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齡滿三十年的教師,沒定上高級職稱真的冤嗎?


教師職稱一直是近幾年備受爭議的話題,各種建議與說法很多,大體說來,職稱評定的制度還是越來越趨向科學、合情合理,更重要的一點是能滿足大多數教師的要求,尤其是更傾向於鄉村教師和教齡更長的教師。

一、中小學教師職稱分類及評價機制:

1、改革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分別是:中小學三級教師、中小學二級教師、中小學一級教師、中小學高級教師、中小學正高級教師五個級別。

2、這五個級別都有相應的評價年限條件:如聘為中小學二級教師後,在二級教師節工作崗位工作滿四、五年後,才有可能評中小學一級教師。當然如果非常優秀,能達到破格的條件,可以提前一兩年破格評審。其他條件都一樣有評價的年限限定。

3、評價的其他條件:除了年限受到限制之外,教育教學能力、年終考核、教育科研、所帶學生成績、教師師德、參加教育活動、班主任、獲得骨幹優秀稱號、教齡等等都是硬性條件。

二、教齡與高級職稱的關係

1、教齡是評高級職稱的基礎條件,不是唯一條件。在這裡,糾正下有些老師的錯誤理解,就是認為教齡達到有一定年限就無條件評定,這是不正確的理解。

2、近幾年,許多省市為了照顧鄉村教師,在職稱方面進行了改革,把在鄉村任教年限作為一個條件,這一規定很大程度上照顧了鄉村教師。比如河南省

3、即使教齡達到30年了,也要符合其他基本條件才可以評聘。

三、給教齡滿30年還沒有評上高級教師的建議:

1、高級職稱有名額限制,就是說全一個省,一個市,一個縣區,具體到單位計劃名額是很有限的。我所在的單位有教職工100多人,每兩年才給1名高級職稱名額,難度自然就大了。

2、部分省市已經在名額方面進行了改革,加大了高級教師名額比例。比如甘肅省,

3、教齡30年了,思考下自己的其他評價條件是否充足,比如教育教學、班級管理、論文、教研等等方面。

4、條件夠了沒有評上,千萬不要喊冤,內心平和點。我一個老同事35年了,還是一級教師,因為15年前,教師職稱評定不是十分科學,難免虧待一部分教師。

全國來看,教師職稱改革越來越趨向公平,只要自己足夠努力,不會讓你受到冤屈的。


教育博覽


教齡滿30年的教師,沒有評上高級,這不是冤不冤的問題,我覺得是機遇問題。

我是一九八五年專科畢業,走上教學崗位的。1988年開始職稱評定,剛好我參加工作三年,正好評為中學二級教師。那個時候的人很單純,也不知道職稱有多大作用。工資普遍低,認為職稱高低而造成的工資差別不大,都是百十塊錢,給我箇中教二級也沒有在意。


我不在意,有的人卻在意,和我一起畢業的同事,雖然晉中教一級的條件不夠,但是給主管人員送點兒禮,晉中教一級的條件就夠了。他們成了中教一級教師,我成了中教二級教師。中教一級相當於小學高級,那時候還沒有中學高級教師,能評上中教一級也就封頂了。過了五年,1993年,人們的職稱意識強了,二級晉一級就難多了,要求有相應的榮譽證書,我沒有。沒有這些東西也沒有去努力,因為那時的工資差別不大,整天埋頭工作,帶學生,輔導學生,把找人弄張榮譽證書的事兒給耽擱了。


2005年,我的那些同事們都在為高級而奔波,弄論文證書,榮譽證書,優質課證書等等,而我呢,還是中教二級,初級。2005年時工資己接近千元,開始看到了工資的差距。我開始著手準備晉級,好在領導看得上我,給了一個縣級表彰的榮譽證書,2005年晉上的中級,也就是中學一級。

晉高級不容易,能晉上中級我就心滿意足了。後來隨著年齡的增大,不能適應中學教學了,請示領導,上了小學。進入小學,高級職稱更沒指望。別說高級職稱,在小學裡,50多歲的30年以上教齡沒有晉上中級的大有人在。在這類人群中,我混上的中級,還多少有點兒驕傲和自我滿足呢!


