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女性如何實現動態的生涯平衡

今天,我們來談談,在她時代裡,職場女性如何在學習、職業發展之餘實現一個動態平衡的生涯。

何為生涯平衡?

在現實生活中,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生涯平衡的需求明顯。一個在讀的大學生,五一回家理由是因為父母需要我,其實質是平衡家庭和學業;一個職場女性,週末和閨蜜聚餐是在發揮休閒者的角色;一個全職媽媽,帶孩子去迪士尼玩,是在平衡母親和休閒者的角色,看上去是陪伴孩子,同時也是陪伴自己的內心小孩;一個做研發的職場媽媽,在趕不及回家的時候,給家裡小孩錄了一段故事語音,她在平衡工作者和媽媽的角色。一個退休的女性,報了老年大學的興趣班,實平衡休閒者和學習者的角色。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在尋求生活的平衡。在她時代裡,女性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和意義,而事實是,女人一旦到了30歲左右,就會面臨來自家庭和事業的雙重壓力,職業發展可能遭遇到了瓶頸期,比如說職業倦怠感和方向感不明顯。在生活上,受東方傳統文化對女性期待的影響,這一時期的女性又可能面臨被催婚,催生,生一胎,生二胎,孩子教育問題的時間精力投入,老人的照顧等問題。這時候我們就要考慮自身生涯發展的可持續性以及平衡性問題。

我們都發自內心有生涯平衡的需求。而作為女性,在生涯發展上也有眾多美好的期待,比如不錯過孩子每一個成長的瞬間,再如在職場還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這不僅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更是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平衡。但這並不意味著平衡問題只有40歲以下的人才有,其實女性到了40歲左右職業發展達到頂點,此時,女性家庭角色也發生變化,撫養子女的任務角色逐漸減少或消失,“空巢”家庭下的夫妻需要重新分配感情並在休閒等方面的安排也要增加或改變。工作之餘要不斷創意婚姻,讓愛情保鮮,父母退休之後缺失工作者角色後如何平衡,這些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平衡問題。

那麼我們所談的生涯平衡指什麼呢?請大家看一張圖,這是舒伯的生涯彩虹圖。

職場女性如何實現動態的生涯平衡

舒伯:生涯彩虹圖

圖中每個角色都有自己專屬的顏色,顏色的色塊大小也代表了這個人願意在不同階段為角色投入的精力情況。因此,生涯平衡的第一個要義是實現自我的多角色平衡。第二,這張圖還有第二個要素,就是人生有很多生涯發展階段,10歲前是成長期,15-20之間是探索期,20歲後進入職場是職業的建立期,40歲左右是事業的維持期,這個時候不能停止不前,也不能拼體力,而是需要拼智慧和資源。65歲左右,我們會慢慢退出職場。所以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階段性任務。在這張圖中,還有一點是生涯發展與平衡問題不僅是自己爽,還得是社會認可的,在兩者之間我們得找到一個平衡點。因為我們是群居動物,我們還得和家人,社會互動。

所以,在我看來,生涯平衡就是在有限的人生歷程裡,根據生涯的階段任務,合理分配和整合角色投入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自我和社會的雙重滿意,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生涯平衡話題往往伴隨一些可能的不合理信念。首先,我想先問問大家,請你閉上眼睛,想十秒鐘。關於平衡,你腦海中能想到的畫面是什麼呢?在講這個課之前,我問了一下身邊的女性朋好友,她們給了我以下的圖片:

職場女性如何實現動態的生涯平衡

關於平衡的印象

這些圖都是關於能力守恆的圖片,但是這都是靜態的,絕對的平衡。也就是我們希望自己的平衡一定是絕對的平衡。我也曾經自我教練式地想過,如果我擁有了一個富有收穫的一天,那會是因為我做了些什麼?首先,我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早起跟進孩子刷牙、換衣的上學事情,可以在晨跑之後吃一頓豐盛的營養早餐,一邊吃早餐的時候,一邊聽短課程,可以到達辦公室後不受他人干擾專注做自己的事情,可以在午餐之後美美地睡個午覺,可以和愛人一起接孩子放學,一起回家,共享晚餐,可以在晚上看看電視,可以陪孩子練習跳舞基本功,然後美美地進入夢鄉。然後悲催地發現一天根本不夠用。我們想要的絕對的平衡是不存在的。

第二個不合理信念是滿足所有人的期待才叫平衡。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對我們有期待。工作時,老闆要求不要想太多,先把工作做好。回家後,家裡人會問,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什麼時候生二胎。有孩子的人,孩子也可能在你出門之前纏著你說,我不想媽媽上班,我想媽媽陪。自己睡前刷的朋友圈,發現大家都在放飛自我,所以你也想。我們每個人,包括我們自己對自己都有期待,我們能滿足多少個?

