的綜合積分劃分為6個等級,積分由低到高,依次為空氣、雲朵、星星、月亮、太陽、宇宙,然後製成表格,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積分,按照規則晉級,不同等級可以獲得不同“福利”。李豔妮別出心裁的做法點燃了孩子們的激情,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經過一年的引導、激勵和點燃,李豔妮的多元管理收到顯著的效果——第二年中考,所有中考科目的第一名無一例外地來自她的班級。

當班主任的每一天,李豔妮都很忙碌,擬寫班幹部選拔方案,編寫班級管理順口溜,制定管理公約,撰寫教育教學博文,開設“安全自護小講堂”……李豔妮反覆琢磨,大膽創新,努力實踐,只為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治班方案,成為一名“魔法”老班——讓孩子們戀上班級,戀上課堂,戀上學習,戀上學校。

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天

2015年9月,李豔妮到湖北省天門市段場小學支教。這是一所鄉村小學,90%以上的生源是留守兒童。因學校條件有限,課表中除了語文課就是數學課。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李豔妮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開展教學。

初到學校,李豔妮教學幼小銜接班,發現許多孩子把數字和字母寫反。經過了解得知,這些孩子的爺爺奶奶為了安全,往往只讓孩子在家看電視,活動較少,導致許多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失調。針對這一現象,李豔妮結合學校的地勢特點設計了12節少兒安全操,帶著孩子們玩雙腳跳繩、單腳跳繩等遊戲,每到課間,孩子做操、跳繩的場景就成了學校的一道風景。經過一年的努力,孩子們的協調能力明顯增強了,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第二年,李豔妮接手三年級,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李豔妮在教室牆壁上開設了一個欄目“我的理想”,學生把自己的理想寫在卡紙上並粘貼到“我的理想”欄目。每天上課前都有一個學生站到講臺上,舉起右手握半拳,大聲讀出自己的理想,讓同學成為理想的見證人。一聲聲誦讀化作一股股力量,他們由此看到了希望……

為了讓學生了解昆蟲的結構,李豔妮帶著學生到草地上觀察螞蟻、研究蚱蜢,探索動物的奧秘;為了讓學生認識各種花草,她帶著學生來到花壇邊,給花花草草命名、拍照、寫觀察日記,感受植物的神奇;為了讓學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她帶著學生養蠶,聆聽生命蛻變的樂章;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李豔妮從家裡帶來圖書作為班級圖書角用書,選派圖書管理員,制定“圖書”借閱細則;她教學生練習音階、手語操、唱歌跳舞,以及製作樹葉貼畫、剪紙泥塑;她教學生做體操,開展競技體育活動和趣味遊戲;她帶著學生製作手抄報、佈置教室……

漸漸地,鄉村孩子的表情不再木訥,目光不再迷茫。看著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聽著一陣陣歡快的歌聲,李豔妮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挽救邊緣行走的班級個體

互聯網是一個“聲光電”的世界,對人的感官有強烈的刺激,吸引不少學生沉迷其中,忽略了學習。為了幫助沉迷網絡的學生迴歸校園,李豔妮堅持“三包三陪三督”整整半年,總結出“三三管理法”,嚴格控制學生離家、回家的時間,每天到家後必須用家裡的固定電話撥通她的手機。李豔妮每天早晨來到學校門口,把孩子接進教室;下晚自習後,她又把孩子送到學校門口交給家長。

學生進校門後,除了語文課之外的上課時間由其他教師監督外,吃飯喝水包括課餘時間,李豔妮時時刻刻與學生在一起,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切難題,不給學生上網的機會。除了監督學生的學習生活外,李豔妮還監督家長的行為,讓家長密切配合,確保計劃順利實施。

“三三管理法”不僅讓學生折服,更讓家長感動,說“李豔妮老師的做法挽救了孩子、挽救了家庭”。

教育要深入家庭和社會

2018年9月,李豔妮名師工作室成立。幫助班主任優化班級管理,幫助留守兒童找到自我、找回自信成了工作室努力的方向和目標,也成了一種責任和使命。

李豔妮認為,作為班主任不僅要守好班級這塊主陣地,還要另闢蹊徑,讓師者的教育和關懷深入家庭、走向社會。為此,李豔妮帶領工作室成員開發了系列心理遊戲、團體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學會化解不良情緒、學會人際交往、學會尊重感恩。工作室開發的系列班會課程還被送到鄉村學校,幫助那裡的班主任提高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學齡兒童的不同特點,李豔妮名師工作室開發了家庭教育系列講座課程,針對不同家長群體,在不同平臺進行知識的講授、理念的傳播和滲透。除了到社區和各校區進行講座外,他們還開設了石家河家庭教育公益講堂,通過線上微課、美文推送、系列講座、答疑解惑等形式開展家庭教育活動,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培養家長的教育意識,讓他們用更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真正實現家校共育。

經過一年多的打磨和實踐,工作室的課程體系日趨成熟,團隊成員個個獨當一面。他們努力將這種理念和關愛貫穿教育教學生活的每個階段,將其根植於家長和孩子的內心,讓孩子在未來的日子裡遇到更好的自己。

李豔妮最喜歡這樣一句話:“我來不及認真的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的老去。”

光陰荏苒,希望無限,李豔妮在“折騰”中光輝了歲月,照亮了學生的人生之路。

(作者單位系湖北省天門市教育局)

《中國教師報》2019年12月11日第10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