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A记忆——海埂春训12分钟跑

1989年甲A联赛成立,但当时并未职业化,足协给出的时间表是1994年全面实现足球联赛职业化。但在职业化之前,各队体现出差劲的体能状态让足协头痛不已,有些球员连半场都跑不了,这样的体能如何迎接职业化的到来呢。于是在1992年,足协开始实施了一种叫做12分钟跑的体测方式。12分钟跑很容易理解,在12分钟内跑过3300米算合格。但这个体测不光是个体测而已,更是个上岗证,也就是能过你后面就有球踢,过不了就等补测,补测再不过就失业了。这个要求公道说并不过分,而且很多大学高中要求12分钟跑到2400米以上,职业球员要是连3300米都到不了,那真别踢了。


甲A记忆——海埂春训12分钟跑


但高洪波这样的类型,看起来就不是体能满格的人,这类球员体测吃足了大亏。于是体测中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躺地上不起来了,有的满头是汗如同洗澡,有的干脆跑的喷饭了。归根结底还是那年代的训练缺乏科学指导和训练强度,如果训练质量和强度上去了,这种测试应该不是问题。


甲A记忆——海埂春训12分钟跑


后来又改了yoyo体测,跑圈改了折返跑。但毕竟是模拟足球运动的急停急转和加速冲刺等运动状态,科学性比12分钟跑强了一大截。随着中国足球和现代足球接轨,体测这东西逐渐取消了,现在球员可能技术差些,但体能似乎比以前好一些了。


甲A记忆——海埂春训12分钟跑


九十年代各俱乐部还没那么多经费去海外集训,一般会在昆明海埂呆两三个月,训练和储备体能。但球员们是不甘心关在基地里训练的,即便后来一天一个一万米,晚上训练完还是要坐车去城里,深夜才回来。这样看来这体能还真不错呢。


甲A记忆——海埂春训12分钟跑


甲A摘牌大会,这个词至少最近几年没人提起过了。比如恒大要买韦世豪,不是你有钱就能买的。首先是上港给韦世豪挂牌,然后恒大再顺利摘牌,最后完成交易。实际当然没那么简单,因为当时还有一种叫倒摘牌的规矩,就是上一年成绩差的球队优先摘牌。所以恒大如果想买韦世豪,需要先打通所有摘牌顺序在自己之前的球队,求人家不要出手。那时候很多球员都说过:摘我我就退役之类的狠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