第三,投入時間就是生涯平衡了?其實不是,人最怕的是人在心不在。白天在公司,腦子裡想的都是孩子的生活起居,很難將精力集中在工作上,於是工作效率和質量都不理想。回到家又發現白天工作中疏漏多多,心有不甘與無奈……休閒也好,學習也好其實都是一種能力,不是說單純投入時間就可以的。上海有一家叫粹壽司的地方,小小的店面,是兩個在非洲學藝而後創業的夫婦倆開的小店,店面只有6個位置,以至於每次去還得預約。第一次去的時候發現店裡竟然連WIFI都沒有,店主說,就是為了客戶能專心享受眼前的時候,和身邊的人交流。因此,第一次吃壽司,可以和店長邊聊邊吃,聽他們的故事,聽他們如何研發出三明治似的壽司及醬料。你看,人在,心在,才能真正享受到食物本身以及聚餐的快樂。

簡單地說,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動態平衡,像我們的踩單車一樣,眼睛看著前方目標,及時動態的調整,而不是盯著眼前或者腳下的這點事情,苦苦掙扎。


職場女性如何實現動態的生涯平衡

動態平衡的狀態

過一個動態平衡,張弛有度的人生有哪些方法呢?這裡提供五個生涯平衡的策略。

1.在信念層面悅納生活沒有絕對平衡。教練技術的賦能技術有一條叫正常化。也即在信念層面悅納生活難以實現絕對的平衡,當我們在信念層面想通了,做事情就不會擰巴了。

其次,我們可以嘗試做的小平衡,類似村上春樹說的小確幸。我們不需要做最好的員工、管理者,也不必要成為最好的母親,我所需做的就是在你所能做到的範圍內,給自己、同事、孩子、家人創造一些獨特的記憶。這些記憶也許是每天15分鐘100%的專注於孩子,放下手機、拒絕電腦和電視,一起開展親子共讀;也許是工作中對同事全息的聆聽與支持;也許是安排了一次只有你和父母的單獨旅行;又或者是在特別的日子裡,為孩子、家人策劃一次值得終身回味的活動;為同事獲得的成果精心設計的慶祝和感恩……當我們為家人、同事創造了這些驚喜,那份角色賦予的責任和承擔伴隨著你的付出得以圓滿,我們所獲得的幸福和滿足常常難以言表。內心的焦慮、糾結就隨之煙消雲散。因此,沒有完美的一天,但是可以有完美的一刻,完美的一週,如果我們不把視線侷限在一天,實現身心如一還是有可能的。

2.所謂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實質角色的整合。如果我們既想美貌如花,又想賺錢養家?不妨試試角色整合。演員海清在分享她生涯平衡方法的時候說,她早上六點就會起床,給孩子做早飯,把他送到學校,然後去拍戲,忙自己的事情,晚上兒子放學,儘可能請假來陪他。有時候孩子睡了,自己還要忙到晚上兩點,早上6點繼續起床。她在做什麼,她在做角色的整合,做好自己的工作,讓孩子看到一個努力成長和工作的自己,照顧孩子的起居,讓母親角色也得以發揮。培訓的時候總有一個培訓助理會跟課,即使課程內容相似,但助理每次跟課的時候,只要沒有需要協調的地方,就會非常認真地記錄老師講課的思路和案例,於她們而言,培訓期間既是工作者,也是學習者。所以,時間不可增加,角色卻可整合,只要你還有意識地修煉自己。

這裡補充兩點,生命因為有“寬度”而有溫度,生命角色過於單一,不是後院失火,就是容易出現什麼事情,讓你不得不停下腳步做調整。我們可以想象,在初、高中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對自己有更清晰的認識,那高考填志願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群體性迷茫,如果大學期間能更專注提升職業能力,那找工作的時候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無奈與將就,如果職業初期有足夠的積累和努力,那麼職場中期就不會發現有前後被夾擊的感覺,生孩子,養孩子的問題不會那麼糾結。如果職場中後期能關注自己的健康問題及興趣培養的問題,就不會有退休後的不適與身體的拖累。

