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孩子真正的教育,不是靠名校,而是拼父母的教育”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特别反对这一类非此即彼的观点,孩子的教育,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发展。名校重要,父母更重要。

一、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是毫无疑问的。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他生下来最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落在孩子的眼中,你是怎么做的,你是不是个口是心非的人,我的为人处事原则,都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不用说孩子都会照着去做。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坏了你都不知道。或者父母本身三观就不正,己之不正又如何来正孩子?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位小学生或者中学生满口粗话而且讲出来一点都不觉得脸红的时候,完全就可以想象出他背后的父母会是什么样子。

二、孩子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小由父母培养。

很多孩子都上初中甚至高中了,父母天天愁得什么似的,怎么办呢?这个孩子这么不爱读书!每次遇到有父母当面跟我这样说,我就会先问他自己读不读书。遗憾的是,我见到这样的父母基本上都是不读书的。你自己不读书,凭什么要求孩子读书?在孩子的心目中,爸妈都不读书,凭什么要求我读书?

父母自己不读书也就算了,家里也没有读书的氛围。比如说有的父母爱打麻将,带着亲朋友好在家打,麻将声声。也有父母爱喝酒,一喝就没完,还喜欢唠叨个没完。家里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孩子也无法安心读书。

让孩子从小养成安静读书的习惯,亦当从父母开始做起。

三、父母的教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

父母培养习惯,教育做人,学校老师传授知识,两者相辅相成。如果一个孩子既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又缺乏良好的品行,身上从小积攒了许许多多的坏毛病,你纵然去再好的学校又有何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真正的教育,不是拼名校,而是靠父母,是非常有道理的。

名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优质的师资,精良的教学设备,这些也只对适应它的学生有用,并不适用于任何人。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名校也有学渣出现,为什么很多父母花了很多精力和财力将孩子转去名校,可结果还不如原来在普通学校的样子。因为他前面接受的教育已然如此,现在给他再精良的配置也无济于事。


苏小妮


我认为育人主要靠家长。

虽然从总体来说,育人靠的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三个方面,哪一方面出问题,都会映射到孩子身上。

我不用从理论方面分析,我只问一下,一个班的孩子们,有的优秀,有的糟糕,教师和社会都是一样的,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所以,我认为,一定是家长的问题!

我节选一下从头条里面看到的我比较认同的一段文字:

我们大概可以说,现代教育可以简单地分三个层次,对应三个阶层:

底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具、以找工作为目的。

中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艺品,以提升个人价值为目的。

上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主人翁,以欣赏、选择和改变周围世界为目的。

现代流水线式的教育只能把人送到第一层;想要进入第二层,家庭必须出力,争取去精英大学;而第三层,则几乎完全是家庭和个人的事情,学校教育的作用很小。

之所以我引用这段文字,第一是希望孩子、家长找好自己的心里定位,确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触电保护391


孩子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基础之上的,缺一不可。三者的关系只有融为一体,才能使孩子在一个健康、和谐、安静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学习,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并理解,在消化与理解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用知识迎接一场又一场的挑战与各种类型的考试。为了提升孩子的教育水平,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分析怎样做才能把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好:

一、我们先从家庭入手,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一个有教养的家庭,一个能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环境的家庭,一个充满着安详与温馨的家庭,一对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是不会落后于他人的。因为在一个好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中,孩子受教育的结果和掌握知识的水平是不会落后于他人的。

其二、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上,同时又教孩子怎样去做人,去做一个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有益的人。无论是小学初中,又或是高中,学校都将孩子的综合素质水平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同时,学校还承担着各科文化知识传播的责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不仅使孩子拥有许多有用的知识,同时还要求孩子具备多种优良的品质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名校名师之所以吸引这么多的学生,是因为在名校里孩子们不仅能学到想要的知识,同时在名校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下、在浓厚学习氛围的熏陶下你的孩子一旦步入名校,那么周围的环境与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会促使你的孩子认真的、好好的去学习。

最后,就是我们的社会不仅要给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还给学生们提供这样或那样的服务,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解决孩子的求知欲望。

我们说到底是名校教育重要,是家庭教育重要?经过以上角度去分析,名校虽然很重要,但是父母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家庭环境和充满温情的亲情关系,那么孩子的学习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家是孩子的港湾,是孩子放松心情的自由空间。孩子的所喜所悲都要在这个港湾里得到释放、得到安宁。所以家庭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想把孩子的学习搞好,要依靠名师在传业授道的同时,家庭也要在各个方面把孩子呵护好,使孩子在疲惫时有一个轻松自如的休息环境。做父母的不仅要给孩子提供一日三餐的必需品,同时还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与此同时,社会的安宁、安全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即使有再好的名校,再温馨的家庭,社会假如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自由生存环境。那么,即使想把孩子的学习搞好也是不可能的。


用户水大鱼大


文化教育在于名校,为人处事教育在于父母。


所谓名校,是享有盛名的学校。在名校学习出来的学生,就像名牌服装一样,让人肃然起敬,自带品牌效应,能得到社会各方认可。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父母,自己所奉行的为人行事的原则,自然会传承给孩子。每个人的信仰各不同,要想别人认同你,只能通过观察、接触,判断出你是哪类人,才会尝试和你交往。而出自名校的人,和别人交往起来,会更加顺畅。



一、出自名校,是一种品牌

学校得到认可,从学校出来的人,自然更容易让人承认其品质。

1、名校能帮助你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一群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优秀起来,就必须站在比自己优秀的人身边,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方法,接近他们,最终成为他们的一员。

2、名校的学习气氛良好,比的是谁的学习好。名校出人才,人才从学习力上体现出来。不像普通学校,处于散漫学习状态中,比的是谁游戏打得好,处了几个妇朋友。名校的注重培养学习能力,营造是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勇争第一,瞧不起落后者。

