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这些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红色乡镇、红色村庄

红色乡镇

泰州这些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红色乡镇、红色村庄

杨根思

杨根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江苏省泰兴县(今泰兴市)人。1922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失去双亲,10岁当了放牛娃,12岁随哥哥到上海当童工,终日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生活。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根思参军后,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作战勇敢,屡立战功。1945年在浙西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作战中奋勇当先,他用两枚手榴弹炸掉敌人重机枪扼守的哨口,为连队开辟了进攻道路,被评选为团战斗模范。1946年10月,在鲁南郭里集战斗中,他冒着国民党军严密火力封锁,连续三次运送拉雷,炸毁敌前沿阵地地堡,被誉为“爆破大王”。1947年初,在鲁南战役齐村战斗中,他连续爆破国民党守军碉堡群,炸毁敌旅部核心工事,保障部队迅速全歼齐村守敌,立大功一次,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1948年底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他奉命率一个加强排攻击夏砦国民党守军,机智地摧毁一组暗堡群,歼敌一个排,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1950年9月,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 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 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2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 枪托、铁锨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 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 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40多名美军爬近山顶。此时美军判断,经过几番 轮攻,阵地上不可能再有“共军”。美军陆战第1师的一名士兵,得意地拿着一面蓝底白字的军旗,准备插到小高岭。突然,杨根思从阵地上站立起来,他举起手枪,击毙美军军官,接着趁美军乱作一团之际,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踩着美军陆战第1师的军旗,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英勇捐躯。

泰兴市根思乡

泰州这些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红色乡镇、红色村庄

杨根思纪念碑

1955年为纪念国际主义英雄杨根思更名“杨货郎店”为“根思乡”,1963年改根思公社,1983年复置根思乡。1951年由当地政府自发筹资建立“杨根思祠”。1955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兴建“杨根思烈士祠”。1965年改名为“杨根思烈士纪念馆”,张爱萍题写了馆标。1970年改名“杨根思烈士陵园”。

泰州这些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红色乡镇、红色村庄

周奋

周奋 原名周连章,1916年出生,浙江鄞县瞻岐市人。他五岁时死了父亲,到了八九岁时,就为生活所迫,开始学做篾匠活。十五岁时到了上海,在一家服装店里学徒。他在艰苦的学徒生活中,一边做工,一边勤奋学习,使自己的文化程度从小学上升到大专水平。1938年,他担任了上海女子中学英文教员。当年,他毅然离开了上海,来到了苏中三分区如西县工委参加了革命。1942年,周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了如西工委民运队长、芦港区农抗会长、马塘和蒲西区区长、区委书记等职。1944年8月,调至苏中党校参加整风学习,1945年3月任沙沟市副市长,9月为市长。1946年7月,沙沟市改为沙沟县,周奋任县长。1947春,调到高邮县任副县长。1947年4月22日,周奋率领武工队与一伙蒋军遭遇,撤退时不幸在崔垛被捕。敌人把周奋五花大绑,押到沙沟街上。这时,周奋当着广大群众的面,边走边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停战协定、非法进攻解放区、屠杀人民群众的可耻罪行,表现了共产党员英勇无畏的气概。在走向刑场的路上,周奋昂首挺胸,大声疾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残暴的刽子手对周奋连刺十几刀,周奋倒在血泊之中,为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周奋牺牲时,年仅3l岁。

兴化市周奋乡

泰州这些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红色乡镇、红色村庄

周奋乡

周奋的英勇革命精神,崇高的革命气节,深受人民群众的崇敬。解放后,上级政府将仲寨乡命名为周奋乡,以永志烈士英名。周奋乡,地处兴化市西北部,位于高邮、宝应、兴化三市县交界处。境内河湖纵横,水网密布,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水土无污染,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水面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市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泰州这些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红色乡镇、红色村庄

严昌荣

严昌荣(1913―1943)湖北松滋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排长、连长。随军参加长征到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调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任军事教员。后调皖南任三支队五团营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团长。率部首战泰州,歼伪军1个团。1942年6月,指挥所部于三阳镇东部伏击敌人,歼灭日伪军200余人,俘敌30余人,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1943年9月,率部攻打日军兴化县唐子镇据点。为掩护部队进攻,亲自用掷弹筒轰击敌据点。因掷弹筒意外爆炸,不幸牺牲。时年30岁。同年,兴化县抗日政府将唐子镇改名昌荣镇,1944年又在兴化合塔圩奚塔庄为其修墓立碑。

兴化市昌荣镇

泰州这些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红色乡镇、红色村庄

昌荣镇

昌荣镇原名唐子镇,始建于唐朝初年,是江苏省兴化十大古镇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纪念革命烈士严昌荣同志,易名为昌荣镇。镇内有著名的蒿坡庙、木塔寺和昭阳十二景之一——木塔晴霞。

泰州这些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红色乡镇、红色村庄

沈根余,洪林乡人,1918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40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治安主任、民兵队长、乡农会长、姜北区农会会长、区委委员等职。1947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日清晨,沈根余率领几个小分队在张尤庄打了个大胜仗,缴获了大量武器,上午8时左右,撤回高家垛。气急败坏的敌人纠集了30多挺机枪,紧紧包围上来,沈根余沉着冷静指挥大家还击,坚持了10多个小时后,因弹药不多,决定突围,但敌人把唯一的通道堵死了,要撤退只有破冰泅水,沈根余一边组织大家还击,一边组织同志们泅水突围,在泅水突围中,沈根余腹部中弹,壮烈牺牲。