3.活在當下,提高效能。如果你覺得時間不夠用,我們需要研究的是如何進行碎片化時間管理了,比如一些做飯一些練習踮腳尖,帶孩子和健身兩不誤。如果想把有限的時間用好,達到更大化效果的關鍵就是做精。職場媽媽也許不會天天陪著孩子,甚至也許會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但是她一定會對孩子的“關鍵時刻”進行管理,比如重要的家長會,人生的第一次,受傷的時候,媽媽必定會及時現身,保證經典時刻不會缺席。另外,媽媽需適時的創造一些“關鍵時刻”,給孩子留下深刻的情感體驗。比如,帶孩子去旅行,跟孩子在沙堆裡真正的滾上一個下午,精心安排帶孩子去參觀自己的辦公室。關鍵的時刻不缺席,有限的時間有品質,帶娃,做工作都是如此。

4.創建一個好的社會支持系統。簡言之就是找幫手。這個幫手可以幫你照看小孩、分擔家務的家人,或者是可靠的阿姨。《Lean in》的作者桑德伯格絕對是大條範兒,她會偷偷地告訴你:“你就放開手,讓他去給孩子換尿布,只要他親自動手,怎麼換都行。如果沒等你吩咐他就去給孩子換尿布,那麼就算他把尿布戴在孩子頭上你也應該面帶微笑。讓他自己嘗試去做,久而久之他就會了解正確的方法。但如果被迫按照你的方式來,那麼很快所有的事情都得你自己動手。”

當然,也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她們都應該幫你。抱有“想當然”的心態,就會容易滋生“我工作這麼累,你們怎麼連家裡這點事情都做不好”的抱怨,久而久之心理失調,家庭關係變得越來越糟糕,支持網絡越來越脆弱。其實,委屈與感恩只在一念之差。所以,從正面的角度去認可你周圍的人很重要。比如說“你是我最大的支柱,沒有你我不行。”“你看如果你不收拾家裡,家裡就特別的亂。”

有人說,老師,我沒有錢,也沒有老人資源,另一半還忙得不要不要的,那我怎麼辦?其實,朋友,鄰居都是不錯的社會支持系統。有一個鄰居,家裡老人因為身體的原因,沒有辦法幫忙帶孩子,而家裡先生需要在外地做學術研究,因此家裡週一到週四時基本只有母子倆,我每次晚餐才開始,就發現她已經吃過晚餐帶孩子出門溜達了,週末還能看到她做各種烘培。我常常驚訝於她是怎麼做到的?後來她告訴我,她也沒有時間買菜,但是她用了某個平臺網購軟件,菜是送到家的。她的孩子極少看電視,晚飯結束後,她會帶孩子去操場跑步和運動。平時上班接不了孩子,就會固定委託一個鄰居幫忙。你看,其實我們是有支持系統的,只是我們有沒有去挖掘。

5.保持自我的成長。平衡,一頭是事業、一頭是生活,中間那個支點就是你自己。生氣的時候看上去都是對事情或者別人的不滿,實質都是對自己當下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產生的,所以,保持自我的成長,提高應變和處理事情的能力,也是解決生涯平衡問題的重中之重。在平衡這個問題上,低段位的練習是平,高段位練習是衡。如果你這個支點有點低,那麼稍微有一點點傾斜你就觸底了。如果你自己這個支點很高,即使有些搖擺,也還有機會糾正和回穩。所以這個支點很重要,要做到自我成長,離不開三個方面:

學習技能:學習溝通獲得支持系統、學習時間管理獲得高效能、學習技能讓生活更加便利、甚至學會理財讓收入更多。

積累資源:資源是靠積累的。《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能快速走出離婚的影響和陰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她有像唐晶這樣的人脈資源,也因為自己的學習和嘗試。每天進步一點點,必然會有成功時。

兌換價值:有了積累才有資格對兌換。請記得用你當下最富足的東西去交換未來你最想要的東西。比如把全職媽媽當成職業化來做,刻意練習、積累和輸出。

當我們堅持學習、積累和持續輸出的時候,機遇自然而來。

現在這個時代和以前相比,確實給女性多了很多展現自我,創造可能性的機會,前提是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願意持續投入和修正。平衡工作和生活確實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但是,正如《死時誰為你哭泣》的作者羅賓,夏瑪說:“不是因為某件事很難,你才不想,而是因為你不想做,讓這件事變得很難。”所以,牛人面前無鴻溝,慫人面前全是坎。我們在努力地嘗試,也願你把生活的掌控權重新收回自身,慢慢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狀態。


我是MISS CHEN,斜槓達人一枚:博士/職場媽媽/身兼高校行政、教學兩職/培訓師/生涯諮詢師;
如果你也有求職、職業發展、生涯平衡方面的困惑,歡迎與我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