2015年以後,小學裡也有中小學高級教師。這幾年教育成績比較好,有各種榮譽證書,也上了不少公開課,就申報了中小學高級教師。還好,蒼天有眼,竟然晉上了,連我自己都感到意外。

現在工資分檔,我是七檔,而我的同事們,是五檔,我們工資差距在1000元以上。

我是這樣認為的,對於職稱不要刻意去追求,順其自然。因為和別人爭職稱,因為評職稱憋出了病,那太不值得了。慢慢來,該你的就是你的,不該是你的爭也爭不來。多活幾年,比什麼都好。為了你的健康,放開心態,放鬆生活,快樂生存。

有人也許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隨便說吧。


寒韓寒


當然冤枉,我從教38年,從1985年做班主任工作到現在,還是一級教師,以前一心撲在工作上,沒有考慮到個人的名譽和利益,失去很多,再者說,如果你工作不認真,不負責,誰還讓你做班主任,年輕人多得很,然而人家晉級了,我還是原地踏步,但工作的初衷沒變,該工作還是工作,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喪良心。


清水197213361


我覺得不冤,我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1988年,我專科畢業,分配到高中教學,隨後需要函授成本科,但這種函授就是拿錢買文憑,我感覺不齒,所以就沒有參加,後來定級,如果不是本科,就沒有硬件條件,所以我自己就放棄了,後來看到有些同事,為了定個高級,兩年沒定上,如果第三年還定不上人就得瘋了時,我更覺得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不就是錢嗎?如果自己活的不開心,多掙錢又能如何呢?定上高級教師只是讓自己的心裡和身體更輕鬆而已,並不會因此而發財,更不會從心裡感覺到自己有種榮譽感,當然,我這種想法可能是錯的做法,可能也是錯的,請大家不要這樣做,國家能夠制定這樣的政策,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可以激發年輕教師的上進心,只是現在的情況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真的很難受。



玉鄉大哥1


這個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我認識一個小學老師。教低年級很拿手。但是各種獎勵都是高年級的,他沒有各種證書,評高級很難的。很可惜。後來他感覺無望,找個理由,不教課了。自此這個學校低年級成績一度幾年低迷。人們才知道他教的真的挺好的。


xiuxian935


40年工令的工人也沒定個什麼職稱,退休工資不到3000元,不及教師的一半,還好意思喊冤?臉皮是城牆做的吧!


用戶5390759344575


現在這個時代,吃大鍋飯是行不通的,小編,你的題問也許會有人點贊你,但法規就是法規,香港,臺灣不管怎樣鬧,最後還是瞎鬧不成氣侯,希望小編出題用心想一想。


閒雲野鶴段克468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分情況。

第一種,因為政策的頻繁變化和難以預料的外部因素沒有評上高級確實還是比較冤。

晉升高級教師的條件多年來一直在變化。有些年份需要教師任現職以來至少獲得1次年度考核的優秀,有些年份要求教師連續多少年要達到多少課時量,有些年份要求教師要在正規的教育類刊物發表專業論文若干篇。

因為條件的頻繁變化,導致很多原本符合條件老師因為不熟悉政策而錯過晉升高級教師的機會,這還是相對較冤的。

還有一種情況,因為以前網絡技術不發達,很多教師晉級的檔案都是紙質的,而晉升高級需要提供相關材料,部分學校尤其是鄉鎮學校檔案管理不規範,會出現檔案遺失找不到的情況。有的老師就因為無法提供有效資料而失去晉升高級的機會,我覺得這算是比較冤的。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因為教師屬於事業單位編制,編制每個學校的量是固定的,所以很多學校,尤其是老牌學校晉升高級特別困難,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如果因為這個原因晉升不了高級,我覺得也是比較冤的。

第二種,因為自身不夠努力,沒有很好履職而無法晉升高級則一點也不冤。

教育系統中,確實存在部分教師不肯多花時間在教學上,不願意深入研究學生、教材、教法,所以沒有很好的教學業績,這種教師即使教齡滿五十年,晉升不了高級也不冤。因為他的不作為不只耽誤了他自己的職業發展前景,也耽誤了他所教的學生,給這些家庭也帶來無法言說的痛。

所有從事教育行業的人,不應該只抱怨自己工作多少年卻沒有晉升高級,而應該多反思自己沒有成功晉升高級有沒有自身不努力不進取的因素?