高文生,洪林乡人,190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3年参加革命,曾任乡农会会长、区委委员、胡练乡乡长等职。参加革命后,他对党忠诚,工作积极,勇敢斗争。沈根余牺牲后,已突围的高文生发现沈根余不见了,为了救战友,他又钻入了敌人的包围圈,找到了已经牺牲的沈根余,他背着沈根余的尸体游了好几条河,才摆脱了敌人的包围。1948年,高文生调任胡练乡乡长(现沈高等村),同年10月的一天,他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但不管敌人封官许愿,还是严刑拷打,高文生始终没有示弱、投降,最后,黔驴技穷的敌人用死来威胁他,高文生说:“共产党人不怕死,怕死不是共产党。”并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敌人慌了手脚,连忙用刺刀戳高文生的喉咙,并对他的头连开两枪,灭绝人性的敌人还残忍地把他的耳朵、脸皮、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但高文生对党对革命的信念至死也没有动摇。

姜堰区沈高镇

泰州这些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红色乡镇、红色村庄

沈高镇

为纪念解放战争中在此牺牲的沈根余、高文生两烈士而命名沈高镇,并特刻石立碑,以明其旨,纪念碑现座落在沈高镇敬老院内。沈高镇位于姜堰区北郊,北与东台市溱东镇交界,素有“鱼米之乡”美誉。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生态500佳”殊荣的河横村就位于沈高镇境内。

泰州这些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红色乡镇、红色村庄

陈兴泰

陈兴泰 1924年生于兴化戴南裴家庄,于兴泰小甸址相连接,幼年给地主放牛。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武工大队长,他机智勇敢、英勇善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先后身负战伤二十多处,曾令敌人闻风丧胆。其所率部队纪律严明,战术过硬,长期坚持敌后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由于战功卓著,被中共溱潼县委表彰为“神兵大队长”。1948年2月14日,陈兴泰率4个排的兵力,迎头痛击敌还乡团,迫使敌退到三里泽,大筑防御工事。由于敌人兵力胜过我方数倍,工事坚固,火力集中,武工队冲不上去,又退不下来。千钧一发之际,陈兴泰当机立断,自己和警卫员、卫生员、司号手等人组成机枪阵地,吸引和压制敌人火力。他端起机枪,向敌人猛烈射击,一连射出一千多发子弹,终于压住了敌人的火力,保证了武工队安全突围,而他自己却因左胸中了敌人的子弹壮烈牺牲,长眠在这块热土上。

姜堰区兴泰镇

泰州这些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红色乡镇、红色村庄

兴泰镇地处姜堰北部,与兴化接壤,原来叫沙甸乡,1955年为纪念在本地牺牲的陈兴泰烈士,改名为兴泰乡,兴泰之名沿用至今。兴泰镇是一个人文荟萃,人杰地灵的里下河水乡,以草圣诗豪高二适先生故里而自豪,同时也是闻名国内外的中华民族风情旅游项目“溱潼会船节”的发祥地。

红色乡村

1

靖江市铭坤村 (史铭坤)

史铭坤,1920年出生在马桥镇双店村,194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侯河区双店乡乡长。1947年12月,他在开辟边区斗争中不幸被捕。敌人将他押至马桥据点,用尽酷刑,他宁死不屈,被敌人杀害于白衣堂西首。史铭坤牺牲后,马桥一带的人民群众无不为之悲痛。为了纪念这位英烈,解放后,经靖江县人民政府批准,他的出生地双店村改名为铭坤村,即现在的马桥镇铭坤村。

2

靖江市克成村 (吴克成)

吴克成,靖江东兴镇人,1924年生。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克成回到靖江,并在家乡办学,经常利用授课之余,向学生进行抗敌御侮的教育。1939年,吴克成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断号召贫苦农民团结起来,与恶霸地主作斗争,并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为收复靖江城作出贡献。1948年遭国民党军队伏击,壮烈牺牲。为纪念这位倒在黎明前的英雄,靖江县委、县政府将吴克成的出生地丰秋乡改名为克成乡,也就是现在东兴镇的克成村。

3

靖江市利珠村 (浦骊珠)

浦骊珠,红光人,1913年生。小学毕业后去常州学徒,抗日战争爆发后回乡务农并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在对敌斗争中十分英勇,善于做群众工作,多次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上级任务。1947年被捕。临刑前,浦骊珠坚强不屈,视死如归,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为纪念这位英勇的烈士,浦骊珠牺牲后,当时的太和区政府根据群众要求,将浦骊珠出生的毗卢乡改名为利(骊)珠乡,现在生祠镇有利珠村。

4

泰兴市印达村(印达)

印达,1907年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世纪初,印达村叫做芮音圩。印达出生这个村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1947年,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印达带领战士们凭借二三十杆步枪和敌人展开游击战,连续取得了庙头庄、广陵镇、太平圩等战斗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但在同年九月,印达被敌人包围,为了掩护战友撤退,他陷入重围。“在丁桥村的小学,他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将他砍了头,村民们晚上把他的头偷了回来,然后缝好,入殓在这里。”说到这里,印少波又一次热泪盈眶。 为了纪念印达烈士的英勇事迹,村里人经过商量,一致同意将庄名改为“印达村”。后来,有几位村民还主动捐出了自家的责任田,建起了一座小型的烈士陵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