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A十年之保级:金钱和眼球


甲A十年之保级:金钱和眼球


  联赛冠军的归属自然令人关注,但是联赛的保级也同样吸引眼球,除去中国足协别出心裁地宣布了2001、2002无升降级的两个赛季外,哪个赛季的保级战不是血雨腥风,不是刀光剑影,不是惊心动魄?而甲A为什么年年都有球队要不惜一切代价保级呢?有一种解释最准确:甲A与甲B在经济上的差别一年就有数千万元,这也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因此,只要保住甲A席位,在最要紧的时刻掏出几百万、上千万铺平道路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每年甲A的收尾阶段都被称为“秋交会”。

  如果说夺冠仅仅是那几支强队的事,那么保级就是三支、四支、甚至五、六支球队的事了,在如此多的球队削尖了脑袋想留在甲A时,甲A中许多的“经典”也就应运而生了。


甲A十年之保级:金钱和眼球


  1995年的成都保卫战令人刻骨铭心,“保卫成都”——前任《足球》报总编辑严俊君在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足球专业媒体上的“振臂一呼”,引得全国球迷心潮澎湃。那是1995年11月11日,甲A联赛还剩最后两轮,四川队必须取得两场全胜才能成功保级。第一场比赛在主场迎战青岛队,对手只要战平即可保级。结果该场比赛比分从1比0到1比1,再从2比1到2比2,最终姚夏的进球使得四川队以3比2取得胜利。翟飚在甲A最后一轮四川队与八一队的比赛中,最后关头神奇般地攻入一球,令四川队击败八一队,从而最终保住了西部足球惟一的甲A名额。

  川队保级成功是幸运的,但是十冠王辽宁队却是不幸的。在1995年联赛中,辽足终于经历了历史上最黯淡的一页——降级。我们都还记得姜峰在走下体育场时那悲伤的泪水,这痛彻肺腑的一幕发生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


甲A十年之保级:金钱和眼球


  1998年10月25日,韩国人李章洙在率重庆队以2:0击败深圳队后泪流满面。他清楚地记得,重庆前卫寰岛队在第22轮就拿到了足够保级的28分,但他没想到自己的球队接下来会连输三场,以致于在最后一场比赛中非赢不可。李章洙当时只有简单的狂欢理由,“我是个要面子的人,如果我们没赢那场球,我就会离开中国了。”但后来李章洙终于说:“那时我根本不了解中国足球,我不知道为什么寰岛队会连输三场,可现在我知道了。”

  接下来的一年,李章洙再次成为一场游戏的参与者,只不过在至今仍然赫赫有名的1999年“渝沈之战”中,李章洙其实只是一个旁观者。电视镜头永远地记录下了那一刻,当艾迪瓦多的射门滑过符宾的指尖破网时,章健和他身后的海狮队员疯狂地冲进场内……第二年中国足协对这场比赛作出了“消极比赛”的结论,这是中国足球第一次用“消极比赛”的字眼来定义比赛的结果。但是迷雾终究还是没有拨开。

  这就是保级,有疯狂、有泪水、有激动、也有无可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