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通过凤仙郡一难,取消了孙悟空的特权,彻底整顿了天庭的纪律

导读: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跋山涉水,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在整个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劫难。但是在这些劫难当中,凤仙郡一难却显得尤为特殊,他们在这个地方没有遭遇任何危机,也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战斗,只是求了一场雨。

而且这一次劫难中他们所面对的人物也非常特殊,既不是凡间的妖怪,也不是某位神仙的坐骑,而是《西游记》中的最高主宰——玉皇大帝。这也是让孙悟空最为头疼的问题,对付一般的妖怪,还可以用一些强制性的手段,但是面对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他的确有些无计可施。

玉帝通过凤仙郡一难,取消了孙悟空的特权,彻底整顿了天庭的纪律

也正因如此,孙悟空才会在凤仙郡一难中大费周折,先是去了东海,之后又去了天庭,来来回回的折腾了好几次,耗费巨大的精力和口舌,最终才解决了凤仙郡三年不下雨的问题。不过这也正是玉皇大帝想要的结果,他在凤仙郡降下的三年旱灾,并不只是为了惩罚郡侯的不敬之罪,同时也是为了取消孙悟空的特权,彻底整顿天庭的纪律。

正所谓:“天子身边无小事。”玉帝作为统领三界的至高主宰,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产生一些重大的影响,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包括这一次也是一样,他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和凡人争一口气,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打算和布局。

凤仙郡一难其实是玉帝针对孙悟空布下的局

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在《西游记》中早已是一件人尽皆知的事情,他们在这一路上所要经过的路线,也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一心想要尽快完成任务的唐僧,肯定要选择距离最短的路程,尽量按照直线行走。

天竺国的凤仙郡,也恰好处在去往西天的必经之路上,也就是说但凡知道取经计划的人,都知道他们将会从这里经过。而且唐僧师徒来到这里的时候,凤仙郡已经饱受了三年的旱灾,当地的人们用尽了各种手段,却始终不曾求得半滴雨水。如今这里的黎民百姓早已是民不聊生,如果再不下雨,恐怕他们就将性命难保。

这种情形对于一心向佛的师徒四人而言,是一场无法拒绝的考验,根据出家人慈悲为怀的宗旨,他们没有袖手旁观的理由。玉皇大帝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关键因素,才一步步将孙悟空引进了自己所布下的局中。

玉帝通过凤仙郡一难,取消了孙悟空的特权,彻底整顿了天庭的纪律

这件事情的发展方向,也完全没有出乎玉帝的预料。素来行侠仗义喜欢扶危救难的孙悟空,当然不会对这样的事情视而不见,在他看来求雨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只要自己一句话,便能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与此同时,唐僧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慈悲之心,希望孙悟空能够求得一场甘霖,救一救这里的黎民百姓。

听到唐僧的要求之后,孙悟空当即表现得胸有成竹,拍着胸脯说道:

“祈雨有甚难事!我老孙翻江搅海,换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那一件儿不是幼年耍子的勾当!何为稀罕!”

听到他夸下如此海口,不仅唐僧的心里非常高兴,负责求雨的官员们也欣喜若狂,他们苦苦等候多年,终于等来了一个救星。在这些人的引荐之下,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郡侯的面前。由于内心里太过激动,郡侯看到唐僧几人之后倒头就拜,跪在地上哭诉这些年的灾难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态度十分诚恳。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郡侯特地把他们接到了一座寺庙当中,用所剩不多的粮食设下宴席好好招待了一番。俗话说:“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

孙悟空等人既然吃了人家的宴席,那么就更有义务替别人解决眼前的难题。

于是孙悟空便开始显现自己的神通,在众人面前念动咒语,召来了东海龙王敖广。看着龙王如期而至,他的脸上露出了十分得意的表情,觉得一场倾盆大雨即将从天而降。只是他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这么简单。

玉帝通过凤仙郡一难,取消了孙悟空的特权,彻底整顿了天庭的纪律

东海龙王并没有按照要求在凤仙郡上空行云布雨,反而告诉孙悟空,这件事情需要在玉皇大帝面前走一个流程,只有得到玉帝的批准之后,才可以为凤仙郡降雨。其实在孙悟空的眼中这是一个非常没有必要的程序,在此之前他也曾经找过四海龙王布雨。

比如对付红孩儿的时候,为了灭掉对方的三昧真火,孙悟空听从沙僧的建议集齐了四海龙王,试图用雨水来克制对方。虽然那一次并没有灭掉三昧真火,但是龙王们却实实在在的奉献了很多雨水,根本没有推三阻四,全都答应得十分爽快。

然而眼前的东海龙王却变得如此啰嗦,一会儿说没有带工具,一会儿又说没有玉帝的旨意,总之就是一个意思:

“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

无奈之下孙悟空只能上天庭去走一趟,他要亲自面见玉帝,求一道下雨的旨意。此时此刻他终于进入了玉皇大帝的布局当中,事情的真相也正在被逐渐揭开。

玉皇大帝的故意刁难,是为了取消孙悟空的特权

孙悟空的举动完全在玉皇大帝的意料当中,他刚刚来到天庭便遇上了前来迎接的护国天王。两人寒暄过后便进入了正题,护国天王很明白的讲述了凤仙郡不能下雨的原因:

“那郡侯撒泼,冒犯天地,上帝见罪,立有米山、面山、黄金大锁,直等此三事倒断,才该下雨。”

很显然玉帝也是早有准备,专门安排好了这一切,让人向孙悟空透露这方面的消息。但是按照正常的情况发展,这三道关卡根本就没有通过的时候,尤其是最后一道,想要用一盏油灯烧断一把铁锁,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凤仙郡是永远不可能下雨的,那么那里的百姓们也就将面临灭亡的命运。玉皇大帝身为三界之主,当然不会做出如此惨无人道的事情。

玉帝通过凤仙郡一难,取消了孙悟空的特权,彻底整顿了天庭的纪律

其实玉皇大帝的用意非常明显,完全是为了给孙悟空一个下马威,从而彻底取消对方走后门的特权,让他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随意支配天庭的各路神仙。包括东海龙王这一次的表现,也是在极力配合玉帝的计划。

这样做就是要让孙悟空明白,天庭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所有的事务都要经过玉帝的同意,否则就不能继续实施。其实玉帝这么做也无可厚非,毕竟天庭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机构,掌管着整个三界。倘若所有人都像孙悟空这样靠人情和面子去办事,那么三界之中岂不是要乱套了?

可见孙悟空之前那些走后门请人帮忙的行为,已经在无形中扰乱了天庭的秩序,或多或少都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为了防微杜渐,玉皇大帝只有用实际行动来杜绝这样的现象,同时也取消他的特权。

这是一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正如俗语所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这样的现象是因孙悟空而起,那么自然要从他的身上入手,来进行了结。玉皇大帝的故意刁难,也只不过是为了更好的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他已经不能再继续纵容对方。

因为凡事都有一个尺度,一旦达到了某种界限,就必须采取当机立断的态度,这样才能避免麻烦进一步滋生。

玉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整顿天庭的纪律

《孟子》一书中有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通过这件事情,玉皇大帝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十分明确的态度。从此之后无论是谁都不能再走后门,天庭再也不允许有人持有那样的特权,就连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也不例外。

玉帝通过凤仙郡一难,取消了孙悟空的特权,彻底整顿了天庭的纪律

这种做法无疑非常正确,身为天庭的最高领导人,玉皇大帝有义务和责任整顿朝纲,给所有人树立起一个十分严格的规矩,并且带头去执行。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设置这三道关卡,去震慑孙悟空和天庭的众位神仙。

为了能够成功解决凤仙郡的问题,孙悟空也只能按照玉帝的要求,回到人间去告诉郡侯,让他把该走的程序都走一遍。此时孙悟空已经完全明白了玉皇大帝的意思,再也不抱有任何侥幸的心态。譬如猪八戒说要上天把米山和面山吃掉,将铁索扯断的时候,他就是这样回答的:

“呆子莫胡说!此乃上天所设之计,你怎么得见?”

由此可见他非常清楚,问题的重点并不在于米山和面山,也不是那一把铁锁能否被烧断。而是在于他们能否按照玉帝所定下的规矩,去照章办事,给众人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彻底改变之前的不良风气。

经过孙悟空的指点,凤仙郡的郡侯也终于如梦方醒,做出了十分虔诚的忏悔。不仅自己沐浴斋戒,向上天焚香祈祷,请求玉帝宽恕他的罪孽。而且还让全城所有的百姓一起敬天礼地,到处兴建道场,来展示他们的诚恳态度。

看到这一幕之后,玉皇大帝龙颜大悦,免除了对凤仙郡的责罚。因为他的所有目的都已经达到,经历过这件事情以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的坚决态度,这样一来天庭的秩序,也就能够得已重新整顿。

而且在《西游记》后来的情节中,孙悟空也不再擅自找天庭的神仙帮忙,而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先把事情奏明玉帝,然后在等待对方委派具体人员。就像在青龙山对付三个犀牛精的时候,他就是按照这样的程序,从天庭请来了四位星宿。

玉帝通过凤仙郡一难,取消了孙悟空的特权,彻底整顿了天庭的纪律

在这件事情中,玉皇大帝的所作所为,虽然经常会被人们说成小家子气,为了报复凤仙郡的郡侯,而连累了当地的无辜百姓。但是从大局的角度来看,却又令人看到了另外一层含义,原来玉帝只不过是再借助这件事情,来整顿天庭的纪律,让所有神仙都严格遵守规矩。

所以说看待问题的角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即使对于同一件事情,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对待一件事物,人们不应该只看到灰暗的一面,而应该试着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它的含义。比如凤仙郡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可以从多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悟。

结语

玉帝通过凤仙郡一难,取消了孙悟空的特权,彻底整顿了天庭的纪律。在这一难中,他采取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借助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把孙悟空一步步引入自己的布局当中,并且成功达到了最终的目的。虽然在孙悟空的努力之下,凤仙郡的问题得以快速解决,但是这件事情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却直接关系到了整个天庭。

用一件小事去影响大局,借助一个人的行为,来整顿大多数人的内心,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策略。就像《西游记》中的凤仙郡一难,虽然只是针对于孙悟空的布局,但却能让所有的神仙,都感受到玉帝所传达的态度。如果能把分寸拿捏的如此恰到好处,必然可以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很大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