3、能进入名校,是一生中宝贵的经历。能感受到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让努力习惯成为一种成态,不会因为以后有工作压力,就让自己感觉手足无措。拥有进取之心加持,工作遇到难题,不会退缩,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在名校学习与生活,自然能染上名校的传统美德,这是一生的财富。



二、父母的教育,更多是来自生活经验

父母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来自去过往生活的经验。没有系统的教育思念,也缺少合理的教育方法。他们生活的经验,并不是无可取之处的。这些道理,是他们经历过,吃过亏,留下的经验之谈。也许你在没有经历过时,是以怀疑态度,面对他们的说教。可是当你经历时,你往往会想到父母的谆谆教诲,照着他们的方法去做,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们的经验没有形成系统,却是最管用的为人处事方法。别把父母的道理,当成耳旁风,你没有领会到其中奥妙,那是因为你经历的世事,还不够多。



名校也好,父母也罢,两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人需要两条腿走路,教育也不是单方面能完成的事。两种思想相互碰撞,自己能从中取长补短,找出最适合自己走的路,行动起来,这就够了。


女儿的玩具


如果把说话的语境割裂开来,断章取义,那么真理有可能变成谬误。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父母的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同样还得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成为父亲或者母亲,他们是不需要持证上岗的,但是每一位老师却一般要经过严格的教育,获得教师资格证才能算作真正的老师的,而一所学校升格为名校,那更是多少代教师共同努力而积淀下来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找到证据由于父母的科学、适当的引导而成人成才的例子,同样我们也可以找到所被所谓名校毁掉的学生。

反之亦然,作为老师,我接触过许多父母,对孩子信马由缰,放纵不管,孩子变得冥顽不化,桀骜不驯。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我能够从孩子父母的表现找出孩子之所以成为今天的理由,那么这样的家长能够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吗?

我也接触过许多家长知书达理,言谈不俗,有地位,有身份,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滴水不漏,周到细致,他们在职场是精英,他们对待孩子非常民主,对待教育理解深刻,但是他们的孩子就是不往他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这些家长有思想,有见识,有地位,对于教育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但是教育孩子却很失败,个中原由不得不耐人寻味。

教师作为教育的专业人士,教育是一项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事情还是留给专业人士去做,更为合理科学。

家长的学养,家风的传习,这些对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过分夸大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不免夸大其词,言过其实。


青衫李探花


进入学校教育阶段,名校的教育当然非常重要的。名校的软硬件配置,教师资质等级,生源基础,学校管理,人文环境都会大大优于普通学校。在名校,学生们天赋较高,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追求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思想、理念上,坚持立德树人,尊师重教,对学生言传身教,教师队伍也是优者居多。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孩子禀赋也不错,还是选择名校更好一些。但必须强调的是,此阶段家庭教育,父母等的作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做父母的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进了名校就万事大吉了,把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放弃,而把一切对孩子的教育都留给学校!


木大力士


赞同这个观点,但有一点点绝对的意思。当前,观察社会各种行为,比如家长带着孩子一块闯红灯,比如家长和孩子一块儿在车上想朝外抛洒杂物,比如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孩子,或者当着孩子的面儿调侃孩子的父母等等行为,尤其是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一直认为教育孩子孩子学习都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一位批评指责,缺少正确引领等这些行为的出现,彻底暴露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在当今社会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大过一切,国家准备家庭教育立法迫在眉睫。

如果说良好的家庭教育,给孩子良好的文化,京润,发扬孟母三迁的教育意义,再加上名校效应,那么,孩子成长如虎添翼,民族振兴指日可待,中国梦将真的不是梦。

所以说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前提,名校教育是动力,两者有机结合最为重要,当然,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也不可能正常渠道进入名校,能够正常进入名校的孩子家庭教育也差不到哪里去。


不言之教520


个人认为,名校的硬件配置,教师资历,学生生源,学习氛围,是优于普通学校的。在名校,学生们都是比较拔尖的,水平不相上下,竞争更激烈,大家你争我赶,唯恐掉队,有效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孩子自身知道下功夫了,这比家长和老师催着学,效果好太多,如果条件允许,孩子成绩也不错,还是选择名校更好一些。


我的祝福是你


我们知道教育的层级是从言传到身教,到境教依次升级的。所以不在于说到底学校教育重要还是家庭教育重要,关键在于哪个环境中孩子待的时间最久,哪个人孩子接触得最频繁且关系密切。

这里也会有一些脑科学的相关信息提供参考。认知能力是有60-70%遗传因素的,所以如果父母认知能力强,洞察力敏锐,的确会惠及孩子很多。但仍然有30-40%的后天影响可以起作用,而且这样的努力会惠及孩子们自己的后代。所以从家族来看这是一个接力棒的比赛,可能数代都很努力,但只要一代人贪图安逸也可能被人超越。

讲回来说认知能力强的孩子们,有可能一个人和他们关系并不密切,有可能一句话只是轻轻从他们眼中或耳中飘过,但他们能通过观察这个人,细品这句话体会到别人体会不到的深刻含义,从而改变自己。这样子,他们就可以摆脱被动接受家庭和学校影响的际遇,而开启了自我探索之旅,从而真正找到自我,认知自我,并实现自我。


蓝曼嘉


教育当然是拼父母,一个班的孩子,在同样的环境里学习,一样的教材和老师,最后总是会区分出第一名和最后一名。这当中的决定因素不言而喻了,不可能是学校,也不可能是老师,只可能是家庭的因素在发挥作用。家庭的因素,主导的因素当然就是父母了。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而已。因为大部分做父母都无法承认孩子的教育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导致了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