文三


中小學教師職稱一直存爭議,根本原因,就是中高級佔比太低。近日,山東省出臺大動作,大幅提升中高級職稱比例,這也就意味著,中高級指標數量將會大大增加。



2019年4月16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東省教育廳聯合印發《山東省中小學幼兒園崗位設置結構比例指導標準》,明確了正高、高級、中級、初級崗位新的比例設置,高中為3:30:50:17;初中為高中為2:20:50:28;小學和幼兒園為1:10:50:39。中高級職稱比大幅提升。這意味著,83%的高中教師、72%的初中教師、61%的小學幼兒園老師將獲聘中高級職稱。33%的高中教師、22%的初中教師、11%的小學幼兒園教師將獲聘高級或正高級教師。這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來說,無異是一個特大喜訊,絕大部分教師,晉升中高級職稱不會再那麼難了!

當然,以上佔比是以各單位在職在編師人數為基數。一所300教師的高中學校,有近百位教師將是高級教師。

既使這樣,也不可能人人退休前都評上高級職稱。評中級不是什麼難事。尤其是小學幼兒園教師,學校都比較小,教職工少,但中層以上領導佔比較大,往往一線任課教師評高級難度較大。一所100教師的小學,只能11人能評高級。如果學校教師更新較慢,那麼評高級職稱更難了。不少優秀教師擔任了學校中層以上領導,這批人的評分往往較高。結果就是評上高級的是兩種人:退二線的高齡教師和中層以上領導。這些人往往不再任課或任課較少,一線上課較多的老師反而無緣高級職稱。30年教齡的老教師評不上高級的現象是很普通的。

要正確看得這一現象。30年教齡勞苦功高,桃李滿園。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獲得認可,對自己的付出也是一種慰藉。但沒評上的老師,也應該平常心態。職稱制度的初衷並非人人都能是高級教師,能評上的永遠只有一部分人。沒評上,也不一定是因為不優秀,可能自身還有那麼一點差距。放寬心,身體好,長壽十年,從經濟角度而言,也不吃虧。苦惱抑鬱,傷害身心,更得不償失。這件事上,還真得有點”佛系”心態。



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


搏擊長空的大鵬


在現有的職稱制度下,並不是所有的老師,三十年以上的教齡都能評上高級職稱,甚至有的教齡四十多年,仍然以中級職稱退休。對於教齡滿三十年,沒有評上高級職稱,到底冤不冤,請聽我的解讀。


現有職稱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

現有職稱制度,並不是按教齡來評。評高級需要諸多條件,除了計算機等級證、普通話證、教師資格證、學歷畢業證,繼續教育證這些基本條件,還需要有縣市級以上優質課、縣市級以上的教師節表彰榮譽、縣市級課題,這些證書獲得的難度,幾乎是每一個都相當於剝了一層皮。特別是在鄉鎮學校獲得的就更加困難。


本人所在的學校校情造成的

除了滿足以上條件,各個學校的情況又不一樣,每年各學校的分配名額不一樣,有的學校年輕教師多,老教師少,相應的教齡越長評上高級的機會就越多。有的學校老教師多,年輕教師少,分配名額有限,老教師之間競爭激烈,相應的教齡越長評上高級的機會就少。由於增多粥少,各學校還會制定本校的積分政策,按照積分排名高低分配名額,這是土政策,領導想照顧誰,領導喜歡誰,領導得了誰的好處,就會制定傾斜誰的政策,這在各地都是存在的。


與本人的努力也有關

上面所提到的五項基本條件都能夠達到,但優質課證書,榮譽證書和課題,這些都是靠個人的努力爭取而獲得的,好多的老師教齡很長,但這些條件不具備,敗在評高級職稱上。即使條件都具備,還要處理好與領導和同事們之間的關係,領導的意見,同事們的打分,也至關重要。有的就敗在了本校的土政策上。

結束語:現在的職稱,並不能證明能力,但與工資待遇掛鉤,辛苦了一輩子,還沒有評上高級的,工資待遇還不如年輕人,心裡是有較大的落差。希望國家及早改革職稱評定製度,或者減少職稱工資在工資總額中的權重,增加教齡工資在工資總額中的權重,讓老教師從職稱的藩籬中解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